2024-10-26|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跨領域一言難盡?給自己的專長一個定位

最近在整理自己的一些個人檔案,曾經在網路上看過一個說法,要定期整理自己的履歷表、CV,才能了解自己在各個階段的成長以及專業發展。而我從大學走到博士畢業,一路上在學校以及學系的選擇上跨了不少領域,有時實在很一言難盡,不過自己倒是給了自己所學的知識一個系統性的整理。

增進績效:正向行為的改變

如果說電腦科學家(Computer Scientist)他們做的事情是研究如何提升電腦的績效(performance),例如利用人工智慧、平行運算等等模型建構以及運算技術,讓電腦(或說計算機)可以達到更強的效能,那麼就能夠推進我們資訊科技、電腦科技的進步。

那麼為了讓這些科技能夠對人類社會有所改變,也必須要有一群人,來研究如何透過科技提升人類的績效(human performance)

而這個道理,也是我一直到了博士畢業,開始在業界工作之後,才更明確的體悟到這之中的意義。儘管過去大學後期以及碩士班期間,我一直都在「學習與績效科技」lab中學習,但是我一直始終無法體會所謂的「performance」一詞所涵蓋的深刻意涵。當時只是覺得老師很帥氣,能夠製作那麼多有用的工具,而且說出來的道理、想事情的架構也都很獨特,所以一心只想著要跟著老師學習。

而搭配所學的課程,包含人機互動、使用者研究、說服科技(persuasive technology)等等課程,也有不少關於問題解決、需求探索、使用者/消費者行為、行銷等等相關的課程也都一併涵蓋在其中。研究的應用上,則是可以擴展到介面研究、行銷研究、消費者研究、人機互動研究等等不同的層面,對象可以包含高齡者、大學生、國高中生,議題甚至也可以擴及教育、語言學等各種不同的學科領域。畢竟,在當今的社會中,幾乎各種情境都會運用到科技,而如何透過科技提升人類/組織/企業的績效,就是一個重要的課題。而要能讓科技提升人類的績效,那麼就必須帶來正向的行為改變

整理自己的知識架構

於是,我畫了這樣的一張圖來解釋自己到底都學了些什麼。人類使用科技,運用科技,就是認知行為的一部分。人類必須透過大腦的學習,才能實際轉換為執行的行為,而在學習與操作的過程中,有了科技的介入,可以輔助人類帶來更好的行為改變。所以,其實有了文學、語言學、心理學的紮實訓練讓我對於人類的認知活動以及行為活動有了很廣泛及全面的認識進入到研究所時,有了統計法、實驗法、甚至是人工智慧工具的應用,也讓我可以有更多不同的分析與研究工具,藉以探索科技介入之後帶給人類的改變

深化跨領域知識,走了各種不同系所

而以上的統整,也是走了各種不同系所,上了各種課程,做了一些研究之後,才有了這樣的體會。包含紮實地完成了文學學士以及傳播學士雙學位,後來在心理學研究所,訓練了統計學、實驗法等傳統的研究方法。而為了更進一步的強化工程能力,在日本深造期間,學了人工智慧的相關技術,甚至也因為在日本吸收到了很多關於業界有關的資訊,又帶來了更多不同的啟發

日本的強項是製造業、工業,許多日本大廠,耳熟能詳的大品牌,都是具有很強大的製造業基礎。而當時念博士班的時候,所接觸到很多的專題討論題目,也都是實際應用在製造業現場的技術。這一點比起在台灣接觸到的思維,有著非常大的不同。日本很強的地方或許就在於他們有非常多能夠實際應用的場域。

例如,我在日本所就讀的「東北大學人工智慧與電子學(AI Electronics)卓越大學院」中,我們的專題討論以及產學合作課程,往往邀請了如三菱、ISUZU、日本電氣、Cannon Medical等等廠商的業師進行專題演講或教學。而在這些課程當中,不少都是直接介紹公司裡面導入各種AI技術到現場的例子。其中,包含了大型機械製造、藥品研發、汽車製造、資通訊安全等等各種不同領域。比起開發新的AI模型或是提升電腦績效,很顯然在日本的學習更重視應用面,也就是提升人類或是組織績效的部分


實際在業界的體會

順著在日本體驗到的種種,其實博士班畢業之後,一方面是耳聞很多在學術界僧多粥少過度競爭的故事,所以對於直接進入學術界帶有不安,一方面也是因為在日本接觸到了不少實務方面資訊,所以也很想進入到業界去一探究竟,並且也可以讓自己暫時抽離學術界的思考邏輯。

而同時也因為在日系企業的關係,所以實際上關於公司內的各種作法和作風,也都還算適應。實際上跟著做了幾個專案,關於科技導入現場應用的部分,也覺得蠻有成就感與意義。不過,儘管科技有機會提升人類的績效,但是,對於整個市場的變化,科技的介入其實還是有侷限性,這時候還是會感受到一些面對整個大市場的無力感。

不過,或許危機正是轉機,最近在整理自己的履歷表,統整自己所學,並且也在思考假設重回學術界的話,該如何定位自己。科技介入、行為改變,簡單而言,這八個字或許就是我最想主打的個人特色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