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9|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平權不等同特權」論述版—包容背後的陰影:跨性別的排他性(後現代思潮與多元、平等、包容DEI探討)

raw-image


在文章之前,我想先聊一下DEI。


多元、平等和包容(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是一種組織構建的理念,在英文中通常縮寫成為DEI。其中多元(Diversity)通常指支持成員組成具有多樣性,平等(Equity)通常指給組織成員提供公平公正的機會,包容(也稱共融,Inclusion)通常指組織成員能被傾聽、被尊重。[1][2]這三種理念密切相關[3],合起來講,該理念認為所有成員都應享有平等權利和待遇、受到歡迎和包容,這樣他們就不會因處於某個特定群體而陷入劣勢,每個人都應根據自身需求獲得與他人相同的機會。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簡單來説DEI 是 :

1.Diversity(多元)

2.Equity(平等)

3.Inclusion(包容)的縮寫。


這三個理念廣泛應用於組織管理、教育、企業文化等領域,旨在營造尊重多樣性、提供公平機會並包容不同觀點的環境。

DEI 的討論也深入後現代思想核心議題。

我們是可以將DEI視為是一種理念,是建構開放、尊重且具包容性的環境的基礎,這也是後現代不同於解構主義的部份細節。


多元(Diversity):多樣性與創意的動力


多元指的是群體成員在種族、性別、年齡、文化背景、性取向等方面的多樣性。

多元確保不同背景的人有機會參與並表達自己的聲音,讓團體或族群在思想、經歷和創意上更加豐富。

多元的環境使不同經歷的人聚集在一起,能產生更具創意的思維與方案,多元不僅能打破成見還能拓展視野。


平等(Equity):公平的起點


平等的意涵是追求公平,但不是形式上的一視同仁。

平等並非提供每個人相同的資源,而是考慮到每個人的起點、背景、需求制定相對應的支持。

平等不僅提供相同的機會,更要考慮如何縮小各種結構性不平等,以達成真正的公平環境。

透過公平的資源分配,縮小結構性不平等,讓每個人都站在相對公平的起點上,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機會平等。


包容(Inclusion):尊重每一個聲音


包容則是DEI中的最重要的一把鑰匙,旨在開啟一個讓所有成員都感到被接納的空間。

包容不僅接納多元,更讓不同群體中的每個人都能參與決策和發聲,使他們感到自己被尊重,使他們的觀點和需求得到認可,進而感到自己是社會或整個大群體的一份子。

當包容成為社會或群體文化的一部分,個體不再是被動地被「收容」,而會自主的參與,共同推動群體目標的實現。

這種互相尊重的氛圍,正是包容的價值所在。

然而,實現DEI並非易事,因為它要求改變傳統結構、打破根深蒂固的偏見和歧視。

多元的推動可能引發價值觀的衝突,在實現平等的過程中,需要兼顧各種差異與公平性,可能引發分配的矛盾;包容的實現最終還是需要由管理層面上的落實和政策的保障,而非僅止於形式上的「多樣性標語」。

深層次的文化改變,尊重他人差異的意識,一個真正接納多樣性的環境。當多元、平等、包容真正成為社會核心價值時,我們能稱的上有所謂的多元文化


》》〉》〉》〉》》

那麼,讓我們回到正題。


在當今的在多元平等的潮流推動下,現代社會逐漸接納各種性別認同,許多國家也跟進潮流用了X代表了第三性。然而,每每在跨性別議題的倡導中,卻常隱藏著矛盾與衝突。


「如果跨性別者無法接受他人的眼光與反應,憑什麼要求他人無條件包容自己的不同?」


包容的真義在於雙向的尊重與理解,而非單向的要求,或將接納簡化為某一方的權利。


因此可以更直接的說,單面向的要求是一種「特權」而不是包容,這種特權通常會深化某些程度上的「排他性」會自然而然的將「接納者」「非接納者」劃分為二元對立群體,並排斥那些無法認同的聲音。


然而,在台灣社會我們也可以輕易的觀察到,跨性者這種排他現象正在深化性別群體中的對立,這現象不僅削弱了多元平權的核心,也造成了一些問題。


平等是尊重彼此的差異


平等(Equity)不是無條件的接納,而是互相尊重的平衡。在跨性別議題中,要求他人包容不同的性別身份是合理的,但平等意味著尊重每個人各自的情感反應與思維模式。

多元(Diversity)強調差異的存在,每個人有其成長經歷、文化背景與情感反應。包容的真諦在於尊重這些差異,而非無條件的讚同。

若跨性別群體拒絕其他性別不同反應,這是否實質上是在劃分性別的界限?進而區解了包容的真正意涵?

因此平等不該走向排他性,跨性別者若有排他性的行爲存在,將難以建立真正的多元共融。真正的平等在於對不理解或未完全接納的聲音也保持開放,而非將其視作敵對勢力。


包容不等於無條件接納


包容(Inclusion)並不意味著排除異見,而是對不理解或不完全接納的聲音也保持開放。真正的包容不應是將所有異議視為敵對,而是讓各種觀點皆有表達的空間。

跨性別倡導者或支持者或許需要反思,能否在訴求包容時也理解他人對跨性別所表現的情緒。

「每個人對他人的行為和氛圍都有自然反應,這種反應並非是歧視。」

這樣包容也並非形式上的消除對立,而是鼓勵相互尊重與接納,包容是一種共存的力量,而非單向的付出,真正的平等是互相尊重,而非單方面的接納。


「包容的核心應在於理解,而非消除所有差異。」


然而,跨性別者若以成爲女性身份或男生身份為基礎,並共享有女性或男性的權利,這當中所引發衝突,並非正常性向者的錯誤,因爲這已侵犯到他們的權益。

若以DEI的核心概念而論,重點在於「尊重彼此」,若在追求平等的過程中,只準自己展露真實,並排斥他人真實性。實質上就是在築起新的分界,違背了包容的初衷,無助於真正的多元共融。

最後,身爲一個後現代狂想的無性戀者,想對跨性別者們說的是:

跨性別議題若要達成真正的平等,務必建立在雙向的包容之上。

每個人都有表達自我和自然反應的權利,這份情緒或情感不應該被勒索或壓抑。

真正的平等是互相尊重,而非以單向訴諸包容限制他人的思想與情感。


多元、平等、包容DEI的本質,並非消除差異而是共融,只有尊重彼此的真實自我,才是和諧共處之道,也是我大費周張解釋的DEI所提倡的核心價值。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