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
為何要讀書?為何要寫作?為何不能上課畫圖?為何要寫評量?為何要複習?等等
當時的我都覺得理所當然,這不就是學生這個角色應該做的嗎?
然而不懂得思考為什麼,這樣的習慣讓我在初入職場時,遇到不少挑戰。
像是不懂工作目標與成果,被動聽命行事成效不如預期,或是不時提不起勁,想要耍廢日復一日,感覺好像沒差!?
後來我閱讀許多關於動機的書籍,發現核心就一句話,叫做‘’趨吉避凶‘’。
特別是避凶,避免損失對大腦的強度更強……
我發現,我第一時間便是習慣搬出很多的道理,威脅利誘無所不用其極,至於效果呢?
往往是短暫有效,卻無法持續見效!
我覺得核心的關鍵在於他們腦中沒有畫面,一幅關於不讀書會怎樣?認真讀書又怎樣?的對比畫面,當兩者沒有落差,通常我們就會選擇
維持現狀……
1、拿出紙筆
2、畫出兩個框,中間寫vs,來紙上思考pk
3、各自上方寫上題目,這裡以‘’讀書‘’舉例
4、接著,左邊畫上負向表情,右邊正向表情
這其實是給大腦的引導,看到不開心的表情會自然讓我們思考關於困難、風險、危機、挑戰等面向的可能,同理開心表情也是。
5.兩邊人像身體部分寫上‘’你‘’或孩子的名字,讓這圖與他建立連結。
6.左邊畫上三個對話框,討論後填入
討論什麼?
在討論過程,適時透過‘’然後呢?‘’+‘’真的嗎?‘’,來引導思考更底層、核心的關鍵
比如:
兒:不讀書會考試考不好?
我:”然後呢?
兒:考不好會被爸媽罵><,國小畢業無法升學?
我:然後呢?
兒:可能找不到好的工作?
我:真的嗎?
兒:對啊!老闆都請大學畢業吧……
我:真的嗎?有沒有學歷很低也發展不錯的人?
這裡會延伸到職業探索的討論,我就暫時不提
兒:成績差就少了很多自由
我:然後呢?
兒:我就不能下課、老師一直要檢查我的作業,很煩……
挑選他最在意、討厭的三個痛點,寫左邊入對話框中。
7.右邊畫三個框,一樣和孩子討論讀書之後會帶來那些好處、成果、效益……
這裡的對話一樣不時地詢問
•真的嗎?
•然後呢?
借此過程,我們也能瞭解到孩子最最最在意的點是什麼,像我們家兩兄弟,有人在意在班上同學老師面前的形象以及不被人管的自由,有人在意負起讀書責任爸媽會帶他旅行、吃美食><
這些,都遠遠勝過我告訴他讀書100個理由來得有效,因為這次他自己想出來,發自內心最在意的點。
8.一起回顧這左右兩邊的內容,結束這次的共創
我必須說,這圖不是萬靈丹立即見效,但效果確實長期持續發酵,甚至可以張貼在孩子書桌旁作為視覺提醒,更重要的是……
這是一個鍛鍊自己強化動機的能力,畢竟當沒人逼你做任何事時,你如何自主地成長、挑戰、學習?或是面對到很複雜很抽象且相對暫時無感的主題,我們習慣安於現狀。
像是,自己的職涯規劃、運動習慣的建立、健康飲食的管理、人生規劃、理財規劃等等,當你不主動思考並做出改變,那麼總有一天,這個世界會逼著你去面對,但那時,你會是相當痛苦甚至沒有太多選擇的狀態。
這時,上述的這個圖解練習,就能幫上大忙囉!
希望以上的分享能帶給大家一些幫助。
如果對於用畫圖解決人生大小問題有興趣,歡迎加入我們的交流群組及電子報。
2025年給中小學生的塗鴉筆記直播課也正式開放報名囉!早鳥優惠中歡迎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