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國度》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你是否也有因為某件事上癮,像是追劇、滑短影音或打電玩,而導致做其他事越來越沒勁呢?


其實這種現象,跟我們體內的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有密切的關係。


作者是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精神科暨成癮醫學教授,也是史丹佛戒癮診所的主任。他有協助成癮者多年的經驗,在書中,也描述了他是如何了解病人的情況,並做出合適的推斷及協助。


在本文中,我會總結出「為什麼會成癮?」,並且簡單描述多巴胺的運作。當我們遇到無止盡的慾望時,該做出怎麼樣的應對,那麼就讓我們開始吧~


raw-image



為什麼我們會成癮?


當我們感到無聊時,下意識的反應,就是找到身邊的手機,並開始使用它,而隨著我們接收到更多來自外界的訊息、刺激的時候,我們會感到愉悅、興奮,「爽感」會增加。


而讓人感到開心、快樂的「爽感」,其實跟帶給我們難過、痛苦的「痛感」共用一個主場。也就是說,爽與痛的存在,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關係。


多巴胺


當我們接受外在刺激時,會分泌一種名為多巴胺的神經傳導物,這種神經傳導物會讓我們感到心情愉悅、亢奮。


書中也提到,多巴胺並不是唯一參與獎勵流程的神經傳導物質,但神經學家們大都同意,它是裡面最重要的一個。


如果一種藥物,能讓大腦的獎勵路徑,釋放出越多的多巴胺,釋放的速度越快,這種藥的成癮性就越強。


拮抗理論


想像腦內建一種平衡—一個支點位於中央的天秤。當秤上空無一物時,秤桿會與地面平行,而當我們體驗到逾越,多巴胺被釋放到我們的獎勵路徑中時,這尊天秤就會倒向爽的這一端,而且倒的幅度越大,倒的速度越快,我們感受到的爽感就會越強。


而大腦有一種自我調節機制,每當天秤倒向愉悅時,就會開始自動調節,把秤桿往痛感那邊拉,試圖使其恢復平衡。


而當天秤恢復後,會繼續矯枉過正,讓天秤以同樣的幅度,倒像痛苦那端。意思就是剛剛有多爽,現在就有多痛苦。


這種爽痛消長的關係稱為「拮抗理論」。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接收到刺激後,隨著時間久了會覺得無聊、乏味,因為反覆暴露在同樣或類似的愉悅中,事後的痛覺反應會越變越強。


也就是說,在這個不停反覆的過程,我們會因為為了追求更多快感,而持續做那些讓我們覺得「爽」的事,但隨之而來的痛感也越來越強,我們又會為了壓下痛感,而繼續追求能帶來更多刺激的事物,因此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爽痛平衡


那我們覺得無聊時,或者是對某件事物上癮時,該怎麼辦呢?


作者在書中有提到,他的其中一位病人邁可,靠著泡冰水,成功的戒掉了毒癮。邁可起初只是想在戒毒的過程中,透過打網球讓自己分心,但因為他打完網球也沖完澡後,還是會持續流汗,之後便改沖冷水澡。


沒想到,等沖完涼出來,邁可感覺出奇的好,覺得自己像是剛喝了一杯好喝到不行的咖啡。


作者也說到,邁可發現了一件好事,那就是往爽端平衡的痛端壓下去,由痛所帶出的多巴胺有兩個特點,一是比較間接,二是潛在地比較耐久。


在間接性的痛苦後,我們會回到自然的爽痛平衡中,而因為我們是在痛端施加力道,因此想繼續感受到痛會比較困難,彈藥感覺到爽卻慢慢的變得比較簡單。


過多的痛


作者也提到,過多的痛,或是過強的痛,也可能增加人對痛上癮的風險。


作者的一名病人訓練跑步,跑的量大到他鬼股習慣性骨折,但即使這樣他也沒有說以後就不跑了。另一名病人,則是用鋒利的刀片自殘,這樣他才能感受到快感,也才能讓他久違的冷靜下來。

(作者有治好他們)


這警惕我們,過度利用痛覺,或是利用的痛覺過痛,還是會造成危害,還是會造成上癮,這樣反而本末倒置。


因此我們應該做的是,讓我們感到的「痛」剛剛好,用小痛去抑制大痛,用這種以毒攻毒的方法,慢慢幫我們戒除,讓我們上癮的事物。


結語


看完這本書,真的讓我恍然大悟,為什麼每次滑手機的時候,明明越滑越無聊,但就是沒辦法不滑,原來那時候的我已經掉入了多巴胺的陷阱中。


這也讓我之後在面對困難時,知道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以及清楚當下該做與不該做哪些事?


舉例來說,我今天做專案遇到一個瓶頸,原本的我,當下可能會給自己找一個藉口,讓自己可以休息一下,滑一下手機。


但現在我知道,要是在這個時候滑手機,只會把自己害得更慘而已,我這時應該做的,不是逃避現實,而是應該想辦法往下做,或是做一些比之前遇到的麻煩,更難一點的事。


利用「爽痛平衡」的原理,在痛端在施加一點力道,這樣不僅可以減輕我感受到的壓力,還可以慢慢地讓心情好起來,並且藉由這種方法產生的多巴胺,也能讓我的高檔狀態維持得更久,讓我更具創造力。


把這本書推薦給大家,希望可以讓大家對自己有更深刻的了解,並且能更充分地把控好自己,不再輕易讓自己上癮,讓決定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內容總結
多巴胺國度
5
/5
avatar-img
0會員
20內容數
歡迎來到德魯平台。 在這裡,每周會有至少一篇有趣、實用的文章,有興趣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德魯平台 的其他內容
書中介紹了11種類型的提問方式,讓我們能夠了解到,面對不同的情況、不同的需求,可以使用哪種提問方式來獲得解答。 並且,作者也在這11個提問方式中,舉出實際例子,讓我們能夠更身歷其境的感受到,不同提問方式的差異及功用。 在本篇文章中,我會從11個問答方式裡,分享讓我印象深刻的2個問答方式。
月暈效應,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指的是我們基於某人的外在或單一特質,推測其在其他方面也同樣出色。文章介紹了這種效應在求職、行銷及人際關係中的廣泛影響,並探討了其潛在風險。我們可以利用這種效應強化自身形象,但需保持真實,避免單憑外在表現來評價自己或他人。
你是否曾經因為折扣,而購買超出預算的商品?或者在談判中,對方開出一個高得離譜的價格,當稍微降價時,你反而覺得很划算? 這些,都是定錨效應在作祟,它不僅影響我們日常購物,也深刻地滲透進我們的生活中。 它是讓我們每個人,無法避免的一種「先入為主」的偏見,時刻影響著我們的決策。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早上急著出門,卻偏偏找不到鑰匙,結果錯過了地鐵,趕路的時候,還不小心踩到水坑,弄得褲子都濕了。 又或者在準備一個重要的會議,有些文件需要馬上列印出來,結果在你最需要印表機的時候,它卻突然壞掉了。 這些看似不幸的小插曲,其實都可以歸結於一個非常著名的定律——墨菲定律。
每當我下定決心要改變的時候,熱情往往撐不過幾天。那種感覺讓我不禁懷疑自己,是不是意志力真的那麼薄弱,為什麼別人都能輕鬆做到,而我卻總是在原地打轉? 再翻了相關書籍、上網查資料後,我發現,問題根本不是在於我不夠努力,而是在於,我沒有建立好一個能有效運作的「習慣系統」。
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經驗?在做某件事時,時間悄然流逝,覺得外界的發生一切,似乎都不再重要,你完全沉浸其中,並在不知不覺間,你的效率和創造力達到了巔峰。 這就是所謂的「心流」(Flow)狀態。當我們進入心流,不僅能在面對任務時,保有極高度的專注,還能夠感受到滿足感及成就感。
書中介紹了11種類型的提問方式,讓我們能夠了解到,面對不同的情況、不同的需求,可以使用哪種提問方式來獲得解答。 並且,作者也在這11個提問方式中,舉出實際例子,讓我們能夠更身歷其境的感受到,不同提問方式的差異及功用。 在本篇文章中,我會從11個問答方式裡,分享讓我印象深刻的2個問答方式。
月暈效應,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指的是我們基於某人的外在或單一特質,推測其在其他方面也同樣出色。文章介紹了這種效應在求職、行銷及人際關係中的廣泛影響,並探討了其潛在風險。我們可以利用這種效應強化自身形象,但需保持真實,避免單憑外在表現來評價自己或他人。
你是否曾經因為折扣,而購買超出預算的商品?或者在談判中,對方開出一個高得離譜的價格,當稍微降價時,你反而覺得很划算? 這些,都是定錨效應在作祟,它不僅影響我們日常購物,也深刻地滲透進我們的生活中。 它是讓我們每個人,無法避免的一種「先入為主」的偏見,時刻影響著我們的決策。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早上急著出門,卻偏偏找不到鑰匙,結果錯過了地鐵,趕路的時候,還不小心踩到水坑,弄得褲子都濕了。 又或者在準備一個重要的會議,有些文件需要馬上列印出來,結果在你最需要印表機的時候,它卻突然壞掉了。 這些看似不幸的小插曲,其實都可以歸結於一個非常著名的定律——墨菲定律。
每當我下定決心要改變的時候,熱情往往撐不過幾天。那種感覺讓我不禁懷疑自己,是不是意志力真的那麼薄弱,為什麼別人都能輕鬆做到,而我卻總是在原地打轉? 再翻了相關書籍、上網查資料後,我發現,問題根本不是在於我不夠努力,而是在於,我沒有建立好一個能有效運作的「習慣系統」。
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經驗?在做某件事時,時間悄然流逝,覺得外界的發生一切,似乎都不再重要,你完全沉浸其中,並在不知不覺間,你的效率和創造力達到了巔峰。 這就是所謂的「心流」(Flow)狀態。當我們進入心流,不僅能在面對任務時,保有極高度的專注,還能夠感受到滿足感及成就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大麻中的四氫大麻酚(THC)在腫瘤治療方面的潛在應用,特別是其對老鼠大腦腫瘤的影響。研究顯示THC治療有助於腫瘤萎縮與消失,揭示了大麻作為可能藥物的潛力。另外,本篇文章強調了大麻的多重角色,以及對其醫療應用的持續爭論,鼓勵讀者對相關科學研究保持關注與思辨。
Thumbnail
組織胺在體內過多可能導致多種健康問題,包括過敏反應、心血管問題和神經系統症狀。本文探討了組織胺過多的症狀、預防方法和飲食建議。
Thumbnail
毒品對個人健康和社會穩定都帶來嚴重影響,包括身體健康、精神健康、社會關係、經濟損失和法律後果等多方面。
Thumbnail
重點內容摘要:這篇文章在探討吸食大麻後對大腦帶來的影響,並就大麻素中最常被提到的四氫大麻酚做深入討論,並發現青少年時期就開始長期高劑量使用大麻的人,會對腦部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Thumbnail
迷人多變的多巴胺姑娘₯在科學家中的具體形象是什麼? 化學家、資訊科學家合作建立的多巴胺姑娘₯家世族譜,一個名為知識本體(ontology)的傢伙又是什麼? 讓我們試著用用白話說說,知識本體(簡稱本體)就是特定領域的科學專家整理出來,餵給電腦吃的基礎計算模型。。。
「天然成分被濃縮起來,就變成了藥。」 「高濃縮的東西用多了就會上癮,就變成了毒。」 這兩句話節錄自萬維剛老師菁英日課6的內容[1], 啟發了我重新思考藥與毒的關係。 「我愛數學,愛得無可救藥。」是我國中高中的真實寫照。 年輕的時候很熱愛數學, 因為數學是唯一一個可
Thumbnail
多巴胺不是好東西。這篇文章瀏覽《神經可塑性》、《貪婪的多巴胺》(The Molecule of More,繁體中文譯為《欲望分子多巴胺》)、《多巴胺國度》、《自造幸福》、《箭藝與禪心》等書籍,探討減少仰賴多巴胺的生活是否值得追求,並試著描述「無欲」與「審美」的境界。
Thumbnail
過年不免都會買個刮刮卡試手氣,看有沒有偏財運,從科學來看,這是一種刺激多巴胺分泌的行為。 多巴胺的分泌,通常來自於你無法預期的報酬,你不太需要付出努力,只要一劵在手、希望無窮,可能刮中百萬,也可能摃龜沒獎金。 多巴胺產生的獎勵會讓人有上癮的快感,不知不覺就會無法停止下來,如果一張沒刮中,可能
Thumbnail
今年1月17日發表在《細胞幹細胞》(Cell Stem Cell)的研究指出,當新冠病毒感染大腦中分泌多巴胺的神經元,將會引發神經元衰老,停止工作並發出引起炎症的化學信號。研究人員認為,這一新發現可能會揭開與長新冠相關的神經系統症狀,如腦霧、嗜睡和抑鬱... ­­ 來自威爾康奈爾醫學院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大麻中的四氫大麻酚(THC)在腫瘤治療方面的潛在應用,特別是其對老鼠大腦腫瘤的影響。研究顯示THC治療有助於腫瘤萎縮與消失,揭示了大麻作為可能藥物的潛力。另外,本篇文章強調了大麻的多重角色,以及對其醫療應用的持續爭論,鼓勵讀者對相關科學研究保持關注與思辨。
Thumbnail
組織胺在體內過多可能導致多種健康問題,包括過敏反應、心血管問題和神經系統症狀。本文探討了組織胺過多的症狀、預防方法和飲食建議。
Thumbnail
毒品對個人健康和社會穩定都帶來嚴重影響,包括身體健康、精神健康、社會關係、經濟損失和法律後果等多方面。
Thumbnail
重點內容摘要:這篇文章在探討吸食大麻後對大腦帶來的影響,並就大麻素中最常被提到的四氫大麻酚做深入討論,並發現青少年時期就開始長期高劑量使用大麻的人,會對腦部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Thumbnail
迷人多變的多巴胺姑娘₯在科學家中的具體形象是什麼? 化學家、資訊科學家合作建立的多巴胺姑娘₯家世族譜,一個名為知識本體(ontology)的傢伙又是什麼? 讓我們試著用用白話說說,知識本體(簡稱本體)就是特定領域的科學專家整理出來,餵給電腦吃的基礎計算模型。。。
「天然成分被濃縮起來,就變成了藥。」 「高濃縮的東西用多了就會上癮,就變成了毒。」 這兩句話節錄自萬維剛老師菁英日課6的內容[1], 啟發了我重新思考藥與毒的關係。 「我愛數學,愛得無可救藥。」是我國中高中的真實寫照。 年輕的時候很熱愛數學, 因為數學是唯一一個可
Thumbnail
多巴胺不是好東西。這篇文章瀏覽《神經可塑性》、《貪婪的多巴胺》(The Molecule of More,繁體中文譯為《欲望分子多巴胺》)、《多巴胺國度》、《自造幸福》、《箭藝與禪心》等書籍,探討減少仰賴多巴胺的生活是否值得追求,並試著描述「無欲」與「審美」的境界。
Thumbnail
過年不免都會買個刮刮卡試手氣,看有沒有偏財運,從科學來看,這是一種刺激多巴胺分泌的行為。 多巴胺的分泌,通常來自於你無法預期的報酬,你不太需要付出努力,只要一劵在手、希望無窮,可能刮中百萬,也可能摃龜沒獎金。 多巴胺產生的獎勵會讓人有上癮的快感,不知不覺就會無法停止下來,如果一張沒刮中,可能
Thumbnail
今年1月17日發表在《細胞幹細胞》(Cell Stem Cell)的研究指出,當新冠病毒感染大腦中分泌多巴胺的神經元,將會引發神經元衰老,停止工作並發出引起炎症的化學信號。研究人員認為,這一新發現可能會揭開與長新冠相關的神經系統症狀,如腦霧、嗜睡和抑鬱... ­­ 來自威爾康奈爾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