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善同歸集 卷五 ‧ 永明延壽大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0 分鐘
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法。
信能增長智功德。信能必到如來地。


《萬善同歸集》總有六卷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萬善同歸集》卷

宋杭州慧日永明寺 智覺禪師延壽 述

夫一念頓圓,三德悉備。未有一法,能越心源。設修萬行,皆從真法界之所成。或治習氣,而用佛知見之所斷。所謂無成之成,何妨妙行。不斷之斷,豈閡圓修。極惡違境,尚為助發知識。美德嘉善,寧非進趣道乎。

:何不直明本際,則本立而道生。若廣述行門,恐生迂滯。

:理為道本。行為道跡。因本垂跡,無本跡何所施。因跡顯本,無跡本奚獨立。故云。本跡雖殊,不思議一也。是知先明其宗,方能進道。若一向逐末,實有所妨。經云。非不了真如,而能成其行。猶如幻事等,似有而非真。且圓根頓受之人,則遮照而無滯。即遮而照,故雙非即是雙行。即照而遮,故雙行即是雙遣。不壞本而常末,萬行紛然。不壞末而常本,一心恒寂。

:法句經云。若能心不起,精進無有涯。何故立事興心,而乖無作道乎。

:即心無心,事不妨理。作而無作,性不閡緣。故賢首國師云。緣起體寂,起恒不起。達體隨緣,不起恒起。大集經云。佛言,精進有二種

  • 一 始發精進
  • 二 終成精進

菩薩以始發精進,習成一切善法。以終成精進,分別一切法,不得自性。金光明經中。雖得佛果,精進不休。故於眾中,起禮身骨。況餘凡下,端拱成耶。故十八不共法中,精進無減。大論云。菩薩知一切精進,皆是虛妄而常成就不退。是名真實精進。

:一切法空,悉宗無相。何陳眾善,起有相之心耶。

:以諸法畢竟無所有故,則有萬善施為。若諸法有決定性者,則一切不立。故般若經云。若諸法不空,即無道無果。法句經云。菩薩於畢竟空中,熾然建立。

金剛三昧經云。若說法有一。是相如毛輪如焰水。迷倒為諸虛妄故。若見於法無。是法同虛空。如盲無目倒。說法如龜毛。

又經云。寧可謗有如須彌。不可謗無如芥子。論云。諸法實相中,決定相不可得。故名無所得。非無有福德智慧增益善根。又云。邪見人,破諸法令空。觀空人,知諸法真空,不破不壞。

譬如田舍人,初不識鹽。見貴人鹽著種種肉菜中而食。問言,何以故爾。語言,此鹽能令諸物味美故。此人便念。此鹽能令諸物美,自味必多。便空抄鹽,滿口食之。鹹苦傷口,而問言。汝何以言鹽能作美。貴人語言。癡人。比當籌量多少,和之令美。云何純食鹽。無智人聞空解脫門,不行諸功德,但欲得空。是為邪見,斷諸善根。

廬山遠夫師,釋涅槃經。

問云:若無所得,云何作善。

佛答:明諸眾生現有佛性,當必得果。如子在胎,定生不久。理須修善。

又問:我今不知所趣入處,云何作善。

佛答:有如來藏,可以趣入,宜修善業。

弘明集云。或有惡取於空,以生斷見。說之於口若同。用之於心則異。正法以空去其貪。邪說以空資其愛。大士體空而進德。小人說空而退善。良由反用正言,以生邪執矣。不觀空以遣累。但取空而廢善。

又善惡諸法,等空無相。而善法助道,惡法生障。故知萬法真性,同一如矣。無妨因緣法中,有萬殊矣。故經云。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三世因果,佛不誑欺。十力勸誡,聞當不疑。而謂善惡都空,無損益乎。

夫法眼明了,無法不悉。舌相廣長,言無不實。其析有也。則一毫為萬。其等空也,則萬像皆一。防斷常之生尤。兼空有而除疾。非聖者必凶。順道者終吉。勿謂不信。有如皎日。故中論云。諸佛說空法,為治於有故。若復著於空,諸佛所不化。

金剛三昧經云。若離無取有,破有取空。此偽妄空而非真無。今雖離有而不存空。如是乃得諸法真無。故肇論云。若以有為有。則以無為無。有既不有。則無無也。

夫不存無以觀法者,可謂見法實性矣。何得以空害有,以有害空。乖一味之源,成二見之垢乎。並是依語失義。遺智存情。雖言破有,未達有源。強復執空,罔窮空旨。今略辨之,以消邪滯。

夫有是不有之有,非實有。空是不空之空,非斷空。

  • 若決定為有,非是幻有而生隔閡。
  • 若虛豁為空,即同太虛而無妙用。

所以從緣而有,無性故空。無性之空,空不閡有。從緣之有,有不妨空。有因空立,成圓智而萬行沸騰。空從有生,起妙慧而一真虛寂。
豈同執但空而生斷見,福海傾消。據實有而起常心,慢山高峙。
是以諸佛說空,為空無明而成福業,破遍計而了圓成。愚人說空,即生妄解而謗佛意,增空見而滅善因。又斷滅空,則無善無惡,無因無果。第一義空,有業有報不見作者。

:何不深入無生,自然合道。有為多過,豈益初心。

:因世慈而入真慈。從生忍而具法忍。學分初後。位豈濫陳。又生即無生,豈越性空之地。無為即為,寧逃實相之源。但取捨情亡。即真俗理見。故經云。菩薩不盡有為,不住無為。肇法師云。有為雖偽,捨之則大業不成。無為雖實,住之則慧心不朗。

華嚴經云。解如來身,非如虛空。一切功德,無量妙法,所圓滿故。大集經云。捨離大慈而觀無生,是為魔業。厭離有為功德,是為魔業。

菩薩不盡有為,不住無為。
有為雖偽,捨之則大業不成。
無為雖實,住之則慧心不朗。

:無漏性德,本自具足。何假外修,而虧內善。

:自有修性二德,內外二緣。若性德本具,如木中火。不成事用。須假修德,如遇因緣,方能顯現。是以因修顯性。以性成修。若本無性。修亦不成。修性無二,和合方備。又內有本覺,常熏聖種。外仗善緣,助開覺智。有內闕外,菩提不圓。

華嚴經云。法如是故,內因本有。佛神力故,外緣所加。是以若修萬善,則順法性。以淨奪染,性德方起。凡夫雖具,以造惡違性,本性不顯,不成妙用

「是以若修萬善,則順法性。以淨奪染,性德方起。
凡夫雖具,以造惡違性,本性不顯,不成妙用。」

:忘緣頓入,教有明文。今何所非,而逐因緣法乎。

:頓教一門,亦是上根所受。忘緣淨意,真為如實修行。今所論者,為著法之人,而生偏見。一向毀事,不了圓宗。但析妄情,豈除教道。秖如見佛一法。自有五等教人

  • 一 小乘人,見佛身即是父母生身,從心外來。有相好分劑。意識所熏。有所分別。不知唯識義故,見從外來。
  • 二 大乘初教,見佛但是現化,非有相好。然其實體空無所有。故云。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
  • 三 大乘終教,見佛相好光明,一一悉同真性。身即非身。非身即身。理事無閡。
  • 四 頓教,見佛無有始末之異。何有現應之差。亦無相好可立。一切分別,非真理故。此離念之真,名為見佛。
  • 五 一乘圓教,見佛即此離念之真。非但不生彼相之理。而乃不閡萬像繁興。具足依正。該攝理事人法等。圓明一事。遍於十方一切世界。無不同時影現。猶如帝網。又緣起一門。若是頓教,不說緣起。即是事相,令真理不現。要由相盡,乃是實性。若說緣起,如以翳眼而見空華。若是圓教法界,起必一多互攝,有力無力,方得成立。一多無閡,攝入同時。名入大緣起。

如上五門,皆是入路。尚不訶小,恐廢權門。何乃斥圓,而妨實德。台教云。如大乘師,不弘小教,則失佛方便。秖如古德,設有邊辟之言,皆是為物遣執。今時但效其言,罔知其旨。又全未入於頓門,但妄生譏謗。所失太過。故今愍之。

故圓教華嚴經離世間品云。佛子。菩薩摩訶薩又作是念,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心為本。心若清淨,則能圓滿一切善根。於佛菩提必得自在。欲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隨意即成。若欲除斷一切取緣,住一向道,我亦能得。而我不斷。為欲究竟佛菩提故。亦不即證無上菩提。何以故。為滿本願,盡一切世界行菩薩行,化眾生故。是為如金剛大乘誓願心。是以驟緣違性,積雜染而為凡。離緣求證,沈偏空而成小。緣性無閡,即大菩提。不斷塵勞門,能成無為種。不溺實際海,能隨有作波。真俗鎔融。有無不滯。可謂履非道而達正道。即世法而具佛法矣。

:萬善威儀。聲聞劣行。迂滯化壘。跧伏草庵。豈稱大心。何成圓頓。

:三乘初學,不愚於法。所以法華經云。若有比丘,實得阿羅漢。若不信此法,無有是處。又云。汝等所行,是菩薩道。漸漸修學,悉當成佛。皆是中途取證,起住著心。是以諸佛所訶,勸令起行。且二乘之人,皆登聖位。超九地之煩惱。斷三界之業身。同坐解脫之床。已具神通之慧。豈比博地具縛凡夫,唯向依通,全無修證。

故真覺大師云。二乘何咎,而欲不修。教中或毀或讚,抑揚當時耳。凡夫不了,預畏被訶。寧知見愛尚存。去小乘而甚遠。雖復言其修道。惑使之所不除。非唯身口未端。亦乃心由邪曲。見生自意。解背真詮。聖教之所不依。明師未曾承受。根緣非為宿習。見解未預生知。而能世智辯聰,談論以之終日。時復牽於經語,曲會私心。

縱邪說以誑愚人。撥因果而排罪福。順情則熙怡生喜。逆意則𢛨𢥃懷瞋。三受之狀固然。稱位乃儔菩薩。初篇之非未免。過人之釁又縈。大乘之所不修。而復譏於小學。恣一時之強口。謗說之患鏗然。三途苦輪。報之長劫。書云。古人當言而懼。發言而憂。

又云。止沸莫若去薪。息過莫若無語。又如經說。凡夫有漏散心,一稱南無佛,乃至小低頭。以此因緣,尚成佛道。何況二乘無漏聖心,永斷後有身,親證人空慧。所習諸行,而不登正位乎。

:有功之功,皆歸敗壞。無功之功,至功常存。何乃棄不遷之旨。而述有作之行乎。

:肇論云。如來功流萬世而常存。道通百劫而彌固。經云。三災彌綸,而行業湛然。今信之矣。故知一毫之善,雖是有為。若助菩提,直至成佛,而不墮壞。任大劫火競起,終不燒虛空。縱生死浪無邊,實不沈真善。

:諸法無體,從緣幻生。眾緣無依,還從法起。緣法無性,必竟俱虛。無主無人,無生無滅。如何廣論無常之事相。復說虛妄之果報乎。

:以真心不守自性,隨緣成諸有。雖似有即空。乃體虛成事。猶如樹影雖虛,而有陰覆之義。還同昏夢不實,亦生憂喜之情。雖無作者之能為。不失因緣之果報。故淨名經云。無我無造無受者。善惡之業亦不亡。又教所明空,以不可得故,無實性故。不是斷滅之無,何起龜毛兔角之心。作蛇足鹽香之見。

:初心入道,言行相扶。萬善資熏,不無其理。果地究竟,大事已終。境智虛閑,何須眾行乎。

:果德佛位,畢竟無為。若無邊行門,八相成道。皆是佛後普賢行收。任運常然。盡未來際。維摩經云。雖得佛道,轉于法輪。入於涅槃。而不捨於菩薩之道,是菩薩行。

華嚴經云。了知法界,無有邊際。一切諸法,一相無相。是則說名究竟法界,不捨菩薩道。雖知法界無有邊際。而知一切種種異相。起大悲心,度諸眾生。盡未來際,無有疲厭。是則說名普賢菩薩。

:五度如盲。般若如導。今何偏讚眾行,廣明散善乎。

:今所論眾善者,秖為成就般若故。教中或訶有為,但是破其貪執。如若取捨不生,一切無閡。

  • 若未明般若,以萬行為助緣。法華經云。佛名聞十方。廣饒益眾生。一切具善根。以助無上心。華嚴經云。譬如一切法。眾緣故生起。見佛亦復然。必假眾善業。
  • 若已明般若。用眾行為嚴飾。法華經云。其車高廣,眾寶莊校。乃至又多僕從,而侍衛之。

故云。萬善同歸集。離般若外,更無一法。如眾川投滄海,皆同一味。雜鳥近妙高,更無異色。或不謂般若,但習有為。秖成生死之因。豈得涅槃之果。

  • 若布施無般若,唯得一世榮,後受餘殃債。
  • 若持戒無般若,暫生上欲界,還墮泥犁中。
  • 若忍辱無般若,報得端正形,不證寂滅忍。
  • 若精進無般若,徒興生滅功,不趣真常海。
  • 若禪定無般若,但行色界禪,不入金剛定。
  • 若萬善無般若,空成有漏因,不契無為果。

故知般若,是險惡徑中之導師。迷闇室中之明炬。生死海中之智檝。煩惱病中之良醫。碎邪山之大風。破魔軍之猛將。照幽途之赫日。驚昏識之迅雷。抉愚盲之金鎞。沃渴愛之甘露。截癡網之慧刃。給貧乏之寶珠。若般若不明,萬行虛設。祖師云。不識玄旨。徒勞念靜。不可剎那忘照。率爾相違。乃至成佛究竟位中。定慧力莊嚴。以此度含識。故佛云。我於二夜中間,常說般若。

: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何不直指其事。而廣涉因緣,興諸問答乎。

:楞伽經云。佛告大慧。若不說一切法者,教法則壞。教法壞者,則無諸佛菩薩緣覺聲聞。若無者,誰說為誰。是故大慧菩薩摩訶薩,莫著言說。隨宜方便,廣演諸法。故知總持無文字,文字顯總持。離理無說,離說無理。以真性普遍故,不可說不異可說。以緣修無性故,可說不異不可說。

若說四實性,及諸法自相,皆不可說。若依四悉檀,及諸法共相,皆是可說。是以諸佛常依二諦說法。但得圓旨,說即無過。若一向無言,何由悟解。令尋言求理,而知理圓。但為言偏,故云言說不及,不說無言。又性雖離言不可說,要以言說,方會不可說也。

若夫履踐道源。紹隆佛種。先明般若,以辨真心。般若乃萬行之師,千聖之母。真心是群生之本,眾法之源

若般若未通,真心由昧。應須歸命一體三寶。懺悔三世愆瑕。以尸羅而檢過防悱。用禪定而除昏攝亂。親近善友。讚誦大乘。萬善熏治。多聞修習。助顯真性。直至菩提。障盡而妙定自明。慧發而真心豁淨。既能自利。復愍未聞。廣作福因。具行諸度。紹佛家業。建大法幢。注一味之法雨,蕩諸惑塵。然無作之智燈,照開迷暗。是以功德萬行,初後並興。於佛教中,法爾如是。故華嚴經云。菩薩摩訶薩,不作逼惱眾生物。但說利益世間事。

法華經云。若人受持讀誦是經。為他人說。若自書,若教人書。復能起塔,及造僧坊。供養讚歎,聲聞眾僧。亦以百千萬億讚歎之法,讚歎菩薩功德。又為他人種種因緣,隨宜解說此法華經。復能清淨持戒,與柔和者而共同止。忍辱無瞋,志念堅固。常貴坐禪,得諸深定。精進勇猛,攝諸善法。利根智慧,善答問難。乃至是人,若坐若立若行處。此中便應起塔。一切天人皆應供養,如佛之塔。

大凡善法,略有四種。

  • 一 自性善,無貪瞋癡等,三善根。
  • 二 相應善,善心起時,心王心所,一時俱起。
  • 三 發起善,發身語業,表內心所思。
  • 四 第一義善,體性清淨。

又略有二種。

  • 一 理善,即第一義。
  • 二 事善,即六度萬行。今時多據理善。

若是理善,闡提亦具,何不成佛。是以須行事善,莊嚴顯理。積大福德,方成妙身。如礦含金。似山藏玉。若石蘊火。猶地生泉。未遇因緣,不成濟用。雖然本具,有亦同無。

眾生三因,亦復如是。凡曰有心,正因悉具。未得緣了,法身不成。了因,智慧莊嚴,正解觀察。緣因,福德莊嚴,妙行資發。三因具足,十號昭然。自利利他,理窮於此。

故法華經云。我以相嚴身。光明照世間。一切眾所尊。為說實相印。又薄德少福人。不堪受此法。夫善根易失。惡業難除。

涅槃經云。譬如畫石,其文常在。畫水速滅,勢不久住。瞋如畫石。諸善根本,如彼畫水。是故此心,難得調伏。故知善事易忘。人身難得。不可因循。剎那異世。

提謂經云。如有一人,在須彌山上,以纖縷下之。一人在下,持針迎之。中有旋嵐猛風吹縷,難入針孔。人身難得,甚過於是。

又菩薩處胎經云。盲龜浮木孔,時時猶可值。人一失命根,億劫復難是。海水深廣大,三百三十六。一針沒海底,求之尚可得。

又云。吾從無數劫,往來生死道。捨身復受身,不離胞胎法。計我所經歷,記一不記餘。純作白狗身,積骨億須彌。以利針地種,無不值我體。何況雜色狗,其數不可量。吾故攝其心,不貪著放逸。是以暫得人身。於十二時中,不可頃剋忘善。剎那長惡。此便難逢。豈容空過。又無常迅速。念念遷移。石火風燈。逝波殘照。露華電影。不足為喻。

法句經云。佛告梵志。世有四事,不可得久

  • 一者 有常必無常
  • 二者 富貴必貧賤
  • 三者 合會必別離
  • 四者 強健必當死

又經云。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間。無有地方所。脫之不受死。如上所明,萬德眾善,菩提資糧。唯除二法,能成障閡。一者不信。二者瞋恚。

  • 不信,障未行善,欲行善。
  • 瞋恚,滅已行善,現行善。

以不信故如同敗種,永斷善根,墮壞正宗,增長邪見。以瞋恚故,焚燒功德,遮障菩提,開惡趣門,閉人天路。

又不瞋從慈而起。大信因智而成。智刃纔揮,疑根頓斷。慈雲既潤,瞋火潛消。是以因智,度苦海之津。因信入菩提之戶。因慈,住大覺之室。因忍,披如來之衣。

華嚴經云。

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法。
信能增長智功德。信能必到如來地。
信令諸根淨明利。信力堅固無能壞。
信能永滅煩惱本。信能專向佛功德。
信為功德不壞種。信能生長菩提樹。
信能增益最勝智。信能示現一切佛。

大莊嚴法門經云。瞋恨者,能滅百劫所作善業。

華嚴經云。菩薩起一瞋心,能生百萬障門。又經云。劫功德賊,無過瞋恚。又意地起瞋,大道冤賊。

:凡修萬善,皆助菩提。云何有稽滯不成。復云何速得圓滿。

:因放逸懈怠故無成。因勇猛精進故速辦。譬喻經云。有一比丘,飽食入室。閉房靜眠,愛身快樂。卻後七日,其命將終。佛愍傷之。告比丘言。汝維衛佛時,曾得出家。不念經戒。飽食卻眠。命終魂神生蜈蚣蟲中。積五萬歲。壽盡復為螺蚌之蟲,樹中螜蟲,各五萬歲。此四品蟲,生在冥中,貪身愛命。樂處幽隱為家,不喜光明。一眠之時,百歲乃覺。纏綿罪網,不求出要。今世罪畢,得為沙門。如何睡眠,不知厭足。比丘聞已,慚怖自責。五蓋即除,成阿羅漢。

大寶積經云。佛言。譬如綵帛,繫在頭上。火來燒綵帛,無暇救火。何以故。究實理急。此上一一親明教行。豈敢造次輒有浪陳。願遵懇苦之言。不違究竟之說。

:慈悲萬善,深如佛業祖教。或毀或讚,所以生疑。上雖廣明。猶懷餘惑。未審佛旨,究竟所歸。更希指南,永祛積滯。

:祖立言詮。佛垂教跡。但破遍計所執。不壞緣起法門。遍計性者,情有理無。如繩上生蛇,杌中見鬼。無而橫計,脫體全空。依他性者,即是因緣。若隨淨緣,即得成聖。若隨染緣,即乃為凡。是以從緣無性,故號圓成。

法華經云。諸佛兩足尊。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

論云。若見因緣法,則名為見佛。故知無有一塵,不合理事。未有一法,非是佛乘。皆是不了萬法之初源,一塵之自性。遂生情執,滯相迷名。妄分自他,強生離合。致令理事,水火競生。各據二邊,不成一味。

自翳眼見明珠有類。以執心觀萬善生瑕。婬怒癡性,邪見非道,尚為解脫之門。尊崇三寶,利他眾善,豈成障閡之事。是以達之則瓦礫為金。取之則妙藥成毒。故經云。虛妄是實語,除邪執故。實語成虛妄,生語見故。但除去取之情。盡履玄通之道。見網既裂,唯一真心。塵翳若消,無非佛國。

故大般若經云。佛言。我以諸法無所執故,即名般若波羅蜜多。我等住此無所執故,便能獲得真金色身,常光一尋。若欲無過。但理事融通。行願相從。悲智兼濟。


萬善同歸集卷第五 (完) | 續… 卷六


佛號梵唄: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

相關: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往生淨土要訣 : 信願持名

認識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善美

依止善導大師 持念彌陀名號

什麼障礙我們學佛

>> 回主頁: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





avatar-img
13會員
352內容數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念相應一念佛 的其他內容
華嚴經云。欲見十方一切佛。欲施無盡功德藏。欲滅眾生諸苦惱。宜應速發菩提心。又云。菩提心者猶如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故。菩提心者猶如良田。能長眾生白淨法故。菩提心者猶如大地。能持一切諸世間故。菩提心者猶如淨水。能洗一切煩惱垢故。菩提心者猶如大風。普於世間無所閡故菩提心者猶如盛火。能燒一切諸見薪故。
涅槃經云。佛說。修一善心破百種惡。如少金剛能壞須彌。亦如少火能燒一切。如少毒藥能害眾生。少善亦爾能破大惡。日摩尼寶經云。佛告迦葉菩薩。我觀眾生。雖後數千巨億萬劫。在欲愛中為罪所覆。若聞佛經一反念善。罪即消盡。
若一念心,瞋恚邪淫,即地獄業。慳貪不施,即餓鬼業。愚癡闇蔽,即畜生業。我慢貢高,即修羅業。堅持五戒即人業。精修十善即天業。證悟人空即聲聞業。知緣性離即緣覺業。六度齊修即菩薩業。真慈平等即佛業。若心淨,即香臺寶樹,淨剎化生。心垢,則丘陵坑坎,穢土稟質。皆是等倫之果。能感增上之緣。是以離自心源更無別體。
夫眾善所歸。皆宗實相。如空包納。似地發生。是以但契一如。自含眾德。然不動真際。萬行常興。不壞緣生。法界恒現。寂不閡用。俗不違真。有無齊觀。一際平等。是以萬法唯心。應須廣行諸度。不可守愚空坐。以滯真修。若欲萬行齊興。畢竟須依理事。理事無閡。其道在中遂得自他兼利。而圓同體之悲。終始該羅。以成無盡之行。
文殊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時。諸修行門,無過念佛,供養三寶福慧雙修。此之二門最為善要。我於過去劫中,因觀佛故因念佛故因供養故,得一切種智。是故一切諸法,般若波羅蜜甚深禪定,乃至諸佛皆從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諸法之王。當云何念?此世界西有阿彌陀佛,彼佛願力不可思議。汝當繼念令無間斷。命終決定往生永不退轉。」
夫不體道本。沒溺生死。處胎卵濕化橫豎飛沈之類。於中失人身者。如大地之土。得人身者。如爪上之塵。於人身中。多生邊夷下賤。及處中國。或受女身。若為男子。癃殘百疾。 設得丈夫十相具足者。處恐畏世生五濁時。以肉為身。以氣為命。一報之內。如石火風燈。逝波殘照。瞬息而已。
華嚴經云。欲見十方一切佛。欲施無盡功德藏。欲滅眾生諸苦惱。宜應速發菩提心。又云。菩提心者猶如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故。菩提心者猶如良田。能長眾生白淨法故。菩提心者猶如大地。能持一切諸世間故。菩提心者猶如淨水。能洗一切煩惱垢故。菩提心者猶如大風。普於世間無所閡故菩提心者猶如盛火。能燒一切諸見薪故。
涅槃經云。佛說。修一善心破百種惡。如少金剛能壞須彌。亦如少火能燒一切。如少毒藥能害眾生。少善亦爾能破大惡。日摩尼寶經云。佛告迦葉菩薩。我觀眾生。雖後數千巨億萬劫。在欲愛中為罪所覆。若聞佛經一反念善。罪即消盡。
若一念心,瞋恚邪淫,即地獄業。慳貪不施,即餓鬼業。愚癡闇蔽,即畜生業。我慢貢高,即修羅業。堅持五戒即人業。精修十善即天業。證悟人空即聲聞業。知緣性離即緣覺業。六度齊修即菩薩業。真慈平等即佛業。若心淨,即香臺寶樹,淨剎化生。心垢,則丘陵坑坎,穢土稟質。皆是等倫之果。能感增上之緣。是以離自心源更無別體。
夫眾善所歸。皆宗實相。如空包納。似地發生。是以但契一如。自含眾德。然不動真際。萬行常興。不壞緣生。法界恒現。寂不閡用。俗不違真。有無齊觀。一際平等。是以萬法唯心。應須廣行諸度。不可守愚空坐。以滯真修。若欲萬行齊興。畢竟須依理事。理事無閡。其道在中遂得自他兼利。而圓同體之悲。終始該羅。以成無盡之行。
文殊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時。諸修行門,無過念佛,供養三寶福慧雙修。此之二門最為善要。我於過去劫中,因觀佛故因念佛故因供養故,得一切種智。是故一切諸法,般若波羅蜜甚深禪定,乃至諸佛皆從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諸法之王。當云何念?此世界西有阿彌陀佛,彼佛願力不可思議。汝當繼念令無間斷。命終決定往生永不退轉。」
夫不體道本。沒溺生死。處胎卵濕化橫豎飛沈之類。於中失人身者。如大地之土。得人身者。如爪上之塵。於人身中。多生邊夷下賤。及處中國。或受女身。若為男子。癃殘百疾。 設得丈夫十相具足者。處恐畏世生五濁時。以肉為身。以氣為命。一報之內。如石火風燈。逝波殘照。瞬息而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我們要懂得培福、惜福之法,重視累積福報資糧,只有福報具足才能改變命運。」想要獲得加持、遣除違緣、斷除魔障、獲得悉地等,修薈供非常有效驗,可以立即獲得加持。參加一次共修法會的功德,遠超過獨自修法,應盡量安排時間參加每一次法會、共修,開始修福、懺悔自己的業障,讓自己快速消業增福。
Thumbnail
《淨修捷要報恩談》第八拜 威光普度 【一心觀禮,無量光壽,如來世尊,光明普照十方世界,眾生有緣遇斯光者,垢滅善生,身意柔軟,所有疾苦莫不休止,一切憂惱莫不解脫,如是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一心觀禮,壽命無量,光明無量,菩薩弟子,聲聞天人,壽命悉皆無量,國土名字,都勝十方,無衰無變,建立常然,殊勝希有,阿彌陀佛。
Thumbnail
一心觀禮,圓滿報身,所居之處,永無眾苦諸難惡趣魔惱之名,亦無四時寒暑雨冥之異,寬廣平正,微妙奇麗,超逾十方一切世界,實報莊嚴淨土,阿彌陀佛。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Thumbnail
弟子某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願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亦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眾聖手持金臺來迎接我。如一念頃生極樂國。
Thumbnail
在《妙法蓮華經》的經文字句中不斷地重覆強調此經的功德殊勝,靈感無比。經典依照《大正新脩大藏經》正規校勘、嚴謹編排。符合十方善信法友需求:最適合誦經的大字體及經文難字注音、是念誦最佳版本,歡迎十方善信法友索取讀誦,獲福無量。
Thumbnail
西晉 月氏國三藏 竺法護 譯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原文,細體字為白話) 「聖慧之明入於無量,分別聰達,道靡不通,其智慧輪莫能遏毀,行權方便暢識一切眾生根本,為說經法莫能抑制,而皆斷絕一切處所閉結之行,照見群黎所欲咨受。」 聖人的智慧光明無量,分辨清楚,通達大道,沒有不通的地方。他們的智慧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我們要懂得培福、惜福之法,重視累積福報資糧,只有福報具足才能改變命運。」想要獲得加持、遣除違緣、斷除魔障、獲得悉地等,修薈供非常有效驗,可以立即獲得加持。參加一次共修法會的功德,遠超過獨自修法,應盡量安排時間參加每一次法會、共修,開始修福、懺悔自己的業障,讓自己快速消業增福。
Thumbnail
《淨修捷要報恩談》第八拜 威光普度 【一心觀禮,無量光壽,如來世尊,光明普照十方世界,眾生有緣遇斯光者,垢滅善生,身意柔軟,所有疾苦莫不休止,一切憂惱莫不解脫,如是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一心觀禮,壽命無量,光明無量,菩薩弟子,聲聞天人,壽命悉皆無量,國土名字,都勝十方,無衰無變,建立常然,殊勝希有,阿彌陀佛。
Thumbnail
一心觀禮,圓滿報身,所居之處,永無眾苦諸難惡趣魔惱之名,亦無四時寒暑雨冥之異,寬廣平正,微妙奇麗,超逾十方一切世界,實報莊嚴淨土,阿彌陀佛。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Thumbnail
弟子某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願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亦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眾聖手持金臺來迎接我。如一念頃生極樂國。
Thumbnail
在《妙法蓮華經》的經文字句中不斷地重覆強調此經的功德殊勝,靈感無比。經典依照《大正新脩大藏經》正規校勘、嚴謹編排。符合十方善信法友需求:最適合誦經的大字體及經文難字注音、是念誦最佳版本,歡迎十方善信法友索取讀誦,獲福無量。
Thumbnail
西晉 月氏國三藏 竺法護 譯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原文,細體字為白話) 「聖慧之明入於無量,分別聰達,道靡不通,其智慧輪莫能遏毀,行權方便暢識一切眾生根本,為說經法莫能抑制,而皆斷絕一切處所閉結之行,照見群黎所欲咨受。」 聖人的智慧光明無量,分辨清楚,通達大道,沒有不通的地方。他們的智慧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