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2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如何因應工作帶來的挫敗感

你曾有過在工作上全力以赴,卻換來結果有落差的經驗嗎?又或是投注的心力未能被看見,被看見的反而都是自己的短處?

在工作中,不論任何時期,我們都有可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挫敗,從期望落差、被忽視、工作失誤到努力與成果不被看見等等。

我自己也曾經歷不少工作中的挫敗,因此,這次希望進一步分享,我們可以如何面對這樣的感受,並且從挫敗中,拿回前進的心態與力量。


首先,接受它

在因應挫敗感的過程中,對我來說最困難的其實是「接受它」。

這意味著,我們要承認自己不夠好,不論那是未能達到自己的期望,又或是外界認可與否。

然而,透過三年的心理諮商,我才意識到「接受」其實是最為溫柔與包容的舉動。

相比於逃避或壓抑,逃避讓我們裝作沒看見,壓抑則是不論大小形狀如何,都全數塞進盒中,等它爆了說(但爆了的情況下,是會心碎,甚至可能引發人生地震的)。

因此,在遇到挫敗時,我通常會把事件的整個過程、我個人在過程中的感受全部寫下來,一方面整理思緒,另一方面寫透過寫下的動作來讓思緒具體化,而不至於全數留在腦中打架。


剖析來源

再來我們需要先看見自己所面對的挫敗是怎麼一回事?出現的原因是什麼?

原因通常有以下幾種,也可能交錯重疊:

  • 個人:期望高於實際成果(包含自我要求高、追求完美等)、個人現實能力的差距。
  • 外界:批評與否定、環境阻礙(包含缺乏資源、有人刻意阻撓等)、不可控的各種因素。

不論是透過自我對話、書寫、找人討論,在我們釐清挫敗的模樣與核心之後,我們才有辦法知道自己在面對的毛線團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然後著手去處理打結與纏繞的部分。


關於可控的,以及重塑

除了重新檢視挫敗的過程,去分析來源、核心原因之外,即便會感到不舒服(因為會再次直面自己的不夠好,並且重溫那段歷程),我們能關注的仍然是:

  • 現在的我,可以控制的部分有什麼?
  • 我從這次的挫敗中學到的是什麼?
  • 如果重來一次,我會做出哪些改變與調整?

除了挖掘問題的核心,也透過上述的重新解讀,我們與這次的挫敗之間,不只是單純的因果關係,也可以由此為自己與挫敗拉出一條界線,去看到自己能夠介入與發揮的地方。


對應行動

最後,我們將根據挫敗的具體原因,來設定自己接下來的行動方案。

如果是期望高於實際成果,那麼我們會需要重新設定、校準自己的期望。如果是個人的能力差距,則會需要根據具體的需求,來投入時間精進相關的能力。

然而,如果是核心原因是外部環境的批評或阻礙,我們則會需要思考,自己能否在工作環境中,逐步建立支持系統,又或者是漸進地改善與利害關係人的協作互動。

上述種種,都需要根據挫敗的核心原因,以及個人遭遇的實際情況來找出對應的行動方案,這會是個不容易,也需要投入好些時間的過程。


總結

遇上挫敗其實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就好比人生這個遊戲地圖,我們走著走著,可能就不小心走入某些關卡,有時順利通關,有時卡關。

不論我們遇到的挫敗有多強烈、多複雜,祝福每個人都能夠在自己的節奏之下,好好地接受與看見它,接著再拉遠距離,去思索自己與這份挫敗感之間的關係與可能性,然後擬訂行動方案,持續突破與走下去。

在此,與你擁抱。

也歡迎對職涯有所迷惘和困惑的人,可以透過這個諮詢表單:pse.is/686ctg ,來開啟彼此的對話。

期待後續有機會能協助你面對挑戰,支持你朝著期待的職涯前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