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斯密《國富論》Ch.5-1-3(1)
論君主或國家的費用
論君主或國家的收入(論公共工程和公共機關的費用)
2024.12.12
所見:
- 君主的第三個義務是建立和維持公共機關和機構,但其不能為個人帶來利潤。
- 可以大致分為便利社會商業,和促進人民教育的公共設施。後者包含青年教育設施和其他年齡人民的教育設施。
- 第一項 論便利社會商業的公共行程和公共設施
- 公共工程包括道路、橋樑、運河、港灣等,其自身提供足以支付自己費用的特別收入。
- 公共設施的建造和商業的規模息息相關,政府也會依照需求增加相關收入。
- 比如公共道路的建造與收稅有關,但徵收通行税卻行不通。
- 收通行税,在於便利國內一般商業,但徵收通行費卻可能導致貨物通行不暢;如果是按照重量比例徵收車輛通行税,目的用於修理道路就較為合理。
- 地方的公共工程最好由地方政府來維持。譬如公共交通系統,若由中央統一管理則不利於控制支出,而且也無法和當地居民契合;透過地方政府對事物的熟悉度,可以合理分配並節省當地事務費用。
- 歐洲國家,常常把關稅徵收和應用交給商人集團來支配,但實際上應該交給行政部門較恰當。
- 對政府來說,出於擔心不了解商業規律而不敢經營公共設施,所以在商人的說服下,便委託專門公司來運營;然而,大多時候這些合組公司或合股公司被視為無用。
- 合組公司就是:具有資格的人共同繳納金額,加入組織,各自資本由各自經營管理;合股公司:共同資本進行貿易,各股員對貿易的利潤和損失按照比例分攤。
- 合組公司類似於同業組合,透過加入該組織才能取得自由營業權。
- 股份公司則是透過國王敕許貨議會通過。在私人合夥公司裡,非經許可不能讓股或介紹新成員加入,但可以透過售出股票的方式退出。
- 私人合夥公司在營業上,如果虧損則大家皆有責任;而股份公司在營業上虧空,各股東指對其股份範圍有責任。
- 因為股份公司所負責任只限於持有股份的部分,所以大多數對公司業務並不清楚,經營通常由董事會處理。相比來說,大部分資金便會投入股份公司。
- 有四種行業很適合股份公司:銀行業、水火兵災保險業、建修通航河道或運河和貯引清水供給城市。
- 銀行業原理深奧,但實際業務卻非常固定和程式化。
- 水災火災甚至戰禍的危險,其價值可以透過嚴密的規則和方法訂定。
- 河道和運河修造成功的話,及管理方式也有嚴格的規定。
- 但股份公司的設立,通常是為了某種特別效用、比一般商業更普及,或是所需資本較大的產業。
- 比如說,一家公共銀行是為了維持國家信用而設立,國家急需時數目龐大,則資本需求就會相對較大。
- 保險業可以提供個人財產很大的保障,是透過全社會來分膽個人損失,同樣也須要一大宗資本。
- 第二項 論青年教育設施的費用
- 這項包含學生付給教師的學金或謝禮。通常來說,教育經費都由地方收入自身來支付,有時候是地產租金,或某些專款(君主撥給、私人捐助等)的利息。
- 自由競爭可以激發人們在各種行業進行最大程度的努力。
- 比如說,薪酬的高低不一定會提高教學的質量,有的是透過優秀畢業生和名流的捐贈支持。
- 如果教師的薪酬都是由政府機構提供,教師們就失去了努力工作的動力。有些大學,教師的薪俸只佔報酬的一部分,有些會來自學生的謝禮或學費,因此,教師會對此努力,對其教學名望有所要求。
- 當教師不允許接受學生的禮金時,就會降低了努力的動機。
- 教師服從的權力,如果不在教師自己組織的法人團體中,而是掌握在外不得官員、教會手中的話,教師們的義務就會變得模糊。
- 行使監督的人不一定理解教師所教的學科,也有可能隨意開除教師,導致教師變成要以奉承的方式維持住自己的地位和職務,導致評價降低等等。
- 藝術、法律、醫學、神學的學生,其學習內容具特殊性,因此其畢業生也被視為一種學徒制,有助於教育改良。
- 指定教師授課的方式對學生有害,因為教師間的競爭減少,也就變得不精進。
- 通常來說,教師如果意識到自己的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態度是否正面,也會影響到他授課的品質。
- 對於較為年輕的學生,為了使他們獲得幼年時代必須取得的教育,是有強制干涉的必要(國民義務教育);但在十二、三歲後,只要教師旅行職務,大多數青年人都會自發學習。
- 私立教育通常比公立教育結果更優。比如青年擊劍學校和舞蹈學校,大多數畢業生都能學成(雖然未必學得很好);文科教育中最重要的誦讀、書寫和算數,也能學成知識。
- 因爲私立學校只有單一的收益來源,所以必須提高自己的教學品質才能獲得發展,不像公辦學校可依靠政府財政獲得生存。
- 研究並說明各種日常生活準則的科學,稱為道德哲學,又稱為道德學、倫理學,屬於西方學術名詞。
- 另一方面,邏輯學比物理學和倫理學更早教授,畢竟要先學會如何理解正確推論和謬誤推論的差異,才能夠進一步產生思辨系統。
- 在古代哲學中分為三個部分,在歐洲大學中則分為五個部分。
- 在古代歐洲大學中,除了物理學外,還有教授形上學或精神學。通常科學和宗教的文化都混在一起,所以早期的學科都會受到宗教神學的影響。
- 在古代哲學中,關於人類精神(精神學)或神的教示(神學)都是物理學體系的一部分,哲學只是用來輔助講神學用的。
- 在古代道德哲學中,人生的各種義務被視為是為了人生的幸褔;但在道德哲學和自然哲學是為神學所服務時,人生的義務卻被視為主要是為了來生(下一生)的幸福。
- 本體學的出現,讓道德哲學必成一種苦行、禁慾的道德觀。
- 歐洲大部分大學哲學教育的順序是:邏輯學、本體學、精神學、變質的道德哲學(叩合神學概念)最後物理學。
- 近代大學對於哲學科目的改進情況參差不齊。比如13世紀法國巴黎大學對哲學辯論有嚴格限制,像是不能講關於亞里斯多德的自然哲學、形上學的內容等等。
- 另外,歐洲古代政府沒有提供女子教育,故也沒有女子教育的公家機構,所以女子只能在私校學習。但這也有好處,比如她們不受公辦學校形式的限制,可以直接學習有用的東西(比如某些實用技術)
- 在野蠻(獵人、牧人)社會,製造業未發達及貿易未普及的農業社會,幾乎人人都是戰士和政治家,每個人都具備相當程度的知識、技巧和才能,但同時也受限於認知。
- 但在分工開始後,勞動者只需要少數單純的操作,如此長久下去使人喪失智能、交際能力和品德。對此,政府應加強勞動人民的教育才能減輕分工帶來的弊端。
- 在文明的商業社會,人民的教育更需要注意。對於有身份有財產者,其職涯用腦的時候多於用手,也有多餘時間去養成嗜好、鑽研知識等。
- 但對於普通人民,他們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會從事一種工作,沒有休息的閒暇餘韻,但在就職前也有一些時間可以學會最基本的誦讀、書寫和算數。
- 國家應設立普通小學,學費使普通勞動者也能負擔。對普通勞動者來說,教授一些急需、容易理解的基本知識較有用,比如閱讀、書寫、數學。
- 軍事訓練也需要政府支持,否則容易鬆懈。大多數人民的尚武精神惠漸漸衰退,但社會安全又相當重要,需要花費力氣進行常備軍相關的訓練。
所感:
- 有趣:公司的經營上很早就開始了,沿用到現在規則還是相似。
- 疑惑:沒有想過教育和經濟理論有緊密的關係,這章節花了好大篇幅在寫。
辨析與觀點:
我很驚訝原來股份公司從18世紀就開始了。看到國王敕許的字眼時,才意識到原來在經濟貿易、銀行興起時,各種貸款、公司行號就一同興起。
有趣的是,關於私人合夥公司和股份公司,其大概的方向並沒有改變。現在的公司行號也是分為小型經營以及股份有限公司(無限公司另外再說),虧損是所負責任也是如14條所述。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持股就是享受公司的盈利,至於實際業務,大部分並不關心(反正領錢就好,管那麼多幹嘛XD)
至於談到教育機構的部分,把自由競爭應用在教師的教學意願上,我覺得也是很有趣的觀察點。(沒想過經濟和教育有什麼正相關)感覺內容著墨在優勝劣汰上,而且私立和公立學校的狀況,放到現在依然成立。
補充關於倫理學的部分。東西方發展大不同,西方追溯到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屬於西方最早的倫理學專著,而中國直到19世紀後才廣泛使用(這個資料有待考查,先備註在這)。
關鍵字:
股份公司、基礎建設、哲學理論、青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