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人類歷史的植物微生物】愛爾蘭大飢荒的病原起於安地斯高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喜歡植物又喜歡歷史的人,應該對發生在十九世紀中期的「愛爾蘭大飢荒」(Great Famine (Ireland),或者也稱為Irish famine,在愛爾蘭語是an Gorta Mór)印象深刻。因為馬鈴薯得了晚疫病(late blight),造成農民沒有收穫,數以百萬的人民因此死亡,另外還有上百萬的人民只好移民其他國家,造成愛爾蘭人遍佈全球。也由於這個疾病,使得植物病理學開始受到重視,因此這個疾病被認為是植物病理學這門學科發展的開端之一。


晚疫病的病原是馬鈴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是一種卵菌(與褐藻的關係比較近,不是真菌)。這種病菌感染馬鈴薯的全株,會使得塊莖皺縮、腐爛,無法食用。曾有學生告訴我,他們家裡的馬鈴薯在得了晚疫病之後,他們曾嘗試著要吃還沒爛掉的部分,但是發現那些部分也變苦了,根本不能吃。


在歷史上,因為馬鈴薯晚疫病首先出現在美洲,並在北美散播,所以關於晚疫菌的美洲起源是無庸置疑的。不過,過去的研究認為[1],馬鈴薯晚疫菌起源於墨西哥的托盧卡山谷(Toluca Valley),最近的研究卻推翻了這個說法,認為馬鈴薯晚疫菌起源於安地斯山[2]。


為什麼他們會想要重新研究這個問題呢?主要是因為1840年代沒有墨西哥向美國和歐洲的馬鈴薯出口記錄,而安地斯地區有類似病害的歷史記錄。另外,2014年的研究主要依賴有限的粒線體和核基因資料,隨著生物科技的發展,現在可以進行全基因組定序分析;加上近年來更多的發現,現在他們擁有更多來自不同時期和地區的樣本,也包括歷史標本(隨著古基因體學的發展,現在連標本都可以用來定序了)。


另外,當初導致愛爾蘭大飢荒的病菌是所謂的FAM-1分離株,它是屬於晚疫菌中的1c分支。近年來,科學家們也發現了許多新的1c分支物種(如P. betaceiP. urerae)。因此,他們認為需要重新評估整個1c分支的演化關係,同時也可以重新檢視到底FAM-1是從美洲的哪個角落橫空出世的。


研究團隊收集了69個樣本進行分析。這些樣本的來源包括墨西哥、厄瓜多、哥倫比亞、秘魯、德國、比利時、丹麥、瑞典、英國、愛爾蘭、南非、美國的德拉瓦州(Delaware)和賓州(PA);而樣本的時間從1845到2009年都有,其中最早的是採自比利時和英國的P. infestans,而歷史樣本集中在1845-1889年間,現代樣本則主要採集於1980-2000年代。


這些樣本也並不全都來自於馬鈴薯,也有些來自番茄、樹番茄、紫茉莉、牽牛花以及其他茄科植物。有部分樣本來自歷史標本館。


另外,這些也並不全都是P. infestans;裡面還有安地斯地區特有的P. andina、哥倫比亞特有的P. betacei、墨西哥特有的P. mirabilis、墨西哥的Ipomoea物種上的P. ipomoeae、秘魯安地斯地區特有的P. urerae以及來自利馬豆的P. phaseoli。而P. infestans則包含了1845-1889年的標本、US-1 群體、南美洲群體、現代群體以及墨西哥群體。


研究團隊選擇使用來自如此廣泛的地理區域和時間跨度的樣本,是為了能夠更好的梳理出P. infestans的起源和演化歷史。


研究團隊對這69個1c分支物種進行全基因體序列分析,包括了核苷酸多樣性、最大似然樹分析、系統發生網絡分析等。


他們發現,墨西哥的P. mirabilisP. ipomoeae其實是在比較晚的時間才從P. infestans分化出來的;而1845-1889年間的歷史樣本,才是最早從其他P. infestans群體分化的菌株,稍晚一點又分化出南美洲群體,而墨西哥群體的分化是最晚的。另外,P. infestans與南美洲的P. andinaP. betacei關係更近(事實上這三株形成物種複合體,他們之間的物種界線並不明確),也支持P. infestans在安地斯山脈地區形成並演化的證據。


過去的研究[3]也發現引起飢荒的FAM-1株系在1913年就存在於哥倫比亞,這次的研究觀察到的P. andina-P. betacei-P. infestans複合體,也顯示當地仍存在著持續的基因交流,這種模式支持安地斯山區作為起源中心的假說。


因此,基於系統發育關係、遷移模式、時間證據和群體多樣性等多個層面的證據,研究團隊認為,安地斯山脈才是P. infestans的起源,而不是墨西哥的托盧卡山谷。


哥倫布「發現」美洲,為美洲的人民帶來了疾病與掠奪;但在同時,美洲的疾病如梅毒、馬鈴薯晚疫病等,也對歐洲、對全球造成深遠的影響。曾有歷史學家認為,愛爾蘭大飢荒影響了美國的政局,或許更應該說,是馬鈴薯晚疫菌影響了美國的政局吧!


參考文獻:


[1] Goss, Erica M.; Tabima, Javier F.; Cooke, David E. L.; Restrepo, Silvia; Fry, William E.; Forbes, Gregory A.; Fieland, Valerie J.; Cardenas, Martha; Grünwald, Niklaus J. (17 June 2014). The Irish potato famine pathogen Phytophthora infestans originated in central Mexico rather than the And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1 (24): 8791–8796. doi:10.1073/pnas.1401884111


[2] Allison L. Coomber, Amanda C. Saville, Ignazio Carbone, Michael Martin, Vanessa C. Bieker, Jean Beagle Ristaino. A pangenome analysis reveals the center of origin and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Phytophthora infestans and 1c clade species. PLOS ONE, 2025; 20 (1): e0314509 DOI: 10.1371/journal.pone.0314509


[3] Amanda C. Saville, Jean B. Ristaino. Global historic pandemics caused by the FAM-1 genotype of Phytophthora infestans on six continents. Scientific Reports, 2021; 11 (1) DOI: 10.1038/s41598-021-90937-6


avatar-img
147會員
386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葉報報 的其他內容
根瘤菌會與植物共生,幫助植物固氮,這個可說學過生物的人應該都聽過。不過,我們在研究根瘤菌時,通常都是關心植物的時候比較多;但是細菌遇到植物時,到底會產生什麼樣的反應呢? 最近有研究團隊,使用了不同植物的萃取物來測試根瘤菌,結果還蠻有意思的!
牧野富太郎(1862-1957)是「日本植物分類學之父」,一生發現了將近600種植物、描繪了大約1000種植物。 而其中的指柱蘭,因為花柱上有個類似指頭的突起而得名。但是,這個指頭到底是純粹擺設?還是另有用途? 最近的研究發現,指柱蘭要傳宗接代,可不能沒有這個指頭喔!
想要違背植物的本性來種植物,又想要植物長得好,這樣的人在古代叫做皇帝,在現代就是植物科學家。 植物科學家不會砍人的頭,他們只會想要找植物裡面的基因、設法改變植物的本性,讓怕冷的植物可以在冷的地方長大。 最近就有科學家從玉米裡面找到抗寒基因,想要讓玉米可以種在冷冷的北方!
嘉磷塞(glyphosate)是一種廣效性除草劑,在台灣最早以「年年春」這個名字聞名。 這種除草劑,之前曾因為「可能會讓大鼠長癌」而聞名,不過,後來歐洲食品安全局又說沒這回事。 但是,最近的一個大型且長期的研究發現,嘉磷塞可能真的不太好喔! 到底是怎樣的不太好?
小麥稈銹病(stem rust)不止麵包小麥會得,杜蘭小麥、大麥以及黑小麥也都會得喔! 它可造成整片麥田全毀,在歷史上也引發過多次饑荒! 這種疾病是由小麥桿銹菌(Puccinia graminis)引起,由於這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疾病, 導致羅馬甚至還有「銹病神」喔!
看過《驚爆內幕》(The Insider)這部電影的朋友,應該會對小蝦米對大鯨魚的艱辛印象非常深刻。 但是,那可不是只是演戲!最近的一個論文,整理了從2000-2022的文獻發現,對抗大企業真的不容易。 當企業們的生存受威脅時,他們當然會努力求生,而大鯨魚的求生手段...當然可怕。 要怎麼應對呢?
根瘤菌會與植物共生,幫助植物固氮,這個可說學過生物的人應該都聽過。不過,我們在研究根瘤菌時,通常都是關心植物的時候比較多;但是細菌遇到植物時,到底會產生什麼樣的反應呢? 最近有研究團隊,使用了不同植物的萃取物來測試根瘤菌,結果還蠻有意思的!
牧野富太郎(1862-1957)是「日本植物分類學之父」,一生發現了將近600種植物、描繪了大約1000種植物。 而其中的指柱蘭,因為花柱上有個類似指頭的突起而得名。但是,這個指頭到底是純粹擺設?還是另有用途? 最近的研究發現,指柱蘭要傳宗接代,可不能沒有這個指頭喔!
想要違背植物的本性來種植物,又想要植物長得好,這樣的人在古代叫做皇帝,在現代就是植物科學家。 植物科學家不會砍人的頭,他們只會想要找植物裡面的基因、設法改變植物的本性,讓怕冷的植物可以在冷的地方長大。 最近就有科學家從玉米裡面找到抗寒基因,想要讓玉米可以種在冷冷的北方!
嘉磷塞(glyphosate)是一種廣效性除草劑,在台灣最早以「年年春」這個名字聞名。 這種除草劑,之前曾因為「可能會讓大鼠長癌」而聞名,不過,後來歐洲食品安全局又說沒這回事。 但是,最近的一個大型且長期的研究發現,嘉磷塞可能真的不太好喔! 到底是怎樣的不太好?
小麥稈銹病(stem rust)不止麵包小麥會得,杜蘭小麥、大麥以及黑小麥也都會得喔! 它可造成整片麥田全毀,在歷史上也引發過多次饑荒! 這種疾病是由小麥桿銹菌(Puccinia graminis)引起,由於這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疾病, 導致羅馬甚至還有「銹病神」喔!
看過《驚爆內幕》(The Insider)這部電影的朋友,應該會對小蝦米對大鯨魚的艱辛印象非常深刻。 但是,那可不是只是演戲!最近的一個論文,整理了從2000-2022的文獻發現,對抗大企業真的不容易。 當企業們的生存受威脅時,他們當然會努力求生,而大鯨魚的求生手段...當然可怕。 要怎麼應對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由於氣候變遷造成乾旱時常出現,培育出抗旱的農作物已經是近年的顯學了。但是,栽培品系農作物常常都是由少數幾個品系(甚至只有一個)的祖先植物培育而來,所以很難從栽培種中找到足夠的基因資源來做這件事。因此,科學家們常常由栽培品系的野生種去找資源。 最近的研究,就使用野生番茄做材料,找出了幾個新的抗鹽基因!
Thumbnail
秋季第1天,一覺醒來,農場已經染上秋天的色彩~ 換季後,只剩小麥跟玉米健在,其他農作物都蔫了...
Thumbnail
自從人類在一萬多年前開始務農之後,就一直在對生態系統發生影響。在大面積的土地上種植單一農作物,會降低當地的生態多樣性,更不用提為了保證收穫而進行的施肥、除蟲與除草了。 而隨著人類從一個地區遷移到另一個地區,人們也會帶著自己的「農業包裹」一起移動。這些植物的移動,對在地植物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Thumbnail
經歷了一週的感冒加上夏日的酷暑,身體一直沉沉的有些疲憊。開始對下田好像有點意興闌珊。 小黃瓜死掉之後,暫時沒了需要密集照顧的作物。玉米似乎只要夠大株就不需要施肥和除草(本來想來拔個草,結果被阿媽阻止說不用,因為矮小的雜草已經不會構成威脅了。)
Thumbnail
話說被放牛吃草已久的南瓜自個兒默默生長擴散,不知不覺中佔領了四方領地,原本隔壁畦的地瓜葉已經被完全併吞(地瓜葉被阿媽放棄了),現在蔓延到小黃瓜的區域來了。 小黃瓜被放棄後又過了一週,我還是不忍心動手把它完全剷除。但另一方面又怕白粉病傳染給南瓜,只好先把一些看起來真的病得太嚴重的葉子割掉。
Thumbnail
春季第26天,下雨天看起來陰陰的~ 一早德米特里厄斯就上門,說他的研究有進展,可以改造北邊的山洞, 問我想要種蘑菇還是吸引果蝠留下水果,最後我選了水果。
Thumbnail
耕種少不了要灌溉與施肥,而這兩種行為都會把礦物質帶進土壤中。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土壤鹽化(salinazition)的問題。 土壤鹽化造成土地無法耕種,但是,到底土壤鹽化對植物有多大的影響呢?
常見病害 雜草: 文枯病: 穗稻熱病: 解決方案 雜草: 稻清: 金斯統普: 草霸王:
Thumbnail
跨年整理時找到以前對《英國皇家植物園巡禮》的筆記,發上來分享一下: 本書就像一場以植物為核心的時空之旅。內容以植物園內各種植物分出不同小篇章,從植物出發,帶出植物園的發展以及當時的社會背景。也有些植物為英國帶來改變、推動時代發展,這些也會收錄在該章節內。我個人也看到很多之前讀相關書籍時沒看到的點,
Thumbnail
推坑 — 賞心悅目的繪本 要我歸類的話,這本書會被我歸類在繪本,收錄的植物介紹內容是挺充實的,不過手繪插畫更有看頭,而且小孩子也可以一邊看著圖片,一邊學習我們生活周遭植物的"來頭",可說是大人小孩都適合的圖畫故事書。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由於氣候變遷造成乾旱時常出現,培育出抗旱的農作物已經是近年的顯學了。但是,栽培品系農作物常常都是由少數幾個品系(甚至只有一個)的祖先植物培育而來,所以很難從栽培種中找到足夠的基因資源來做這件事。因此,科學家們常常由栽培品系的野生種去找資源。 最近的研究,就使用野生番茄做材料,找出了幾個新的抗鹽基因!
Thumbnail
秋季第1天,一覺醒來,農場已經染上秋天的色彩~ 換季後,只剩小麥跟玉米健在,其他農作物都蔫了...
Thumbnail
自從人類在一萬多年前開始務農之後,就一直在對生態系統發生影響。在大面積的土地上種植單一農作物,會降低當地的生態多樣性,更不用提為了保證收穫而進行的施肥、除蟲與除草了。 而隨著人類從一個地區遷移到另一個地區,人們也會帶著自己的「農業包裹」一起移動。這些植物的移動,對在地植物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Thumbnail
經歷了一週的感冒加上夏日的酷暑,身體一直沉沉的有些疲憊。開始對下田好像有點意興闌珊。 小黃瓜死掉之後,暫時沒了需要密集照顧的作物。玉米似乎只要夠大株就不需要施肥和除草(本來想來拔個草,結果被阿媽阻止說不用,因為矮小的雜草已經不會構成威脅了。)
Thumbnail
話說被放牛吃草已久的南瓜自個兒默默生長擴散,不知不覺中佔領了四方領地,原本隔壁畦的地瓜葉已經被完全併吞(地瓜葉被阿媽放棄了),現在蔓延到小黃瓜的區域來了。 小黃瓜被放棄後又過了一週,我還是不忍心動手把它完全剷除。但另一方面又怕白粉病傳染給南瓜,只好先把一些看起來真的病得太嚴重的葉子割掉。
Thumbnail
春季第26天,下雨天看起來陰陰的~ 一早德米特里厄斯就上門,說他的研究有進展,可以改造北邊的山洞, 問我想要種蘑菇還是吸引果蝠留下水果,最後我選了水果。
Thumbnail
耕種少不了要灌溉與施肥,而這兩種行為都會把礦物質帶進土壤中。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土壤鹽化(salinazition)的問題。 土壤鹽化造成土地無法耕種,但是,到底土壤鹽化對植物有多大的影響呢?
常見病害 雜草: 文枯病: 穗稻熱病: 解決方案 雜草: 稻清: 金斯統普: 草霸王:
Thumbnail
跨年整理時找到以前對《英國皇家植物園巡禮》的筆記,發上來分享一下: 本書就像一場以植物為核心的時空之旅。內容以植物園內各種植物分出不同小篇章,從植物出發,帶出植物園的發展以及當時的社會背景。也有些植物為英國帶來改變、推動時代發展,這些也會收錄在該章節內。我個人也看到很多之前讀相關書籍時沒看到的點,
Thumbnail
推坑 — 賞心悅目的繪本 要我歸類的話,這本書會被我歸類在繪本,收錄的植物介紹內容是挺充實的,不過手繪插畫更有看頭,而且小孩子也可以一邊看著圖片,一邊學習我們生活周遭植物的"來頭",可說是大人小孩都適合的圖畫故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