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似乎成為了普遍的情感體驗。書中提到自卑感並非完全消極的情感。就如阿德勒認為「只要活著,就會感到自卑」,但自卑感同時也是驅動個體追求卓越的重要動力。過去總認為自卑是一種負面的情緒,而阿德勒的看法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自然的一部分。
「比較心理」。常常把自己與他人比較,無論是在人際關係、事業發展還是生活幸福感上,這種比較往往帶來自卑的情緒。書中提到,這種比較來自於我們對外界認可的渴望,並且往往以不切實際的標準來衡量自己。這種現象在社交媒體的影響下尤其明顯,許多人感覺自己永遠追不上他人的腳步。可這種心態會讓人陷入無休止的焦慮中,而真正的解脫是學會專注於自身的成長,而非盲目與他人競爭。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背景,家庭環境、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社交經歷都會對我們的自信心和人際關係產生深遠的影響。我們應該學會理解這些情感的根源,並學會接受和處理它們。自卑感的產生不一定是我們的錯,但我們可以讓它成為成長的契機。
在面對焦慮和不確定性時,保持冷靜並擁抱自我成長的過程,就如上述所說,先接受再理解或許也可以理解為轉念,但轉念只能自己對自己,無法藉由他人,細想就算他人說得再有道理,我們是不是也會想著「又不是你遇到這些事」相對的就無法讓我們完全接受。但不管是哪種,都希望可以將這些經驗轉化為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