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DAC規範:全球首創,如何改變氣候行動與碳市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前言

加拿大政府簽署發佈了直接空氣捕捉的標準原則,是一項極具指標性的里程碑。

Phil De Luna 在富比世的專欄文章,說明了這一合約的內涵和更多能夠被解讀的訊號。尤其是和強制性碳權的接軌過程,在有政府背書的條件下,更有機會被認可其適用性。

*聲明:作者是加拿大DAC公司Deep Sky的技術長。

摘要翻譯

加拿大政府推出全球首創的「直接空氣捕捉」規範,將如何改變氣候行動?

加拿大剛剛寫下歷史,正式推出全球首個獲政府支持的直接空氣捕捉 Direct Air Capture (DAC) 碳抵換規範。這一關鍵舉措不僅賦予 DAC 產業更高的合法性,也為全球碳移除監管樹立了新標準,同時確立加拿大在氣候創新領域的領導地位。隨著氣候變遷加劇、各國淨零承諾倒數計時,這項新框架可能成為催化劑,吸引大量資金投入 DAC 技術,並加速全球普及。

加拿大新規如何助力「直接空氣捕捉」變現?

目前,Direct Air Capture (DAC) 產業的主要商業模式是透過自願性碳市場出售碳權。許多致力於達成淨零目標的企業,如大型航空公司與科技企業,購買 DAC 碳權來抵換自身排放,這也帶動了市場對該技術的投資。根據 CDR.fyi,截至目前全球 DAC 碳權交易量已超過 160 萬噸,平均價格為每噸 470 美元

加拿大政府的 DAC 規範進一步強化了這個市場,確保碳權符合高標準,包括永久性、可量測性與透明度。該規範與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國際標準組織)的溫室氣體排放驗證標準接軌,確保每一張碳權都代表真實、可衡量且持久的 CO₂ 減量。

碳權的銷售也將推動加拿大 DAC 項目的發展。憑藉豐富的清潔能源與良好的地質封存條件,加拿大在 DAC 領域擁有獨特優勢,這不僅將促進新專案落地,還能為偏遠地區創造就業與經濟機會。

此外,隨著技術進步與市場擴張,DAC 碳權的價格將逐步下降,吸引更多企業將其納入碳抵換策略,進一步推動該市場的成長。

加拿大新規範如何確保碳抵換的可信度?

部分碳抵換計畫的長期減碳效益備受質疑,例如森林碳權可能因野火而失效。但加拿大的 DAC 規範大幅提升標準,要求所有捕獲的 CO₂ 必須封存於地下地質構造中至少 100 年,並需進行持續監測,以確保碳不會重新釋放。這項規範為碳市場建立了更高的耐久性與責任機制。

同時,加拿大政府也嚴格限制 DAC 的應用,禁止將捕獲的 CO₂ 用於 Enhanced Oil Recovery (EOR)(增強型採油)。這一禁令確保 DAC 不會被化石燃料產業利用,避免其被視為化石燃料企業的「營運許可證」,從而維護 DAC 作為獨立減碳技術的公信力。

透過制定嚴格的封存標準與驗證機制,加拿大展現了其確保 DAC 碳權高度可信的決心,這不僅有助於提升市場信任,也可能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碳移除產業。

加拿大新規範如何讓「直接空氣捕捉」邁向主流碳市場?

加拿大的 DAC 規範不只是為自願性碳市場提供框架,而是為 DAC 進入強制性碳市場鋪路。在這類市場中,企業購買碳權並非選擇性補償,而是法規要求。目前,全球主要的強制性碳市場,包括 EU ETS(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和 加州碳交易計畫,已主導碳交易格局。

如果 DAC 碳權能夠納入強制性市場,將大幅提升需求。發電廠、製造業等高排放產業,可能會透過購買 DAC 碳權來達成政府規定的減排目標。這將促進 DAC 基礎設施的大規模投資,並隨著市場擴張逐步降低技術成本。

一旦 DAC 在強制性碳市場中站穩腳步,不僅能改變碳移除的經濟模式,也將帶來比企業自願購買更穩定、長期的市場需求,推動該技術成為全球淨零戰略的核心。

為何「直接空氣捕捉」是邁向淨零的關鍵技術?

2024 年,全球氣溫首次突破 1.5°C 的關鍵門檻,這顯示光靠減少排放已無法應對氣候變遷挑戰——我們必須主動從大氣中移除 CO₂。在眾多碳移除技術中,DAC 是少數能夠直接消除過去累積排放,並幫助航空業等難以減排產業達成淨零目標的解決方案。

IPCC(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已明確指出,CDR(二氧化碳移除)技術對實現全球淨零至關重要。然而,DAC 目前仍因成本高昂及政策支持不足而未能大規模發展。加拿大的新規範為 DAC 提供了明確的政策架構,使其從實驗技術轉型為可行的氣候解決方案,推動產業發展。

與自然型碳移除方案不同,DAC 不受地理條件限制。只要具備適當的能源供應與地質封存條件,DAC 設施就能在不同環境中運作,使其成為更靈活、適應性更強的碳移除選擇。

DAC 技術的挑戰與機遇:關鍵的未來發展方向

儘管 DAC 技術持續進步,但目前成本依然高昂,每移除一公噸 CO₂ 需花費 400 至 1,000 美元。要讓 DAC 進入大規模應用階段,政策支持將是關鍵,包括稅收減免、公私合夥投資,以及對技術研發的長期投入。

此外,能源供應也是影響 DAC 發展的重要因素。DAC 設施運行需消耗大量能源,因此確保其使用再生能源至關重要。若能加強對地熱、核能等低碳能源基礎設施的投資,將有助於降低 DAC 的長期運營成本,使其成為更具競爭力的減碳方案。

加拿大這項規範的最終成效,將取決於政府如何整合產業與社會意見,以確保政策既可行又具影響力。如果成功推動,這將不僅成為全球標竿,也將加速 DAC 在氣候行動中的角色轉變,從新興技術邁向主流減碳策略。

透過這份試行規範,加拿大明確表態,將 DAC 視為淨零戰略的重要一環。透過建立透明且高完整性的 DAC 碳權標準,加拿大正為未來的投資、國際市場應用,以及 DAC 納入強制性碳市場奠定基礎。

未來幾年,將是決定 DAC 能否真正規模化發展的關鍵時期。如果加拿大的嚴謹法規與高標準碳權能夠發揮作用,或將帶動其他國家效仿,為 DAC 在全球氣候政策中的發展確立新標準。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直接空氣捕捉降到一噸100美金可能嗎?

直接空氣捕捉DAC的發展契機與應用

直接空氣捕捉DAC,會是氣候變遷的終極解方嗎?

DAC 公司 Heirloom 完成B輪1億5千萬美元融資

巴黎協定第六條與核心碳原則:攜手打造高完整性碳市場

碳移除市場 2024 發展概覽 - Puro.Earth 年度報告

COP29重要突破:全球碳市場框架的形成

強制性與自願性碳市場整合,巴黎協議第六條的進展

2050溫室氣體移除路徑圖 - 貝佐斯地球基金會

負碳經濟起點:碳移除技術之要件


avatar-img
13會員
141內容數
分享氣候變遷與環境政策主題。 增廣見聞之餘,讓生活產生更多洞見。 如果有想了解的新知、產業資訊、相關主題內容等, 都非常歡迎在文章中留言讓我知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細雨徐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文介紹利用建築材料封存二氧化碳的潛力研究。發現若全面採用碳儲存替代材料,每年可儲存高達166億噸二氧化碳,相當於2021年全球排放量的一半。主要儲碳材料包括混凝土和瀝青中的骨材、鎂基水泥和生物炭填充物、磚塊和木材等。然而,大規模應用仍面臨成本、法規、材料性能和能源需求等挑戰。
Microsoft為因應AI快速發展導致的碳排放問題,承諾在25年內購買350萬碳權,與Re.green合作復育巴西退化土地。然而,此舉引發漂綠爭議,資料中心碳排放數據缺乏透明度,其真實排放量可能遠高於公開數據。文章探討AI發展與永續發展的矛盾,以及Microsoft在平衡創新與環境責任方面的挑戰。
本文介紹自願碳市場 (VCMs) 中碳權的品質評估方式。Sylvera 公司提出其評估碳權品質的三大核心支柱:穩健的碳會計、外加性以及持久性,並額外考量共同效益。文中詳細說明 Sylvera 如何利用實地研究、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模型評估近 200 個碳專案。
Gold Standard 推出全球碳市場法規追蹤工具,協助企業、政府和投資者更有效掌握碳抵換相關法規。此工具涵蓋自願性碳市場及《巴黎協定》第 6 條下的國際合作機制,追蹤已實施的法規及規範。Gold Standard 也與新加坡及 Verra 合作,推動第 6.2 條碳權協議開發,簡化工作流程。
本文探討非洲碳權市場的現況、潛力與挑戰。非洲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但在氣候融資和基礎設施方面卻有所不足。自願碳市場 (VCMs) 被視為吸引氣候融資和促進綠色發展的工具,但其過去曾飽受質疑。非洲碳市場倡議 (ACMI) 的啟動為非洲碳市場帶來新的希望,但仍需克服政治、經濟、社會和結構性等多重挑戰。
川普再次退出巴黎協定,突顯美國對氣候領導角色的放棄;此舉將助長其他國家削弱承諾,引發對國際合作信任質疑。美國缺席可能阻礙全球減碳進程,影響依賴美國資金與技術的國家。川普推動化石燃料政策,對清潔能源和長期環境永續構成威脅,雖有部分排放減少的預估,實際影響仍需觀察,全球正密切關注其政策對氣候行動的影響。
本文介紹利用建築材料封存二氧化碳的潛力研究。發現若全面採用碳儲存替代材料,每年可儲存高達166億噸二氧化碳,相當於2021年全球排放量的一半。主要儲碳材料包括混凝土和瀝青中的骨材、鎂基水泥和生物炭填充物、磚塊和木材等。然而,大規模應用仍面臨成本、法規、材料性能和能源需求等挑戰。
Microsoft為因應AI快速發展導致的碳排放問題,承諾在25年內購買350萬碳權,與Re.green合作復育巴西退化土地。然而,此舉引發漂綠爭議,資料中心碳排放數據缺乏透明度,其真實排放量可能遠高於公開數據。文章探討AI發展與永續發展的矛盾,以及Microsoft在平衡創新與環境責任方面的挑戰。
本文介紹自願碳市場 (VCMs) 中碳權的品質評估方式。Sylvera 公司提出其評估碳權品質的三大核心支柱:穩健的碳會計、外加性以及持久性,並額外考量共同效益。文中詳細說明 Sylvera 如何利用實地研究、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模型評估近 200 個碳專案。
Gold Standard 推出全球碳市場法規追蹤工具,協助企業、政府和投資者更有效掌握碳抵換相關法規。此工具涵蓋自願性碳市場及《巴黎協定》第 6 條下的國際合作機制,追蹤已實施的法規及規範。Gold Standard 也與新加坡及 Verra 合作,推動第 6.2 條碳權協議開發,簡化工作流程。
本文探討非洲碳權市場的現況、潛力與挑戰。非洲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但在氣候融資和基礎設施方面卻有所不足。自願碳市場 (VCMs) 被視為吸引氣候融資和促進綠色發展的工具,但其過去曾飽受質疑。非洲碳市場倡議 (ACMI) 的啟動為非洲碳市場帶來新的希望,但仍需克服政治、經濟、社會和結構性等多重挑戰。
川普再次退出巴黎協定,突顯美國對氣候領導角色的放棄;此舉將助長其他國家削弱承諾,引發對國際合作信任質疑。美國缺席可能阻礙全球減碳進程,影響依賴美國資金與技術的國家。川普推動化石燃料政策,對清潔能源和長期環境永續構成威脅,雖有部分排放減少的預估,實際影響仍需觀察,全球正密切關注其政策對氣候行動的影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碳費及碳交易制度,以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臺灣已於氣候法中宣示於民國139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且自由貿易協定對接的問題。本文為你總結了碳費、碳交易制度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幫助你更瞭解碳排放管理及交易相關知識。
Thumbnail
隨著全球工業化的加速,二氧化碳排放不斷增加,要如何捕碳呢? 最近有研究團隊開發了EcoLeaf,這種仿生技術提供了一個捕碳的平台,並且可以依據使用者的需求客製化,產生不同的產物喔!
Thumbnail
透過國際因應氣候治理的對策,企業面臨國內外氣候變遷議題需執行對策。本文探討國際因應氣候治理的對策以及企業的淨零路徑規劃,對於氣候變遷盤查與因應策略提供多方面建議。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臺灣碳費執行機制的相關內容,包括碳費兩種徵收方式的詳細說明、徵收對象及申報繳費流程等,最後還提出了企業可以採行的減碳措施,旨在協助產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成淨零轉型的目標。
Thumbnail
### 過程原因及未來影響 碳費審議會的成立和首次審議會召開是為了加速減碳並與國際接軌,這一舉措將對未來的氣候政策和環境保護產生深遠影響。 #### 過程原因 1. **法律框架擬訂**:環境部在氣候變遷因應法下優先擬訂12項子法,其中包括與碳定價相關的法規,這促使了碳費審議會的成
Thumbnail
減碳、碳排、碳權的議題近年來備受矚目,然而碳權交易對大環境減碳目標效果有限。為了有效因應減碳趨勢,生產製造業應該從源頭推動減碳的活動,包括改善生產製程、整備舊設備、使用環保材質、減量/再生/再利用(3R)等。優質、快速的生產製造管理改善是減碳課題的核心基礎功課。
Thumbnail
巴黎協定規定的指標是為實現「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平的1.5度以內」,在先進國家中,目標是在2050年前實現「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零」。這被視為碳中和的起源。 儘管先進國家都致力於在2050年前實現CO2零排放,但許多參與國還制定了中期目標。 - 美國:在2030年前,以2005年為基
Thumbnail
【環保新進展】2024年首波國內碳權交易即將啟動! 環境部近日公布了「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這不僅是碳交易市場的一大進展,更代表著我們國家在環保方面的又一次飛躍。這個被熱切期待的草案,將為國內碳權買賣開啟新篇章。
Thumbnail
企業碳管理措施旨在管理和減少公司的碳排放,以應對氣候變化並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本文分享了企業常見的碳管理措施,碳盤查、碳中和、能源效率改進、可再生能源使用、供應鏈碳管理、碳報告和透明度、內部碳定價等,以及相關的標準、認證或國際框架。提供了企業在碳管理方面的指南,有助於推動企業實現更可持續的環境目標。
Thumbnail
全球氣候變遷問題愈發嚴重,促使各國紛紛採取行動,尋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有效方式。臺灣也積極參與,於今年2月15日正式實施《氣候變遷因應法》,並將「2050淨零排放」目標立法確立。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碳費及碳交易制度,以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臺灣已於氣候法中宣示於民國139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且自由貿易協定對接的問題。本文為你總結了碳費、碳交易制度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幫助你更瞭解碳排放管理及交易相關知識。
Thumbnail
隨著全球工業化的加速,二氧化碳排放不斷增加,要如何捕碳呢? 最近有研究團隊開發了EcoLeaf,這種仿生技術提供了一個捕碳的平台,並且可以依據使用者的需求客製化,產生不同的產物喔!
Thumbnail
透過國際因應氣候治理的對策,企業面臨國內外氣候變遷議題需執行對策。本文探討國際因應氣候治理的對策以及企業的淨零路徑規劃,對於氣候變遷盤查與因應策略提供多方面建議。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臺灣碳費執行機制的相關內容,包括碳費兩種徵收方式的詳細說明、徵收對象及申報繳費流程等,最後還提出了企業可以採行的減碳措施,旨在協助產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成淨零轉型的目標。
Thumbnail
### 過程原因及未來影響 碳費審議會的成立和首次審議會召開是為了加速減碳並與國際接軌,這一舉措將對未來的氣候政策和環境保護產生深遠影響。 #### 過程原因 1. **法律框架擬訂**:環境部在氣候變遷因應法下優先擬訂12項子法,其中包括與碳定價相關的法規,這促使了碳費審議會的成
Thumbnail
減碳、碳排、碳權的議題近年來備受矚目,然而碳權交易對大環境減碳目標效果有限。為了有效因應減碳趨勢,生產製造業應該從源頭推動減碳的活動,包括改善生產製程、整備舊設備、使用環保材質、減量/再生/再利用(3R)等。優質、快速的生產製造管理改善是減碳課題的核心基礎功課。
Thumbnail
巴黎協定規定的指標是為實現「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平的1.5度以內」,在先進國家中,目標是在2050年前實現「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零」。這被視為碳中和的起源。 儘管先進國家都致力於在2050年前實現CO2零排放,但許多參與國還制定了中期目標。 - 美國:在2030年前,以2005年為基
Thumbnail
【環保新進展】2024年首波國內碳權交易即將啟動! 環境部近日公布了「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這不僅是碳交易市場的一大進展,更代表著我們國家在環保方面的又一次飛躍。這個被熱切期待的草案,將為國內碳權買賣開啟新篇章。
Thumbnail
企業碳管理措施旨在管理和減少公司的碳排放,以應對氣候變化並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本文分享了企業常見的碳管理措施,碳盤查、碳中和、能源效率改進、可再生能源使用、供應鏈碳管理、碳報告和透明度、內部碳定價等,以及相關的標準、認證或國際框架。提供了企業在碳管理方面的指南,有助於推動企業實現更可持續的環境目標。
Thumbnail
全球氣候變遷問題愈發嚴重,促使各國紛紛採取行動,尋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有效方式。臺灣也積極參與,於今年2月15日正式實施《氣候變遷因應法》,並將「2050淨零排放」目標立法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