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重複行為的總和,卓越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亞里士多德
我覺得很多人努力改變,但最後還是回到原點,這不是因為他們不夠努力,而是因為他們沒掌握習慣運作的秘密。所以,現在我們要解開習慣的黃金迴路,幫助你用正確的方法打造影響一生的關鍵習慣。
習慣並不是隨機產生的,而是一個循環。以最簡單的方式來說,我們的大腦會透過提示(cue)—行動(routine)—獎勵(reward)的機制來強化某些行為。所以你會發現一件事情,因為習慣迴路的運作,我們的行為常常是無意識的,就像刷牙、滑手機,甚至到吃宵夜。都會默默的影響我們生活中的選擇。
下意識的選擇,比有意識的選擇來的更具影響力。
如果我們能有意識地改變這個迴路,掌控它,我們就能真正改變自己,掌握自己的人生。就是這樣,當你開始刻意調整提示與獎勵,你的行為模式就會被改寫,人生自然往好的方向前進。至於具體要怎麼做,又會是另一篇文章才能來和大家詳細說說。
如果你曾經嘗試建立新習慣卻總是失敗,那很可能是因為新習慣與你的生活沒有連結。
因為與生活沒有連結,自然而然地就會被遺忘,身體也記不住他。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習慣堆疊法。
這方法很簡單:把新習慣疊加在舊習慣之上。
例如:
我們的大腦喜歡熟悉的行為模式,當新習慣與舊習慣連結時,它就會更容易執行,這就是為什麼習慣堆疊法有效。
這概念就是老帶新,以舊帶新的概念。我一開始在養成跑步習慣的時候,我也是同時讓我在跑步的時候可以聽podcast,然後慢慢的進展到我在家跑跑步機。
我可以一邊追我需要的資訊或是電視連續劇,不只可以很有效的克制我看劇的衝動跟管理看劇的時間,更可以讓我培養好運動的習慣。
下一段開始之前,來和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
從前,有一座森林裡有兩條小路,一條路鋪滿了碎石與雜草,另一條則是被人每天走過的平坦小徑。村裡有個少年想要每天晨跑,但他總是習慣選擇平坦的路,因為走起來比較輕鬆。日復一日,他發現自己每次想嘗試新的路線時,總會不自覺地回到那條熟悉的路。
有一天,他的老師告訴他:「如果你想養成新習慣,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它變得像這條熟悉的路一樣容易。」於是,少年開始每天清理碎石,鋪上木板,讓新的路變得更好走。在這一點一滴個改善環境下,幾個月後,他發現自己自然而然地開始走新路,因為這條路已經成為最熟悉和輕鬆的選擇。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環境決定你的行為,而你的行為決定你的未來。如果你想改變習慣,與其只靠意志力,不如設計一個讓成功變得「無腦簡單」的環境。
我覺得很多人失敗,不是因為他們沒有意志力,而是環境讓他們很難堅持好習慣。所以,我們要利用環境來輔助自己。
例如:
我自己也是,當下班回到家,一打開門就會看到跑步機,然後我就會放下裝備,認命地踏上去,開始跑起來!! 再加上我把看劇的習慣做結合,現在跑步已經變成我每天必備的行為。
所以可以發現一件事情,環境影響行為,而行為決定結果,所以你設計的環境,基本上就是你未來的樣子。
很多人培養習慣的時候,一開始設定的標準太高,例如:「每天要讀 50 頁書」,「每天運動 1 小時」。這些目標雖然好,但往往讓人很快放棄。所以,我們應該降低門檻,讓自己無法失敗。
就是這樣,當你降低開始的難度,你就會更容易堅持,等到習慣成形後,再逐步增加強度。
我覺得成功並不是來自一兩次的巨大改變,而是來自每天的微小調整。所以,與其一次做很多,不如找到一個關鍵習慣,從小開始,然後讓它引發連鎖效應,改變你的一切。
現在,請你花 5 分鐘,寫下你想培養的 3 個習慣,並為每個習慣設計一個「習慣堆疊」計畫。當你開始行動,你就會發現,一切真的會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