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5/01/31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書摘:《欲罷不能》:探索上癮機制與遊戲的吸引力


《欲罷不能》這本書深入探討了人們為何會對某些事物上癮,特別是遊戲,並探討了遊戲設計如何利用人類心理來吸引玩家。這本書不僅揭示了上癮的機制,也探討了如何透過理解這些機制來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以下是一些重點內容,希望能幫助大家了解遊戲的吸引力以及如何應對成癮行為:

遊戲為何令人著迷?

  • 「玩樂迴路」: 遊戲專家將這種感覺稱為「玩樂迴路」,源自拉丁文,意為「好玩的」。當解決謎題後得到短暫的興奮感時,就會進入玩樂迴路 [1]。
  • 心流體驗: 高難度的填字遊戲、重複且充滿刺激的工作、或沉浸式體驗,都能讓人進入心流狀態 [1]。 心流與玩樂迴路一樣,創造令人著迷的效果 [1].
  • 挑戰與回饋: 遊戲中的挑戰和克服困難所帶來的回饋感是吸引玩家的重要因素 [2]. 適度的困難可以帶來甘甜感 [2].
  • 即時回饋: 遊戲通常會提供即時的回饋,讓玩家感到自己的行為有所進展,即使是小小的進展也會刺激玩家持續玩下去[3].
  • 不間斷的體驗: 遊戲通常會在結束後自動重新開始,讓玩家沒有時間沉浸在失敗感中 [4]. 這會讓玩家一直處於心流狀態 [4].
  • 「魔獸」效應: 像《卡卡夏夏》這樣的遊戲,透過持續提供小小的正回饋來吸引玩家 [3].
  • 誘人設計: 遊戲設計師會設計出持續吸引人的遊戲,讓玩家難以自拔 [5].

成癮的心理機制

  • 電擊的吸引力: 實驗顯示,即使是電擊這種不愉快的體驗,也能引發好奇,使人想再次嘗試 [2]。
  • 自我挑戰: 人們有挑戰自我的慾望,即使是痛苦的挑戰也能激勵他們 [2]。
  • 克服困難的喜悅: 克服困難的感覺會帶來成就感 [2]。 這種感覺會吸引人們玩高難度的遊戲,或挑戰需要高度專注的任務 [2].
  • 過度工作: 過度工作會導致身心俱疲,甚至出現健康問題,這也是一種成癮形式 [6].
  • 網路成癮: 研究顯示,每天玩遊戲超過3小時的青少年,對自己的人生比較不滿意,對他人也比較缺乏同理心 [7].
  • 社群媒體成癮: 社群媒體會使人沉迷,並讓人過度關注他人對自己的評價 [8]. 這種現象會造成社會認同感、自我價值感等方面的問題 [8].

遊戲與現實

  • 虛擬與現實的界線: 人們容易將虛擬世界的體驗與現實混淆 [9, 10].
  • 線上互動的影響: 線上互動的普及,使人們更容易與其他玩家建立聯繫 [9]. 然而,也可能會讓人們忽略真實的人際互動 [11].
  • 遊戲中的獎勵: 遊戲中的獎勵和成就感可能會讓人對現實感到不滿 [9].
  • 時間感知: 根據「規劃謬誤」現象,人們傾向於低估未來所需要的時間,這會讓人們高估自己玩遊戲的時間 [12].

如何應對成癮

  • 暫停與休息: 適時休息可以幫助人們從遊戲的魔力中解脫出來 [5].
  • 重新開始: 就像遊戲中重新開始一樣,人們可以透過「重新開始」來應對生活中的挑戰 [1, 11].
  • 自我覺察: 人們需要了解自己成癮的原因,才能更好地應對 [3].
  • 尋求幫助: 如果發現自己無法控制成癮行為,應該尋求專業幫助 [3].
  • 平衡生活: 要平衡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確保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得到關注 [11, 13].

經典遊戲的案例

  • 俄羅斯方塊: 俄羅斯方塊的設計簡單但令人上癮,一旦開始就難以停止 [14, 15]. 這款遊戲利用了人們對挑戰和完成任務的慾望 [2].
  • 「2048」: 「2048」等遊戲利用了簡單和困難之間的「甜蜜點」來吸引玩家 [16].

總結

《欲罷不能》這本書提醒我們,遊戲和成癮行為背後都有其心理機制。了解這些機制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行為,並提升生活品質。這本書不只探討了遊戲成癮,也探討了其他形式的成癮,並提供了一些應對成癮的建議

讀者可以進一步思考:

  • 你認為自己容易對哪些事物上癮?
  • 你如何管理自己的遊戲時間?
  • 你如何平衡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
  • 你如何利用遊戲中的心流體驗來提升工作效率?
  • 你如何在生活中找到挑戰和成就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