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 │《法高哲》#39 幸福與滿足

wenyi-avatar-img
發佈於BOOKS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哲學的本質是思考與質疑。以下為個人閱讀心得記錄,僅供參考,並非標準答案。

//////

幸福取決於我們自身嗎?

人們發現幸福會從自己身邊溜走,因而相信幸福不過是機運。倘若如此,行動還有什麼用?

1.未來不在我們手中

人類的存在服從兩種變化:世界處於不斷的生成變化,而我們也不斷歷經改變。因此,今天讓我們幸福的事物,或許明天就無法讓我們高興。

讓‧雅克‧盧梭 - 幸福從來都不可靠

《孤獨漫步者的沉思》

「維持不變狀態的幸福,似乎不是為塵世之人而存在的。大地上的一切總是變動不居,沒有東西能擁有始終如一的形式。我們身邊一切都在變化,就連我們自己也在改變,沒有人能肯定明天是否還會愛著今天所愛的事物。因此我們為今生的福樂所打算的一切都是幻想,讓我們在精神感到滿足時好好把握。注意別讓我們的錯誤將我們推離這樣的滿足,但也別設法強留,因為這些設法都是純粹的瘋狂。我很少看到幸福的人,或許一個也沒看過;但我經常看見滿足的心靈,這是一切讓我印象深刻的事物中最令我高興的。我相信這是我內在情感的各種感受力的自然結果。幸福沒有任何外在的標誌。要認識幸福,就必須閱讀幸福之人的內心。但滿足卻能從眼睛、態度、語氣、步伐中看出來,並且似乎能感染那些注意到的人。人們在過節時沉湎於歡樂之中,所有人的心都洋溢在喜悅的最大光輝之中,但這個喜悅卻活生生的快速消失在生命中,變得晦暗。相較之下,心靈的滿足是否是更為溫和的快樂?」

Q:這個文本的構思事件立在什麼樣的對立觀念之上?

世界與自身都在不斷的變化。

Q:在此「幻想」的同義詞為何?如此看來,盧梭是否想說幸福不過是種幻想?

不切實際。

盧梭最後面提到「人們在過節時沉湎於歡樂之中,所有人的心都洋溢在喜悅的最大光輝之中,但這個喜悅卻活生生的快速消失在生命中 [….]」這段呼應前面對幸福的定義,幸福是一種持續滿足的狀態,與單純的喜悅或短暫的愉快不同。所以這邊用「幻想」來比喻,覺得「幸福就是要永遠持續」,而前面也提到不要對幸福有不切實際的期待。所以總的來說,應該是要對幸福有正確的認知吧。

-

我的想法

這邊對「幸福」和「滿足」做一個比較。

具滿足是短暫的快樂,或「小確幸」,如喝到一杯好咖啡、完成一項工作事項等。而幸福是整體生活的感受, 是人際關係、自我實現、身心健康、財務、意義目的等多方面的元素。所以這邊盧梭講「幸福沒有任何外在的標誌」,表示幸福過於抽象,而滿足「能從眼睛、態度、語氣、步伐中看出來」,相對來說更實際。看起來好像應該追求滿足,但上一章提到,追求短暫的快樂無法獲得幸福,只會陷入一個永無止境的循環。

恩…感覺會越寫越多。總之這邊重點,認知「短暫的快樂」和「長期穩定的幸福」這兩者的不同。


2.我們對自己的幸福有責任

說「幸福關乎機運」,意味幸福只取決於外在環境,但這忽略了幸福也取決於主體的期待與判斷。因為幸福不只在於擁有某項財產,而是首先在於這項財產令我滿意的事實。某樣非我所欲的事物,是無法讓我感到幸福的。因此,幸福有「主觀」的面向。

馬可‧奧里略 - 人類的不幸是自己的錯

《沉思錄》

「如果你因為某種外在事物而感到痛苦,並不是此一事物讓你煩亂不安,而是你對它所下的判斷。是否要消除這項判斷取決於你。假如你悲傷的起因是你內在的性情之一,這會讓你無法修正自己的想法嗎?你因為沒有執行看來明智的行動而陷入愁苦,那為何不去做,卻反而任由自己痛苦呢?— 但是有強大的阻礙呀!— 那就無需愁苦,因為阻礙你的理由並不取決於你。[…]

記住:你理性的意志一但集中專注,就是不可征服的,它僅止於自身,不做任何自己不想做的事,就算這樣的什麼都不做並沒有經過深思熟慮。那麼,在運用理性與檢驗理性的判斷時,它又會變得如何呢?如此一來,思想擺脫了激情就會成為一座碉堡。人身上沒有什麼比這更堅固的東西,這是難以攻破的避難所。不明白這點是無知的人;但明白這點卻又不藏身其中的,則是不幸之人。」

Q:理性在面對不幸時,可以扮演何種角色?

首先判斷造成自己不幸的這件事,自己是否能夠做任何改變,或能做什麼。如果自己無法控制,那就沒有必要再對此事煩心,或思考自己還可以做什麼。

比如「颱風」這很明顯是人類沒辦法改變的〝不幸〞,與其一天到晚擔心颱風造成淹水或其他任何災害,不如思考該如何預防,所以人們將排水系統優化、強化建築的防風設計等等。或桌上的咖啡翻倒,這很明顯是自己能做改變的事,我可以把咖啡放稍微遠一點,或買那種「不會倒」的杯子。

-

我的想法

奧里略最後面提到的「明白這點卻又不藏身其中的」,這邊講的「不藏身其中」是在呼應前面「思想擺脫了激情就會成為一座碉堡」的「碉堡」。

當遭遇到不幸,理性可以成為內在「碉堡」,不受感性或外在環境影響。不明白這點是無知的人;明白這點卻不願意運用它,那就是造成自己的不幸。

最後書中提到:「一個人為了自己無能為力的事物感到懊惱,就是讓自己處於不幸之中」。

我覺得還蠻有道理的。


3.真正的幸福是自由

行使我的自由意志,而不受外在環境約束,便是滿足感的來源。除了自由,我別無選擇,我的幸福完全取決於我自己。

笛卡兒 - 真正的幸福並不取決於我們自己

《哲學全集》

「我有時會自問:比起為了認識各樣事物的正確價值,而擁有更多論述與知識,並因而變得更為悲傷,那高興或滿足於想像自己擁有最大與最可觀的幸福,同時忽略或是不要去審視自己不足之處,是否會更好。如果我認為至高的幸福是喜悅,那我絲毫不會懷疑我們應該努力讓自己高興,不論代價為何,而我也能同意那些藉酒澆愁、沉迷於鼻菸之人的粗蠻。然而我區分了以操持德行為主的至高幸福,和對所有美好的占有 — 這些美好的獲得取決於我們自由意志 — 以及在獲得之後精神上的滿足。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公開表明:最好是不要那麼高興,而要有更多認識。因為我了解到,比起對真理無知,認識真理是最大的完善,就算這會給我們帶來損失。此外,我們豈不總是在最滿足的時候感到最高興;相反的,最大的喜悅則是平庸乏味而嚴肅,只有那些庸俗之人才會總是笑口常開。而我完全不同意我們該讓自己被騙,並浸淫在錯誤的想像,好讓自己上當的想法。因為一切的快樂都只能觸及靈魂的表層,然而,體認到這些快樂的虛假,靈魂卻感受到內在的苦澀。」

Q:文本開頭建議,在兩種存在的概念中做選擇。這兩個選項為何?

「比起為了認識各樣事物的正確價值,而擁有更多論述與知識,並因而變得更為悲傷,那高興或滿足於想像自己擁有最大與最可觀的幸福,同時忽略或是不要去審視自己不足之處,是否會更好」

簡單來說就是學越多會發現自己一無所知並對此感到沮喪,或保持無知。

Q:請解釋「德行」一詞在此的意思。

「我區分了以操持德行為主的至高幸福,和對所有美好的占有 — 這些美好的獲得取決於我們自由意志 — 以及在獲得之後精神上的滿足。」

「操持德行為主的至高幸福」指行為舉止、思想等都達到道德的領域,也就是發自內心的幸福。「對所有美好的占有」是外在事物如財富、權力等。「這些美好的獲得取決於我們自由意志」我們有選擇是否去追求這些事物的自由。「以及在獲得之後精神上的滿足」在獲得這些事物後所獲得的滿足。

-

我的想法

笛卡兒那段後面「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公開表明…」到最後,在說真正的幸福是來自內心的平靜和理性理解,儘管過程伴隨痛苦或挑戰,但能帶來更深刻且持久的滿足感。

然後第三點後面提到「我的幸福完全取決於我自己」,而笛卡兒則是「真正的幸福並不取決於我們自己」,這是從兩個不同方向來解釋。

前者是從「自由」的角度來解釋,因為我們是自由的,透過理性判斷、負責的選擇自己所認同的幸福。後者是在講幸福與否,除了自己的選擇,還包括我們如何理解那些生活中不可控的因素。


總結「幸福取決於我們自身嗎?」

第一點在說世界持續在改變,以及滿足和幸福的差別。第二點在說如何用理性面對不幸。到這邊其實就已經表示幸福確實存在一些不可控的因素,但同時也是取決於自身,第三點補充為什麼取決於自身,為什麼這是「至高幸福」。因為自由、理性判斷、長期穩定性、發自內心等。

所以總結,要達到幸福確實存在一些不可控的因素,但我們是自由的,能透過理性判斷,面對這些不可控的因素,思考自己能做什麼,以及如何達到真正的幸福。

恩…這章節資訊量有點大,最後總結那邊有點難寫。我覺得寫的不夠完整,但如果要寫完整,可能就需要寫更多內容,而我又不想長篇大論..。

難寫!

然後這次在哲學讀本心得系列的開頭做了更改。

主要是最近看了些有關邪教的東西,發現邪教通常會用一些哲學或心靈雞湯的東西來操控教徒。當然邪教如何控制教徒、如何拉人入會,有一套詳細的心理研究,我這邊只是簡單帶過,透過邪教這種方式反思自己的行為,覺得最近自己寫的哲學讀本的心得,有點在說「這就是標準答案」的感覺。

哲學的本質是思考與質疑,所以每個時代存在各個大哲學家,才會有各種不同的學派。我寫的內容並不是標準答案,只是我個人的解讀,是我思考與質疑的結果。

所以..思考和質疑吧!


raw-image
avatar-img
11會員
192內容數
日常 / 心得 / 設計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enyi 的其他內容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38 幸福是幻覺嗎?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37 義務責任與權利是相互呼應的嗎?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36 我們是否可以界定出義務責任的界限?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35 是什麼賦予義務責任某種道德價值?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34 言論自由是否有某些限度?/ 章節綜合整理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33 我們是否真的想要自由?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38 幸福是幻覺嗎?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37 義務責任與權利是相互呼應的嗎?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36 我們是否可以界定出義務責任的界限?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35 是什麼賦予義務責任某種道德價值?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34 言論自由是否有某些限度?/ 章節綜合整理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33 我們是否真的想要自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追求幸福是現代人的終極目標,但我們常將幸福與物質財富畫上等號。本文探討真正的幸福並非來自於外在的擁有,而是來自於內在的滿足和意義的追尋,並說明如何透過發揮個人特長、體驗心流、建立良好人際關係來提升幸福感。
Thumbnail
一個人幸福與否,幸福的程度如何,在相當程度上取決於他在主觀上是否具備獲得與感受幸福的能力。___ 選自《正向心理學》
Thumbnail
幸福的真正來源,強調幸福並非依賴物質或金錢,而是源於我們的選擇和生活方式。透過感恩、書寫和正念,可以在各種環境下提升快樂感。同時,基因也在幸福感中扮演一定角色,但生活方式的選擇可有效改變我們的幸福指數。提及如何透過小行為與態度調整來達到更持久的快樂,並提供實用的技巧與理論,幫助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幸福。
Thumbnail
這本《幸福的方法: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幸福課》是兒子送給家人每人一本的書,顯見兒子希望這份禮物可以讓我們都更快樂、更幸福。本書作者班.夏哈是哈佛史上最受歡迎的正向心理學教授。
Thumbnail
幸福是什麼呢?是人生的目的與意義的所在嗎?幸福等於快樂嗎?幸福是個人還是群體的呢?存在於物質的還是精神的呢?幸福是能夠預期的嗎?如何能夠持續不斷的感受到幸福呢?本書作者菲德立克‧勒諾瓦從社會學、心理學、宗教學、哲學等角度,經由一連串省思辯證的過程,來試圖回答:「幸福是什麼?」這一對於每一個人
Thumbnail
在討論幸福之前,我們得先了解「什麼是幸福?」而今天這本《打造你要的人生》則是從人類天性的論點出發,討論幸福的迷思。本文分享了作者的幸福科學研究和教學,從三種營養素可以觀察,享受、滿足、目標裡,我們都無法避免不快樂的情緒產生。下一篇文章將分享獲取幸福感的祕訣,在於全然接受不快樂、學會如何管理不快樂。
有人說,幸福是一種心態,是一種選擇,是一種感恩。有人說,幸福是一種習慣,是一種堅持,是一種成長。有人說,幸福是一種經歷,是一種分享,是一種記憶。有人說,幸福是一種目標,是一種追求,是一種成就。 其實,幸福沒有固定的定義,也沒有絕對的標準。每個人對於幸福的理解和感受都不盡相同。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幸福
Thumbnail
富足不是來自於外在的富裕,而是內心的豐饒 好書短分享-成功致富又快樂 作者:溫世仁 大塊文化出版 開頭寫的很好: 成功是一種觀念,致富是一種責任,快樂是一種權利;有了成功、致富,快樂的微笑最好。 摘要目錄就很值得思考也當提醒自己 建立成功:檢視自我 成功不是打敗別人 成功不是超越別人 成功不是名利權
Thumbnail
幸福感受很個人,靜靜地待著很幸福,發揮所長也很幸福。讓我們接納自己的幸福,也尊重別人的幸福。
Thumbnail
D10 你幸福嗎? 對你來說什麼是幸福?有房有車,結婚生子?高薪厚職,富豪生活? 從小到大無論是社會上或者你身邊的親人 都會告訴你什麼是幸福,什麼是快樂 久而久之我們就會有一套既定的標準存在心裏 以為只要達到這些標準我們就會快樂 但是.........................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追求幸福是現代人的終極目標,但我們常將幸福與物質財富畫上等號。本文探討真正的幸福並非來自於外在的擁有,而是來自於內在的滿足和意義的追尋,並說明如何透過發揮個人特長、體驗心流、建立良好人際關係來提升幸福感。
Thumbnail
一個人幸福與否,幸福的程度如何,在相當程度上取決於他在主觀上是否具備獲得與感受幸福的能力。___ 選自《正向心理學》
Thumbnail
幸福的真正來源,強調幸福並非依賴物質或金錢,而是源於我們的選擇和生活方式。透過感恩、書寫和正念,可以在各種環境下提升快樂感。同時,基因也在幸福感中扮演一定角色,但生活方式的選擇可有效改變我們的幸福指數。提及如何透過小行為與態度調整來達到更持久的快樂,並提供實用的技巧與理論,幫助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幸福。
Thumbnail
這本《幸福的方法: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幸福課》是兒子送給家人每人一本的書,顯見兒子希望這份禮物可以讓我們都更快樂、更幸福。本書作者班.夏哈是哈佛史上最受歡迎的正向心理學教授。
Thumbnail
幸福是什麼呢?是人生的目的與意義的所在嗎?幸福等於快樂嗎?幸福是個人還是群體的呢?存在於物質的還是精神的呢?幸福是能夠預期的嗎?如何能夠持續不斷的感受到幸福呢?本書作者菲德立克‧勒諾瓦從社會學、心理學、宗教學、哲學等角度,經由一連串省思辯證的過程,來試圖回答:「幸福是什麼?」這一對於每一個人
Thumbnail
在討論幸福之前,我們得先了解「什麼是幸福?」而今天這本《打造你要的人生》則是從人類天性的論點出發,討論幸福的迷思。本文分享了作者的幸福科學研究和教學,從三種營養素可以觀察,享受、滿足、目標裡,我們都無法避免不快樂的情緒產生。下一篇文章將分享獲取幸福感的祕訣,在於全然接受不快樂、學會如何管理不快樂。
有人說,幸福是一種心態,是一種選擇,是一種感恩。有人說,幸福是一種習慣,是一種堅持,是一種成長。有人說,幸福是一種經歷,是一種分享,是一種記憶。有人說,幸福是一種目標,是一種追求,是一種成就。 其實,幸福沒有固定的定義,也沒有絕對的標準。每個人對於幸福的理解和感受都不盡相同。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幸福
Thumbnail
富足不是來自於外在的富裕,而是內心的豐饒 好書短分享-成功致富又快樂 作者:溫世仁 大塊文化出版 開頭寫的很好: 成功是一種觀念,致富是一種責任,快樂是一種權利;有了成功、致富,快樂的微笑最好。 摘要目錄就很值得思考也當提醒自己 建立成功:檢視自我 成功不是打敗別人 成功不是超越別人 成功不是名利權
Thumbnail
幸福感受很個人,靜靜地待著很幸福,發揮所長也很幸福。讓我們接納自己的幸福,也尊重別人的幸福。
Thumbnail
D10 你幸福嗎? 對你來說什麼是幸福?有房有車,結婚生子?高薪厚職,富豪生活? 從小到大無論是社會上或者你身邊的親人 都會告訴你什麼是幸福,什麼是快樂 久而久之我們就會有一套既定的標準存在心裏 以為只要達到這些標準我們就會快樂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