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愛女,也是厭女》(下):擺脫二元框架的思考進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們從「單一結構」「兩難困境」,看到厭女的不同表現形式以及女性的兩難處境。《這是愛女,也是厭女》下篇以「多元協商」為題,面對厭女,嘗試指引出可能的消解方法。


  〈報導、判決書與小說的「愛女/厭女」情結:2013年八里雙屍案〉一文以2013年八里雙屍案為研究對象,分別從媒體報導、判決書探討其中的厭女情結,並以此案件為原型的小說《黑水》展開新的詮釋方式。

在八里雙屍案中,台灣各級法院在判決書中呈現審判者不願意深入調查被告謝女所主張其與男性死者間的不倫關係,讓筆者認為從「法律與文化」的角度來看,本案有值得進一步了解的必要性。筆者認為,當台灣媒體以「蛇蠍女」、「毒蠍女」或「毒蛇女」等字眼描繪被控殺人者謝女時,是一種對於謝女的「厭女情結」;而台灣各級法院刑事審判庭拒絕調查謝女所陳述她跟男性死者的關係的現象是否可能也是華人文化下某種「厭女情結」的表現?是一種不自覺忽視女性某種處境的現象?(註1,p.221)

  作者認為忽略了複雜的性別關係與文化糾結,司法調查與審判將受限於父權式的理解,迴避掉與案件相關的線索,導致無法了解事情的真相。


  〈重讀性暴力受害者:改寫能動性與脆弱性的意義〉企圖擺脫「受害者或能動主體」的二元對立,翻轉「脆弱」一詞的負面意涵。作者援引「局部能動性」的理論資源提出:


  1. 所有的受害者都是在宰制結構下的行動主體,不可能全然自主或者全然被動。
  2. 受害者可能內化宰制結構下的設定,自我成為侷限其能動性的重要機制。
  3. 受害者也是在其主觀對限制的理解下,努力找尋資源,協助自己找到脫困的路徑,也就是「策略的行動者」,以此來凸顯受害者主體的實況。(註1,p.247-8)


  我們看到受害者易感、易受傷的脆弱性成為積極行動的起點,在與他人共享經驗中喚起連結。回過頭重新解讀輔大案,作者認為單位主管要求受害學生「不要亂踩上一個受害者的位置」(註1,p.252)雖看似拒絕將受害者「受害者化」,實則貶抑了脆弱性,同時鞏固了二元框架下的對立面「應該要強壯獨立,不會受傷與自我負責」(註1,p.252)。在「受害者」VS.「能動主體」的二元論中,作者主張我們應該要肯認自己的脆弱,展開受害者主體的新認識論。


***


  在〈誰怕蕩婦?解放乳頭自拍中的去/再情慾化〉中作者梳理了#FreeTheNipple社群運動所解放的主體。該運動企圖呈現非霸權式的美好女體來瓦解單一的女體審美標準(好的乳房是渾圓、飽滿、中產的、白淨的、情欲的),透過母職、藝術、日常的乳房,展現女人的不同生命樣態。而作者也發現到,在去情慾化的過程中容易將女體神聖化,衍伸出另一派聲音:「我們更應該去問:『為什麼男生裸露不成問題?』...可是這種把女乳神聖化、去性欲化的方式並沒有碰觸到問題的核心。人都是有欲望的啊!為什麼要反對色情呢?為什麼要把色情去除呢?」(註1,p.271)。這個問題或許可以擺進我們先前看到的保護論VS.性權派的論爭架構,女體的情慾/去情慾化只會讓女人再次陷入被分類的兩難,我們真正要問的是:為什麼要分類?


  最後在〈解鎖,開啟新時代的情感教育:從浪漫愛、匯流愛到主體愛〉一文裡,作者批評傳統「浪漫愛」(romantic love)的性別刻板印象將親密關係過分簡化,使我們產生「男人要帥要有錢」、「女人要美要純潔」等不切實際的理想。並透過紀登斯的「匯流愛」(confluent love),提出將其平等、民主概念融入關係中,強調反身性思辨的「主體愛」(subject love)。

  作者主張,情感教育應致力於協助學生將自我與關係「對象化/客體化」,藉由反思來解構「關係」與「德性」中的父權與厭女邏輯。(註1,p.254)並期待情感教育引入對話練習,使我們能夠拉出一個檢視關係的空間,避免陷入房思琪式的「人我難分的境地」,為了「讓關係更好」而必須丟棄自己和去「愛」老師。


註記

  1.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6662?sloc=main




【延伸閱讀】

《這是愛女,也是厭女》(上):什麼是「厭女」?以好女人/壞女人作為手段

《這是愛女,也是厭女》(中):厭女的雙重束縛

女學會年會(二):被納入性排除的性工作者,及其面對的雙重否定

安太座基金是在安什麼,我們是太座嗎?

avatar-img
16會員
84內容數
關於永續,關於閱讀,一點生活雜談,一點點創作,和哲學世界裡的甲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台灣女子簡阿貞 的其他內容
  承接上篇,《這是愛女,也是厭女》中篇以「兩難困境」為題,為我們展開少女、女性從政者以及原住民女性的生活世界如何在父權體制下遭遇各種二元論困境。
  雖然是學術文章,卻不會艱澀。理論幫助我們理解與生活貼近的案例,包含新聞報導、文學作品、政治現況、社運議題,從「母豬教」的興起、網紅性影像流出、八里雙屍命案報導的厭女情結、《水滸傳》中的女人禍水、林奕含的小說與掙扎,再到女性政治人物的衣著、台灣解放乳頭運動、主體愛的情感教育如何可能。
  在《性的正義》一書裡,牛津大學教授斯里尼瓦桑從合意性交、A片性教育、社會如何建構性慾,討論到權力不對等的師生戀,最後談家暴、賣淫和強暴等議題。這些在生活中幾乎無法不面對的性別議題在歷史上爭辯已久,至今仍未定論,不僅美國如此,身在台灣的我們也能有感。
  《性的正義》作者斯里尼瓦桑在書中指出: 火辣的金髮蕩婦和東亞女性,擁有最高級的「可幹性」(fuckability);黑人女性和亞洲男性,則擁有相對的不可幹性。
  延續上一篇〈《心流》(一):你可能聽過,卻從未讀過的一本書〉的討論,在《心流》一書中提到一個典型的文化的神話盾牌。在過去,我們被灌輸只要好好念書就能找到好工作,有好工作就能獲得成功的人生,這個「幸福人生的解方」,屏蔽了我們去思考努力念書、工作和成功的對自己而言的真正意涵。
  大家或多或少都聽過「心流」(flow)這個概念,大概能理解這是指進入一種渾然忘我、完全投入其中的狀態。在競技類的動畫作品裡也不乏類似表現,像是藤原狀態或是火神的ZONE。此時除了能更有效率、發揮最大能力來完成任務,更重要的是為我們帶來身心靈的滿足和暢快。
  承接上篇,《這是愛女,也是厭女》中篇以「兩難困境」為題,為我們展開少女、女性從政者以及原住民女性的生活世界如何在父權體制下遭遇各種二元論困境。
  雖然是學術文章,卻不會艱澀。理論幫助我們理解與生活貼近的案例,包含新聞報導、文學作品、政治現況、社運議題,從「母豬教」的興起、網紅性影像流出、八里雙屍命案報導的厭女情結、《水滸傳》中的女人禍水、林奕含的小說與掙扎,再到女性政治人物的衣著、台灣解放乳頭運動、主體愛的情感教育如何可能。
  在《性的正義》一書裡,牛津大學教授斯里尼瓦桑從合意性交、A片性教育、社會如何建構性慾,討論到權力不對等的師生戀,最後談家暴、賣淫和強暴等議題。這些在生活中幾乎無法不面對的性別議題在歷史上爭辯已久,至今仍未定論,不僅美國如此,身在台灣的我們也能有感。
  《性的正義》作者斯里尼瓦桑在書中指出: 火辣的金髮蕩婦和東亞女性,擁有最高級的「可幹性」(fuckability);黑人女性和亞洲男性,則擁有相對的不可幹性。
  延續上一篇〈《心流》(一):你可能聽過,卻從未讀過的一本書〉的討論,在《心流》一書中提到一個典型的文化的神話盾牌。在過去,我們被灌輸只要好好念書就能找到好工作,有好工作就能獲得成功的人生,這個「幸福人生的解方」,屏蔽了我們去思考努力念書、工作和成功的對自己而言的真正意涵。
  大家或多或少都聽過「心流」(flow)這個概念,大概能理解這是指進入一種渾然忘我、完全投入其中的狀態。在競技類的動畫作品裡也不乏類似表現,像是藤原狀態或是火神的ZONE。此時除了能更有效率、發揮最大能力來完成任務,更重要的是為我們帶來身心靈的滿足和暢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延續上篇前任W的文章,最後提到「愛的時候,所有缺點都是優點;不愛的時候,這一切都將成為致命傷。 最初的我們,因躁鬱症認出彼此有相同靈魂而相愛,聽起來很浪漫,但現實是,因疾病的發作不斷上演對彼此攻擊,最終兩人都被傷到體無完膚,不得不承認我倆本就是活在不同世界的人。
先從《麻煩女子》說起。 這本書真的把麻煩女子分成幾類,跟《彆扭男子》一樣的做法啊。 然後,在「情緒不穩定女子」這一類, 他說,「不要過度影響,適當敷衍過去是很重要的」, 但是,如果太敷衍的話,她們會說: 「你到底有沒有在認真聽我說話啊?」 所以,作者(是女性)教了一個叫做「回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隨著女權思想的進一步深入人心,這個社會開始走向一個前所未有的極端。作為統治階層,女性們漸漸喪失了對男性的基本同理心。在她們扭曲的思維中,男性不再被視為平等的人類,而僅僅是可以剝削的工具和資源。
Thumbnail
前言: 這個小冊子就像《芭比》一樣,通過一針見血的命名和拆穿男權謊言,現實生活中破防的男性對書的攻擊恰好與書中的內容形成趣味橫生的互文。
Thumbnail
性解放和女性主義的內心糾結。「性解放」應該被看作是一個個體化的選擇和可能的道路,而不是一個唯一的正確答案。本文探討了現代女性的內心糾結,探索女性主義、性解放、約砲以及性解放的培力經驗。香水百合提出了思考方向與執行之間的矛盾,希望女性能夠有自己的態度,並且分享了關於愛與性之間的感情故事。
Thumbnail
「厭女」指的不是討厭女性,而是在父權結構下把女人視為客體,區分成好女人與壞女人的手段,使客體能夠容易被收編規訓以及掌控。然而「厭男」指的也並非厭惡特定性別,而是其背後的權力結構。
Thumbnail
《惡女》終究展示了兩種惡:專屬於女性的,以及*「普世價值」的惡。前者虛假,卻實在帶來痛苦;後者真實,當事人卻毫無代價。正是這種反差指控了社會對「女人」的要求,甚至無關乎對錯,單憑浮光掠影就能定罪的膚淺。它餽贈觀眾的奧義,則是人應溫吞、無傷舒張自己的欲求,並捍衛自己舒張的權利;或者壓抑,期待不瘋。
Thumbnail
電影《惡女》探討了女性角色在父權體制中的求生之路,並提出了不同於傳統觀點的女性生存策略。通過劇中角色的故事,可以反映出性別規範對個體成長與發展的深遠影響,值得引起更多討論和思考。
Thumbnail
要搞清楚,不論是女權或父權,他們本質上都是權力,然後會操弄權力的人不分性別。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延續上篇前任W的文章,最後提到「愛的時候,所有缺點都是優點;不愛的時候,這一切都將成為致命傷。 最初的我們,因躁鬱症認出彼此有相同靈魂而相愛,聽起來很浪漫,但現實是,因疾病的發作不斷上演對彼此攻擊,最終兩人都被傷到體無完膚,不得不承認我倆本就是活在不同世界的人。
先從《麻煩女子》說起。 這本書真的把麻煩女子分成幾類,跟《彆扭男子》一樣的做法啊。 然後,在「情緒不穩定女子」這一類, 他說,「不要過度影響,適當敷衍過去是很重要的」, 但是,如果太敷衍的話,她們會說: 「你到底有沒有在認真聽我說話啊?」 所以,作者(是女性)教了一個叫做「回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隨著女權思想的進一步深入人心,這個社會開始走向一個前所未有的極端。作為統治階層,女性們漸漸喪失了對男性的基本同理心。在她們扭曲的思維中,男性不再被視為平等的人類,而僅僅是可以剝削的工具和資源。
Thumbnail
前言: 這個小冊子就像《芭比》一樣,通過一針見血的命名和拆穿男權謊言,現實生活中破防的男性對書的攻擊恰好與書中的內容形成趣味橫生的互文。
Thumbnail
性解放和女性主義的內心糾結。「性解放」應該被看作是一個個體化的選擇和可能的道路,而不是一個唯一的正確答案。本文探討了現代女性的內心糾結,探索女性主義、性解放、約砲以及性解放的培力經驗。香水百合提出了思考方向與執行之間的矛盾,希望女性能夠有自己的態度,並且分享了關於愛與性之間的感情故事。
Thumbnail
「厭女」指的不是討厭女性,而是在父權結構下把女人視為客體,區分成好女人與壞女人的手段,使客體能夠容易被收編規訓以及掌控。然而「厭男」指的也並非厭惡特定性別,而是其背後的權力結構。
Thumbnail
《惡女》終究展示了兩種惡:專屬於女性的,以及*「普世價值」的惡。前者虛假,卻實在帶來痛苦;後者真實,當事人卻毫無代價。正是這種反差指控了社會對「女人」的要求,甚至無關乎對錯,單憑浮光掠影就能定罪的膚淺。它餽贈觀眾的奧義,則是人應溫吞、無傷舒張自己的欲求,並捍衛自己舒張的權利;或者壓抑,期待不瘋。
Thumbnail
電影《惡女》探討了女性角色在父權體制中的求生之路,並提出了不同於傳統觀點的女性生存策略。通過劇中角色的故事,可以反映出性別規範對個體成長與發展的深遠影響,值得引起更多討論和思考。
Thumbnail
要搞清楚,不論是女權或父權,他們本質上都是權力,然後會操弄權力的人不分性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