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一個人對於愛情的忠誠度,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他是否願意用長期視角看待這段關係
關於作者
漢娜‧弗萊博士是一位傑出的數學家,目前在倫敦大學任教。她專注於城市數學的研究,探討城市環境中的人類行為模式。除了她的學術職務,弗萊博士還是英國皇家學會的定期演說家,透過講座、紀錄片和電台節目等形式,讓人們從數學的角度探索生活中的種種現象。她強調數學能為我們提供全新的視角,即便是看似複雜且充滿情感的愛情。
關於本書
《愛情數學》的核心觀念在於運用數學來理解和管理愛情中的種種問題。書中提出,雖然愛情充滿了感性和複雜性,但數學能幫助我們抽象化真實場景,揭示被情緒掩蓋的潛在規律,並提供理性的行動指導。作者以數學模型和理論,如蓋爾-沙普利演算法和最優停止理論,來探討愛情的吸引力、匹配度、忠誠度等關鍵問題,讓我們從數學的角度重新審視和經營愛情。透過這些數學視角,讀者可以更理性地處理感情中的困境,找到愛情中的潛在規律,進而更好地經營和維持幸福的關係。
在愛情的搜尋階段,《愛情數學》這本書提供了許多啟發,主要圍繞著兩個關鍵字:「吸引力」和「匹配度」。讓我們看看書中的一些例子:
1. 外貌吸引力: 書中提到,美並不存在統一的公式,有爭議的美比平庸的美更受歡迎。例如,數學家們研究了美國知名交友網站OkCupid上的數據,發現長相有爭議的用戶(即評分分佈較分散的用戶)比那些評分中等且一致的用戶更受歡迎。這是因為在網絡交友中,用戶在進行“成本效益計算”時,會認為評分中等的人競爭激烈,而評分有爭議的人成功機率更高。這表明,勇敢展示自己的特點,即使可能帶來爭議,也能吸引那些真正欣賞你的人。
1. 交友網站的匹配演算法: 書中探討了交友網站上的匹配度運算,以OkCupid為例,網站透過用戶填寫的問卷來計算匹配度。問卷中,用戶需要回答問題並給出期待對方的回答以及每個問題的重要性。最終,網站會根據這些信息計算兩個人的匹配度。然而,匹配度高並不一定意味著現實中的約會體驗會很理想,因為問卷主要關注個人喜好,而人們在遇到“對的人”之前,並不總是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
在愛情的搜尋階段,數學透過分析外貌吸引力的多樣性和利用匹配度演算法,幫助我們理解愛情中的潛在規律,並提供理性的行動指導。這些數學視角使我們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吸引力和匹配度的複雜性,從而在愛情的旅程中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在《愛情數學》中,數學家漢娜‧弗萊博士運用了數學模型和理論,為愛情的相處階段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提示。以下是一些具體的例子和啟示:
1. 囚徒困境與長期視角:
o 書中運用了博弈論中的著名問題——囚徒困境,來解釋愛情中的忠誠問題。假設在短期博弈中,雙方可能都會選擇背叛以保護自己,但在長期重複博弈中,個人理性選擇會轉向合作和忠誠,因為這樣能最大化長期利益。這表明,一個人對愛情的忠誠度在某種程度上取決於他是否願意用長期視角看待這段關係。
1. 最優停止理論:
o 這個理論幫助我們確定何時停止搜尋、選擇長久伴侶。書中建議,在你的“約會窗口期”前37%的時間裡(例如從20歲到27歲),拒絕所有人,然後選擇接下來遇到的第一個比之前每個戀人都好的那個人作為長久伴侶。這個策略能最大化找到“最優伴侶”的機率。
這些數學模型和理論在愛情的相處階段提供了理性的指導,幫助我們理解和解決愛情中的困境,從而更好地經營和維持幸福的關係。數學不僅在理性上提供支持,也能引導我們在情感上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作為數學研究者,作者在書中坦言,她撰寫《愛情數學》的目的,不僅是為讀者的愛情生活提供參考,更是要展示數學的生命力。許多人認為數學過於理論化、深奧且枯燥,但作者透過具體的愛情場景,向我們揭示了“自然秩序與現實的交織是如此緊密”,即使在愛情這個看似與計算、公式和證明無關的領域,數學依然能發揮作用。
在書的結尾,作者指出,儘管數學用於探索愛情的過程各不相同,但它們都連結著同一個真相:數學模型是對現實的抽象化表達,而非複製。正如統計學家喬治·博克斯所說:「所有模型都是謬誤,但有些是有用的。」因此,即便數學有其局限性,但透過這種抽象視角來看世界,能夠幫助我們在探索現實中的潛在規律的路上邁出重要一步。
******【免費下載試讀中】艾螽斯的第一件電子書商品,歡迎免費下載:
https://vocus.cc/salon/ai_jones/products/e-book-01
歡迎您加入 艾螽斯的幸福沙龍,瀏覽人生相關文章,歡迎留言寫下您的感想。
https://vocus.cc/salon/ai_jo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