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的藝術》有效宣洩情緒,積極解決問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抱怨的藝術》這本書的作者是蓋伊‧溫奇博士,他是紐約大學的心理學博士,專門研究如何減輕人們心理壓力。他對抱怨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新的觀點和方法。

 

雖然抱怨通常被視為負面的行為,但《抱怨的藝術》這本書向我們展示了抱怨其實可以是一種藝術。如果運用得當,抱怨可以有以下幾個積極的作用:

1.     引起關注:適當的抱怨可以讓別人注意到問題,從而有機會解決問題。例如,“會哭的孩子有奶吃”,說明適度的抱怨能讓需求被看到。

2.     釋放情緒:抱怨是一種情緒的宣洩方式,能夠幫助我們釋放壓力和負面情緒,避免情緒積壓對身心健康的不良影響。

3.     建立社交聯繫:抱怨有時候可以成為一種社交手段,幫助人們在社交場合中拉近距離,增進關係。

4.     促進解決問題:工具性的抱怨,如使用“三明治法”,能夠幫助我們清楚明確地表達需求,並尋求解決方案,從而達成目標。

蓋伊‧溫奇博士在書中介紹了如何以藝術的方式進行抱怨,讓我們在不損害他人感受的同時,有效地表達不滿並解決問題。因此,抱怨不僅僅是宣洩負面情緒,而是一種有技巧、有策略的行為,這就是為什麼它可以被稱為一種藝術。

 

習慣性抱怨者

 

習慣性抱怨者是指那些經常無意識地抱怨生活中各種事情的人。這些人往往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抱怨,認為自己只是在指出事實。書中有一個典型的例子來說明這種情況:

有一次,蓋伊‧溫奇博士在為一個家庭做心理治療時,遇到了一位習慣性抱怨的父親。這位父親一進門就開始抱怨:「湯米,難道你一定要背對著我坐嗎?」接著又對他的妻子叫道:「為什麼你就不能對他說些什麼?怎麼這種事老讓我來說?」在短短30秒內,這位父親連續抱怨了9次

當溫奇博士指出這位父親是習慣性抱怨者時,父親顯得非常不解,說:「我沒有抱怨啊,我只是在說事實。」這正是習慣性抱怨者的特徵之一: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抱怨,並且持有受害者心態,認為自己是被傷害的一方,只是在對現實做出適當的反應。

這個例子說明了習慣性抱怨者常常陷入受害者心態,無意識地抱怨並且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有問題。他們的行為不僅影響了自己的情緒,也對周圍的人產生了負面影響。

 

如何幫助習慣性抱怨者?「撲克牌抱怨法」

 

在一次心理治療中,蓋伊‧溫奇博士遇到了一位習慣性抱怨的父親。這位父親每天會對家庭成員抱怨多次,但自己並未意識到這一點。為了幫助這位父親,博士使用了“撲克牌抱怨法”。

具體操作如下:

1.     博士給這位父親12張撲克牌,其中包括4張K、4張J和4張Q,並告訴他每天可以抱怨12次,每次抱怨使用一張牌。

2.     每當父親抱怨時,他就需要使用一張撲克牌

3.     此外,父親還需要在一張空白的卡片上記錄下每次抱怨的時間和原因,並標明是對誰進行抱怨。

通過這種方法,這位父親逐漸意識到了自己的抱怨行為,並開始反思抱怨的頻率和原因。這種具體的行為監控不僅讓他逐漸減少了抱怨次數,還有助於他認清自己的情緒和思維模式,進一步改善了家庭關係。

 

如何有效進行「宣洩情緒式」的抱怨

 

宣洩情緒式的抱怨,簡單來說,就是以發洩情緒為主要目的的抱怨。這類抱怨並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是讓自己舒緩情緒、減輕壓力。書中提出了一些方法來有效地進行這類抱怨,使其達到宣洩情緒、不傷人的效果。

書中一個典型的例子說明了宣洩情緒式抱怨的重要性及其方法:

有一次,蓋伊‧溫奇博士和他的同事在餐廳吃飯時,看到一位顧客因為等了很長時間卻沒有人為他們上菜而感到不滿。他抓住了一位路過的清潔人員,大聲抱怨:「我已經等了15分鐘了,還沒有人來,你,趕快跳進廚房去,給我準備午餐!」這個行為明顯是抱怨找錯了對象,因為清潔人員並不是負責上菜的人。這樣的抱怨非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造成了不必要的緊張和對立

這個例子展示了宣洩情緒式抱怨中的一個關鍵點:選對對象和時機。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抱怨方法來達到宣洩情緒、不傷人的目的:

1.     選擇合適的人:確保抱怨的對象是能夠理解並同情你的情況,避免將抱怨對象選錯,尤其不要找完全不了解情況的陌生人。

2.     選擇合適的時機:在情緒冷靜下來、周圍環境適合的時候提出抱怨,避免在情緒高漲或場合不合適時抱怨。

3.     把控抱怨內容:一次只抱怨一件事,避免一次性傾瀉太多負面情緒,並且抱怨的內容應該具體明確。

有效的宣洩情緒式抱怨需要選擇正確的人和時機,控制好抱怨的內容和強度,這樣才能達到宣洩情緒、減輕壓力的目的,同時避免傷害他人。

 

「解決問題式」抱怨:有建設性的「三明治法」

 

解決問題式的抱怨,也稱為工具性的抱怨,是指那些目標明確、旨在解決具體問題的抱怨。這種抱怨不僅僅是情緒的宣洩,而是成為一種策略,用於實現特定的目標。這種抱怨方式高階且有效,使抱怨變得有建設性

書中介紹了“三明治法”,這是一種解決問題式抱怨的典型方法。以下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蓋伊‧溫奇博士租了一間公寓,但隔壁的施工噪音嚴重影響他的生活質量。他決定向房東提出抱怨,要求降低租金。以下是他如何運用“三明治法”來進行這次抱怨的:

1.     開頭的中聽話(頂層的麵包):博士首先感謝房東,表達對公寓生活的喜愛。他寫道:“在過去的兩年半的時間裡,我一直都住在這裡,並且非常喜歡在這裡生活。我非常感激你把這個房子租給我。”

2.     具體的需求(中間的肉):然後,他明確地提出了自己的需求,並指出問題所在。他寫道:“我想請你考慮,把我的租金降低20%。畢竟我現在所住公寓的生活水準同我剛租的時候差距巨大。而且看上去,建築工程沒有太大進展,這種令人無法忍受的噪音還要持續數月。”

3.     助消化劑(底層的麵包):最後,他再次表達感謝,並提出願意配合房東的任何需要。他寫道:“如果你能夠幫助我,讓我的租金與目前的實際生活品質匹配,我將不勝感激。我提前對你對我提議進行的考慮表示感謝。我會很樂意簽署任何你認為有必要的棄權聲明書,你們不再需要為噪音負責了。”

結果,房東被這封信的理性和真誠打動,最終同意降低租金。這封信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運用了“三明治法”,在提出抱怨前先緩和對方情緒,然後具體清楚地提出需求,最後以感謝和承諾來促進對方的回應。

 

本書內容整理

 

第一部分:習慣性抱怨者

·       撲克牌抱怨法:通過給習慣性抱怨者分配一定數量的撲克牌,每次抱怨時使用一張,以此控制和監控抱怨次數。這種方法幫助習慣性抱怨者意識到自己的抱怨行為,逐步減少抱怨次數。

第二部分:宣洩情緒式的抱怨

·       強調選擇合適的人和時機進行抱怨的重要性。

·       提出控制抱怨內容和強度的策略,包括:

o   找對:確保抱怨對象能夠理解並同情你的情況。

o   找準時機:選擇合適的時間和環境進行抱怨,避免在情緒高漲或場合不合適時抱怨。

o   把控抱怨的內容和濃度:一次只抱怨一件事,避免一次性傾瀉過多負面情緒,並遵循二八原則,確保抱怨內容只佔整場談話的20%

第三部分:解決問題式的抱怨

·       提出“三明治法”作為工具性抱怨的實用方法,將抱怨轉變為達成目標的工具:

o   開頭的中聽話(頂層麵包):讓對方放下戒心。

o   具體的需求(中間的肉):清晰明確地提出具體問題和期望的解決方案。

o   助消化劑(底層麵包):以感謝和承諾來促進對方的回應。

 

歡迎您加入 艾螽斯的幸福沙龍,瀏覽人生相關文章,歡迎留言寫下您的感想。

https://vocus.cc/salon/ai_jones

 

avatar-img
171會員
132內容數
圍繞“幸福”這個主題,分享相關好書,一起學習成長。 --於七夕更名為 幸福沙龍 --於8/24將沙龍分成5個區 --於9/17中秋將沙龍改為不定期更新文章 --於11/23關閉廣告 🔵職場區 🔴情感區 🟡自我成長區 🟢健康區 🟣討論區 歡迎瀏覽、留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艾螽斯的幸福沙龍 的其他內容
菲利帕・佩裡(Philippa Perry)的《真想讓我愛的人讀讀這本書》提供一套方法,協助讀者改寫舊有思維模式與行為模式,解決心理問題,並提升人際關係。本書探討建立健康關係、化解衝突、應對重大變化和獲得滿足感等四大主題,並以真實案例與實用技巧,幫助讀者提升心理成熟度與韌性。
蘇珊‧佩羅是一位資深幼兒教師,她在書中探討了故事在教育中的重要性,特別是其療癒功能。透過富有啟發性的案例,如「生而為王」,佩羅展示了故事如何幫助孩子克服心理創傷、建立內心秩序和勇氣。故事不僅可以傳遞知識,還能促進情感健康與成長。本篇文章深入分析故事的結構與運用方法,為教師與家長提供切實的指導。
《與內心的小孩對話》這本書告訴我們,雖然童年創傷可能對我們的心理和情感造成深遠的影響,但我們仍然可以選擇走上療癒之路,與父母和解,並重塑自我。正如俗話所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即使父母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犯下了錯誤,我們也應該嘗試理解和原諒他們,畢竟父母的愛往往是深沉且無私的。
《幸福的婚姻》由約翰·戈特曼撰寫,是深入研究夫妻關係及婚姻穩定性的傑作。戈特曼以其獨特的研究方法,提出「末日四騎士」和增進婚姻的三個方法,強調友誼在婚姻中的重要性以及表達愛和讚美的必要性。透過這些理論和實用建議,夫妻們可以識別婚姻中的危機信號並建立更穩固的情感連結,從而維持幸福的婚姻生活。
《雪隱鷺鷥》深入探討《金瓶梅》的社會背景、思想內涵及寫作技巧。書中分析了西門慶的「經濟型人格」與「無善無惡」的價值觀,並揭示了人們在慾望和道德之間的掙扎。作品不僅探索了歷史與文化的深刻信息,還讓讀者重新認識這部經典名著及其對社會的影響。透過這本書,讀者能理解人性的複雜性及在變革中尋找平衡的重要性。
菲利帕・佩裡(Philippa Perry)的《真想讓我愛的人讀讀這本書》提供一套方法,協助讀者改寫舊有思維模式與行為模式,解決心理問題,並提升人際關係。本書探討建立健康關係、化解衝突、應對重大變化和獲得滿足感等四大主題,並以真實案例與實用技巧,幫助讀者提升心理成熟度與韌性。
蘇珊‧佩羅是一位資深幼兒教師,她在書中探討了故事在教育中的重要性,特別是其療癒功能。透過富有啟發性的案例,如「生而為王」,佩羅展示了故事如何幫助孩子克服心理創傷、建立內心秩序和勇氣。故事不僅可以傳遞知識,還能促進情感健康與成長。本篇文章深入分析故事的結構與運用方法,為教師與家長提供切實的指導。
《與內心的小孩對話》這本書告訴我們,雖然童年創傷可能對我們的心理和情感造成深遠的影響,但我們仍然可以選擇走上療癒之路,與父母和解,並重塑自我。正如俗話所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即使父母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犯下了錯誤,我們也應該嘗試理解和原諒他們,畢竟父母的愛往往是深沉且無私的。
《幸福的婚姻》由約翰·戈特曼撰寫,是深入研究夫妻關係及婚姻穩定性的傑作。戈特曼以其獨特的研究方法,提出「末日四騎士」和增進婚姻的三個方法,強調友誼在婚姻中的重要性以及表達愛和讚美的必要性。透過這些理論和實用建議,夫妻們可以識別婚姻中的危機信號並建立更穩固的情感連結,從而維持幸福的婚姻生活。
《雪隱鷺鷥》深入探討《金瓶梅》的社會背景、思想內涵及寫作技巧。書中分析了西門慶的「經濟型人格」與「無善無惡」的價值觀,並揭示了人們在慾望和道德之間的掙扎。作品不僅探索了歷史與文化的深刻信息,還讓讀者重新認識這部經典名著及其對社會的影響。透過這本書,讀者能理解人性的複雜性及在變革中尋找平衡的重要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抱怨往往源自他人的主觀情緒,而非事實。重要的是學會不受他人影響,轉而將注意力集中在行動上。這篇文章探討如何從抱怨中走出,通過具體行動應對生活中的挑戰。改變自己的心態,聚焦於可改進之處,才能真正促進個人及他人的成長與幸福。
Thumbnail
說來也妙 因為和一個朋友聊到焦慮的事我就把之前借的這本書拿出來看(這本書後面也有很多人預約 剛好最近碰上的事也讓我該好好面對自己的情緒 ——————正文開始—————— 看這本書時一直有一個畫面冒出來 理科太太之前曾經訪博恩一集 問他怎麼面對自己的情緒 博恩回覆,他會想像情
Thumbnail
認知行為治療實作指南,10個幫助你應對焦慮、憂鬱、憤怒、恐慌及擔憂等情緒問題的簡易策略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種情緒管理的方法,包括感受當下的情緒、自我對話、視覺化和情緒釋放等步驟。通過這個方法,人們可以學會如何理解和處理自己的情緒,以達到情緒穩定和心靈平衡的目的。
Thumbnail
目前市面上有許多談論情緒的書,並且從各種面向討論情緒,而這本書《壞情緒,變好事的5堂正向心理課》主要強調情緒調節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去「意識或覺察到情緒,並且探索這樣的情緒」,也強調要與自己和解。這本書比較多的是透過「探索」、「反思」,因為在閱讀過程中要去不斷思考裡面的問題,才可能比較會有收穫。
Thumbnail
情緒可以是一種恐懼症;但也是可以一種動力、一種把事情做好的助力。要如何面對自身的情緒、處理跟他人之間的情緒,在這本書裡可以看到作者分享許多研究跟具體內容,希望能讓每個人都去認識情緒為何?並且不再飽受情緒困擾。
Thumbnail
許多人因長時間的負面情緒,陷入低潮不知如何是好,或是突然被情緒淹沒。《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透過作者在心理諮商實務工作的案例,以對話形式表達出來,帶領讀者重新認識情緒。這本書以情緒變化三角形為基礎概念,透過「覺察」重新自我理解,找回內在安穩的力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從自我覺察、正向情感以及表達自己等方面來擺脫情緒內耗,並提出了一些行動建議。作者還分享了一些提升人際關係、親子關係的方法。具有實用價值。
Thumbnail
聖嚴法師說過:「轉換心情的好方法--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當我們面對煩惱或情緒時,要清楚辨知煩惱的緣起與情緒的由來,並以客觀的角度來反省,然後面對它,承認它的存在;進而接受它,找出問題形成的因素,解讀煩惱的根源與情緒的緣由,不拒絕也不排斥;接著處理它,理性思考後才決定其解決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愛抱怨如何影響人的心態和運氣。抱怨往往讓心情沉悶,吸引負面能量,並創造一個不利的生活氛圍。抱怨的人容易吸引到負面事物,而樂觀積極的人更容易獲得好運氣。改變抱怨習慣,透過正向思考和感恩培養,能夠轉變心態,從困境中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法。文章呼籲停止抱怨,努力創造充滿正能量的生活,相信這樣的改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抱怨往往源自他人的主觀情緒,而非事實。重要的是學會不受他人影響,轉而將注意力集中在行動上。這篇文章探討如何從抱怨中走出,通過具體行動應對生活中的挑戰。改變自己的心態,聚焦於可改進之處,才能真正促進個人及他人的成長與幸福。
Thumbnail
說來也妙 因為和一個朋友聊到焦慮的事我就把之前借的這本書拿出來看(這本書後面也有很多人預約 剛好最近碰上的事也讓我該好好面對自己的情緒 ——————正文開始—————— 看這本書時一直有一個畫面冒出來 理科太太之前曾經訪博恩一集 問他怎麼面對自己的情緒 博恩回覆,他會想像情
Thumbnail
認知行為治療實作指南,10個幫助你應對焦慮、憂鬱、憤怒、恐慌及擔憂等情緒問題的簡易策略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種情緒管理的方法,包括感受當下的情緒、自我對話、視覺化和情緒釋放等步驟。通過這個方法,人們可以學會如何理解和處理自己的情緒,以達到情緒穩定和心靈平衡的目的。
Thumbnail
目前市面上有許多談論情緒的書,並且從各種面向討論情緒,而這本書《壞情緒,變好事的5堂正向心理課》主要強調情緒調節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去「意識或覺察到情緒,並且探索這樣的情緒」,也強調要與自己和解。這本書比較多的是透過「探索」、「反思」,因為在閱讀過程中要去不斷思考裡面的問題,才可能比較會有收穫。
Thumbnail
情緒可以是一種恐懼症;但也是可以一種動力、一種把事情做好的助力。要如何面對自身的情緒、處理跟他人之間的情緒,在這本書裡可以看到作者分享許多研究跟具體內容,希望能讓每個人都去認識情緒為何?並且不再飽受情緒困擾。
Thumbnail
許多人因長時間的負面情緒,陷入低潮不知如何是好,或是突然被情緒淹沒。《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透過作者在心理諮商實務工作的案例,以對話形式表達出來,帶領讀者重新認識情緒。這本書以情緒變化三角形為基礎概念,透過「覺察」重新自我理解,找回內在安穩的力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從自我覺察、正向情感以及表達自己等方面來擺脫情緒內耗,並提出了一些行動建議。作者還分享了一些提升人際關係、親子關係的方法。具有實用價值。
Thumbnail
聖嚴法師說過:「轉換心情的好方法--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當我們面對煩惱或情緒時,要清楚辨知煩惱的緣起與情緒的由來,並以客觀的角度來反省,然後面對它,承認它的存在;進而接受它,找出問題形成的因素,解讀煩惱的根源與情緒的緣由,不拒絕也不排斥;接著處理它,理性思考後才決定其解決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愛抱怨如何影響人的心態和運氣。抱怨往往讓心情沉悶,吸引負面能量,並創造一個不利的生活氛圍。抱怨的人容易吸引到負面事物,而樂觀積極的人更容易獲得好運氣。改變抱怨習慣,透過正向思考和感恩培養,能夠轉變心態,從困境中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法。文章呼籲停止抱怨,努力創造充滿正能量的生活,相信這樣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