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個人品牌到事務所品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剛剛去法院遇到一位律師前輩,他現在北中南都有事務所,但他聊到他現在已經很少開庭,很少接觸訴訟當事人。我說:真好,你已經到了事務所不用你,也可以運作很好的程度。

一、從單打獨鬥到團體作戰

我們聊到能夠持續發展的事務所,往往會從「個人品牌」轉向「事務所品牌」,讓每一位律師、法務、助理都能各司其職,共同維持事務所的專業形象與服務品質。當這種轉變成功後,事務所便不再依賴某個特定律師光輝,而是一個能夠自我運作的事務所。

我提到前幾年與兩位大律師前輩(其中一位是在法院遇到前輩的前老闆)共進午餐,我請教他們對律師這行的觀察與心得。其中一位前輩提到,他現在已經不太管事,因為事務所的運作已達到即使沒有他,依然可以正常運行,案件仍能處理得井然有序。

對於許多律師而言,事務所往往是個人能力的延伸,接案、處理案件、接待客戶、經營決策幾乎都圍繞著律師自己展開。但是,律師事事親力親為,從案件一開始、撰寫訴狀到與當事人溝通,甚至辦公室行政管理,都自己處理時,很難擴大事務所規模。或者說,如果案件逐漸增多,單打獨鬥的模式終究無法應付日益增長的案件量與需求。

二、如何做到事務所品牌

今天和前輩繼續聊,讓事務所能夠獨立運作的關鍵,在於建立完善的制度與標準化流程。這包括:

  1. 品牌行銷:一開始就決定做事務所品牌行銷,不做個人行銷。
  2. 案件管理:確保每一個案件都有明確的負責律師與進度追蹤機制。
  3. 教育訓練:讓年輕律師能夠快速上手,並維持事務所的專業水準。
  4. 分工合作:讓事務所成員各司其職,形成良性的合作模式。
  5. 業務推廣:透過演講、線上課程、Podcast、臉書、LINE等拓展業務。

三、創辦律師的角色轉變

當事務所進入成長階段,創辦律師的角色也會發生轉變,從一線的案件處理者,逐漸變成經營者。

前輩說:「我已經擺脫律師這個角色了。」這表示他擺脫律師繁瑣書狀或訴訟工作,投入更重要的事情,如制度建立、拓展業務、品牌管理等。當一個律師能夠建立起一個不依賴個人的事務所時,已經不算做律師,而是算經營者了。事務所也不算律師事務所,算法律服務業企業了。

我聽到這句話時,我羨慕前輩不用接很多訴訟當事人的電話與負面情緒。

avatar-img
1.4K會員
166內容數
將繁雜難懂的法律專業知識,透過淺顯易讀的文章讓你了解問題並應用觀念,讓大家都能逐步建立正確生活法律的觀念,自然能夠選擇「趨吉避凶」的行為模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律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競爭激烈的法律市場中,律師不僅需要具備專業能力,還要懂得如何向大眾展示自己的經驗與實力。對於潛在客戶而言,「經驗豐富」的律師往往是值得信賴的選擇。但律師的經驗該如何被有效傳達呢?如何向大眾證明自己是一名經驗豐富的律師? 一、分享專業文章或案例分析 在法律雜誌、專業網站或社交媒體上分享對特定
做律師不只要處理法律問題,還要面對客戶的情緒與信任問題。客戶尋求律師協助時,往往正處於焦慮、迷惘甚至恐懼的情緒中,而律師能否緩解這種情緒,並讓客戶對自己的選擇感到放心或是正確的,非常重要。
幾年前,我有幸與律師界的大前輩古律師與劉律師一起前往政治大學,演講分享律師業務推展。在準備過程中,我向兩位大前輩請教了許多問題,也記了很多筆記。其中,關於法律服務市場的討論,我至今仍印象深刻。 傳統法律市場的侷限 在許多律師眼中,只看到傳統的民事、刑事訴訟等紅海市場。這些領域競爭激烈,不僅有大量
某天有位長輩轉介朋友案件,我瞭解案情後報價給長輩的朋友。幾天後,長輩朋友來電說有急事,請我回電。我回電後,電話那端表示她查過網路,我的報價明顯太高,一般律師幾千元就解決了,她認為我應該對半砍(打五折)接受她的委任,然後開始挑剔我這位律師。我打斷她然後說:我不接受你的委任,我拒絕接你的案件......
這句話當初在律師訓練時聽到沒有特別感覺,等到獨立執業後才真實體認。
2024年我遇到有客戶拿ChatGPT擬的契約給我看了之後,我那時意識到ChatGPT會慢慢取代律師的擬約服務。我開始思考當律師面臨AI海嘯第一排,如何保有競爭力與服務價值。
在競爭激烈的法律市場中,律師不僅需要具備專業能力,還要懂得如何向大眾展示自己的經驗與實力。對於潛在客戶而言,「經驗豐富」的律師往往是值得信賴的選擇。但律師的經驗該如何被有效傳達呢?如何向大眾證明自己是一名經驗豐富的律師? 一、分享專業文章或案例分析 在法律雜誌、專業網站或社交媒體上分享對特定
做律師不只要處理法律問題,還要面對客戶的情緒與信任問題。客戶尋求律師協助時,往往正處於焦慮、迷惘甚至恐懼的情緒中,而律師能否緩解這種情緒,並讓客戶對自己的選擇感到放心或是正確的,非常重要。
幾年前,我有幸與律師界的大前輩古律師與劉律師一起前往政治大學,演講分享律師業務推展。在準備過程中,我向兩位大前輩請教了許多問題,也記了很多筆記。其中,關於法律服務市場的討論,我至今仍印象深刻。 傳統法律市場的侷限 在許多律師眼中,只看到傳統的民事、刑事訴訟等紅海市場。這些領域競爭激烈,不僅有大量
某天有位長輩轉介朋友案件,我瞭解案情後報價給長輩的朋友。幾天後,長輩朋友來電說有急事,請我回電。我回電後,電話那端表示她查過網路,我的報價明顯太高,一般律師幾千元就解決了,她認為我應該對半砍(打五折)接受她的委任,然後開始挑剔我這位律師。我打斷她然後說:我不接受你的委任,我拒絕接你的案件......
這句話當初在律師訓練時聽到沒有特別感覺,等到獨立執業後才真實體認。
2024年我遇到有客戶拿ChatGPT擬的契約給我看了之後,我那時意識到ChatGPT會慢慢取代律師的擬約服務。我開始思考當律師面臨AI海嘯第一排,如何保有競爭力與服務價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商周的編輯瑋鴻問我,為什麼Landy會有這麼多職場的故事可以寫? 答案非常簡單,因為我年紀大,經歷難免多些。而又心思敏感,大多數人習以為常、或能瀟灑以對的喜怒「過場」,對我而言就像恩怨「過節」一樣難以消化。
踏出第一步,不是弱勢的表現,是因為成長了,以前做不到,現在做到了。以前那個為面子幼稚的自己,明白到什麼是重要。
最近邊踩踏步機邊追「代理公司」,意外的好看,除了主角顏質高外,點出許多職場寫照及金句,值得省思 1. 工作不是要找喜歡的,是要找擅長的 2. 常常練習,會培養出「擅長」的能力 3. 劇中有位資深企畫,能力很好,因不打扮,長年都沒有升遷,別人也看不見她的能力 4. 對於挑戰,要勇敢面對,直球對
Thumbnail
我不會刁難妳、我們這裡沒有加班費、妳能吃苦吧!妳是靠關係進來的、妳不是本科生、我講話妳聽不懂嗎?….。 這些都是進入基金會裡的法務室,才陸續發生的詭異情形,這才知道有著律師牌的中年土律師,不過是虛張聲勢,喜歡耍手段打壓跟咆哮下屬的人。 最近商周出版了篇電子報導:Z世代最討厭的遇到的3種主管類型�
在成為業務之前,我是一位超級不會社交的人, 用現在比較常聽到的話,應該就是社恐或是I人吧。
06/18/2010 沒想到現在不工作了, 還會被客訴。 只是以前處理工程師的客訴, 現在是被處理。 客訴到底離我有多遠? 在以前那個年代,當工程師。 去客戶端,客戶把我們當成師傅一樣的尊重。 所以印象中從來沒被客訴過。 而處理工程師時問題時,也是主要針對問題去解決。 雖然很小心
Thumbnail
先來幫大家複習一下我的轉職歷程,簡短來說,我是先到了一間軟體公司負責軟體的中英翻譯、行銷,讓我對打造軟體產品起了濃厚的興趣。 轉職前端後,我在台灣北部知名的接案公司待了一年半,後續開啟我的自有產品開發之路,以撰寫文章當下的現狀來說,我在一間台灣知名老牌的財經平台寫了八個月的軟體產品後,投入到⋯⋯
Thumbnail
會和阿人認識,是因為工作的關係。在工作場合中能認識到變成熟識朋友,是多不容易的一件事。而能在沒有一起工作後又能持續聯絡,又是多不容易的一件事。能在工作場合中認識到一個正常人,更是不容易的事。 而我們都做到了,光這樣就值得為自己鼓勵。
由於工作的關係,時常會接觸到一些新開業的公司。老闆年輕、幹部也年輕,充滿了朝氣,今天一個目標、明天一個想法。但是開著開著,公司就𣎴見了。 有一家已經為它服務了快四十年的工廠,突然聽說副總要來找我。我正在想是不是有什麼問題?一看到人,我就認出他了,三十年前,他剛進這家公司時,曾經因為勞健保的事情來
Thumbnail
商周的編輯瑋鴻問我,為什麼Landy會有這麼多職場的故事可以寫? 答案非常簡單,因為我年紀大,經歷難免多些。而又心思敏感,大多數人習以為常、或能瀟灑以對的喜怒「過場」,對我而言就像恩怨「過節」一樣難以消化。
踏出第一步,不是弱勢的表現,是因為成長了,以前做不到,現在做到了。以前那個為面子幼稚的自己,明白到什麼是重要。
最近邊踩踏步機邊追「代理公司」,意外的好看,除了主角顏質高外,點出許多職場寫照及金句,值得省思 1. 工作不是要找喜歡的,是要找擅長的 2. 常常練習,會培養出「擅長」的能力 3. 劇中有位資深企畫,能力很好,因不打扮,長年都沒有升遷,別人也看不見她的能力 4. 對於挑戰,要勇敢面對,直球對
Thumbnail
我不會刁難妳、我們這裡沒有加班費、妳能吃苦吧!妳是靠關係進來的、妳不是本科生、我講話妳聽不懂嗎?….。 這些都是進入基金會裡的法務室,才陸續發生的詭異情形,這才知道有著律師牌的中年土律師,不過是虛張聲勢,喜歡耍手段打壓跟咆哮下屬的人。 最近商周出版了篇電子報導:Z世代最討厭的遇到的3種主管類型�
在成為業務之前,我是一位超級不會社交的人, 用現在比較常聽到的話,應該就是社恐或是I人吧。
06/18/2010 沒想到現在不工作了, 還會被客訴。 只是以前處理工程師的客訴, 現在是被處理。 客訴到底離我有多遠? 在以前那個年代,當工程師。 去客戶端,客戶把我們當成師傅一樣的尊重。 所以印象中從來沒被客訴過。 而處理工程師時問題時,也是主要針對問題去解決。 雖然很小心
Thumbnail
先來幫大家複習一下我的轉職歷程,簡短來說,我是先到了一間軟體公司負責軟體的中英翻譯、行銷,讓我對打造軟體產品起了濃厚的興趣。 轉職前端後,我在台灣北部知名的接案公司待了一年半,後續開啟我的自有產品開發之路,以撰寫文章當下的現狀來說,我在一間台灣知名老牌的財經平台寫了八個月的軟體產品後,投入到⋯⋯
Thumbnail
會和阿人認識,是因為工作的關係。在工作場合中能認識到變成熟識朋友,是多不容易的一件事。而能在沒有一起工作後又能持續聯絡,又是多不容易的一件事。能在工作場合中認識到一個正常人,更是不容易的事。 而我們都做到了,光這樣就值得為自己鼓勵。
由於工作的關係,時常會接觸到一些新開業的公司。老闆年輕、幹部也年輕,充滿了朝氣,今天一個目標、明天一個想法。但是開著開著,公司就𣎴見了。 有一家已經為它服務了快四十年的工廠,突然聽說副總要來找我。我正在想是不是有什麼問題?一看到人,我就認出他了,三十年前,他剛進這家公司時,曾經因為勞健保的事情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