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自己說真話,是一場溫柔的革命──用 OFNR 建立內在誠實對話

查而思-avatar-img
發佈於認知升級工具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有沒有過這種時候?

夜深人靜,窗簾邊透進微弱的燈光,而你坐在書桌前,滑著手機,腦袋空空卻滿是罪惡感。

你告訴自己「沒事啦,再努力一點就好」,但心裡卻隱隱作痛:「我是不是,根本不夠好?」

我們對他人常有耐心、體諒,卻對自己充滿責怪、逼迫,甚至沉默。

但其實,你可以學會一種更溫和的語言──非暴力地與自己對話。

raw-image

一、你不是要逼自己改變,而是學會坦然照見自己


非暴力溝通(OFNR)不是「說漂亮話」,更不是「自我催眠」。

它像一盞柔光燈,幫你在混亂中看清楚情緒的來源、內心的聲音,以及真正渴望的方向。


二、四個步驟 × 四種態度:回到自己,重新連線

O:觀察(Observation)


多陳述觀察,少下結論

🔸不是:「我怎麼老是拖延、失敗!」

🔹而是:「我這禮拜有三天,到了晚上才開始處理重要的工作。」

🧠 這個步驟的關鍵是──不貼標籤,只記錄發生了什麼。

把事實與評價分開,你才有機會聽見那個內在真正想說的話。


F:感受(Feeling)


多說內心狀態,少用責備語氣

🔸不是:「我真爛!」

🔹而是:「我感到焦慮、沒安全感,因為我很怕事情搞砸。」

🧠 感受不是脆弱的表現,而是你的情緒雷達

當你願意誠實面對那些不舒服,內在反而更有力量站穩。


N:需要(Need)


多探索需要,少靠邏輯壓自己

🔸不是:「我應該要更自律才對。」

🔹而是:「我需要更清楚的優先順序,和一個可以定時回顧進度的節奏。」

🧠 很多時候,我們逼自己「變更好」,卻沒問一句:我到底少了什麼支持?

需要被看見,才有可能被照顧;情緒被理解,才不會反覆冒出頭來。


R:請求(Request)


多開放期待,少逼迫承諾

🔸不是:「我從明天起一定要每天5點起床!」

🔹而是:「我可以試試明天提早20分鐘起床,看看感覺怎麼樣。」

🧠 內在的請求,不是軍令狀,而是一種對自己的溫柔邀請

願意嘗試、調整,而不是立刻達標,才是持久改變的開始。


三、對自己誠實,不是放過自己,而是真正開始負責


非暴力的語言,聽起來很溫柔,但它不是逃避。

它讓你從批評走向理解,從壓力走向選擇。

你開始不再躲藏,也不再演戲。


你不是懶惰,而是太久沒被好好照顧。

你不是脆弱,而是還沒被理解。

你不是沒用,而是還沒找到合適的資源和方法。


四、內在誠實,是一種日常革命


當你學會對自己說:

🗣️「我正在努力,不代表我不夠好。」

🫶「我可以同理自己,而不是逼自己。」

🌱「我有選擇,而不是只有對錯。」


你會發現,一切開始不一樣了。

焦慮不再控制你,疲憊不再無聲累積,內心不再空轉。

你變得更穩,更柔,也更有力量。


結語:勇敢的,不是堅強,而是願意真實


這世界總教我們要堅強、要效率、要完美。

但你也可以選擇,用理解代替責怪、用關照代替逼迫

因為最需要你理解的人,從來都是你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刻意微挑戰
96會員
380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刻意微挑戰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在給反饋,卻不知不覺變成了評價或說道理。 結果不是讓人成長,而是讓人退縮、防衛。 真正的反饋,是陪伴,不是審判;是打開共鳴,不是輸出正確答案。 當我們放下改變對方的心,真正走進他的世界, 才有機會讓理解生根,讓改變自然發生。 反饋,不是比誰高明,而是一起走遠。
Thumbnail
2025/04/30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在給反饋,卻不知不覺變成了評價或說道理。 結果不是讓人成長,而是讓人退縮、防衛。 真正的反饋,是陪伴,不是審判;是打開共鳴,不是輸出正確答案。 當我們放下改變對方的心,真正走進他的世界, 才有機會讓理解生根,讓改變自然發生。 反饋,不是比誰高明,而是一起走遠。
Thumbnail
2025/04/30
給反饋,就像牽著對方走一段路。 不是站在高處指指點點,而是一起看見事實、理解心情、找出影響、指向改變,最後說:「我陪你一起。」 用FEEDS這五步,讓反饋不再是冷冰冰的評論,而是溫暖堅定的同行。 別只給意見,給出讓人願意前進的力量,才是真正讓人成長的反饋。
Thumbnail
2025/04/30
給反饋,就像牽著對方走一段路。 不是站在高處指指點點,而是一起看見事實、理解心情、找出影響、指向改變,最後說:「我陪你一起。」 用FEEDS這五步,讓反饋不再是冷冰冰的評論,而是溫暖堅定的同行。 別只給意見,給出讓人願意前進的力量,才是真正讓人成長的反饋。
Thumbnail
2025/04/22
明明已經很努力了,為什麼還是卡住? 有些卡住,不是你做不好,而是你正在進化。這篇文章陪你走一段路:先學會不逃,誠實面對自己的卡點;再回頭看,原來你曾經也很強、也有過高光時刻;最後理解,改變有節奏,不必急。走慢一點沒關係,重要的是,你正往自己真正想成為的方向前進。你正在路上,別懷疑自己。
Thumbnail
2025/04/22
明明已經很努力了,為什麼還是卡住? 有些卡住,不是你做不好,而是你正在進化。這篇文章陪你走一段路:先學會不逃,誠實面對自己的卡點;再回頭看,原來你曾經也很強、也有過高光時刻;最後理解,改變有節奏,不必急。走慢一點沒關係,重要的是,你正往自己真正想成為的方向前進。你正在路上,別懷疑自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中,分享脆弱的重要性。透過穩定的對話,作者分享了一個夥伴的轉變過程,從痛苦到學會喜歡自己。文章強調情感的表達及不帶評價的聆聽可以讓人感受到支持與理解,進而提升幸福感。同時也鼓勵讀者學會理解自己,成為自己的最佳朋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中,分享脆弱的重要性。透過穩定的對話,作者分享了一個夥伴的轉變過程,從痛苦到學會喜歡自己。文章強調情感的表達及不帶評價的聆聽可以讓人感受到支持與理解,進而提升幸福感。同時也鼓勵讀者學會理解自己,成為自己的最佳朋友。
Thumbnail
當我們願意伸手幫助別人的那一刻,心裡那道無法結痂的陳年傷口就會開始漸漸乾爽。童年受到的傷害,長大後就用各種方式假裝它已經不存在,如果是家暴陰影,便會佯裝堅強,以強勢個性偽裝自己,讓人畏懼以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如果是言語霸凌,就會養成不輕易認錯以及得理不饒人的習氣,讓自己不再輕易受到口語上的威脅和傷害
Thumbnail
當我們願意伸手幫助別人的那一刻,心裡那道無法結痂的陳年傷口就會開始漸漸乾爽。童年受到的傷害,長大後就用各種方式假裝它已經不存在,如果是家暴陰影,便會佯裝堅強,以強勢個性偽裝自己,讓人畏懼以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如果是言語霸凌,就會養成不輕易認錯以及得理不饒人的習氣,讓自己不再輕易受到口語上的威脅和傷害
Thumbnail
對自己的內心進行一次溫柔的對話,不要過於苛刻。體察自己的心情,並給予自己溫柔和支持。我們一起來看看自己,好嗎?
Thumbnail
對自己的內心進行一次溫柔的對話,不要過於苛刻。體察自己的心情,並給予自己溫柔和支持。我們一起來看看自己,好嗎?
Thumbnail
透過敘事治療,重新認識自己的力量,接納不完美的自己,為自己找到溫柔的方向。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面對不舒服關係時的思考與成長,以及透過敘事夥伴的陪伴,讓自己找到文章的靈感與力量。文章中透露出了對自我理解和接納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也對自己溫柔地接納,尋找力量的源頭。
Thumbnail
透過敘事治療,重新認識自己的力量,接納不完美的自己,為自己找到溫柔的方向。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面對不舒服關係時的思考與成長,以及透過敘事夥伴的陪伴,讓自己找到文章的靈感與力量。文章中透露出了對自我理解和接納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也對自己溫柔地接納,尋找力量的源頭。
Thumbnail
透過敘事治療的增能對話方式,本文分享了一位高功能助人者如何走出痛苦,並呼籲人們在面對他人的困難時,重視聆聽與陪伴的重要性,而不是急著提出解決方案。情緒的真正需要是一份同在與理解。讀者將得到一些實用的敘事治療技巧。 若對敘事有好奇,歡迎寄信或留言互動。
Thumbnail
透過敘事治療的增能對話方式,本文分享了一位高功能助人者如何走出痛苦,並呼籲人們在面對他人的困難時,重視聆聽與陪伴的重要性,而不是急著提出解決方案。情緒的真正需要是一份同在與理解。讀者將得到一些實用的敘事治療技巧。 若對敘事有好奇,歡迎寄信或留言互動。
Thumbnail
傷痛是無法比較輕重的,面對惡意的傷害、內心的無助感, 從小到大的求學階段, 都沒有人教過我面對這些"惡意的傷害"時,我該如何保護我自己, 我無法改變他人的觀念、想法,也曾數次嘗試過與他人溝通, 那些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是必須花加倍的力氣才能重新再站起來。
Thumbnail
傷痛是無法比較輕重的,面對惡意的傷害、內心的無助感, 從小到大的求學階段, 都沒有人教過我面對這些"惡意的傷害"時,我該如何保護我自己, 我無法改變他人的觀念、想法,也曾數次嘗試過與他人溝通, 那些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是必須花加倍的力氣才能重新再站起來。
Thumbnail
當我們面對令人沮喪的情況時,有時候「算了」不僅僅是對自己說的話,更是在學會放下和釋懷,接受失望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得到更多的力量和平靜。
Thumbnail
當我們面對令人沮喪的情況時,有時候「算了」不僅僅是對自己說的話,更是在學會放下和釋懷,接受失望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得到更多的力量和平靜。
Thumbnail
作者的話: 三方難處。 「......所以他有他的難處,我就要理解他然後退讓嗎?」 並不是理解後必須犧牲自己,而是理解後釋放自己。 理解了對方其實也脆弱,那麼如果他在我們身上留下了什麼傷害,是因為他表達自身情緒的方式不夠完善,而不是我們不好。
Thumbnail
作者的話: 三方難處。 「......所以他有他的難處,我就要理解他然後退讓嗎?」 並不是理解後必須犧牲自己,而是理解後釋放自己。 理解了對方其實也脆弱,那麼如果他在我們身上留下了什麼傷害,是因為他表達自身情緒的方式不夠完善,而不是我們不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