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寫於2020年11月18日,重新整理收錄於此)
某次英文課在聊喜歡的電影明星,我的瑞典籍老師說她超愛周潤發,還說因為喜歡港片,特地學了廣東話。
哇!第一次碰到外國人不是學普通話,而是學廣東話,覺得超有趣。但仔細想想,很多臺灣人學日文、韓文,也是因為喜歡日韓劇、追星,因為喜歡一個國家的文化,才開始學那個國家的語言。那問題來了,臺灣有什麼文化,能吸引外國人來學「臺灣的中文」或「繁體中文」呢?
面對一個不懂亞洲語言、也不熟悉亞洲文化的外國朋友,你會怎麼說服他來學臺灣的中文?
多語達人Terry說,臺灣的文化其實還在發展中。能讓外國人有連結感的,可能是過去荷蘭和西班牙在台灣的殖民歷史;要讓東南亞國家的人有共鳴,則是因為臺灣原住民屬於南島語系的文化。
但殖民文化是歷史,原住民文化又屬於比較小眾的傳統,要找一個既現代又鮮明的臺灣文化標誌,說實話還真有點困難。
那身為臺灣人,我們到底要認同什麼呢?這問題感覺有點複雜啊。
那換個問法好了:
如果你的外國好朋友第一次來臺灣,你會推薦他必去的景點、必吃的美食是什麼?
臺灣有哪些品牌是站上全球舞台的?
先從這些能代表臺灣特色的地方開始說起吧~
但說到底,臺灣文化就是這麼多元又有趣,有錯綜複雜的歷史底蘊卻又不斷展現創新的活力。它可能不是某個單一的符號或標誌,而是美食街上的煙火味,是熱情的人情味,是融合東西方的獨特生活方式。也許正是這種難以用一句話說明的豐富,才讓臺灣這個小島如此吸引人。
所以,想說服外國朋友學臺灣中文,或許直接帶去逛夜市、喝珍珠奶茶、看一場廟會、聽臺語歌,或是認識那些用心生活的市井小民們。
說不定,他們學的不是一門語言,而是愛上一個故事、一段文化、一種生活、一場際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