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口頭禪你也常說嗎?小心愈活愈崩潰!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raw-image


「我不知道,這是別人寄的。」

「我不知道他的電話,聯絡不到。」

「我不知道去哪裡聚會好,反正你們覺得好就好。」

「我不知道我愛不愛他,但他要送我東西我就收。」

你身邊是否有這樣的人?無論聽到什麼,他只有一句話回你:

「哇嗯災。」


#鸚鵡人與黑洞

鸚鵡人,他說話的模式像鸚鵡,都在模仿、重複「別人」的聲音。

每天說很多、很多的話,可是他從沒去聽他「自己真心」的聲音。


鸚鵡人手拿望遠鏡,自覺視野很高遠,在找「我生命的意義」;

卻看不清自己周圍的現實,也看不見自己腳下的處境。


需要跟人打交道時,

有人提醒他要遵守規定,他老話一句:「我不知道。」


身著綠色旗袍,腳上卻蹬著拖鞋,扛著超重背包。

她原本是希望自己在別人眼中是有錢、有氣質、有格調的吧,

而且,還肩負著「回家救更多人的命」這樣的神聖使命的吧。


現實是,行李超重需要額外掏錢,但她就是不付。

這個我不知道,那個我不知道,

可是,我很知道不管超重多少,我都只能付你一千五百塊。


早就想好劇本了,而且這種戲碼以前演過很多次了,都有效。

只要硬拗,只要大聲,不怕丟臉,別人能拿我怎樣?我就跟你耗!

耽誤我上飛機,你還得賠我機票錢!我跟你沒完!

更何況這次加碼一千五百塊,還不給我過,那就是你的不是了。


這個鸚鵡人,她的嘴巴在模仿、重複的,是她「自己大腦」的聲音。

大腦精算過,那些聲音裡滿滿算計。都在防別人,不能給別人錢,

但要我付錢,我就通通都不知道;但那裡面其實是「我都知道」。


那些大腦的聲音漸漸形塑出來一種絕境——一種怪奇的孤絕之境——

七十歲了還⁠背著超重的救命藥要回家救人、自己卻要上開刀枱、可是朋友都聯絡不到、身上只有這點錢⋯⋯


「鸚語」也為她⁠吸引來一個黑洞,把自己吞沒,

身心被分割成兩半,不成人形。


沒有「覺」的人,連自己在往下走都不知道。


#什麼叫做人生會往下走

正常人都會想往高處爬,多半也都覺得有在自己的相對位置往上努力著。

外配來台灣、台灣人移民到日本、紐澳歐美,大多有類似的想望——追求更好的生活生命品質。


移民成功後,接下來還有各種文化衝擊。

有的人以為已經在高處了,但通不過測試的話,他人生就會往下走。


懂吃懂打扮了,肯花錢聽演唱會了,常逛美術展了;

會掙錢了,有辦法弄到救命藥了,穿上旗袍了,

這樣的生活,怎會是往下走的呢?


#換湯不換藥

#凡事都說我不知道就是一條妥妥的下坡路

世界各地的遊戲規則本來就有差異。

那麼,⁠你就不能說「以前」(那裡)都怎樣,「現在」(這裡)怎麼可以這樣?


遇到差異或受挫時、遇到新制時,滿口的「我不知道」就是一個警訊。

一直說「我不知道」,這句話會變成一個曼陀羅(Mantra)會有它的力量。

一直說「我不知道」會把自己內在系統中高階⁠的「分辨」、「覺」都關閉掉,

同時卻開啟了人體系統中那個下行漩渦——更多的情緒、雜念、腦補、玻璃心⋯⋯


不管誰說什麼,一律答「我不知道」,表面上好像避免掉責任與壓力,撇清一切關係,

但潛意識裡則繼續焦慮著,甚至無力感愈深,心情愈悲苦。

內心積壓很多情緒,怎麼發洩?只好動不動就大罵,跟人吵架,甚至動手動腳。

本來命還不錯,卻因為把「我不知道」變成口頭禪而流失掉大量的福氣。


鸚鵡人愈老,愈凸顯他只能「機械式地重複說著過時、無用的觀點」,

別人想教他、點他,他又抬出「我不知道」當擋箭牌,想繼續躲,繼續賴皮,

這樣子,會永遠失去往上發展的機會,人生也會全面陷落。


#同一句話也可以開啟「覺」

現在出國旅行的人很多,難免遇到狀況,或不符合人家規定,或不如預期的時候。

有些人也很愛說「超~崩潰」,久了就變成口頭禪。

有的人不問真心感受如何,硬是要演「超~崩潰」,⁠

邊說還要邊搭配某種語調、表情、作態⋯⋯


然而,當你真的遇到超崩潰的事情時,要知道:

這件事情的背後一定有什麼你還不瞭解的地方,

或是你一直沒有正視,卻是你急需修正的地方。


社會上有各種規定,本意是要讓事情運轉得更好的。

不遵守規定,弄到最後就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發洩哭鬧,就是往「下」去撒氣;身心元氣大傷,愈不學習就永無翻身日。

瞭解清楚,就是往「上」去疏通;明白錯在哪裡,或規定有不盡合理之處。

這就是你的身心內在是墜落,或是往上提升的關鍵點。


#結語

最近的新聞事件勾起記憶中一幅景象。

長途巴士裡,有個爺爺顫巍巍地走到司機旁邊說他要下車。

疾行的巴士,怎可能讓你說下就下?

結果,他一直哭說肚子很餓要下車,坐在階梯上吵鬧⋯⋯


有乘客給他吃的,也有人問他是否有低血糖?糖尿病?

記得他邊吃、邊哭、邊嚷嚷:「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活著,無需高談闊論詭譎世事,無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活著,就是「要知道」你自己,身與心。

全方位地瞭解自己,瞭解得愈多愈好。



圖:高雄美術館。張騰遠。末日地球玩具所——黑洞君與鸚鵡人。

評語:鸚鵡人紅色大嘴對應黑洞君紅色雙腳。

美術高雄2025:眼球世代藝術奇譚

2025.07.05 - 2025.10.19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江信慧的沙龍
6會員
71內容數
如果你正為飲食所苦;如果你正為體質所苦;如果你正為疾病所苦;請試試這套瑜伽飲食療法。不管你是不是正在練瑜伽,這套來自古文明印度的飲食,均適用於任何人。 運用印度韋達養生飲食,你可以調整體質,免受不平衡之苦。認識自己的體型,你會知道如何預防疾病,對付疾病,甚至可以預知自己容易得什麼疾病。   
江信慧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26
台灣最高學府,誰有遠見預先購置廣大校地 台灣曾有土匪。誰建議不要抓去關,是要增加水田面積 誰反對強迫原住民同化 生產高質量的甘蔗,發展製糖事業,賺進大筆外匯的是誰 引進適合的行道樹,保留公園預定地,改善都市景觀的是誰 當時恆春治安很差 恆春地處偏僻,#更像是北海道。生活艱難的環境,適合基督的信仰者
Thumbnail
2025/08/26
台灣最高學府,誰有遠見預先購置廣大校地 台灣曾有土匪。誰建議不要抓去關,是要增加水田面積 誰反對強迫原住民同化 生產高質量的甘蔗,發展製糖事業,賺進大筆外匯的是誰 引進適合的行道樹,保留公園預定地,改善都市景觀的是誰 當時恆春治安很差 恆春地處偏僻,#更像是北海道。生活艱難的環境,適合基督的信仰者
Thumbnail
2025/08/12
你付出去幫助別人,這不是損失 「凡事都是互相的,要懂得為對方著想。」 祖母說話的模樣,表現得恰如其分。那種味道是,世間有些道理不只是字面那樣,是很難說得一清二楚的;可是,你若有心,就一定感悟得到 首先,你要「看見」對方,瞭解他的需要後,幫助他才有意義。 再則,這句話並不是用在要求別人,或討人情⋯⋯
Thumbnail
2025/08/12
你付出去幫助別人,這不是損失 「凡事都是互相的,要懂得為對方著想。」 祖母說話的模樣,表現得恰如其分。那種味道是,世間有些道理不只是字面那樣,是很難說得一清二楚的;可是,你若有心,就一定感悟得到 首先,你要「看見」對方,瞭解他的需要後,幫助他才有意義。 再則,這句話並不是用在要求別人,或討人情⋯⋯
Thumbnail
2025/07/29
助人者要練習「無壽者相」這個心法,才能發揮一步一腳印那種長期複利的力量; 另外,不損耗自己之餘,還能不斷滋養自己的成熟與成長。 這需要更長遠的眼光與耐力⋯⋯非常不容易。 然而,真正瞭解其不易者,就不會怪罪「溫良恭儉讓」,覺得是因此被欺侮, 就也要變臉、放棄自己的「格」?! 而是裡面有更細緻的地方,難
Thumbnail
2025/07/29
助人者要練習「無壽者相」這個心法,才能發揮一步一腳印那種長期複利的力量; 另外,不損耗自己之餘,還能不斷滋養自己的成熟與成長。 這需要更長遠的眼光與耐力⋯⋯非常不容易。 然而,真正瞭解其不易者,就不會怪罪「溫良恭儉讓」,覺得是因此被欺侮, 就也要變臉、放棄自己的「格」?! 而是裡面有更細緻的地方,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在初次接觸身心靈領域時,是否總被五花八門的名詞與觀點搞得暈頭轉向,我相信往靈性發展的路途,最終回歸自身的都應該是純粹而透徹的,所謂的外求是內心的動盪也是世人誤以為的捷徑...於是寫了自己觀點的身心靈領域的闖蕩守則ʕ•ᴥ•ʔ
Thumbnail
在初次接觸身心靈領域時,是否總被五花八門的名詞與觀點搞得暈頭轉向,我相信往靈性發展的路途,最終回歸自身的都應該是純粹而透徹的,所謂的外求是內心的動盪也是世人誤以為的捷徑...於是寫了自己觀點的身心靈領域的闖蕩守則ʕ•ᴥ•ʔ
Thumbnail
死盯著眼前的小事反覆串習的話, 就會變得好像很大。 就像眼皮上沾了東西, 看出去就會覺得很龐大, 但把它拿下來看, 可能還沒有芝麻大。 實際上到底 什麼事最大?生死事大! 什麼東西最急?修行最急!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Thumbnail
死盯著眼前的小事反覆串習的話, 就會變得好像很大。 就像眼皮上沾了東西, 看出去就會覺得很龐大, 但把它拿下來看, 可能還沒有芝麻大。 實際上到底 什麼事最大?生死事大! 什麼東西最急?修行最急!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Thumbnail
佛陀教誡我們: 實際上痛苦是源於 我們內心深處的無明! 無明是內心對事物顛倒的認知, 產生了錯誤的判斷,而導致種種痛苦。 如果內心這根無明之刺不拔掉, 我們永遠都體會不到無苦的快樂。 ✨《希望.新生》轉動內心之眼,大千則隨之改變 !
Thumbnail
佛陀教誡我們: 實際上痛苦是源於 我們內心深處的無明! 無明是內心對事物顛倒的認知, 產生了錯誤的判斷,而導致種種痛苦。 如果內心這根無明之刺不拔掉, 我們永遠都體會不到無苦的快樂。 ✨《希望.新生》轉動內心之眼,大千則隨之改變 !
Thumbnail
通靈問事將神祕的面紗下之國術表達深沉的學問,旨在提供解決生活中問題、困擾、葛藤的方式,就像一個指南針引領人們走向自己的生活道路
Thumbnail
通靈問事將神祕的面紗下之國術表達深沉的學問,旨在提供解決生活中問題、困擾、葛藤的方式,就像一個指南針引領人們走向自己的生活道路
Thumbnail
普蘭斯特•馬福德說:『你生命中的一切,都是你吸引來的。你的每個思想都是真實存在的東西---它是一種力量。』泰戈爾曾說:『認識自己,最難。』我對這句話很有感觸,一度讓我忍不住想開口說:『淦!真的好難。』我們日常覺醒的意識狀態,是比較容易掌握跟熟悉的,難就難在隱藏在背後的潛意識想法。
Thumbnail
普蘭斯特•馬福德說:『你生命中的一切,都是你吸引來的。你的每個思想都是真實存在的東西---它是一種力量。』泰戈爾曾說:『認識自己,最難。』我對這句話很有感觸,一度讓我忍不住想開口說:『淦!真的好難。』我們日常覺醒的意識狀態,是比較容易掌握跟熟悉的,難就難在隱藏在背後的潛意識想法。
Thumbnail
💡用頭腦控制生命的混亂,猶如試圖抓住一道彩虹或一陣風,只會讓自己困惑與無助。不需要去控制,只要跟它合而為一,體驗它、看見它、辨識它,明白它是如何組成時,你就會知道不需要去平息混亂,因為它已經是你人生的滋養💡
Thumbnail
💡用頭腦控制生命的混亂,猶如試圖抓住一道彩虹或一陣風,只會讓自己困惑與無助。不需要去控制,只要跟它合而為一,體驗它、看見它、辨識它,明白它是如何組成時,你就會知道不需要去平息混亂,因為它已經是你人生的滋養💡
Thumbnail
波赫士引用但丁作品《地獄篇》說明文字的魔力,同時也指出文字有其陷阱--尤其是使用者未能留意的話,讀者或聽者便會感到困惑。萬一受眾未能向使用者表達其困惑之處,使用者會一路錯下去而不自知。
Thumbnail
波赫士引用但丁作品《地獄篇》說明文字的魔力,同時也指出文字有其陷阱--尤其是使用者未能留意的話,讀者或聽者便會感到困惑。萬一受眾未能向使用者表達其困惑之處,使用者會一路錯下去而不自知。
Thumbnail
身體是我們連接外在環境的殿堂,當我們的身體對當下的環境或是相處的人, 感受到不舒服或是焦慮時,可以先回歸到自己的內心,照顧自己的需求, 傾聽自己的身體什麼讓你不舒服,我們就別勉強自己一定要馬上做那件事, 讓自己緩一緩,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是你最好的指引, 你的人生所有需要的答案都在你的心,
Thumbnail
身體是我們連接外在環境的殿堂,當我們的身體對當下的環境或是相處的人, 感受到不舒服或是焦慮時,可以先回歸到自己的內心,照顧自己的需求, 傾聽自己的身體什麼讓你不舒服,我們就別勉強自己一定要馬上做那件事, 讓自己緩一緩,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是你最好的指引, 你的人生所有需要的答案都在你的心,
Thumbnail
想說的話很多。 有些事情你已經知道了,你也明白。 有些事情你潛意識裡已經明白,但是你的大腦,卻用邏輯的方式,阻撓你去感受這件事情的真相。 究竟有哪些盲點存在? 靈魂說出TA眼中的真相,靈魂有好多話,想跟你說。 事實上TA一直都在
Thumbnail
想說的話很多。 有些事情你已經知道了,你也明白。 有些事情你潛意識裡已經明白,但是你的大腦,卻用邏輯的方式,阻撓你去感受這件事情的真相。 究竟有哪些盲點存在? 靈魂說出TA眼中的真相,靈魂有好多話,想跟你說。 事實上TA一直都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