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雜記|愛瑞克演講心得:點亮人生的貴人、願力與人生KPI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追蹤 「愛瑞克愛閱讀」 好一陣子,終於見到愛大,本人熱情有活力,講到助人他便熱血沸騰。

參加愛大的演講,心裡有種被點亮的感覺。愛大談到的,不只是成功的方法,而是看待人生的一種視角。

「生命中有一種貴人,他可以打破了你的思維,提高了你的認知,而提升了你的境界」

我腦中浮現的不只是幾位曾經幫助我的人,而是我生命裡一路走來的轉折。

那些人,就像愛大所說的「貴人」,有時候不是我刻意去找的,但因為我願意付出與學習,他們的出現總能在我需要的時刻,帶我前進。

回想過去職場的經驗,我之所以有機會在不同工作間轉換,並逐漸累積自己的專業,不只是因為努力,而是我在過程中主動伸出援手,或是不怕麻煩地主動去學習。

很多時候,我會願意晚下班幫同事處理事情,也不怕自己吃虧,因為我相信只要能學到新東西,就是一種投資。

或許就是這種不計較的態度,讓我一路上遇到許多願意提攜我的人。

當時我並沒有想太多,現在才意識到,原來這就是一種「願力」,一種想要成長、想要貢獻的使命感。

愛大說:「真正的成就不是賺多少錢,而是幫助多少人。」

曾經有一次,我在一個新領域摸索時,遇到過一位資深同事。他耐心地指導我,甚至在我信心不足時,不斷鼓勵我。那段時光,我每一天都覺得自己在進步。

有時候,職場的成就感,往往並不是來自於薪資的高低,而是幫助了誰、影響了誰。

演講裡還有一句話我很喜歡:「業不是宿命的枷鎖,而是你手中的畫筆。」我們常常會因為過去的選擇而懊惱,甚至覺得被命運困住。但如果換個角度,過去的一切經驗,不論是好是壞,都是我們能夠繪畫未來的顏料。

這讓我想起自己換過幾個職場領域,責任重,事情多,挑戰不小,短暫的待了半年、一年就離開了,不想在那裏繼續耗費心力。

但現在回頭看,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每一步都成為我生命的養分。

就像愛大提到的,悲傷或挫折在心中切割得越深,我們就有越大的空間去容納快樂與成長。

特別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愛大談到「人生的KPI」。

他說人生的KPI要符合三個條件:能夠公開說出來、衡量清楚、並且可以持續累積。

我的人生KPI是什麼?

對我而言,也許我的人生KPI,就是「透過分享與陪伴,讓更多家長和孩子看見自己的力量,彼此能有更多的愛與連結」。

教育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陪伴彼此走過成長的過程。

這樣的KPI雖然看似簡單,卻能長長久久地累積,因為每一次的陪伴與對話,都可能在某個孩子或父母心裡,種下一顆會發芽的種子。

正如愛瑞克因為聽嚴長壽的一場演講,就走上了五百多場演講之路,一個小小的啟發,可能改變了一生。

「你一生的運氣,隱含在你的言行之中。」愛大說的這句話,讓我感到既踏實又有力量。

過去我因為願意多做一點,不怕吃虧,累積下來的就是人脈與信任,這就是一種運氣。而這份運氣,不是憑空得來的,而是來自於每一次的選擇。

愛大的演講,讓我想起印度詩人泰戈爾的詩:「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為你不知道,誰會藉著你的光,走出了黑暗。」

每個人都可能是別人的光,不需要多麼耀眼,但只要真誠、善良,就能影響他人。

走出演講會場時,我心中有種篤定的感覺:當我可以成為別人的貴人時,相信世界也會在不知不覺間,成為我的貴人。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蘇菲雅生活筆記-Sophia Chen 的沙龍
85會員
314內容數
與親子相關議題,包括親子溝通、親子互動,育兒經驗。
2025/09/03
運用佛陀智慧,將憤怒轉化為成長動力。學習「心之二刀流」:洞察之劍(覺察情緒)與轉化之劍(建設性行動),擺脫情緒障礙,提升溝通技巧,創造更積極的人生。
Thumbnail
2025/09/03
運用佛陀智慧,將憤怒轉化為成長動力。學習「心之二刀流」:洞察之劍(覺察情緒)與轉化之劍(建設性行動),擺脫情緒障礙,提升溝通技巧,創造更積極的人生。
Thumbnail
2025/02/11
現代人容易被情緒綁架,本書《不反應的練習》提供一套方法,透過觀察與理解內心狀態,減少無謂的情緒反應,找回內心的平靜。作者分享自身經驗,並說明如何將禪宗的「念」與正念融入生活,學習不讓情緒掌控人生。
Thumbnail
2025/02/11
現代人容易被情緒綁架,本書《不反應的練習》提供一套方法,透過觀察與理解內心狀態,減少無謂的情緒反應,找回內心的平靜。作者分享自身經驗,並說明如何將禪宗的「念」與正念融入生活,學習不讓情緒掌控人生。
Thumbnail
2024/12/19
《我的完美日常》是一部探索平山這位公廁清潔職人的日常生活的電影。他的生活雖然簡單,但卻充滿了平靜與滿足,讓觀眾感受到活在當下的重要性。片中運用少量對話、簡單的動作及微笑來傳達情感,讓人反思自己對生活的感知與態度。透過這部電影,或許能找到對生活新的理解與慰藉,讓心靈得到平靜。這是值得慢慢品味的電影。
Thumbnail
2024/12/19
《我的完美日常》是一部探索平山這位公廁清潔職人的日常生活的電影。他的生活雖然簡單,但卻充滿了平靜與滿足,讓觀眾感受到活在當下的重要性。片中運用少量對話、簡單的動作及微笑來傳達情感,讓人反思自己對生活的感知與態度。透過這部電影,或許能找到對生活新的理解與慰藉,讓心靈得到平靜。這是值得慢慢品味的電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愛自己是顯化夢想的先決條件。當我們愛自己時,好事就會發生。一切變得明亮、閃閃發光,更輕盈,卻更強大。
Thumbnail
愛自己是顯化夢想的先決條件。當我們愛自己時,好事就會發生。一切變得明亮、閃閃發光,更輕盈,卻更強大。
Thumbnail
是的,你沒聽錯!貴人是可以主動遇見的! 很多人會羨慕別人生命中總有貴人相助,覺得自己運氣不好,只能孤軍奮戰,時間一久就會失去鬥志,頹喪不已 可有些人就是在生命中會遇到很多貴人,每每在覺得人生快要走投無路的那一刻,會有一隻無形的手托住他,讓他不致滅頂,而有了更多的時間跟空間找到機會走出困境
Thumbnail
是的,你沒聽錯!貴人是可以主動遇見的! 很多人會羨慕別人生命中總有貴人相助,覺得自己運氣不好,只能孤軍奮戰,時間一久就會失去鬥志,頹喪不已 可有些人就是在生命中會遇到很多貴人,每每在覺得人生快要走投無路的那一刻,會有一隻無形的手托住他,讓他不致滅頂,而有了更多的時間跟空間找到機會走出困境
Thumbnail
一位曾經在26歲時擔任安寧病房的志工,體會到生命的無常。也因如此,改變了他的想法,個性從內向轉變成外向。透過改變讓生活變得更豐盛,更因為積極主動結識了很多朋友,最後透過人脈網絡募款,幫助偏鄉的小朋友能順利上課,因為他認為「人脈的終極目的是利他」。
Thumbnail
一位曾經在26歲時擔任安寧病房的志工,體會到生命的無常。也因如此,改變了他的想法,個性從內向轉變成外向。透過改變讓生活變得更豐盛,更因為積極主動結識了很多朋友,最後透過人脈網絡募款,幫助偏鄉的小朋友能順利上課,因為他認為「人脈的終極目的是利他」。
Thumbnail
這本書帶領我們思考人生的意義,以及如何成為了不起的人。書中的智慧提醒我們要珍惜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感恩、付出和創造,並找到自己想要的人生。文章分享了從書中得到的人生智慧,並引述了書中的關鍵觀念和故事,讓讀者對書籍內容有更深層次的瞭解。
Thumbnail
這本書帶領我們思考人生的意義,以及如何成為了不起的人。書中的智慧提醒我們要珍惜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感恩、付出和創造,並找到自己想要的人生。文章分享了從書中得到的人生智慧,並引述了書中的關鍵觀念和故事,讓讀者對書籍內容有更深層次的瞭解。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培養敞開的生命態度和生活作為,以及培養信念、感恩和內在的清晰度的重要性。表達了成為吸引他人和周遭事物的中心,並實現完整表達自己的力量。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培養敞開的生命態度和生活作為,以及培養信念、感恩和內在的清晰度的重要性。表達了成為吸引他人和周遭事物的中心,並實現完整表達自己的力量。
Thumbnail
他說:「有心有意」用力到不了,「無所用心」的用力才有可能性。 經過幾天沉澱,我看見,原來我面對自己的健康、職涯生涯、甚至生命覺醒,一直都在「有心有意」的狀態。我設定一個個外在的目標,努力要策略規劃、落實行動、成果追蹤,不知不覺形成了另一種型態的壓力...
Thumbnail
他說:「有心有意」用力到不了,「無所用心」的用力才有可能性。 經過幾天沉澱,我看見,原來我面對自己的健康、職涯生涯、甚至生命覺醒,一直都在「有心有意」的狀態。我設定一個個外在的目標,努力要策略規劃、落實行動、成果追蹤,不知不覺形成了另一種型態的壓力...
Thumbnail
有沒有這樣一件事,是即便得不到回報,你也想要做的事情? 之前跟你們分享了愛瑞克的利他觀念背後的邏輯是利他是一種內在成就 最近遇到了一些人讓我感受到非常多的溫暖並且也推翻了理所當然的觀念付出可以不等於要求回報 "當我受到他的幫助,感激萬分,誠心地發問我可以為他做什麼當作回報的時候,他
Thumbnail
有沒有這樣一件事,是即便得不到回報,你也想要做的事情? 之前跟你們分享了愛瑞克的利他觀念背後的邏輯是利他是一種內在成就 最近遇到了一些人讓我感受到非常多的溫暖並且也推翻了理所當然的觀念付出可以不等於要求回報 "當我受到他的幫助,感激萬分,誠心地發問我可以為他做什麼當作回報的時候,他
Thumbnail
他一直以為修行是要讓他體悟什麼很高的人生哲理,直到最近他才體會到,原來他所需要的其實是感受到「 愛 」
Thumbnail
他一直以為修行是要讓他體悟什麼很高的人生哲理,直到最近他才體會到,原來他所需要的其實是感受到「 愛 」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