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記憶交給筆記軟體——《打造第二大腦》|讀書心得⁣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raw-image


📌總結

Q:在數位時代如何使用數位工具,幫助自己獲取並使用所獲得的一切資訊?
A:使用數位筆記軟體,為自己打造專門記憶的「第二大腦」,並讓第一大腦可以專職生產力工作。
How:運用PARA系統進行筆記管理,筆記內容包山包海,需要搭配CODE原則進行萃取知識的精華,透過筆記軟體的搜尋功能幫助自己成為知識的記憶管家。

📌適合對象

1.正在使用筆記軟體記錄知識,但缺乏有系統管理的人。
2.為資訊過多而焦慮跟不上時代的人。

📌架構

全書僅有三大部:一、基礎;二、方法;三、改變

第一部介紹作者的故事及第二大腦的由來與應用的想像,並在第三章開始介紹CODE原則

第二部圍繞在CODE法四大步驟做說明,並在第五章說明PARA如何協助你管理數位筆記。

第三部有點像作者的應用心得與範例。

✏️讀書心得

摘要:
※為何開始閱讀此書?
※PARA系統
※CODE原則的核心概念與實踐
※我實踐中遇到的挑戰與心得

※為何開始閱讀此書?

我有點忘記我是在哪裡看到《打造第二大腦》這本書的了,應該是在某個訂閱的電子報內所推的書,只能說書名非常成功地吸引我,看了一下簡介就決定馬上打開來看,在此要真誠地感謝HyRead與電子書圖書館平台,讓我可以免費閱讀這本電子書!

由於工作量增加的關係,我決定啟用筆記軟體作為我工作的待辦清單軟體,將紙本週曆手冊轉換到數位工具上,因為打字較快;未完成的事項可以拖移至指定的日期繼續留著,而不需拉著醜醜的線,用手畫得亂七八糟,

我發現這確實會提昇我的效率,並且不容易遺忘該做的事項。在這樣的處境中看到這本書,覺得真是太好了!

※PARA系統

書中提出PARA系統,分別是P專案Projects、A領域Areas、R資源 Resources、A檔案庫Archives。

作者建議在數位筆記軟體中,依據這四個大項作為檔案管理的四大要點,

P專案:將進行中的專案放在專案資料夾內;

A領域:需要長時間關注的領域;

R資源:未來可能有用途的題材或旨趣;

A檔案庫:短期內不會再碰到的筆記或內容則可以存在檔案庫內,應該就是指封存的意思。

※CODE原則的核心概念與實踐

雖然PARA對我來說是一套嶄新的工具與觀念,也是我比較有收穫的內容,
但作者好像比較著重在CODE法:
C獲取Capture、O組織Organize、D萃取Distill、E表達Express。

作者透過累進式摘要法,提出他如何將一個原始資料,不斷萃取其內容的精華,最後變成讓自己可以快速瀏覽即刻吸收的筆記。(有點可惜我看的電子書版本好像看不出他的劃線與粗體字變化,他的筆記版本跟原始版本都長一樣,不曉得是裝置問題還是平台問題?)

※我實踐中遇到的挑戰與心得

作者有提到一點我認為滿受用的,不要害怕劃錯重點,而是內容是否可以為己所用

舉例來說,當我現在看到某些AI+資料庫的應用,也許介紹者著重在其技術範圍與組織資料,而我則是想到了該如何運用這項技術作為公司的AI客服運用,雖然介紹者想說的是調用資料庫作為行銷分析的工具,但我卻記下AI如何熟悉公司產品作為客服。雖然並不是介紹者想劃的重點,但我仍然將這個筆記吸收並應用了。

透過累進式摘要法,作者指出盡可能保留資料來源的原文,並在下次查看再次萃取精華,最後去蕪存菁得到一個非常簡潔的摘要。同時也能追本溯源,這讓我們都在知識領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進一步。

儘管最後的摘要可能與介紹者所想表達的不同,但既然保留的原始資料,就代表可以重新再根據不同的需求閱讀一次,並劃出截然不同的摘要與應用。

這點是我在看書的時候吸收到的概念,數位筆記軟體的快速調整是一大優勢,你隨時可以透過不同的組織方式,組織你的PARA系統,而不須擔心筆記內容消逝,透過強大的搜尋功能,透過關鍵字你可以輕易地找回被放在檔案庫內的筆記,並移動至專案資料夾。

這讓我感受非常深刻,因為我從紙本週曆手冊轉移到數位筆記軟體,就是因為數位筆記體體的調度非常彈性自由!

關於PARA的分類,作者提到廚師與廚房的例子更是鏗鏘有力:廚師並不會依照食材分類水果、蔬菜、肉類一一存放好,而是將當下料理所需的食材全部放在輕易取得的台上(或冰箱淺層),因此PARA的要點不是檔案清楚有條理地歸類,而是它是否準備好服務你正在進行的專案?

然而,我在實行的時候發現如何將你的資訊存在數位筆記軟體中,是一個大挑戰,我們總不能每看完一則文章,就複製網址並寫下心得,存在筆記軟體中。而是需要篩選:

「究竟什麼樣的資訊值得我儲存起來?」
「就算現在認為用不到,但可以放在備而不用的檔案庫內?」

我想這需要一點實踐經驗才能夠熟悉。

目前我剛開始,只能先將自己產出過的東西放進檔案庫內,例如日前我為了公司部門的通訊軟體轉換到Discord平台,製作了一個教學手冊,我便將其Canva網址放在資料庫內;我為了Discord線上會議加了錄音機器人,也把使用方法放進資料庫內。

至於專案,我則是將瀏覽器的書籤頁,都放成當前工作常需要開啟的網頁,當專案結束後再移出,像是食材的例子,先不管那些網頁應該屬於哪些書籤分類,而是讓那些書籤頁都在同一個書籤資料夾內。

接下來則是要用CODE原則實踐在看到的文章或影片中,這需要一些時間練習,篩選出值得留下的資訊與知識。

你目前用什麼數位筆記軟體呢?或是仍使用紙本筆記?歡迎分享你的使用心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T
5會員
35內容數
嗨嗨!我是YT,是方格子的新手,嘗試將自己的閱讀心得、數位時代的探索心聲及更多內容放在這裡,希望能跟更多人互相交流學習!
YT的其他內容
2025/10/15
本書以「失能神學」顛覆教會對「失能」的理解,指出問題不在於身體失能,而是教會失去與失能者建立團契的功能。作者透過反諷章名與實際例子,引導讀者反思教會對「正常」的偏見,強調「彼此等待」的重要——當教會願意放下標籤、讓所有人都能共同參與敬拜,才真正體現多樣而完整的基督身體。
Thumbnail
2025/10/15
本書以「失能神學」顛覆教會對「失能」的理解,指出問題不在於身體失能,而是教會失去與失能者建立團契的功能。作者透過反諷章名與實際例子,引導讀者反思教會對「正常」的偏見,強調「彼此等待」的重要——當教會願意放下標籤、讓所有人都能共同參與敬拜,才真正體現多樣而完整的基督身體。
Thumbnail
2025/10/06
《神啊!祢到底要我做什麼?》指出,基督徒不需苦尋神旨意的明確指示,只要動機正確、遵循聖經原則,就自然行在祂的旨意中。作者主張「不要想太多」,批判信徒過度靈意化地等待「記號」或「感動」。透過查經、請益、禱告與決定四步驟,他鼓勵信徒為人生負責、勇敢行動,強調尋求神國與公義本身,即是走在神旨意裡。
Thumbnail
2025/10/06
《神啊!祢到底要我做什麼?》指出,基督徒不需苦尋神旨意的明確指示,只要動機正確、遵循聖經原則,就自然行在祂的旨意中。作者主張「不要想太多」,批判信徒過度靈意化地等待「記號」或「感動」。透過查經、請益、禱告與決定四步驟,他鼓勵信徒為人生負責、勇敢行動,強調尋求神國與公義本身,即是走在神旨意裡。
Thumbnail
2025/09/23
本書《好好休息》透過睡眠科普知識,探討什麼是「好好休息」。作者提出「睏睡度」、「睡眠債務」和「微休息」等概念,將睡眠視為可觀察調整的行為。內容包括主動設定微休息中繼站;清醒系統過度活躍會影響入睡。書中提供「打造好眠體質6原則」作為實作指南,適合有壓力和睡眠困擾的讀者,幫助在忙碌生活中找到喘息空間。
Thumbnail
2025/09/23
本書《好好休息》透過睡眠科普知識,探討什麼是「好好休息」。作者提出「睏睡度」、「睡眠債務」和「微休息」等概念,將睡眠視為可觀察調整的行為。內容包括主動設定微休息中繼站;清醒系統過度活躍會影響入睡。書中提供「打造好眠體質6原則」作為實作指南,適合有壓力和睡眠困擾的讀者,幫助在忙碌生活中找到喘息空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搬家不只添購必需品,更能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近期搬家時添購的各種實用好物,包含多功能工作桌、電競椅、氣炸烤箱、收納神器等,並詳述如何透過蝦皮雙 11 活動聰明購物、善用優惠,同時利用分潤機制將敗家行為轉化為被動收入,推薦給想聰明消費又想賺額外收入的你!
Thumbnail
搬家不只添購必需品,更能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近期搬家時添購的各種實用好物,包含多功能工作桌、電競椅、氣炸烤箱、收納神器等,並詳述如何透過蝦皮雙 11 活動聰明購物、善用優惠,同時利用分潤機制將敗家行為轉化為被動收入,推薦給想聰明消費又想賺額外收入的你!
Thumbnail
貓奴每月進貢的時間又來啦! 身為專業貢品官,我從蝦皮搜尋各種零食,只為取悅家中三位貓主子!結果究竟會是龍心大悅,亦或是冷眼相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貓奴每月進貢的時間又來啦! 身為專業貢品官,我從蝦皮搜尋各種零食,只為取悅家中三位貓主子!結果究竟會是龍心大悅,亦或是冷眼相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許多人面對著記憶衰退與低效的困擾。本文探討瞭如何透過建立第二大腦來有效管理和選擇資訊,提升生產力。這裡分享了建立第二大腦的四個步驟,幫助讀者在生活與工作中更快速地找到有用資訊。透過這些方法,讀者可以更深入瞭解自己的興趣和目標,真正過上豐盛而精彩的生活。
Thumbnail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許多人面對著記憶衰退與低效的困擾。本文探討瞭如何透過建立第二大腦來有效管理和選擇資訊,提升生產力。這裡分享了建立第二大腦的四個步驟,幫助讀者在生活與工作中更快速地找到有用資訊。透過這些方法,讀者可以更深入瞭解自己的興趣和目標,真正過上豐盛而精彩的生活。
Thumbnail
不管如何,對記憶最好的事情就是創造他們,嘗試新事物,失敗後再嘗試,永不停止。
Thumbnail
不管如何,對記憶最好的事情就是創造他們,嘗試新事物,失敗後再嘗試,永不停止。
Thumbnail
曾經自己好像看過這資訊,可是卻想不起來記錄在哪邊或是用什麼形式記錄下來,導致每次遇到相同的問題都必須重新花心力再找一次或再整理一次筆記。剛好看到《打造第二大腦》簡介,可能是對現在的我有幫助的一本書,期待看完這本書可以讓我使用自己的資料庫更加上手。
Thumbnail
曾經自己好像看過這資訊,可是卻想不起來記錄在哪邊或是用什麼形式記錄下來,導致每次遇到相同的問題都必須重新花心力再找一次或再整理一次筆記。剛好看到《打造第二大腦》簡介,可能是對現在的我有幫助的一本書,期待看完這本書可以讓我使用自己的資料庫更加上手。
Thumbnail
作者Tiago Forte以自己的短期記憶缺損問題為出發點,提出了打造第二大腦的想法。文章包含打造第二大腦的四個階段,以及對每個階段的詳細介紹和方法,並結合了作者自身的使用心得。
Thumbnail
作者Tiago Forte以自己的短期記憶缺損問題為出發點,提出了打造第二大腦的想法。文章包含打造第二大腦的四個階段,以及對每個階段的詳細介紹和方法,並結合了作者自身的使用心得。
Thumbnail
人類腦子的暫存量是有限的,若是將想法、感悟、重要的事情記下來,那就能幫腦袋減少壓力,使人心情放鬆,也在筆記的同時,更能幫助我們釐清更多事情啦! 分享此本書 楚楚妹紙個人覺得超級有用的大腦筆記法! 一.用筆記培養解決問題的思考習慣 作者強調,點子不是靠腦中思考,而是在筆記上思考出來的東西,把
Thumbnail
人類腦子的暫存量是有限的,若是將想法、感悟、重要的事情記下來,那就能幫腦袋減少壓力,使人心情放鬆,也在筆記的同時,更能幫助我們釐清更多事情啦! 分享此本書 楚楚妹紙個人覺得超級有用的大腦筆記法! 一.用筆記培養解決問題的思考習慣 作者強調,點子不是靠腦中思考,而是在筆記上思考出來的東西,把
Thumbnail
筆記不僅僅是信息的簡單搬運,更應該成為我們思考和成長的工具。那麼,什麼樣的內容值得我們記錄?答案是:有啟發性的內容。
Thumbnail
筆記不僅僅是信息的簡單搬運,更應該成為我們思考和成長的工具。那麼,什麼樣的內容值得我們記錄?答案是:有啟發性的內容。
Thumbnail
我們的大腦擅長的是思考與創造,而不是記憶,因此我們用第二大腦來儲存資訊,並且用系統化的方式整理這些資訊,有了第二大腦,就可以讓我們工作與創造的過程更加順利。作者提出CODE四個步驟來建立數位大腦,分別是獲取(Capture)、組織(Organize)、萃取(Distill)、表達(Express)。
Thumbnail
我們的大腦擅長的是思考與創造,而不是記憶,因此我們用第二大腦來儲存資訊,並且用系統化的方式整理這些資訊,有了第二大腦,就可以讓我們工作與創造的過程更加順利。作者提出CODE四個步驟來建立數位大腦,分別是獲取(Capture)、組織(Organize)、萃取(Distill)、表達(Express)。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瞭如何做筆記和思考的方法,包括條列式書寫、回想老師的話、創造邏輯架構等。文章強調了寫筆記如何幫助思考,並提供了一些萬能筆記法的技巧。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瞭如何做筆記和思考的方法,包括條列式書寫、回想老師的話、創造邏輯架構等。文章強調了寫筆記如何幫助思考,並提供了一些萬能筆記法的技巧。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筆記的內容和筆記技巧,並提供了一些實用的方法。作者強調了筆記的目的、定期整理和複習以及實踐輸出導向。讀者可以透過本文學習到如何寫出有意義的筆記以及提高記憶力的方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筆記的內容和筆記技巧,並提供了一些實用的方法。作者強調了筆記的目的、定期整理和複習以及實踐輸出導向。讀者可以透過本文學習到如何寫出有意義的筆記以及提高記憶力的方法。
Thumbnail
1.憑藉第二大腦,我們可以記錄所有的想法、過去發生的事情以及未來的計畫,還有任何我們看到的有用的資料,也就是記錄過去、現在和未來;作者依據實際應用的角度,將需要紀錄的區塊分成4大類 (1) 各個領域的知識 (2) 需要完成的專案 (3) 日記,即個人日常生活和活動的記錄 (4) 備忘訊息
Thumbnail
1.憑藉第二大腦,我們可以記錄所有的想法、過去發生的事情以及未來的計畫,還有任何我們看到的有用的資料,也就是記錄過去、現在和未來;作者依據實際應用的角度,將需要紀錄的區塊分成4大類 (1) 各個領域的知識 (2) 需要完成的專案 (3) 日記,即個人日常生活和活動的記錄 (4) 備忘訊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