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瞬間?
案子一個接一個,會議一場接一場,忙到深夜,累到虛脫。你覺得自己是領域內的專家,解決了無數甲方的難題。
但年底一看帳戶,收入的成長曲線,遠遠跟不上髮際線的後退速度。你陷入了一個怪圈:你的收入,被你的時間焊死了。 為什麼同樣是專家,有人按小時計費,忙得像個陀螺;有人卻能用一套系統,同時服務成千上萬的客戶,輕鬆實現規模化增長?
答案可能讓你驚訝:你最寶貴的資產,不是你的專業技能,而是你還沒意識到的——將它「產品化」的思維。
01. 專案思維的陷阱:你不是在建立資產,只是在打另一份工
我們很多人,都是「專案思維」的重度患者。
接到一個需求,立刻組團隊、排時程、客製化解決方案,追求完美交付。這當然很專業,但也是最大的陷阱。
我朋友阿德,是個資深的品牌顧問,業內小有名氣。他服務過的客戶都讚不絕口,但阿德卻越來越焦慮。每個客戶的需求都不同,他永遠在做「從0到1」的客製化服務。一個月最多服務3個客戶,就已經是極限。
他就像一個手藝精湛的工匠,做的每一件都是孤品,無法複製,無法累積。
這種模式下,你賣的不是智慧,而是時間。只要你停下來,收入就歸零。這不是創業,這只是換個地方打工,而且是給自己打一份極不穩定的工。
02. 從Infosys身上學到的一課:把知識變成「平台」
那高手是怎麼玩的?他們玩的是「平台化」。
IT服務巨頭Infosys,早就看透了這一切。他們早期也做大量的客製化開發專案,但很快就發現了專案模式的天花板。
於是,他們開始做一件事:從無數的專案中,提煉出共通的模組和解決方案,把它們打造成可以重複使用的軟體平台(SaaS)。
比如,他們發現很多零售企業都需要一套客戶關係管理系統。他們沒有為100個客戶開發100套不同的系統,而是開發了一套強大的底層平台,然後根據不同客戶的需求,做輕量級的配置。
這就是從「做專案」到「做產品」的躍遷。
Infosys不再是賣工程師的時間,而是在賣一套能持續創造價值的系統。一個平台,可以同時賦能給成千上萬家企業。這才是真正的規模化,真正的指數級增長。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也指出,這種將服務轉化為平台的商業模式,是後疫情時代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
03. 如何把你的一身武功,變成印鈔機?
你可能會說,我又不是Infosys,哪有資源做平台?
別急,平台化不等於寫程式碼。「平台化」的核心,是「產品化思維」。
對個人或小團隊來說,你可以這樣開始:
第一步:盤點你的「重複勞動」。
把你過去做過的所有案子攤開,問自己:哪些環節是我一直在重複做的?是市場分析報告的框架?是社群營運的SOP?還是新人培訓的課程?
第二步:將重複的環節「產品化」。
把這套被驗證過無數次的方法論,做成一個標準化的「產品」。
它可以是一份付費的產業分析報告模板。
它可以是一門線上班課程。
它可以是一套顧問諮詢的工具包。
甚至,你可以與開發者合作,把它變成一個輕量級的SaaS工具。
第三步:為你的產品建立「流量渠道」。
你的公眾號、你的社群、你的每一次演講,都是在為你的「產品」引流。你不再是單兵作戰,而是擁有了一個可以為你持續帶來潛在客戶的系統。
當你完成這三步,恭喜你,你已經從一個「手藝人」,進化成了一個「產品經理」。你的知識,終於從消耗品,變成了可以不斷增值的資產。
這個時代,正在悄悄獎勵那些懂得將自己「產品化」的人。
未來,真正拉開人與人差距的,不是誰更努力,而是誰能率先擺脫「時間換錢」的思維,建立屬於自己的服務平台。
你的每一次專案交付,都不該是終點,而應該是你打造產品的起點。
從今天起,試著用產品經理的視角審視你的工作。你會發現,你的一身才華,值得用一種更聰明的方式變現。
如果你也想洞察更多這樣的商業趨勢,重塑自己的價值,不妨加入我們的社群
「蒲公英AI知識社群」!請點選以下連結加入社群! https://line.me/ti/g2/U22Ve69yCykRi4WhI1Q8PEb0bVBN1AwlwepJwQ?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
入群密碼:9632
讓我們一起,把自己活成一個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