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教會裡的角色問題-4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談完教會,我們談談個人,也就是個人認知的部分,有關錯誤的信徒觀。

其實教會裡真正讓人不舒服的,除了那些整個神學都走歪,或者組織文化不大健康的教會以外,其實大多數問題來自於少數個人,只是正好你遇上了,然後整間教會一起背黑鍋。

前面的問題都是因為教會整體有某偏差導致,於是信徒也要有成熟的能力去面對,但最後這個問題則是雙向的,也就是你我都應該注意的部分。

是的,如果你有困難,整間教會都在跟你說你不夠交託之類廢話,這是教會有問題,但如果只有一個人跟你這樣說,就別扯到整間教會了,因為每間教會多少會有幾個這種人,只是正好被你遇到,又或者你看起來就是這種人喜歡的對象?

這是因為信徒觀有問題的緣故,信徒本身就是教會縮影,所以我上一篇講到的教會任務,其實在每個人身上也都應該要有,只是有這種覺悟的人不多,大多數人來教會想的都是「支取」,對,這甚至是某些牧者的話術,信徒可以支取上帝的賞賜(教會的資源),真的是胡說八道。

我們全都是不配的罪人,上帝要不要給予,主權在上帝,上帝要人一輩子貧弱病殘那也是上帝的選擇,人根本沒資格抱怨好不好。

你說這樣何必信上帝?所以我才說這是最關鍵的信徒觀,就是信徒不該有交換論神學的錯誤迷思,以為我們來找上帝是為了拿好處,這完全錯了,真正基督徒想的根本不該是任何好處,而是如何償還我們對上帝的虧欠,而償還的方式只有一種,就是獻上自己,獻上則有兩種,一種是窮盡一生去愛上帝,也就是晝夜思想神的話語,與神親近,簡單說就是研究神學,絕不是在那邊起乩;第二個則是遵守誡命愛鄰人如愛自己,請注意順序,就是你要先懂得愛自己,然後才能照這樣去愛鄰人(反過來說,如果你不愛鄰人,只代表你也不懂得愛自己)。

我不是說我們不該領用教會的資源,教會的任務本來就包含社福面向,而且服事者取工價也不違背聖經教導,問題在於心態。

也因為這樣,在教會參與服事很自然,但量力而為也很自然。

我之前提過代導也是服事吧!沒那麼困難不是嗎?

但也不要老是覺得別人欠你,認為教會要符合你的需求,請問你哪位?說起來這幾年 聽過太多抱怨是這類的,我們當然可以對教會不夠好的地方提出意見或者表示反對,但請注意,如果你會因為人家不照你的意思做就出現負面情緒,拜託,那你就不是建議,而是命令了,到底誰比較惹人厭啊?

記得,溝通的意思是各說各話,如果覺得自己有道理對方一定要聽,不然就會生氣,那叫命令、壓迫,根本不叫溝通,如果你想要溝通,那就不要有無聊的情緒介入,那不健康。

這種不健康的情緒反應常常是雙向的,於是有一邊離開教會(通常就是權力或地位比較低的),但看來兩邊都很有問題,只是離開的看來比較可憐而已。

這時候信徒的角色該如何面對,我建議成為肢體關懷的代導者,就先回家禱告吧!這時才真的是把問題交給上帝去處理,因為情緒無助於解決問題,先避開無聊的衝突再說,真不行,離開也無妨,只是也沒必要將負面情緒帶著走。

不過有一種狀況比較特別,就是老人,這不是歧視,而是老人的確比較頑固,但我要提醒一點,老人比較頑固件事情已經流傳數千年了,換句話說,等你老了保證你也會很頑固,或者說,如果你現在就開始抱怨老人頑固,我只能說看來你現在就很頑固了。

對,永遠記得你自已有天也會變老變頑固,那些不斷宣稱自己不頑固的,往往更堅持己見更頑固,只因為你自認為是對的。

有夠頑固。

這時候,請成為歷史文化的同理者,因為你遲早也會變那個樣子的,就體諒一下,放下脾氣,大不了自己做自己的或者離遠一點,別把怒氣留到日落阿!

好啦!談完四種角色,複習一下:

神學理性的思辨者--對於人的教導永遠要警醒,因為我們順服的唯一對象只有上帝,對於錯誤神學一定要有辨別能力。

靈性互動的協力者--我們有很多現實上的限制,個人與教會都是,但絕對可以在靈性上互相幫助。

肢體關懷的代導者--就算大家出發點都是好的,表達出來總是會有差異,這時候多替對方禱告吧!

歷史文化的同理者--教會文化的形成都有脈絡,個人也是,面對衝突多一點同理,很多時候就算沒解決,至少也能一笑置之。

其實只要抓好自己的角色,要在教會裡受傷還真不大容易,或者說,不管去哪都不大會受傷,畢竟上主就是我們的盾牌,我們可是被保護得好好的哩!

與神同行好處多多啊!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omoge (毛毛牙)的沙龍
221會員
1.1K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子藝(momoge),新書歸途2:駱沙利南2024台北書展同步上市喔!
2025/10/21
講完教會可能會有錯誤的神學讓人受傷,今天來講講「某些」教會文化本身的情勒問題,這一點來自於錯誤的教會觀。 是這樣的,一群相信基督是救主的人聚在一起,討論基督的教導,共同過著團契生活,這是最早教會的樣貌,於是有人認為這種型態最好,其實是種美麗的誤會。 要先認清,初代基督徒全是猶太人,而且大多是受過
Thumbnail
2025/10/21
講完教會可能會有錯誤的神學讓人受傷,今天來講講「某些」教會文化本身的情勒問題,這一點來自於錯誤的教會觀。 是這樣的,一群相信基督是救主的人聚在一起,討論基督的教導,共同過著團契生活,這是最早教會的樣貌,於是有人認為這種型態最好,其實是種美麗的誤會。 要先認清,初代基督徒全是猶太人,而且大多是受過
Thumbnail
2025/10/20
上一篇我有提到關於三種會用聖經逼迫人的傢伙,分別是「某些」教會文化造成的話術濫用、「某些」教會文化本身的情勒以及個人認知問題。 今天來詳細解析一下這個部分,這三個狀況分別代表了三種錯誤。 話術的濫用,來自於教會本身錯誤的神學觀。 用情勒方式溝通,來自於錯誤的教會觀。 個人認知的部分,來自於錯
Thumbnail
2025/10/20
上一篇我有提到關於三種會用聖經逼迫人的傢伙,分別是「某些」教會文化造成的話術濫用、「某些」教會文化本身的情勒以及個人認知問題。 今天來詳細解析一下這個部分,這三個狀況分別代表了三種錯誤。 話術的濫用,來自於教會本身錯誤的神學觀。 用情勒方式溝通,來自於錯誤的教會觀。 個人認知的部分,來自於錯
Thumbnail
2025/10/16
是這樣的,一直都有人抱怨在教會遇到的不好經驗,甚至是受傷、背叛的經驗,這其實很常見,常見到有時候會覺得這種到處都有的事情你也在抱怨? 但這些都是很確實的經驗,也同樣應該面對,但問題在於我們要怎麼面對。 在這邊先回到更基本的狀況,就是我們在教會裡的角色到底是什麼? 先不管你是從小就在教會長大,或
Thumbnail
2025/10/16
是這樣的,一直都有人抱怨在教會遇到的不好經驗,甚至是受傷、背叛的經驗,這其實很常見,常見到有時候會覺得這種到處都有的事情你也在抱怨? 但這些都是很確實的經驗,也同樣應該面對,但問題在於我們要怎麼面對。 在這邊先回到更基本的狀況,就是我們在教會裡的角色到底是什麼? 先不管你是從小就在教會長大,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雖然我很早就覺得怪怪的,也寫過很多文章,但能看見有神學家認真整理出論述來,真的很佩服。 我指的是「順服」這件事。 是這樣的,教會很強調順服,而聖經裡的確也多次提到順服。 但順服到底是什麼意思?順服的對象是誰? 任何基督徒都會告訴你,順服對象是上帝,這沒問題,但其實問題超大,因為順服上帝又是什
Thumbnail
雖然我很早就覺得怪怪的,也寫過很多文章,但能看見有神學家認真整理出論述來,真的很佩服。 我指的是「順服」這件事。 是這樣的,教會很強調順服,而聖經裡的確也多次提到順服。 但順服到底是什麼意思?順服的對象是誰? 任何基督徒都會告訴你,順服對象是上帝,這沒問題,但其實問題超大,因為順服上帝又是什
Thumbnail
感謝上帝感動很多人在青鳥行動中開始認識教會,但如果有人最近開始對教會感到興趣,還是提醒一下,因為那會是文化衝擊,你打算進去一個其實你並不熟悉的文化圈裡面,而且跟台灣傳統文化有段差距的圈子,所以請不要有太多浪漫的想法,更不要一時衝動就說要受洗(雖然有些教會會說這叫聖靈的感動,但我還是提醒一下,聖經裡提
Thumbnail
感謝上帝感動很多人在青鳥行動中開始認識教會,但如果有人最近開始對教會感到興趣,還是提醒一下,因為那會是文化衝擊,你打算進去一個其實你並不熟悉的文化圈裡面,而且跟台灣傳統文化有段差距的圈子,所以請不要有太多浪漫的想法,更不要一時衝動就說要受洗(雖然有些教會會說這叫聖靈的感動,但我還是提醒一下,聖經裡提
Thumbnail
早期教會各有不同神學觀念,這一點現代也一樣,而你要能說服人家信你,以現在來說,其中一種方式就是用漂亮的教會、流行音樂、免費咖啡之類有的沒的。 你說講道理?不,坦白說就是算是初代教會也不是這樣,那是一些教父在意的,民眾有飯吃就好,現在的話大家都有飯吃,所以有些改走享樂主意罷了。 其實這也是羅馬政府
Thumbnail
早期教會各有不同神學觀念,這一點現代也一樣,而你要能說服人家信你,以現在來說,其中一種方式就是用漂亮的教會、流行音樂、免費咖啡之類有的沒的。 你說講道理?不,坦白說就是算是初代教會也不是這樣,那是一些教父在意的,民眾有飯吃就好,現在的話大家都有飯吃,所以有些改走享樂主意罷了。 其實這也是羅馬政府
Thumbnail
基督教合法化之後,神學路線的爭議才正式白熱化,因為以前大家躲起來講,現在公開講之後,發現大家講的都不一樣,那誰講的才對?  是的,這時大家突然發現每個人對神學的認知差異那麼大,雖說大家都有抄寫聖經書卷去讀,但當年流通的除了舊約聖經比較沒問題(大家早抄到爛),新約聖經內容還沒有定案,大家只是到處傳抄
Thumbnail
基督教合法化之後,神學路線的爭議才正式白熱化,因為以前大家躲起來講,現在公開講之後,發現大家講的都不一樣,那誰講的才對?  是的,這時大家突然發現每個人對神學的認知差異那麼大,雖說大家都有抄寫聖經書卷去讀,但當年流通的除了舊約聖經比較沒問題(大家早抄到爛),新約聖經內容還沒有定案,大家只是到處傳抄
Thumbnail
本來想聊主禱文的,但偏偏最近看到很多關於使徒信經的文章,或許上帝要我先講講這個。 那就這樣吧! 話說在前頭,使徒信經要討論可以有很多切入點,太過學術的東西我可沒本事,而且網路上其實關於信經的歷史也有推廣文章可以查,要蒐集資料並不困難。 我就跳過去了。 我想討論的比較是現象學的問題。 是這樣
Thumbnail
本來想聊主禱文的,但偏偏最近看到很多關於使徒信經的文章,或許上帝要我先講講這個。 那就這樣吧! 話說在前頭,使徒信經要討論可以有很多切入點,太過學術的東西我可沒本事,而且網路上其實關於信經的歷史也有推廣文章可以查,要蒐集資料並不困難。 我就跳過去了。 我想討論的比較是現象學的問題。 是這樣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的尋找和回歸之路。從童年時對教會的記憶,到後來對信仰的疑問和迷惘,最後透過一位牧師的引導重新認識了基督,找到真正的信仰。文章中深刻訴說了作者的內心轉變和重生,是一篇充滿感動和啟發的見證故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的尋找和回歸之路。從童年時對教會的記憶,到後來對信仰的疑問和迷惘,最後透過一位牧師的引導重新認識了基督,找到真正的信仰。文章中深刻訴說了作者的內心轉變和重生,是一篇充滿感動和啟發的見證故事。
Thumbnail
布仁南.曼寧(Brennan Manning):「信仰其實不是我們所信的總和,亦非說話或思考方式;信仰是一種生活方式,僅能透過生活的實踐,將它表達出來。」(《有身體的教會:在疏離的數位時代擁抱群體生活》,邁克.福斯特(Michael Frost),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布仁南.曼寧(Brennan Manning):「信仰其實不是我們所信的總和,亦非說話或思考方式;信仰是一種生活方式,僅能透過生活的實踐,將它表達出來。」(《有身體的教會:在疏離的數位時代擁抱群體生活》,邁克.福斯特(Michael Frost),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教會的組織架構,是為了達成教會所要達成的積極目標 。「傳統主義者」認為既成的教會組織無需改變。「強調靈恩者」,則認為「組織」是不屬靈的,凡事禱告求解即可。但是,如果視教會為一個「生命共同體」,則教會在不斷成長的過程,肯定必須作出功能性調整,也就是説教會的組織是可以彈性改變的。
Thumbnail
教會的組織架構,是為了達成教會所要達成的積極目標 。「傳統主義者」認為既成的教會組織無需改變。「強調靈恩者」,則認為「組織」是不屬靈的,凡事禱告求解即可。但是,如果視教會為一個「生命共同體」,則教會在不斷成長的過程,肯定必須作出功能性調整,也就是説教會的組織是可以彈性改變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