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莉小姐是位年輕又熱情的創業家,她喜歡每一頂好看又獨特的帽子,於是特別在中山區的巷弄內,開了一間自己的帽子專賣店。 但從開幕到現在,好幾個月過去了,店裡的生意始終沒有起色,在不停賠錢的壓力之下,她決定找藝術家朋友傑夫先生來幫忙,創作一系列充滿藝術性又大膽獨特的帽子。 於是,在經歷了無數次的討論溝通之後,帽子終於完成並上架了! 「這些帽子放在店裡,真是吸引目光,一定會有人買的!」 「加油!生意一定會越來越好!」瑪莉開心的讚嘆著。 但情況似乎不如她想像,這些特別的帽子,雖然吸引了許多人停下腳步拍照觀看,但依舊是沒有人買,最後瑪莉只好認賠,把店給收起來了。 這是一個創業失敗的故事,雖然十分常見,但其實每個人,也都會犯下相同的思考錯誤,就是天真的以為,「如果商品變好看,或是店裡裝潢變華麗,生意就會因此變好」,但「猴子就算穿上衣服,也不會變成人」,所以每天才會有那麼多的店,在商業的競爭中失敗陣亡。 因此想用「好看」來拯救生意,是最膚淺也最糟糕的思考方式,因為「好看」只是輔助商品視覺上的銷售包裝,卻不一定能夠有效的觸發消費者購買商品時的動機與需求。 所以想要拯救生意,就必須要使用「設計」才可以,因為設計師會考量到你的需求,去設計一頂方便好戴的帽子,而藝術家會創造自己覺得好看,但不一定能戴出門的帽子,這就是「找出需求」跟「只求好看」的差別。 所以很多人認為「設計師就只是把東西弄好看」的這個觀念,其實完完全全就是錯的! 因為設計是具備理性與感性,左右腦並用的一件事,必須先進行邏輯思考,在人類的各種需求框架中,透過大量的數據分析與評估,找出核心需求,再發揮創意,找尋更好的解決之道,然後融入適當的美學內涵,經過反覆的測試,最終解決問題並達成目標。 所以設計師是需要邏輯的,設計師的思考方式,就是用來解決問題的,因此世界上才會誕生了「設計思考」這個詞。 「設計思考」聽起來似乎很難,但其實每個人都會,舉例來說,相信大家小時候一定都玩過積木或是七巧板吧?你可以透過各種不同的形狀、顏色,來組合出你腦中所想像的東西。而設計思考的邏輯運用,其實就像你在組合積木,或是運用各種幾何圖形,去排列出東西一樣。 現在一起來看看,小時候我們組合積木的流程: 1. 想要一隻恐龍(產生需求) 2. 動手用積木組合(動腦去解決) 3. 感覺是完成了,但好像還可以再更好,所以再修改一下(測試修正) 4. 終於完成一隻恐龍,開心(解決需求) 沒錯!你發現了嗎? 這就是一個大家常說的設計思考流程,如果你有個很棒的點子,只要透過設計思考的這個邏輯公式,再結合大腦的創意和美學概念,就能發揮出驚人的成效,而每個人小時候,其實都有用過這樣的方式去思考,只是長大之後,似乎都忘光了。 所以當你下次又遇到了關於「修改設計作品」的問題時,一定要先仔細的用「設計思考」想想,改變視覺美感之後,真的能解決核心問題或是消費者需求嗎? 如果不行,請先放過設計師吧!因為「猴子不管穿什麼衣服,都不可能變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