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經過志工培訓後,台中場三天的營隊在暑假中間熱烈展開,這篇文章會分享我在營隊中擔任助教(年紀最輕)及生輔(行政工作)的一些心得與體會。個人覺得,對於一個夢想能當老師的人而言,帶營隊真的是必須先經歷過的體驗,因為我終於親身體會到導師們陪吃陪睡、改聯絡簿、還要寫評語的辛苦了XD
Day 1
與「小孩」初次見面——尷尬破表
第一天場佈完,我就去擔任報到處的工作,也能先看看接下來三天與自己關係緊密的小孩到底是何方神聖。前一天我只知道我要帶兩組共八個學員,但今天實際看到點名表上的個資後,我的心底馬上發出一串驚嘆號加問號——
Oops,怎麼有多達五個今年要升高一的小孩,那不是和我只差一歲嗎?
接著學員們陸陸續續進來報到,然後到位置上坐好,等到報到的人數差不多時,豆子(另一個生輔)就捅捅我說:「欸你要不要先去陪你的小孩聊天、認識一下?」那時候我心中的第一個感覺竟然是恐懼:「等一下啦還沒全部報到完……」「我幫你報到就好,你先去!」於是我就被推到一群人面前……
「嗨,我是小青,我是你們的助教。」沉默。
「昨晚有睡好嗎?」無聲。
雖然我對年齡較長國中生的彆扭也有心理準備,但突然不知道怎麼應付這場面。也因為我的個性可能和他們的表現(沉默寡言)差不多,因此我也停住,然後我的學員們就看到他們的助教才剛說了兩句話就一副想落荒而逃的樣子,然後不斷用眼神向其他助教求救……
一位助教過來神救援,看到他與學員的應對,我才明白原來助教不能自己覺得尷尬,因為一旦領導的人尷尬,那其他人自然更尷尬……然後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嗨及滔滔不絕的能力。今天我才發現自己這兩樣有多缺乏……
接下來的環節是破冰遊戲,同上篇提到的一樣。然而我又遇到一個新的問題:我和大家解釋完四個象限的意義及舉例說明後,任憑我如何鼓吹,竟然沒有一個人要貼點點!(助教心中吶喊: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還好職掘團隊的大家都很給力,馬上過來幫忙。DuDu就說:「來,給你們十秒鐘,最慢的要先自我介紹!」一瞬間八個點就貼上去了。雖然尷尬氣氛仍在,但至少開始動作了,我就接著DuDu前面帶起來的節奏繼續陪他們自介,並追問他們的每一句話使得對話能流動並持續,終於完成這個環節。
後來晚上開檢討會時,大家分享如何增進點點遊戲的效率及參與度,也有位助教藍藍路說她是用「要記得別人說過什麼」的方式,也能讓大家更專注聆聽他人的發言。
因此我學到,適度地給予限制或訂定規則反而可以增加效率,而參加者也會神奇地開始參與,否則大家只會陷在迷茫及不知所措中。不過能這樣隨機應變其實也都是靠經驗的累積,所以我只能安慰自己,總會慢慢好起來的……
助教是神?互動的起頭原來是需求
接下來這群小孩就要開啟三天六堂的課程與活動,而助教的工作就是要協助講師並引導學員完成講師的要求、解決學員的各種疑難雜症,接著跑腿和打雜。
在這過程中我慢慢發現,除了在學員之間晃來晃去看看大家有沒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地方之外,我和他們「真正」的交流是建立在他們的問題上。例如問我燙番茄時要燙幾秒,或是不敢碰篩網讓我幫他們拿著,還有幫他們拿冰塊等等。
操作各項實作的過程中,每個人的個性及做事能力、態度等也漸漸浮現出來。例如有個小胖弟(為了方便區別請允許我這麼稱呼)在餐飲課時很快就做完冰釀番茄及捲完他的壽司,因此他就主動去找講師想挑戰看看煎玉子燒,從這裡就能發現他是對新事物有好奇心、勇於嘗試的人。還有另一個高瘦的男生餐飲課時完成作品又快又好,剩下時間則去協助他人,充分展現暖男性格(不過他隱藏的幹話能力要到下午才顯露出來)。
空檔時間,我也和兩位升高一的男生聊了一下,一位說將來想當心理醫生,另一位則說自己的夢想是成為國文老師(知音難尋!)。因此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我會不自覺地注意那位想當國文老師的男生的特質,也觀察到他在程式設計課時的專案是國文知識問答的小遊戲,了解他想做這個專案的背後原因後,我就和他說也許將來可以嘗試將遊戲與教學結合。也因為這樣的互動,接下來的幾天這位未來的國文老師也會和我分享他覺得哪些在營隊中參與的活動將來可以應用到教學上。
終於了解為什麼導師們在接新生時要做調查了……只要在做的事情與自己的夢想沾上邊,很難沒有興趣去進一步思考與探究吧。
◇◇◇
擔任助教在課堂上協助講師、幫忙學員解答疑惑或是與他們聊天等等,其實越做會越上手,與小組的孩子們漸漸混熟後對談也比較不會尷尬。但第二天我又發現一個新的問題。
第二天我一樣負責報到,但因為有學員遲到了大約半小時,所以我很晚才進教室。那堂是程式設計,我進去時大家都已經做到某個步驟,當下我發現自己抓不太到現在他們究竟在做什麼。其實這些都還好,但在接下來有學員向我求助時,我發現另一件更嚴重的問題——
這堂課我在培訓時好像沒上過!
我開始努力搜索自己的記憶,終於想起那時為了早一點回台中,剛好就錯過這堂程式設計,因此我現在幾乎是戰力為零的狀態,當其他助教在電腦前協助學員完成一些步驟時,我只能幫向我求助的孩子們——請講師過來(助教的大神形象瞬間破滅……)。
我也想過是否自己也能試著幫學員解決問題,但那樣就太花時間,而且我也無法確定自己說的對不對。並且,這堂課的主角是學員,因此在給予學員立即且有效協助的前提下,我決定還是請別人來幫忙。
但這並不代表我那堂課是完全空白的狀態。由於助教們晚上要寫學員的觀察紀錄表(這又是另一回事了,之後再談),我就開始觀察每個學員的舉動、與講師的互動、或是寫什麼類型的專案。因為專案是自由發揮,因此可以從中看出學員的興趣、能力,甚至性格。
例如有個男生平時就很喜歡搞笑,他做的專案中就有一個問答:帕帕基諾和學哥(兩位助教)哪一個比較帥?這種挑撥離間的問題。還有個女生在設計版面時設計得很精緻,讓我想起她在花藝課上的表現也很突出,果然是個很有美感的人。讓我更驚訝的是她的敘述都是用英文,一問之下才知道她就讀於美國學校。
「你讀美國學校,那你爸或你媽是美國人嗎?」我好像在問蠢問題……
「不是,他們都是台灣人。」
諸如此類的情況還有很多。雖然我無法協助大家技術層面的問題,但經過這兩個半小時的觀察似乎又更了解自己小組的學員。
不禁想到,國中時期的導師除了教自己專擅的學科,對於各科老師的要求等等也要盡量配合、協助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但導師其實並不一定對其他科目那麼了解,那麼應該如何與各科老師合作呢?
我目前想到的,就是導師對自己學生的個性、背景等等一定較為了解,而這也和學習情況和態度有關。如果能夠在各科老師與學生之間做良好的溝通橋樑,其實也是一份助力,不會因為自己是國文老師不懂數學就無法幫助學生在數學上的學習。
關於這方面的思考與經驗,也許還有很多吧。不過只要一心想幫助學生,很多事情都會敢於面對及解決。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