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戰爭主題策展】電影《沉默‧真相》:改變應敵之道就是改變生活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戰爭結束了。但是戰爭的陰影與「敵人」,仍在這裡,與我們一同生存著。
電影《沉默‧真相》(Hana’s sleeping dogs)預告片截圖。截自KINO! Germany Now!的Youtube頻道
《沉默‧真相》是一部於2016上映的德國電影,改編自伊莉莎白‧艾舍(Elisabeth Escher)的同名小說。電影講述一個猶太人小家庭的故事。雖然戰爭已經結束,但是,對猶太人而言,歐洲的生活仍遍佈著許多危險因素:未被法律制裁的加害者、對猶太人抱有偏見的警察,以及在教育界、軍隊、社區等社會各方面的組織中,潛伏的激進種族主義份子。因此,這個小家庭不得不以沉默與不斷的週遭觀察,抵禦種種的突發威脅。
《沉默‧真相》從漢娜的視角敘述整個故事。漢娜是這個家庭第三代的女孩,電影藉由小孩未知的、「好奇」的觀點,清楚呈現了每個人不同的考慮與行動。她的父親雖然本身不是猶太人,感情上對妻子凡事低調、隨時預防「身份」曝光的作法,無法體會;但也可以體諒妻子而不橫加干涉。漢娜的母親則身陷過往的創傷,不論對外人或自己的孩子,一概隱瞞家庭的猶太血統。漢娜的外婆雖大抵接受女兒的作法,不宣揚自己的猶太身份;但是並不認同其對子女亦隱瞞這一點。因此外婆在故事的前中段,便將猶太人的身份告訴漢娜。
漢娜躺在沙發上,外婆坐在她旁邊。
漢娜:「我真的是猶太人嗎?」
外婆:「喔,天啊。你當然是一個猶太女孩。你不用懷疑。」
漢娜:「但是,這是什麼意思?」
外婆:「猶太人就是猶太人。就像是黑人就是黑人,亞利安人就是亞利安人。僅僅是這樣。天生作什麼就是什麼,除此之外別無其他。」
這部電影裡,「外婆」可說是對漢娜影響最大的人。她說的「除此之外別無其他」,不能誤會成是抹滅族群的獨特性與特有的歷史蹤跡,而是別有意指:指向另一群人。當漢娜公開自己的猶太人身份,遭受到宗教老師、前軍人等的攻擊時,外婆第一個告訴漢娜:猶太人就是猶太人,我們受到敵視與殘殺,不是出於自己或族群的原因;而純粹是來自敵人的惡意。

敵人

敵人,深深的改變了這個小家庭的命運。雖然敵對者的眼界被血統和傳統束縛,又在它們之上附加了虛假的想像,用同樣淺薄的濾鏡去過濾世界中的繽紛色彩。他們的生命不如正直的人多采多姿。但是,他們有暴力作為力量。許多暴力留下的傷口,難以復原。在《沉默‧真相》中,漢娜的外婆因照明彈而失明,便是歷史活生生的見證人。
漢娜的母親在戰爭期間,受到上司的威脅而被姦污。上司的威脅便是:如果不接受,那麼就舉報她的猶太人身份。戰爭結束後,這樣的傷口仍深深的留在被害者的心中。一個明顯的證據就是:納粹當政的戰爭期間,為了逃過祕密警察的追蹤,猶太人往往將能留下記憶的物品銷毀。即使在戰爭結束後,漢娜的母親也仍將這種應敵之道,持續下去。她不準兒女出遠門參加音樂比賽,因為那太過引人注目;反對她的媽媽與孫女說過去的故事;也任由姦污她並且毫無悔意的銀行經理,自由自在、用一個彷彿大善人的形象,在街上四處巡行。這一切,都是為了隱藏家庭「猶太人」的身份。然而,每當太陽落山,自己為自己設定的任務和行動休止時,睡眠接管了理性;敵人的陰影就往往化做腳步聲,驚擾著渴望安然入夢的人。
常常,
我在夜晚聽見正在逼近的腳步聲,
而你變成我流亡的場域,
你變成我的囚犯。
試試殺我
只要一次。
不要用逼近的腳步聲
殺害我。〈夜晚的腳步聲〉達衛許,李敏勇譯。
即使敵人無法再用合法的暴力攻擊,法律制度也有所改進;但在心中,被害者往往還是加害者的「囚犯」。而且,雖然納粹黨被消滅了,但種族歧視的觀念和非理性的憎惡,仍然留在許多人的心中。電影主要以「漢娜的宗教老師」這一角色,來描述這樣的情況。
漢娜的宗教老師是捷克蘇台德區的德意志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他們不自願的被併入捷克。因此到了二戰時,納粹德國入侵此處,被當地德意志人視作解放者。她也接受了納粹德國的那一套種族觀念。
持平而論:認同納粹德國出兵蘇台德,並不一定等同於認同納粹德國的種族屠殺罪行。但是,《沉默‧真相》中的敵視猶太人者,正是把種種問題混淆起來,再以「非我族類」作為其轉移注意力的箭靶。漢娜的宗教老師以蘇台德德意志人所受的苦為藉口,毫無保留的接受納粹信念的荼毒,最終成為新的加害者。她的立場,到電影的結局也毫無改變。

記憶與生存

語言除了可以保留、傳達記憶之外,猶如房屋、日用品等物件也跨越了時代,保存了我們生活過的活生生的記憶。「語言本身」,語法、單字與思維方式等,也是一種「記憶」。不僅如此,「語言本身」還有一種特性:它不只會保持原樣而已;在孩子的語言中,往往聽得出父母的腔調,但是又不會完全相同。小孩的語言中也有單單只屬他自己的特色。借用薩依德《文化與抵抗》的說法:語言,可以把過去「帶往未來」。人生活的各項「習俗」,藉由生活者當下處境的變化,也常常一方面承繼傳統,一方面又具有「帶往未來」的特點。《沉默‧真相》結尾的喪禮儀式,也表現出了這個特點。
當漢娜的外婆逝世,漢娜的母親決定不再隱瞞猶太人身份,在喪禮上不使用基督宗教的《新約》經文,而是以猶太人的傳統代之。但是作為天主教徒,喪禮還是請神父來主持,以天主教的方式進行。穿的也是奧地利人一般使用的黑色衣服,而不是漢娜外婆所吩咐的傳統白衣。
外婆逝世。漢娜與母親在衣櫃裡找喪禮用的衣服。
母親:葬儀社的人說要黑色典雅的衣服。
母親發現漢娜衣服的異狀,蹲下來查看。她發現漢娜衣服原先縫合的下襬,剪為散狀。母親:這個是怎麼了?你做了什麼?
漢娜:外婆說:悲傷的時候將衣服扯裂是我們的傳統。白色的洋裝是最適合的。眼淚流進去心裡。
母親:還有鞋子。
最後,他們還是穿著黑色的衣服出席;也沒有完全照著傳統猶太人的作法,以撕裂衣服的方式表達哀悼。但是,這卻不代表他們抹煞了自己的身份;恰恰相反,漢娜的母親正是在這場喪禮中,第一次向外人展現出猶太傳統。一個活著的傳統,一定會由於所面臨處境的不同,從當下的歷史再一次得到形體。
這種「保存方式」與「實質內容」間的細膩的互相影響,在另一件事上也有所體現:那就是電影中提到的「相片」和「記憶」。
漢娜摸以前的相片盒子,想找看看有什麼相片。
外婆:「你不會找到什麼的。」
漢娜:「媽媽和阿姨,小時候的相片一張都沒留嗎?」
外婆:「沒。較早的相片一張也沒留。每一張相片都有可能出賣我們。」
在迫害時代,每張相片都可能變成辨識出身份,祕密警察據以求刑的「罪狀」。為了生存下來,不得不把這些乘載著回憶之物捨棄。但是,這並不代表敵人成功的消除了記憶,而是:乘載記憶的相片雖然銷毀了,歷史活生生的見證人卻活了下來。漢娜的外婆雖然曾把相片全部燒掉;但是取而代之的,過去的記憶她牢牢的記在心底。不論是「大樓管理員」、銀行經理對他們的迫害,還是她與逝世丈夫的回憶。她也牢牢記住從他人那裡聽來的推定死亡日期,以作為對亡者的記念。
漢娜:「老師說我連外公是誰都不知道。」
外婆:「我第一任丈夫,是吉迪恩范高,演員兼歌手。漢娜的外公,是在1943年4月9日,被解送到奧斯威辛集中營。囚號J70813。推測在1944年3月,送往毒氣室,屍體焚毀。」
面對敵人對自己「身份」的嘲笑,漢娜的外婆站在敵人(這裡的宗教老師)面前,以堅定的語氣陳述自己的記憶。在猶太人死亡與流亡的記憶中,敵人的罪行也無所遁形。當然,在公眾前宣示這件事,敵人並不一定會因聽見而有所悔改。但是,過往的記憶與當下的生存總是聯繫在一起。一個受苦的族群雖然仍身陷許多敵意,但在民主時代,他們已經能夠合法的、受法律保護的宣稱自己的連續性。
在迫害時代維繫生命想望的記憶;度過迫害後,或能成為重建生活的資源。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7會員
138內容數
對有興趣的哲學論題進行科普,希望吸引大家來一起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傅元罄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杜潘芳格並沒有說:人人都應該懷抱著犧牲小我、追求理想的精神去與暴力相抗。但是,就像是〈中元節〉詩中所提到的:當有無辜者在我們眼前死去時,我們至少應該站在「我」,一個接受真相、知道我們對無辜者之死負有責任的角度;而不是像詩中所說的「你」,藏身在人群與數字之中,忘掉自己,也因此對他人的痛苦無知無覺。
本書《戰後日本現代詩選》,顧名思義,研究的是戰後的部份。日本的文藝批評家,常常用「戰後第幾期」的講法來分類不同作者的寫作風格。藉此我們也能看出:二戰所留下的歷史記憶與困境,是如何深深的影響了日本的現代文學。要怎麼回應當下的處境,並且面對不堪的記憶?詩人以寫作的方式,探索答案。
在這世間叫做「卡西姆」的不僅僅一個;不過,每個人親身所體驗的,在地上生活的經驗,僅僅一個。咱們沒法度把自己的過去消除,或是扭曲它;要是這樣,它們不過是積聚在咱們裡底,讓咱們致病,受傷。記憶是不可以改變;但是,印象可以有真多的變形。有可能,可以變做咱們支撐的力量。
1. 很久沒打開電視, 待屋裡,一杯咖啡, 會看到遠遠的所在。 未曾到的地方,在影片中, 有影相、聲音,和空氣。
  「消寒」這個文言詞,是在講「盼望冬天趕緊過去」。但是,對一個發重病的人來講,冷寒的冬天讓人想到死亡。站在死亡的面前,除了跪下去,人沒定著可以頭舉高,洪聲。保護自己最後的尊嚴。對錢謙益來講,詩,是一種加添自己勇氣,張開雙目看向死亡的手段。 錢謙益著、嚴志雄釋:《病榻消寒雜咏》   嚴志雄講:「他的
E   一閃神,2020年,「漢文脈在近代」的完整中譯本竟然出了。在下完全沒有Follow到這個訊息。看來,本專題《漢文脈在近代》第五章的翻譯,也將面臨無限期擱置的那一天。   最後,期待中譯本早日到手的一天!
杜潘芳格並沒有說:人人都應該懷抱著犧牲小我、追求理想的精神去與暴力相抗。但是,就像是〈中元節〉詩中所提到的:當有無辜者在我們眼前死去時,我們至少應該站在「我」,一個接受真相、知道我們對無辜者之死負有責任的角度;而不是像詩中所說的「你」,藏身在人群與數字之中,忘掉自己,也因此對他人的痛苦無知無覺。
本書《戰後日本現代詩選》,顧名思義,研究的是戰後的部份。日本的文藝批評家,常常用「戰後第幾期」的講法來分類不同作者的寫作風格。藉此我們也能看出:二戰所留下的歷史記憶與困境,是如何深深的影響了日本的現代文學。要怎麼回應當下的處境,並且面對不堪的記憶?詩人以寫作的方式,探索答案。
在這世間叫做「卡西姆」的不僅僅一個;不過,每個人親身所體驗的,在地上生活的經驗,僅僅一個。咱們沒法度把自己的過去消除,或是扭曲它;要是這樣,它們不過是積聚在咱們裡底,讓咱們致病,受傷。記憶是不可以改變;但是,印象可以有真多的變形。有可能,可以變做咱們支撐的力量。
1. 很久沒打開電視, 待屋裡,一杯咖啡, 會看到遠遠的所在。 未曾到的地方,在影片中, 有影相、聲音,和空氣。
  「消寒」這個文言詞,是在講「盼望冬天趕緊過去」。但是,對一個發重病的人來講,冷寒的冬天讓人想到死亡。站在死亡的面前,除了跪下去,人沒定著可以頭舉高,洪聲。保護自己最後的尊嚴。對錢謙益來講,詩,是一種加添自己勇氣,張開雙目看向死亡的手段。 錢謙益著、嚴志雄釋:《病榻消寒雜咏》   嚴志雄講:「他的
E   一閃神,2020年,「漢文脈在近代」的完整中譯本竟然出了。在下完全沒有Follow到這個訊息。看來,本專題《漢文脈在近代》第五章的翻譯,也將面臨無限期擱置的那一天。   最後,期待中譯本早日到手的一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Thumbnail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Thumbnail
千年前的歷史榮光,透過物質遺跡被挖掘,製作、使用這些器物的人,卻早已灰飛煙滅,人類的軀體多麼脆弱不堪;歷史的長河悠遠擺盪,千年的時光,只是一瞬,個人的一生,也就更遠遠相形見絀;然而「從人類在洞穴牆上留下第一個手印開始,我們都是時間延續的一部分,人不會真正死去。」
Thumbnail
一群穿著迷彩拿著步槍的人,在各種爆炸中衝鋒前進,看到戰爭這詞,你心中浮現的畫面是否也有類似的情境。隨著文明發展,戰爭的形式也變得複雜,並不限於熱兵器殺人,也不拘泥於肉體上殺傷,很多戰爭旨在消除他人反抗意志。
在高中時,大約民國九十五年至九十六年間的時候,忘了是音樂或藝術與生活客,音樂老師播放後季忠的片名法語版給我們觀賞,中文是字幕,沒有中文配音,於是同學轉播給我聽。在同學翻譯下,當小天使服務後我有些感想。 戰爭很可怕,暴動很恐怖,可若沒有這些歷史出現,史冊會少很多頁碼,文藝電影或文學也會少很多材料。這
Thumbnail
《降世神通:最後的氣宗》是一部美國的奇幻世界動畫,故事環繞著一個長達百年的抗爭之戰,因此在戰爭主題時,決定以此討論此作的一部份,同時推薦各種我認為討論到戰爭不同面向的各個動漫畫作品。
Thumbnail
炮火隆隆焦土還冒著熱氣,遍地是受傷流血的身軀,如果有希望,寄託在領軍終結戰事的英雄身上。然而,在《安妮日記》這樣的「個人」回憶裡,戰爭的「轟炸」或許只是從微小地方開始,感受到生活出現裂痕,日常的秩序好像再也無法回復,然後意識到,翻天覆地的破壞。個人的生命歷程被中斷,先於國家,先於時代。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Thumbnail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Thumbnail
千年前的歷史榮光,透過物質遺跡被挖掘,製作、使用這些器物的人,卻早已灰飛煙滅,人類的軀體多麼脆弱不堪;歷史的長河悠遠擺盪,千年的時光,只是一瞬,個人的一生,也就更遠遠相形見絀;然而「從人類在洞穴牆上留下第一個手印開始,我們都是時間延續的一部分,人不會真正死去。」
Thumbnail
一群穿著迷彩拿著步槍的人,在各種爆炸中衝鋒前進,看到戰爭這詞,你心中浮現的畫面是否也有類似的情境。隨著文明發展,戰爭的形式也變得複雜,並不限於熱兵器殺人,也不拘泥於肉體上殺傷,很多戰爭旨在消除他人反抗意志。
在高中時,大約民國九十五年至九十六年間的時候,忘了是音樂或藝術與生活客,音樂老師播放後季忠的片名法語版給我們觀賞,中文是字幕,沒有中文配音,於是同學轉播給我聽。在同學翻譯下,當小天使服務後我有些感想。 戰爭很可怕,暴動很恐怖,可若沒有這些歷史出現,史冊會少很多頁碼,文藝電影或文學也會少很多材料。這
Thumbnail
《降世神通:最後的氣宗》是一部美國的奇幻世界動畫,故事環繞著一個長達百年的抗爭之戰,因此在戰爭主題時,決定以此討論此作的一部份,同時推薦各種我認為討論到戰爭不同面向的各個動漫畫作品。
Thumbnail
炮火隆隆焦土還冒著熱氣,遍地是受傷流血的身軀,如果有希望,寄託在領軍終結戰事的英雄身上。然而,在《安妮日記》這樣的「個人」回憶裡,戰爭的「轟炸」或許只是從微小地方開始,感受到生活出現裂痕,日常的秩序好像再也無法回復,然後意識到,翻天覆地的破壞。個人的生命歷程被中斷,先於國家,先於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