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思維》#4 創業思維課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前言

我們已經理解了「產品思維」和「數據思維」,接下來我們來談談「創業思維」。
當我們談到「科技」、又談到「創業」,許多人的腦海中應該都浮出一個地方:「矽谷」。

「矽谷」這個詞彙,好像是一種神話,甚至可以說是資訊科技領域的一個殿堂;許多人都夢寐以求在這邊工作;這讓我們不禁很好奇,矽谷究竟擁有怎麼樣創業文化,可以讓許多創業家慕名而至呢?

這一篇我們來談談創業思維,在這邊我們著重於矽谷的文化風氣,所以我們來談談「高自由度」及「容忍失敗」。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矽谷的創業文化,他們的風格是怎麼樣運營,這些心態和體制,都讓員工們能以最高自由的的發揮。

1. 高自由度


我們聽聽會有所耳聞,在矽谷工作似乎很自由自在,但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來看看 NetFlix 這一間公司。

開誠佈公


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經驗,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小生活圈,我們主要溝通對象就是我們的同事或直屬上司,甚至有些公司不允許越級報告,因為很多時候自己的考績也被「直屬上司」給緊緊掌握住,所以很多時候,我們不敢說真話,只求「安全」而不是「更好」。

然而我們來看看 Netflix,開誠布公的說話方式,就是Netflix的文化之一。員工之間,上級和下屬之間,坦誠相待非常重要。當面提出問題,當面「挑骨頭」,而不是背後跟別人煽風點火,才是最有效果、成本最低的溝通方式。

同時,這也能有效避免辦公室政治。在學會了這一條文化上的不同之後,舉例來說,書中提到一個員工柯爾森很快地就在三年以內,從普通員工晉升到了數據與工程副總裁的位置。

鼓勵表達觀點

Netflix希望它的員工能夠上來挑戰領導,無拘無束地提出反駁意見,也希望領導層能以身作則,積極面對挑戰,持續溝通。這樣,才能讓整個組織運轉高效、驅動靈活。

我覺得,鼓勵員工發表自己的觀點,就是讓有創意的想法能夠有機會得以實施。

介紹一個有名的案例。直到今天,很多互聯網平台發布網劇,依然會像傳統電視劇那樣採取「週播」的方式。例如,一個週末播出兩集,而會員可以多看幾集。但是,Netflix從《紙牌屋》開始就開創了一次性播出一整季的創新策略,目的就是為了讓用戶爽。當然,這必然會對會員留存數據有一定的影響,可能很多人看完節目以後就退訂了。但是,這也正向刺激了公司持續不斷地生產新的優質原創內容。這個「一次性播放一季」的想法,最初就是一個基層員工提出來的,最終被CEO直接採納,並延續至今。

為了激勵大家能夠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Netflix還鼓勵員工經常在開會的時候做一項練習,叫作「開始,停止和繼續」(Start, Stop and Continue)。這可以在一對一的會議中進行: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這段時間的工作表現進行總結,告訴這個人哪裡做得好應該繼續,哪裡做得不好應該停止,還有哪些事情之前沒有做,現在可以做了。這個練習也可以在團隊會議中進行,總結對象就是整個團隊近期的業務表現。

「自由」讓每個矽谷人都是創業家


即使在谷歌這樣的大公司裡,每個人都依然有著創業精神,都懷著一顆做事情的心。其實,一個個優秀專案的誕生過程,就和員工們自己在創業一樣,這整個過程,矽谷內部稱為「孵化」。

公司提供各種資源,人員、技術、法務、專利、市場、流量,你想要什麼,公司就配合什麼。公司還會提供扁平化的組織結構,讓你能夠輕鬆跟上級彙報,溝通效率達到最高。當然,最重要的,還在於公司給員工足夠高的自由度,並且相信員工。

我覺得,矽谷公司給員工的工作上的最大自由,是來自「從下而上」的管理方式和放權。公司領導階層只做最大方向的指導,而整個團隊具體要做什麼、應該怎麼做、誰來做、業績標準應該怎麼定,都由下而上進行彙報總結。當然,整個彙報和決策流程也會比傳統行業更加簡化。

例如一個線上電商平台的領導階層,在大方向上,決定公司今年要布局行動互聯網,那麼各個小團隊就要圍繞這個方向提出構想。行銷團隊可以說,更多的行銷預算應該放到行動社交平台;產品團隊則要分析市場上其他同類產品,打出差異化;工程師們則要研發並採納業界當前最通用的最佳工程實施方案。

除了具體工作,在福利方面,矽谷企業也給盡員工自由度。

例如Netflix和Uber等矽谷新創互聯網公司都給員工每年無限的有薪年假,有需要就可以請假。同時,很多企業對員工出差時的差旅花費也沒有任何具體限制,可以隨意報銷。前提是根據自己的判斷,做出對公司最明智的決定。你可能會覺得,那員工不得每天都不來上班,出差隨便報銷巨額的差旅費嗎?其實並沒有發生這樣的情況,員工每年休息的年假時間平均低於十天,而對於差旅報銷部分,大家也並沒有濫用。比如我每次出差時,雖然可以選擇上千美元的酒店,但是我也會覺得沒有必要,依然還是去選擇兩百多美元的酒店。

在矽谷,能夠留住人才的,並不僅僅是優厚的福利薪資待遇 —— 當然,矽谷的薪水已經很有競爭力,並且有最好的金錢上的激勵制度,這是最基本的前提 —— 還在於員工得到的成就感。對於一個有創業精神的員工,取得事業上的成績就是最好的獎勵。和一群了不起的同事,體面而合法地,完成了一件在全世界都有影響力的事情,就足以激動人心。當然,這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矽谷企業的招聘要求:員工要嘛已經是業內頂尖人才,要嘛,就是全新的應屆畢業生,在一張白紙的狀態下,從頭培養做事方式、職業自尊和敬業精神。

這樣足夠高的自由度,就讓員工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讓員工在重大決策中擁有權利,並用自己的權利來決定自己的命運,最終,整個企業的靈活性就會大大提高。

雖然在我們在目前的工作上,或許沒辦法擁有這樣高自由度的文化風氣,但我們仍然可以以努力調整自己的思想,主動用創業的思維和主人翁的角度,勇敢站出來,接納並完成更多挑戰,而不是渾渾噩噩地度過人生中最美好、進步最快的年輕時光。

2. 包容失敗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矽谷第二個非常有名的創業文化:「包容失敗」。

我們常常都會上級說:「你們要創新,要做出不一樣」,但同時又要求我們「必須成功」,這似乎有一點本未倒置;沒有所謂「安全的創新」,創新就是要大膽突破、改變格局,因為高失敗率也是常見的。

所以,當一家企業文化可以「包容」我們失敗,我們就更敢大膽的嘗試,去假設、去驗證團隊的想法,不斷調整和迭代;因為這些「包容」,才有所謂的「創新」。

我們再來看看亞馬遜(Amazoe) 的「包容文化」。

亞馬遜「硬」軍大潰敗


早在2004年10月,亞馬遜就成立了一支小的硬體團隊,叫作Lab126,也就是著名的126實驗室。說起來,126這個數字也很有意思,A代表著數字1,因為是英文當中的第一個字母,而Z則代表著26,是最後一個英文字母,合起來的126就代表從A到Z,從始而終。這恰好也和亞馬遜的公司Logo的創意相呼應。還記得亞馬遜Logo下面那個笑臉吧,就是從Amazon這個單詞的A連接到Z。

從設立之初,Lab126就切合亞馬遜「為提高人們閱讀體驗」的願景而努力著。到今天,它已經在矽谷成長為擁有千名員工的大型創新和研發組織。它歷史上推出的第一款硬體,也是亞馬遜代表性硬體產品,就是Kindle。經過三年的努力,2007年11月,Lab126首款硬體設備Kindle電子書成功上市,同時發布的還有9萬本電子圖書。推出僅僅5.5小時以後,Kindle就全線售罄。以後的各個升級版本的Kindle也都取得了良好的市場反饋,這就給了亞馬遜繼續進軍個人消費電子領域的信心。

2014年6月,亞馬遜宣布正式推出智能手機Fire Phone,由富士康代工,在美國、英國、德國市場發行。但發布後,Fire Phone馬上就被各大科技媒體評論為「大失敗」。評測者甚至給出「過目即忘」、「平庸無奇」這樣的字眼,而產品評分也跌到了不足三顆星。僅過了一個月,亞馬遜就將Fire手機的營運商簽約定價從200美元大幅削減至幾乎免費的0.99美元。Fire Phone在功能上沒做錯任何事,但也沒有做出非常驚喜的功能。唯一能被科技媒體圈點的,似乎也就只有「動態視角」顯示 —— 手機螢幕在各個角度下查看,可以呈現不同的3D渲染效果。

這樣一款平淡無奇的手機,顯然無法和谷歌、蘋果、三星等場上玩家競爭,並突圍這個已經十分激烈的手機市場。半年後,2014年12月,亞馬遜CEO貝佐斯(Jeffery Bezos)走上BI Ignition的舞臺,公布僅僅在過去的第三季度,Fire Phone就給亞馬遜造成了1.7億美元的損失。雖然他依然表示對Fire Phone抱有信心,但在半年後的2015年夏天,Fire Phone還是被亞馬遜停產,手機專案正式停止。

就在媒體為亞馬遜數億美元的損失而深感遺憾的時候,貝佐斯卻表示他其實不在乎,而且覺得這樣的努力十分值得。

事實上,Fire Phone的失敗也確實成為亞馬遜後來專案的「成功之母」。如果沒有Fire Phone階段積累下來的觸控螢幕硬體開發和供應鏈及生產經驗,後來的亞馬遜Echo智慧音箱也不會取得成功。同時,專門的安卓訂製系統Fire OS也沒有被浪費,雖然Fire Phone不再使用,但它成為亞馬遜後來智慧硬體設備的操作系統。如今,亞馬遜借助這些經驗,正向著智慧家居和物聯網領域大步邁進。

這就是,敢於擁抱失敗的力量。

失敗是必需的


「在矽谷,失敗不是一個選項,而是一個必需品。」(In Silicon Valley, failure isn’t an option. It’s mandatory.)這是美國《連線》雜誌(Wired)對矽谷「包容失敗」文化的經典評論。對失敗的寬容態度基因,從風險投資人蔓延到大學教授,從企業主延伸到普通雇員,就這樣,滲透到矽谷的每一個人的細胞裡。這裡,人們更注重你是不是有創新的想法、有敢拚敢闖的精神,而不怕你在努力中失敗。甚至,大家會覺得失敗是一件值得慶祝的驕傲事。

每年,矽谷甚至會舉辦Failcon「失敗峰會」,邀請各個領域創業失敗的人上臺講講經驗。要知道,如果你失敗得不夠大,影響力不足,還不能上臺呢。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里斯多夫.皮薩里德斯(Sir Christopher Pissaride)在2016年於中國進行演講時說過,「寬容失敗」的文化是其他地區想要比肩矽谷所需要的三個必要條件之一。

正是矽谷這種鼓勵嘗試、不怕失敗的文化,才讓整個矽谷的人們都可以無所顧慮地創業,也造就了這個全球最強的創業生態圈。現在,矽谷活躍著超過1萬多家新創公司;雖然從2015年開始,隨著矽谷地區生活成本的連年攀升,新創公司數量有所減少,但是,那些頂級的一流新創公司依然選擇矽谷。可以說,在矽谷人人都不怕創業、敢於創業。

如果你剛到矽谷工作,很快,你就會聽到同事們常說一句話:Learn to fail, don’t fail to learn。Learn to fail就是「學會失敗」的意思,也就是在失敗發生的時候,要學會接納它、容忍它。而fail to learn就是「學習的過程失敗了,沒有學習到東西」的意思,就是說沒能在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而我們要做得更多的,就是前者。

在矽谷,還流行著一句話,Fail early and fail often,中文的意思是「早點失敗,頻繁失敗」。無論一個人還是一家公司,在早期失敗的時候,成本是最低的。一個產品,在早期只有幾千鐵粉的情況下,發現漏洞或者不足並且及時處理,那麼以後更大的流量進入時,用戶流失率就不會太高。

而後一句「頻繁失敗」則是一種工作和創業方法,是說,我們要透過頻繁試錯,讓公司和產品疊代到最佳狀態。下一節,我來給你詳細講講失敗案例。

小結


矽谷文化充滿了高度的「自由」和「容忍失敗」。

或許有人會說,我們公司如果「過度自由」,只能是一盤散沙,確實如此,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高自由度」。

作者在書中提到他自己的故事,有一天他起床的時候,覺得肚子好餓,想找他的同事去吃飯,於是在群組裡面問:
同事A 回答說:「我們員工餐廳碰面?」
同事B 回:「好」

作者有一點傻了,他想問的是出去吃啊,怎麼會去員工餐廳,而且今天不是放假?

後來才知道,在矽谷每個人都非常的拚,正因為彼此都很優秀,所以大家都很認真,對他們而言,自發性的工作是很稀鬆平常的事。

在這邊工作的人都擁有極強的「自制力」,並且他們都是「成長型思維」,不會因為失敗或是挫折就停滯不前。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矽谷的文化中「高自由度」和「容忍失敗」才能最適合他們發展;

看到這一段,我有時候會心想,當我們再竊喜自己是公司是認真上進的人時,在世界的另一端,這種上進心態是人人都有的。所以,當我們學會自律、擁有成長型思維,我能才配得上擁有這樣的文化氛圍;也讓我想到一句話:「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共勉之。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5會員
231內容數
Give me book 是一個分享書籍的讀書園地,每兩周就會寫一本〝書籍〞的讀後心得與重點整理,期許有興趣的人可以跟我 Gimmy 一起閱讀、學習與交流,而每一本書大約會發佈五篇主題:簡介、三個主題和總結,透過這些分享來期待我們共同學習與成長。 若有推薦的書單,請歡迎隨時向我推薦哦 ^^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怪罪型直覺是替某件壞事找出一個簡單清楚的元凶。我們滿心想找出禍首,一旦自認找出就只想揍那人一拳,不再設法在別處找解釋。為了扭轉怪罪型直覺偏誤,你要忍住尋找代罪羔羊。當壞事和好事發生,我們該把矛頭指向系統而非個人。
我們覺得簡單的概念很迷人,喜歡洞悉的那一刻,認為這個耀眼的簡單概念可以漂亮解釋許多其他事情,我把這種對單一肇因與解方的喜好稱為單一觀點型直覺。 為了扭轉單一觀點直覺偏誤,你要有整個工具箱而非一把槌子。懂得察覺單一觀點可能局限自已的想像,然後想到不妨試著從許多角度來看問題,方能獲得更準確的了解。
宿命型直覺認為固有特質決定了個人、國家、宗教或文化的命運。事情會是現在這樣,背後有無從擺脫的命定理由:事情向來如此,永遠不會改變。由於這種直覺,我們把第6章的錯誤概括或把第1章的二分化視為真實無誤,而且命中註定:不會改變,也無從改變。為了扭轉宿命型直覺偏誤,你要切記緩慢改變也是改變。
人總是下意識的自動把事物分類與概括。這不是偏見或高明,而是對頭腦運作實屬必要,讓種種想法能有個架構。概括誤導與刻板印象是媒體傳遞訊息的簡便方法,報紙上常見到這類標籤,比如鄉間生活、中產階級、超級媽媽和幫派分子。當許多人留意到某種有問題的概括分類,那就成為刻板印象。種族與性別就是最常見的刻板印象。
如果我們把太多注意力擺在眼前看得見的患者,卻沒注意背後更大的數字,那麼我們可能會把所有資源花在解決一小部分的問題,少救很多條人命。這原則適用於任何資源有限故須用在刀口的地方。 你只需要兩個神奇工具就能扭轉制失真型直覺偏誤:比對與除法。
根據問卷調查,一般人被問到最怕什麼東西時,下面四個答案永遠名列前茅:蛇、蜘蛛、高處,以及受困在狹小空間。再來是其他意料中的答案:上台演講、針頭、搭飛機、老鼠、陌生人、狗、人群、血、黑暗、火和溺死等等。 這些恐懼基於明顯的演化理由在我們腦中根深柢固。對生理傷害、受困和毒素的恐懼曾幫助我們祖先活下去。
怪罪型直覺是替某件壞事找出一個簡單清楚的元凶。我們滿心想找出禍首,一旦自認找出就只想揍那人一拳,不再設法在別處找解釋。為了扭轉怪罪型直覺偏誤,你要忍住尋找代罪羔羊。當壞事和好事發生,我們該把矛頭指向系統而非個人。
我們覺得簡單的概念很迷人,喜歡洞悉的那一刻,認為這個耀眼的簡單概念可以漂亮解釋許多其他事情,我把這種對單一肇因與解方的喜好稱為單一觀點型直覺。 為了扭轉單一觀點直覺偏誤,你要有整個工具箱而非一把槌子。懂得察覺單一觀點可能局限自已的想像,然後想到不妨試著從許多角度來看問題,方能獲得更準確的了解。
宿命型直覺認為固有特質決定了個人、國家、宗教或文化的命運。事情會是現在這樣,背後有無從擺脫的命定理由:事情向來如此,永遠不會改變。由於這種直覺,我們把第6章的錯誤概括或把第1章的二分化視為真實無誤,而且命中註定:不會改變,也無從改變。為了扭轉宿命型直覺偏誤,你要切記緩慢改變也是改變。
人總是下意識的自動把事物分類與概括。這不是偏見或高明,而是對頭腦運作實屬必要,讓種種想法能有個架構。概括誤導與刻板印象是媒體傳遞訊息的簡便方法,報紙上常見到這類標籤,比如鄉間生活、中產階級、超級媽媽和幫派分子。當許多人留意到某種有問題的概括分類,那就成為刻板印象。種族與性別就是最常見的刻板印象。
如果我們把太多注意力擺在眼前看得見的患者,卻沒注意背後更大的數字,那麼我們可能會把所有資源花在解決一小部分的問題,少救很多條人命。這原則適用於任何資源有限故須用在刀口的地方。 你只需要兩個神奇工具就能扭轉制失真型直覺偏誤:比對與除法。
根據問卷調查,一般人被問到最怕什麼東西時,下面四個答案永遠名列前茅:蛇、蜘蛛、高處,以及受困在狹小空間。再來是其他意料中的答案:上台演講、針頭、搭飛機、老鼠、陌生人、狗、人群、血、黑暗、火和溺死等等。 這些恐懼基於明顯的演化理由在我們腦中根深柢固。對生理傷害、受困和毒素的恐懼曾幫助我們祖先活下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本文翻譯並重新詮釋自 Paul Graham 於 2024 年 03 月的文章《The Best Essay》,探討一篇優秀文章的特質,指出最有價值的文章應探討深刻且出人意料的主題,啟發讀者,並帶來新穎的見解。撰寫優秀文章的關鍵在於選擇值得深入的問題,嚴謹的思考與重寫,使文章富有創意且具備啟發性。
Thumbnail
本文介紹 Y Combinator 前 100 強公司常用的商業模式和定價策略,強調 SaaS、交易型和平台模式的成功經驗。文章指出靈活的價值定價策略是推動企業成長的關鍵,並提到平台型公司利用規模效應和網絡效應獲得市場優勢。這些範例為新創企業提供寶貴的學習機會。
Thumbnail
這篇長文,我試圖台灣與矽谷的淵源、台灣在全球的獨特產業定位、人工智慧崛起對軟硬整合的影響,來分析台灣與矽谷在軟硬體產業的脈絡,以及我們如何走到今天,面對未來。
為何閱讀 介紹引用許多矽谷人的工作方式,提昇工作效率與思維,面對大量資訊的我,往往需要更多穩定的心緒以及彙整資訊的能力,所以激起我的好奇心。 閱讀時長 大約5-6小時 作者: 在2001年8月就職美國情報工作單位的男子,不久發生911事件,所以當時與各單位情報人員共同上前線,之後它也與多位
Thumbnail
人是怎麼做決定的? 人類的決策仰賴左右腦的併用 左腦負責邏輯分析以及處理資訊 右腦負責直覺以及想像概念 簡報無法被記住的理由 在簡報的過程中不斷只灌輸邏輯、事實,聽眾左腦會超載 記憶必須仰賴左右腦的併用 為何簡報要說故事? 透過故事或者背景脈絡可以使我們的右腦誘發出想像畫面
Thumbnail
在矽谷銀行倒閉事件發生一周年後,非銀行融資機構和其他銀行尚未取得如矽谷銀行過去在風險債市場的龍頭地位。
Thumbnail
從人才、產業與文化來看美國四大新創城市,舊金山的天候地點人才得天獨厚,人工智慧聚落前景看好。波士頓規模最小,但學研與生醫聚落密度最高。洛杉磯除了娛樂、貿易與航太工業外,鄰近也有醫材與半導體設計業,近年來創投規模也增加。紐約已經是美國第二大的獨角獸聚集地,金融與保險科技非常發達,值得關注。
Thumbnail
創投不一定要創業過,但有過創業跟產業經歷,絕對是同理創業者跟提供有效資源的背景之一。創業過也不一定適合做創投,因為在場上跟場邊的技術與心態,其實很不一樣。無論是哪個角色,唯有互相尊重、勇於挑戰自己,才能創造偉大的團隊與成績。
Thumbnail
矽谷思維:5個思維升級你的職場技能(上) 近期和朋友開始定期的讀書會,我選定第一本書的為矽谷思維。矽谷思維作者 Han 是一名赴美的中國軟體工程師,他在矽谷公司實習起步,一路晉升成為一線工程師,並將這一切所培養的思維、養成的習慣與所學經驗,紀錄於這本書中。 原本從書名看到「思維」二字,會怕是使用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本文翻譯並重新詮釋自 Paul Graham 於 2024 年 03 月的文章《The Best Essay》,探討一篇優秀文章的特質,指出最有價值的文章應探討深刻且出人意料的主題,啟發讀者,並帶來新穎的見解。撰寫優秀文章的關鍵在於選擇值得深入的問題,嚴謹的思考與重寫,使文章富有創意且具備啟發性。
Thumbnail
本文介紹 Y Combinator 前 100 強公司常用的商業模式和定價策略,強調 SaaS、交易型和平台模式的成功經驗。文章指出靈活的價值定價策略是推動企業成長的關鍵,並提到平台型公司利用規模效應和網絡效應獲得市場優勢。這些範例為新創企業提供寶貴的學習機會。
Thumbnail
這篇長文,我試圖台灣與矽谷的淵源、台灣在全球的獨特產業定位、人工智慧崛起對軟硬整合的影響,來分析台灣與矽谷在軟硬體產業的脈絡,以及我們如何走到今天,面對未來。
為何閱讀 介紹引用許多矽谷人的工作方式,提昇工作效率與思維,面對大量資訊的我,往往需要更多穩定的心緒以及彙整資訊的能力,所以激起我的好奇心。 閱讀時長 大約5-6小時 作者: 在2001年8月就職美國情報工作單位的男子,不久發生911事件,所以當時與各單位情報人員共同上前線,之後它也與多位
Thumbnail
人是怎麼做決定的? 人類的決策仰賴左右腦的併用 左腦負責邏輯分析以及處理資訊 右腦負責直覺以及想像概念 簡報無法被記住的理由 在簡報的過程中不斷只灌輸邏輯、事實,聽眾左腦會超載 記憶必須仰賴左右腦的併用 為何簡報要說故事? 透過故事或者背景脈絡可以使我們的右腦誘發出想像畫面
Thumbnail
在矽谷銀行倒閉事件發生一周年後,非銀行融資機構和其他銀行尚未取得如矽谷銀行過去在風險債市場的龍頭地位。
Thumbnail
從人才、產業與文化來看美國四大新創城市,舊金山的天候地點人才得天獨厚,人工智慧聚落前景看好。波士頓規模最小,但學研與生醫聚落密度最高。洛杉磯除了娛樂、貿易與航太工業外,鄰近也有醫材與半導體設計業,近年來創投規模也增加。紐約已經是美國第二大的獨角獸聚集地,金融與保險科技非常發達,值得關注。
Thumbnail
創投不一定要創業過,但有過創業跟產業經歷,絕對是同理創業者跟提供有效資源的背景之一。創業過也不一定適合做創投,因為在場上跟場邊的技術與心態,其實很不一樣。無論是哪個角色,唯有互相尊重、勇於挑戰自己,才能創造偉大的團隊與成績。
Thumbnail
矽谷思維:5個思維升級你的職場技能(上) 近期和朋友開始定期的讀書會,我選定第一本書的為矽谷思維。矽谷思維作者 Han 是一名赴美的中國軟體工程師,他在矽谷公司實習起步,一路晉升成為一線工程師,並將這一切所培養的思維、養成的習慣與所學經驗,紀錄於這本書中。 原本從書名看到「思維」二字,會怕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