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開手機的紅點點,我們時而滑過一篇又一篇的文章,深怕自己會因為錯過某個專欄的更新,進而讓自己處於「落後」的狀態。而後,你可能又點開社群動態,看見那個誰誰誰又去上了一堂好棒的課程,不僅於此,還深入地寫了一篇充實的學習心得文。心裡不禁暗自感嘆:我怎麼會沒有看到報名的訊息呢?少了這個能力,我是不是就很難跟其他人才競爭了呢?甚至,你更會在聽過無數場演講、參與好多工作坊,甚至找到能一對一引導你的教練之餘,依舊懷疑自己是不是還欠缺什麼能力!
便利性是把雙面刃,模糊了個體之間的界線
網路科技讓我們無時無刻都能與想親近的人們聯繫上,但也因此干擾了我們的生活節奏。起初,我們享受這種隨時與親友交流的快感,時至今日我們卻可能淪於在群體 之中比較的輪迴。
如同前面提到的,你明明四處去進修,也在各大線上學習平排上購入了好多課程,書架上也總是擺滿了自己感興趣的書籍,但你依舊覺得自己仍然不足。即便自己的課程可能有一半以上都還沒點開,書籍更是買的速度是看的10倍,我們仍然克制不了自己比較的慾望,因為那條牽起你我之間的網絡早已因技術的進步,逐漸模糊。
享受自由的同時,別忘了限制能帶來的美好
想像一下10年前的今天,或許我們無法透過手上那台裝置,來回撥弄數十下之後,可能就安排好周末旅遊行程的大小事了!沒錯,這是當代的我們所能享受的自由與便捷。但你是否也有個經驗是,點開整合旅遊資訊的平台,滑了好久卻遲遲無法做出決定,因為你所看見的那些選擇,都是可能會發生的美好!但基於理性與現實,你又會想要好好的比價一下,看看是A平台省錢,還是乾脆打電話直接連絡店家會更划算?然而,時間可能就這樣流逝了,我們卻依舊坐在原位,少了當年那種「不是很確定」、「規劃個大概」就出發的時刻。
有時候我們需要感性地告訴自己「出發吧!不要問路在哪」
因此在茫茫的資訊海中,我們應該要練習的是如何為自己設定「限制」,好比
- 這份工作是否滿足你所重視的價值(舉例:利他、成就感)?
- 興趣是否要與工作結合?若要結合,這真的是你能接受的嗎?(我也曾經分享過:怎麼樣才算是有興趣?)
- 我能接受怎麼樣的薪資待遇、工作環境、團隊氛圍?
或許,閱讀至此的你仍在尋找下一份工作,或者是在原來的崗位中思考是否要轉職,都能透過這些提問,為自己設定好的「限制」,在日漸模糊的分際中,讓自己能真正擁有自由的感受。
除了限制,我們究竟該如何觀照自身
天才是放對地方的普通人,普通人是放錯地方的天才 -《自己的力學》
一直都很喜歡洪瀞教授在書中所寫的這句話,因為他時時刻刻的提醒我們「不要逼於魚和鳥一起比賽游泳」,而就算要比賽,也要勇敢地跳脫排名的思維。
從小到大,我們先是在課業上比較名次;進入大學,我們開始計較誰的實習經驗比較亮眼;到了職場,仍然有各種績效指數可以比拚。這就是排名的思維,甚至我們在解讀龜兔賽跑的時候,仍然是在乎烏龜要能透過努力與堅持「跑贏」兔子,卻沒有看見烏龜本身所擁有的強項與優勢,為什麼規則非得是比誰跑得快呢?
因此,我們可以先試著從找出自己的優勢開始,並且要深深地相信自己一定有能夠發光的那面。就像
《自己的力學》作者洪瀞教授所說的,我們終能透過朋友間的互相幫忙,看見彼此身上的亮點,發現自己「能為他人解決什麼問題」。
最後,幫你摘要一下本篇文分享的重要觀點:
- 茫然地在資訊海中迷失方向,我們該思考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
- 便利性模糊了個體間的界線,於是我們開始不停的比較
- 看似能自由地在選擇中分析,實則讓我們陷入了選擇的焦慮。真正重要的是為自己設定「限制」
- 每個人身上的能力就像是薛丁格的貓,若不去觀察,就不知道他在哪?
.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別忘了給我一個❤️, 也歡迎你到我的FB粉專「
利他能の人生調劑所」逛逛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