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的 RISC 趨勢——遠端、個體、斜槓、社群
整個世界再也回不到從前,新冠肺炎席捲了全球各國跟企業,供應鏈中斷,全球產業鏈重組,雖然疫苗已經出爐,但距離回到正常生活,似乎仍有一段遙遙道路。這樣的世界巨變猶如中世紀黑死病一般,也進一步加速了人類社會的革新與改變。如何勇敢面對明天,成為全球人民共同面對的課題。疫情也為全球七十億的人類建立一個深刻的樞紐與羈絆,世界也因此重置。
新冠肺炎這場黑天鵝事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社會與企業組織工作生活的型態。我們是誰,我們從事什麼行業,世界如何運作,都要從根本上的價值與意義中重新思考。商業的規則也在改變,縮短了許多過去數十年無法達到的境界。
比如說,傳統被認為數位轉型不成功的日本企業,就在疫情中被迫加速推進數位化進程。在新冠肺炎之前,許多日本企業仍使用老式的傳真機作為訊息交換的工具,許多文書表單仍習慣使用傳統紙本,也習慣面對面拜訪客戶與會談。但疫情下,數位化轉型迫在眉睫,為了因應社交距離的防疫規範,許多科技工具被快速的應用與導入。
而這不只發生在日本,除了疫情資優生的台灣外,全世界都為了這場疫情被迫進入遠端化的數位時代。這也代表了這個時代的第一個重要未來趨勢——「遠端」。
遠端將成為未來時代的基底
2020年1月15日,愛爾蘭企業貿易暨就業部(DETE)出臺了《讓遠端奏效:國家級遠距工作策略》(Making Remote Work:National Remote Work Strategy)的政策白皮書,由國家層級做出了對遠端工作的指導方針。
遠端初期作為因應疫期的無奈之舉,但許多人卻在當中發現好處。這些優勢包括:間接提升勞動參與率、突破時空界限應用人才、平衡城鄉區域發展、減少城市交通與住房壓力、改善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改善兒童和家庭福祉、降低交通造成的碳排放和空氣污染等。
Facebook 執行長佐伯克更宣示,未來十年內,Facebook 會讓超過50%的員工轉換為在家工作的模式,目標讓 Facebook 成為「遠端工作最領先的公司」。推特執行長傑克.多西(Jack Dorsey)也做出類似的決定,開放偏好在家工作的員工,疫情結束後仍可遠端上班。
然而,也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力推遠端。Google 針對員工返回辦公室意願調查揭露,62%的人希望在特定時間回到辦公室工作,想要回辦公室的主因,是希望能有面對面的與同事一起工作、維持社交、方便溝通協作,顯見當面的溝通協作與社交仍受多數 Google 員工重視。Google 也因此鼓勵「混合式的辦公」。
數位化推動的個體崛起時代
疫情帶來的轉換除了遠端以外,另一個就是遠端化影響的「個體崛起」。當人們可以跨越時空限制以遠端工作模式貢獻自己的專業技能時,管理自我反而成為最重要的能力。這也同時意味著,「成為自己的老闆」是後疫情時代的核心關鍵。
在家工作的形式,讓人更有生活的主導權,其形式模式已經幾乎與自由工作者的SOHO 族無異,唯一差異僅是是否有做為正式員工,企業組織所提供的社會保險而已。這樣的情況下,勢必會有許多企業順勢解放受雇員工,改以外包形式合作。這樣既能降低企業面對不可預測的變動下的因應彈性,也能降低本身的運營成本。
這當中,行銷企劃、美術設計、程式編寫、文字編撰等較能獨立作業的工作會首先發生改變,比起聘用正職員工,後疫情時代的組織會更傾向先尋找外包合作解決問題。這樣的機動應變模式也更能使供應鏈貼近市場需求。而即便已經在組織內部擁有正職的員工,在變動局勢下也會有分散風險的思維,開啟接案或者培養外部技能,讓自己未來可以有接案生活的能力。
因此,未來時代每個人都會成為一個個「一人公司」,即便仍在組織內擁有正式聘僱資格,那也僅僅代表雇主是自己的「主要客戶」,若是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未來這個主要客戶無法繼續給予訂單時,勢必會對個人造成極大衝擊。所以這也讓另一個當代趨勢更加凸顯,那就是「斜槓」。
斜槓讓人找回人生主控權,創造第二人生
斜槓這個詞已經火熱了兩三年,在遠端工作與個體崛起下,反而更加成為未來的主流。而什麼是斜槓呢?斜槓一詞源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 · 阿爾伯所著《雙重職業》。他認為「越來越多年輕人不再滿足於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選擇以擁有多重職業和身分的多元生活。」這些人用斜槓符號(/)來介紹其一連串的頭銜或身分。
在疫情驅動下,生離死別成為許多國家人民每天必然面對的真實世界,人滿為患的醫院,親友的離去,工作甚至朝夕不保。這種不安感猶如中世紀黑死病般,可能引導出人類物質之外的精神思想進階,也就是對於人生有更深刻的思索與體悟。人們才發現,原來人生是這樣的不可控,一切的因緣造化都由不得自己。
如此,人們會更加的期待自己能找回生活的主控權,而不只是順著歷史的洪流被無情地推進。斜槓則是一個解方。斜槓的本質並不同於兼差,一大關鍵就是因為有變現的概念,可以是「知識變現」、「流量變現」、「粉絲變現」等等——什麼意思呢?簡而言之,就是把你腦袋裡面的知識技能變成實質的收入金流,或其他價值,這就跟一般的兼差有根本性質的差異。
此外,斜槓青年的多重職業,在這時代常常會跟「網際網路」掛勾。這是因為平台/零工經濟的趨勢,隨著網路的不斷發展,有越來越多平台崛起。平台的核心價值就在於「連結」,比如谷歌是資訊與資訊的連結、臉書是人與人的連結、阿里巴巴跟亞馬遜這種則是商業與商業間的連結。這些平台讓知識/技能,不一定要透過傳統雇傭模式來觸及到企業。
也就是說,一個企業/組織/個人,可以透過各種平台,找到擁有技能的人。以專案的行事滿足需求,這就是平台經濟的運作方式。比如說你是一個從事財務領域工作的,但是因為本身有平面設計的技能,而可以在各種平台接案,用閒餘的時間創造額外收入,讓「知識變現」。這樣的趨勢也將在疫情推動下,跟遠端、個體等關鍵字再度深刻結合。
社群將成為更深刻的趨勢
在遠端模式形成個體經濟以及加強斜槓趨勢後,進而會深化的就是「社群」。人本身就是社群動物,遠古猿猴透過團結的力量,互利合作增加生存的機率。疫情造成人與人的疏離,反而會透過網路的方式讓人組成更緊密的社群,同時疫情結束後,那些過去因為隔離而未被滿足的社交需求也會爆發出很大的社群能量。
社群的概念最早是德國社會學家費迪南德 ‧ 滕尼斯(Ferdinand Tönnies)提出兩種社會群體概念,分別是 Gemeinschaft 跟 Gesellschaft,這兩個詞分別對應英語的Community 跟 Society,中文多半把 Community 翻譯成「社區」、「共同體」或「社群」,而 Society 則通常為「社會」。
滕尼斯認為,所謂 Community 是基於人們內在的喜好或者因習慣的制約,也可能基於某種共同的記憶上,而形成的自然有機生長的整體。在古代可能是基於血緣關係、宗教信仰或者地域。然而在未來透過網路的連結,更多的會是同領域興趣或專業線上線下社群,跨越地域的聯繫連結。
當我們擁有專業技能時,想要對外提供服務產生價值,就必須在相應的平台上露出,讓同領域社群的人知道我們,在對的地方建立自己的品牌。這樣所謂的社群就成為想要斜槓的重要根據點。人們根據我們在社群上的表現評價與認識我們,價值與解決方案也透過這樣的機制不斷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