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佩,小三,住在台北市蛋黃區的國宅社區。有次,我去我那住在山溪邊的爺奶家遊玩後,爺奶送我回去,打算交接給在餐廳宴請騎機車環島,剛到台北的"大姑姑+二姑婆"組合的媽媽。結果,詫異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爺奶讓我自己在靠近餐廳約10公尺時,讓我自己走入餐廳與她們會合。等我回過頭時,卻發現爺奶已經突然不見了!好奇怪+為什麼呢?
後來,聽媽媽說因為"姑姑+姑婆"組合,在騎機車環島的決定上,因為可能擔心安全的問題,無法取得爺奶的認同,而這"姑姑+姑婆"組合,還是堅持自高雄出行,如今雖然抵達台北,她們不希望爺奶知道,以避免可能產生的互動困擾。可惜的是,因為需要交接我給媽媽;媽媽只好稍微透露一下給爺奶,希望爺奶有自知之明,假裝他們不知道之下,完成我的交接。 真是好玩+矛盾+奇怪的屬於大人們的詭異互動行為。
更好玩的是,幾個月的事過境遷以後,爺奶與"姑姑+姑婆"組合竟然恢復聯絡互動。然後,姑姑說:"當時,她坐在餐廳裏面,也感覺奇怪,為何小佩我自己一個人進來餐廳,爺奶為何不見了? 為何媽媽沒有邀請爺奶一起聚餐?" 當時,她就感覺可能出事情了,糟糕! 如何美好的收尾呢?
小結:
1.以上是典型的家人之間情緒波動事件的發展過程,其導致發生的關鍵原因,在三方之間,互相堅持+體貼+體諒過度:先是爺奶堅持騎機車環島是危險的,"姑姑+姑婆"組合也堅持在爺奶"未知道+未支持"之下,一定要出行;然後,爺奶體貼既然人家姑婆組合不想讓自己知道,就過度體諒:送小佩抵達餐廳,為了滿足媽媽說的話:想讓"姑姑+姑婆"組合認知,爺奶不知道她們抵達台北;然後,爺奶就"遠距交接+自動閃人"了。最後,媽媽也堅持不讓他們彼此會面,自認應該會是最佳的處理方式;然後,就建議爺奶送人+閃人;以為,"姑姑+姑婆"組合可能也不會知道實情喔!
2.美國開國元勳富蘭克林的名言:"誠實是最佳的對策"。以後,如果事情重新再來一次,期待參與情緒事件發展的三方:爺奶+姑婆組合+媽媽,能夠彼此放下堅持,相互理解+換位思考+接納彼此的差異+能夠尋求三贏的可能作法;然後,在"誠實以對"的最高原則引領下,應該可以如下的調整:
1)爺奶部分:放下騎機車環島是一定有危險的堅持,在提議被拒絕後,尊重姑婆組合的反應=鬆手+容許可能後果的產生+隨時準備支援協助的可能行動;同時,正確解讀媽媽的建議,可能違反誠實的原則,回應媽媽說明:配合她好心建議的困難;依然交接小佩+參與宴席,讓誤解當時就有澄清恢復的機會。
2)姑婆部分:放下堅持環島出行的想法,或者選擇面對爺奶,努力尋求可以出行也可以讓爺奶理解接受的雙贏作法;例如:先讚美感謝爺奶對環島安全的關心(先解決關係中的"心情"部分);然後,說明願意每天回報一路上的天氣+交通的情況+說明平安抵達的過程+結果(即再解決關係中的"事情"部分)
3)爺奶部分:需要放下環島安全一定會有問題的想法,願意聆聽姑婆組合的說明+接受雙贏的作法。
以上三方的調整模式,應該由學習應用過,美國黃維仁博士發展之"親密之旅"技術十五年以上的爺奶,領先改變自己,然後,相信其他二方,也會在無形之間,受到互動模式改善的影響;從而,願意跟隨作出改變喔!
哈哈😄!所以,如果要追索問題的源頭,爺奶需要先有自覺+自改=承擔家人之間關係劣化的首要責任;當然,後來的改善首功,也應該歸功給爺奶喔!
注:"感謝您的閱覽,您的支持是我創作的動力,請幫我點紅愛心+回應(尤其,你有健康需要恢復的需要時),讓這篇文章,能幫助到更多朋友,歡迎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