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終於點開Netflix 上的后翼棄兵,喜愛看韓劇的我,美劇一直都不是我的首選;但它的題材,實在是太吸引人了,再加上近期有點韓劇荒(對我自己而言),迫使我找到了機會。
講個題外話,我其實是一個很容易會受到劇或是電影題材吸引,最近對一部韓國恐怖電影很有興趣,心裡馬上連結到韓國驚悚片該有的橋段,但我對恐怖片的態度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所以通常是選擇不看;印象中大概是三天吧,看了恐怖片睡不著的基本天數⋯
不過韓國恐怖片大部份都很有水準,想說稍微看一下這片子簡介好了,不看則已,一看不得了⋯這部片在講千年妖怪的故事,心裡馬上浮現,小時候很愛的漫畫,潮與虎(以前盜版是叫魔力小馬),就這樣抵擋不了強烈好奇心下,我點開了「第八夜」。
回到主題⋯事實上后翼棄兵目前不過是看了大約三到四集左右,沒辦法對這部劇評斷太多,還好的是,我想討論的也不是劇情本身。
相信看過這部美劇的人,一定對女主角在吃下鎮定劑之後,天花板浮現整個棋局,並自己對自己下起棋的橋段印象深刻吧;這充分演繹了安德森·艾瑞克森教授在《刻意練習》裡提到的心智表徵。
快速的思維捷徑
心裡學家丹尼爾康納曼與特維斯基兩位學者,在2011年的著作「快思慢想」裡,劃時代的將人類的思維巧妙定義成兩個系統,系統ㄧ及系統二。
系統ㄧ就像是哨兵一樣,全天候監測你所接觸的人事物,它是一種直覺,不管對與錯,它有著自己判斷的規則;系統二則是在系統ㄧ無法處理時,它便會接手,不過它有一個特性,就是懶惰,所以能躺的話,它不會願意乖乖坐著。
而系統ㄧ又可以分為兩類,一種就像是上述提到那部韓國恐怖片是在講妖怪的故事,而大腦馬上幫我聯結到潮與虎這部經典妖怪漫畫,這就是一種捷徑式的思維連結。
還有一種就是這篇文章的主軸,學習與刻意的經驗累積,也就是所謂專家的直覺。
放在心裡的地圖
見林不見樹,必要時也能夠聚焦在一棵樹,我想這就是對於各領域專家直覺最好的詮釋方式。
大腦事實上有著很高的可塑性,但有一些限制,簡單舉例就是記憶力沒辦法訓練,但可以訓練記憶某些事情。
比方說西洋棋頂尖大師,他們通過經年累月的訓練,因此能夠牢記類似像模板塊的棋盤資訊,換句話說,被記憶的棋局都是有某些特定模式的排列,而不是毫無章法的擺放,「后翼棄兵」事實上就是一種戰術名稱。
然而當大師面對程度較弱的對手,甚至能夠在腦海裡試著模擬各種走法,並預測對方的應對,也許一場棋賽下來,實際上大師心裡已經下過了數十場比賽,確保自己無懈可擊。
簡單說心智表徵是一張在腦中攤開,詳細記載著通往任何方向的地圖,眼中閃過的路名,立刻能夠察覺是向東還是朝西,而且越是經過刻意的累積,地圖越趨向完整、精確。
25%法則
身為一個普通人,最開心的莫過於了解我們,可以精進自己的技能到一個程度,尤其是在這個提倡通才的現代社會,萬維鋼教授「高手思維」裡提到一個人;史考特·亞當斯他是呆伯特系列漫畫的作者,身為一個插畫家謝部落格又出書,是一位高產出的暢銷作家。
亞當斯提到,如果我們想取得巨大的成就,大概有兩種選擇,第一:可以把自己的技能磨練到世界頂尖的程度,不過這非常的困難,沒有多少人可以辦的到。
第二種則是我們可以選擇兩種技能,把每一項技能磨練到世界前25%,這樣就比進入前1%或甚至前5%容易的多;然而同時擁有兩種排名前25%的技能的人,事實上是非常少的,如果又能夠在結合這兩項技能,去做同一件事情,就有可能取得了不起的成就。
雖然身處於資訊發達的現代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不過取得有用的資料或訊息也是相當的容易,如果對任何事物有興趣,就盡力去發展磨練,想辦法讓自己擠進25%以內。
結語
身處在現代,多元的工作型態中,只靠一項技能維生的我,大概就是被社會淘汰的下一個人。刻意練習的作者,艾瑞克森提到,即使是一個成年人,也能夠運用刻意練習的概念,磨練新技能。
很開心自己能夠在寫完刻意練習的閱讀心得之後,對於刻意練習這個概念還有著更多的想法,並且能夠試著將書裡的知識與日常生活做結合,我想這應該就是目前自己最需要磨練的地方。縱使通才是現在的趨勢所在,但若是沒有廣泛涉獵的嘗試與認定,並刻意練習的專精至前25%,一切也容易淪為紙上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