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富寧進擊的人生
「人生總是在不同的情境中擺盪,你被迫必須做出選擇,所以你得知道自己要什麼。雖然這並不容易。」
「拍戲演戲不穩定之處在於,有戲拍有戲演的時候就有收入,這些微薄的收入,或許能夠支持你等待下一個戲約,但若想過稍微正常一點的生活,一定得有另外的收入來源,但麻煩的事是不能找正職,因為接到戲的時候,必須花大把時間去拍戲或拍攝,如果是正職工作一定會彼此影響。」
曾在片場當臨時演員,當時一天12小時500元,包含便當。廣告、電影、舞台劇、鄉土劇…,如果有不錯的機會,就能慢慢從臨時演員成為特約,從小特、中特、到大特,從没有台詞到一句句的增加;有些人從演員,到一線明星,經歷很多人不知道的生活與訓練。
與情緒工作
回顧個人經驗
「人就怕卡在過去,一直活在過去。因此錯失了現在,也沒有未來。當我們認清過去,也接受現實之後,個案就可以重新出發。」
「愛同時要給對方足夠的自由,這一點就不是華人文化的常態了。」
「不健康的愛,表現出來的是粘、控制和糾纏。戀愛中或婚姻關係中有名的『連環18call』(約會後或出差小別時,一方落無消息,另一方會焦慮得連打十幾通電話追縱,沒有回音絕不放棄),都是對愛沒有安全感,對伴侶沒有信任感的表現。」
「是不是成長過程中,我們的父母、老師都給我們一個印象(體驗),聽話的時候最容易得到喜愛?家裡那個不乖、不聽話,特別有自己想法的孩子,總是被冠以『不孝』之名,在我們的電視劇中、鄰居的聊天中,隔壁家的孩子,除了優秀之外,『聽話、懂事』,大概是必要的條件吧!其實,『給與自由』才是健康的愛,這裡包含了尊重對方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允許對方與自己不一樣,甚至欣賞對方與自己的不一樣。」
「他已經長大成家,也有小孩了,但是母親依然希望他像兒時一樣對自己言聽計從,認為他是天下最好的媽媽。可是在女兒身為人母之後,他有體會了,他發現自己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雖然辛苦,但也有許多的快樂和收穫。並不像母親從小到大借他的一樣,母親對她付出了多大的犧牲和辛苦,他一定要孝順、一定要聽話、一定要回報,否則就是忘恩負義。他開始質疑母親過去的訓誨,開始想要反抗,而此時母親也感受到女兒開始離自己越來越遠,開始頂嘴,於是母親對未來更加沒有安全感,有失控的感覺,就變本加厲的使用工具性情緒和受害者心態來讓女兒內疚,讓他覺得自己不孝。」
「一個人如果經常使用工具性情緒,這些行為就會變成他人格的一部分例如:霸道,用憤怒來使人害怕、過度戲劇化、裝模作樣,用脆弱來使人內疚等等。一般我們說有『公主病』的女性大概都是善於使用工具性情緒來操縱人的。很少人會因為自己的工具性情緒問題而進入治療室,然而有許多受工具性情緒轄制的受害人會來到治療室求助。」
「有時候有意識的表達工具性情緒反而是比較健康的,是情緒智慧的一部分。例如,感覺被冒犯而刻意表達,憤怒是設立界限的方法之一。」
Inside out腦筋急轉彎
代表人類常見的5個情緒角色:樂樂、怒怒、憂憂、驚驚、厭厭
「情緒本是用來幫助人類適應生存的,它讓我們知道自己此刻需要什麼,並帶出相應的行動來。例憤怒的時候,我們需要設立界限,不再繼續接受侵犯,行動可能是推回去;害怕的時候,我們需要保護與安全感,行動可能是戰鬥、逃跑、或凍僵在原地。悲傷的時候,我們需要被安慰,行為可能是要求陪伴或擁抱。這些因外界環境而觸發的原始情緒原本都是健康的,包含著各種重要的資訊,讓我們明白自己的需求與行動傾向並且各有不同的相應的身體感知覺。但是,由於環境中不如意的經歷,這些基本情緒也有可能成為不健康的原發情緒。」
「情緒出現的功能就是要向主人傳達一個重要的資訊,讓主人關注並設法滿足其需求。如果主人與自己的身體感受、想法、行動都連結了,並關注了,需求滿足情緒自然就消退了。如果是不健康的情緒,它一定有一個來源...是從何時何事開始存在而尚未被解決的?」
「不健康的羞恥感通常來自於過去的創傷,例如童年受到校園欺凌或者父母長期的辱罵,當那些惡意中傷的言語已然內化,深植於心,在自己的內部形成了一個批評者的聲音不斷的批評自己,被批評的部分就形成了一個熟悉的羞愧感。腦神經科學的研究發現,創傷記憶留在海馬迴裡,而海馬迴是沒有時間概念的,用精神動力的語言來說,潛意識是沒有時間概念的...童年受傷的情緒被觸發時,那個感受就是現在式,完全真實的身歷其境的感覺。」
「我們在處理過去未竟之事的時候,所喚起的是與當時一樣真實的情緒,所以我們所改變的、轉化的,也是真實改變了腦神經連線和情感記憶了。創傷帶來的羞恥感往往伴隨著自我怨恨、自我貶低,過去傷害我的人已經不在了,但是我們內化的那個批評的聲音,卻無時無刻不跟隨著我們,繼續苛刻的虐待我們,這是需要處理的不健康羞恥感。」
「華人的文化和教育都鼓勵積極思維,強調凡事要看它陽光的一面,所以很難去理解和支持負面的情緒。因此,遇到個案談到灰色思想、絕望情緒的時候,一般人都想著對方把對方從深淵里拉上來,很難下到坑底與個案同在。」
「有一位個案提到自己原來是一個陽光自信的女性,但是在五年的婚姻生活中卻失去了自己,丈夫對自己的種種不滿意,讓自己失去了自信、陷入了憂鬱,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滿足丈夫的要求。當治療師要求他做到丈夫的位子上去的時候,他扮演丈夫的語氣、表情,處處都是輕蔑:『你簡直就是個笨蛋!什麼都做不好!你真沒用!』或者就是極盡諷刺之能:『是啊!看看你是什麼樣的媽?天下有你這樣的媽媽嗎?你實在情商太低了,就適合一個人生活,不適合成家!』治療師看見、聽見丈夫的語言與語氣,忍不住說:『這真是情緒虐待啊!』個案才說:『是嗎?我也覺得他這樣很過分,可是,他說多了,我都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像他說的,真的有問題了?』人在關係中很容易迷失,因為太在意對方,太害怕失去,以至於完全接受對方的看法,扭曲了自己而不自覺。治療師真實的共情反應可以喚醒個案內心真實的感受,得到支持與力量,重新找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