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是可透過調整距離來安放自己的,相處起來舒服的就會想靠近,反之當然就是想拉開距離,目的是希望自己能好過一點。但總是有一些人際關係,就是得要去面對,去互動,去找到身處其中可以讓自己好一點的方法。這幾乎是多數人身處在這個世界,必然得要去面對的課題,換句話說,就是必須得學,不想學,即便逃避也只能一時,無法長久。畢竟,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學到;很多時候,就算結果無法盡如人意,但勇敢去經歷總是會帶來學習,關於人,關於生命。
會想寫這一篇,背後的起因是身為諮商心理師的我,當在諮商室裡遇到對自己來說,困難不解也不容易的個案時,內在裝滿了許多的震盪感受時,是如何透過卡片(親職卡)來跟自己對話,找到面對這個對我來說困難的個案當下能對焦、能做、可以預期朝好一點方向前進的內在定位。
簡單的來說,是在談話過程中,來談者出現了強烈的情緒反應,而這與正在談的內容在邏輯上沒有太直接的關聯,。因為保密原則的關係,細節就不多提,在專業評估的面向大概可以推測這是創傷中的情緒重現(喚起)反應,我也找了對這個主題專精的同儕諮詢,確認我的判斷,以及可行的作法。但即便這樣,心裡還是惶惶不安,一來是也會怕自己在過程中做得不夠好的地方對個案有不好的影響,二來是面對不容易的處境我也會有自己的感受要消化。這個消化,我借助牌卡的幫忙,希望能找到接下來再次面對的指引跟方向。
這次我使用的是親職卡,親職卡雖然叫做親職卡但不限於親子關係的運用,而是可以擴及人際關係都適用。
這一次我挑選的是親職卡中的「姿態卡」來幫忙釐清。
在挑卡片前,我對自己的提問:「在陪伴這個個案的過程中,什麼是我可以(好好)做而有幫助的呢?」
先說一下為什麼會對自己有這樣的提問。在面對不容易的處境中,往往那個不容易中,覺得自己好像做不了什麼的「無力感」、「不知道該怎麼做才是好的有用有效的」,是這樣的背景在困擾,並且難受到覺得自己過不去。如果可以在不知道怎麼辦才好的處境中,找到一點點可以做些什麼的確認,都可以大大的平復「無力感」帶來的沮喪跟挫敗感,同時又找到著力點,所以才是上面的提問。
親職卡裡頭的姿態卡總共有66張,我就挑出來可以做的有16張這麼多。但你知道嗎?還沒挑卡片之前,我真的是聚焦在其他沒被我挑選出來,我認為自己應該也要做到的其他姿態來看自己。現在你可以理解,去意識自己「還能做些什麼」跟「只看到自己沒做到的」這兩者在心理狀態上的差別了嗎?
最後的這三張,是我給自己的。個案的困難還是在,繼續陪伴繼續談話的不容易也依然在,而在這樣的過程中,除了個案,當下的我、面對不容易處境下的我也是需要被自己關照才更有勇敢有力氣的走下去。所以這三張,是我給自己的「在這個過程中,用什麼姿態的面對會讓自己更可以繼續?」,確實,得要回來自我照顧好自己、放鬆/自在,同時在無法立即馬上能有改變進展時,在心中帶著祝福來面對,都可以安穩自己的心,在不容易中。
備註:親職卡是一套可以用來對話釐清親職互動中重要的價值觀與互動姿態,並延伸至重要關係的對話牌卡。若有興趣,需要進一步詢問跟購買,可聯繫
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