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作家理查柯克說:「別浪費時間去超越你對蛇蠍的恐懼,最好的方法就是迴避牠們。」
蛇蠍當然只是比喻,這個句型或提醒可以套用在人生的很多事物上,也就是只要還有迴避的空間,繞過去比正面迎戰來得有效率多了。
「愚公移山」只是個成語,就像所有勵志格言般,都只是期待而不是會在真實世界裡發生的事。
我會跟有心參與公益團體當志工的朋友提醒:「不要把追求目標過程碰到的障礙當成目標。」意思是說,雖然每個志工都是不為名不為利,只為組織訴諸的理想在奉獻,但是,做事情的是有血有肉有情緒的人,每個人的生活背景做事方式都不一樣,在一起做事過程中的不同意見與摩擦一定是免不了的,萬一在溝通過程中態度、語氣稍一不慎,彼此就結下樑子了,也許會讓我們生氣、灰心、想放棄、離開組織,也就是我所謂的「障礙」,可是只要組織的理想還在,還值得我們繼續付出,那這個障礙就完全不重要,只要繞過去就好了。
除了當志工之外,在我們的工作或生活,甚至交朋友或與家人相處也都是一樣,當我們花心力去對抗某件事情時,要提醒自己用更高更全面的觀點來審視,對抗值不值得?如果後面有更重要的東西,或許就繞過這個障礙,將我們的精力與時間放在值得追求與付出心力的目標上面。
曾經 在報上看到一則有趣的新聞。
美國有位八歲的孩子,偷偷將他在筆記本裡所寫,附有彩色鉛筆插畫的故事書,偷偷塞到社區圖書館的書架裡,希望將他創作的故事分享給別人。
隔兩天,他跟媽媽想去取回他的筆記本,結果不見了,只好硬著頭皮去問圖書館員。原來是圖書館員在整理時,發現了這本「書」,覺得內容很有趣,正在館員間傳閱。
後來獲得小男孩同意後,在書上貼條碼列入館藏的書目,供民眾借閱。這個訊息流傳開來後,成為社區圖書館最多人等著預約借閱的熱門書。
這讓我想起荒野保護協會成立的1995年,當時還沒有線上社群,甚至網路在國外剛發展沒多久,台灣還沒有多少人知道這個新的媒介,大部分宣傳行銷都還必須在實體世界中進行。
當年荒野正在籌備時,沒有知名度也沒錢宣傳,於是我就自費印了一些彩色DM,說明我們的理念以及訊息索取的地址、傳真,還有聯絡電話,印好後卻又面臨一個問題──如何將這DM送到有興趣的人手中?
因為常上圖書館,靈機一動之下,就開始遊走各個大小圖書館,偷偷將這些DM夾進有關自然、生態環保或戶外休閒……這類的雜誌或書籍中,我只要自己花點時間,就可以將訊息最省資源最精準地送到目標對象眼中。
像這樣自力救濟,隔了幾年又進行一次。
那時候荒野已成立八年多,志工人數很多,各志工組織也逐漸完備,也發展出較有系統的理念架構,於是想透過出書跟一般的社會大眾介紹荒野(對象已不再是之前鎖定原本就喜歡大自然、關心環境的民眾)。
2003年10月由正中書局出版了我的第一本書──你每天都在改變世界──一個牙醫師的荒野大夢,包裝成勵志書。另一本是2004年元月由野人出版社發行的──我的野人朋友──16個守護自然的遊俠故事。
書出版後流通到各個書店賣場,當年還沒有臉書等社群媒介,線上也沒有太多有趣的影片,因此大家還是習慣會逛書店,也會買書。記得當時有許多荒野的志工,一下班就到各書店去巡,趁店員沒有注意時,偷偷把這兩本書擺到最明顯的位置──夾在書架裡的就拿出來擺到桌面平台,已擺在平台上的,就把書豎起來。
也多虧這些志工的努力,在沒有任何知名度下的這頭二本書,而且應該算是冷門的生態環保類,居然雙雙衝上排行榜,現在回想起來,不得不佩服這群熱情又有謨略的志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