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上班的人,2023年是否有感受到,業主開始積極正視碳排查的議題呢?如果還沒有,趕快提醒你的老闆了!
認識2050淨零
蔡英文總統於110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宣示:「2050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臺灣的目標。」
去年底環保署已經將口號轉為完整的
實際規範,立法院也在今年1月10日已三讀修正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政府即將
用法令推動整個台灣邁向「淨零排放」的目標,
明定碳費徵收、繳納及核算等相關作業,預計2024年向287家排碳大戶開徵碳費,達到自訂減碳目標者可享有優惠費率。
各大企業必須配合此作為,已到了刻不容緩的階段。
地球這麼大,有些國家為了發展經濟,似乎不怎麼理會國際公約那一套。
我們台灣這麼小,有必要這麼嚴以律己做到淨零排放嗎?
氣候變遷是全球共同面臨的挑戰,台灣雖小但我們仍是地球上的一份子,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降低碳排放的行為,除了是為整個地球環境的永續生存盡力,也是為了台灣經濟發展的競爭力而付出。
我們先來了解,降低碳排放的整個原由。
溫室效應的對策
19世紀中葉開始科學家們發現
溫室效應,並且推測在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吸收太陽輻射後,會導致地球表面溫度上升。當更多科學家投入溫室效應的議題研究時,他們都同時擔憂這個效應持續加強,使地球表面的溫度上升,會嚴重導致氣候變遷、海平面上升、生態系統破壞、糧食安全問題(這幾個月的缺蛋風波,大家應該都深刻感受到了)等……
氣體升溫對地球和生物造成的負面影響是十分嚴重的,必須加強碳排放控制等環境保護措施,來緩解其影響。所以國際組織在1992年,通過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建立氣候變遷協商與因應框架。此公約雖然沒有正式規範各國的減碳責任,它卻
是聯合國在未來制訂相關協議的開端。
在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 中,進一步訂立溫室氣體減量目標,開始為全球溫室效應做出國際預防的處置,並賦予先進國家強制減碳責任。
2015年通過《巴黎協定》,要求所有國家參與。全球平均升溫目標不超過2℃,並以限制升溫1.5℃為預定目標,且規範所有國家每5年提出國家自定貢獻(NDC)
2021年通過《格拉斯哥氣候協議》。會議中完成國際碳市場規則,將以貿易外交手段,強制帶動所有國家參與。其中要求COP27前各國提交2050年長期低碳發展策略,就是蔡總統為何宣示台灣2050淨零排放目標的原由。
2022年聯合國締約方會議(COP27)通過《夏姆錫克執行計畫》。要求所有國家參與,並強調落實執行。
上述國際公約協議訂立的過程中,全球各國陸續制定相關法令和政策,以應對溫室效應所帶來的挑戰。目前台灣已進入第二期的溫室氣體階段管制,今年度陸續會有更多的中小型企業為了永續經營,需投身更多的關注在碳盤查的領域,以免觸法。
ESG概念
原本是一個投資術語,ESG是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的縮寫。此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04年的《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其中提倡投資者在投資時,將企業的環境、社會和治理因素納入投資決策的方法。
這種投資方式的目的是提高投資組合的長期價值,同時促進社會和環境可持續性。ESG投資方向有助於維護社會和環境的健康,可形成永續的迴路,進而逐漸成為主流投資方式之一。
2021年通過《格拉斯哥氣候協議》後,企業內部碳排放的管理和減排措施已成為ESG評估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台灣屬島國型,土地與市場都不大,是極為重視進出口經濟體制的國家。我們若未能及時跟上世界低排碳潮流,企業們不僅會喪失投資資金挹注台灣的機會,也會流失上游供應商、與下游交貨商的貿易合作關係,那樣的話,將對台灣的就業市場帶來很大的危機。
一般民眾能做甚麼
提供下列幾個簡單行動,讓每個人都可以為台灣實現 2050 淨零排的目標出一份力。
減少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例如減少自行駕車、多利用步行、騎腳踏車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改變自己的消費習慣:選擇購買符合ESG標準或擁有減碳標籤的商品和服務,例如低碳食品、低碳交通工具、低碳家電、使用再生資源製成的產品等等。透過這樣的消費方式,能夠鼓勵企業更加積極地落實ESG,也有助於減少環境污染和社會不公等問題。
〈台灣減碳標籤〉、
〈環保標章〉
提高環保意識: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對環境保護的意識,例如減少浪費、節約用水、重複使用、回收等等,這些行為也能夠減少碳排放量。
投資ESG基金或股票:這是一種支持企業重視永續經營的方式,投資者可以將自己的資金投入到致力於ESG議題的基金或股票當中,推動上市公司們更積極地落實ESG。
另外也給新一代年輕人一個溫馨小提醒,未來在求職階段選擇就職公司時,請記得檢視該單位是否重視永續經營的議題,這面向將影響企業競爭力。(未來將揭露「
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
❤️❤️❤️歡迎留言提供個人減碳生活小撇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