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才能正確看待這個世界。
儒道不分家,事實上是對的,學道的人,沒有儒的行儀,就會跟社會格格不入,所以老子只能出函谷關,不然還能去哪?
這無關對錯,是選擇的問題。
孔子深知老子思想、心法,但不選擇走那樣的路,是「術」不同。
許多人說孔子跟老子是完全不一樣的人。
學易經,要對這些批判存疑。
孔子跟老子「術」不同,但卻都在說一樣的「道」。
從佛法來應證,從唐代到南、北宋,是禪宗最興盛的時候。禪門五宗七家,傳承都不一樣,最終「明心見性」是一樣的。
「證量」是平等的。「理事」的事,行儀是不一樣的,因為度眾的因緣不同。
這也符合易經「不可為典要 唯變所適」不可以做死學問,只有適時而變才能更好的理解世界。
從孔子在描述老子,就能知道他完全懂得老子在想什麼,他們的證量一樣。
老子面對春秋亂世,完全知道該怎麼自處,對自己該怎麼做,該遵守什麼東西,選擇不妥協,不選擇世俗要他做的去做。
孔子有把持的原則,但對世俗的事還是想努力一下,但是會畫一個底線,往下不幹,往上還能幹一下。
那個底線就是「無可 無不可」。
才能正確看待這個世界。
很多人滿足於生活在表象之中,活在臉書上的人物設定裡。
在大家眼裡你是什麼樣子?你就怎麼過生活。
如果你的人設是一個循規蹈矩的意見領袖,你的動態就一定要是正能量。
老子讓我們知「道」有七個層次,
這也是正確看待世界的七個方法:
1.真常:道可道非常道。接受當下自我的真實狀態,不加以評斷或批判。
2.創生:道之生。相信自己有成長和改變的能力。
3.動力:反者,道之動。認識到內在動機和目標的重要性。
4.周遍: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意識到生活中各個方面的相互影響和連結。
5.規律:能知古始,是謂道紀。遵守一定的生活規律和節奏。
6.準則:孔德之榮,惟道是從。擁有一套道德和價值觀的準則。
7.自然:道法自然。接受自己的內在本質,不強求改變或逃避。
就是要告訴你,不要擔心、不要焦慮,
這些發展,都在大自然的定律中。
提醒你怎麼以平衡的方式來生活,
並努力在內在和外在的層面,
追求心理的健康和幸福。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說道是無法以言語或概念,完全表達或定義的。
道的永恆不變,給你一個理性的建議。
有幸在很小的時候就被告知這一點,且身體力行,
那會是一個非不同的人生起點,你的人生將會與眾不同。
唯有做自己思想的旁觀者,才能看清自己,看清事物的本質。
你的生命,終究是為了活出自己。
from.老子書第二講 道可道非常道-下
#見真書院 #老子 #中華 #文化 #道德經 #書法 #藝術 #jianzhen #taoteching #laotz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