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有試算表的問題想問問,可以到這邊的
發問表單→ 如果你也希望我分享一些東西,可以到這邊的
徵文表單
今天會簡單聊聊成為商業分析師所經歷的路,不務正業的小心得,希望大家會喜歡。
註:原本這篇會是端午連假後的第一篇文。星期天一到,這兩天沒人在按這篇的愛心或留言,我那時沒想太多,結果發現這篇文章排程忘記按、根本沒發出去,就延後了幾天才發文了,在這邊跟固定訂閱、期待一週一更的讀者道個歉 QQ
我經歷的路
我的學歷
我沒有什麼數據分析的相關背景。
硬要說的話,大概是高職時期念了三年的資料處理科,但學校當時沒教太多 Excel 的知識,而那時候我們班的電腦畫面大概都是這個:
(沒錯,就是 CS 啦)
後來面對高職升大學的選擇時,覺得自己對語言的熱忱大勝於商管群的科系,我決定應考應用外語系,也有驚無險地考上了。
後來在大學,上了英文、還有英文各種應用知識的課為主,像是英美文學、語言學、語音學、演講辯論、翻譯、口譯、教學、觀光行銷這些的;大三去了日本,以交換留學生的身份在那待了一年,自修了日文、回台後也考了日檢;實習的時候去語言學校做華語老師,所以綜觀整個大學所學,你可以說我跟電腦科學、數理統計、商業企管這些跟數據分析比較有關的領域是幾乎無緣的。
因為我那時覺得用外語工作很好玩啊!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先從某間外商的「市場調查顧問」做起的。簡單來說,工作內容是審核行銷公司或企業的市調問卷內容,在問卷實際上線、供人填寫之前,我們會給予問卷編輯建議、提供顧問服務,也會提供它們一些疑難排解的技術支援。我的例子來說,我會服務來自日本和一些世界各地的客戶,公司內也以英文溝通為主,這和我當時想用英日雙語工作的職涯目標相符,就決定去那上班了。
「Reporting Team」
我們團隊過了一年,人員稍稍變多了後,成立了叫做「Reporting Team」的新部門。這是因為團隊試著把原本在製作報告的人員分到那、做更好的分責,希望他們除了市調顧問的本業可以繼續執行外、也可以穩定產出報告,我也在這部門成立不久後、在主管安排下加入了那裡。
可是,那時沒人有數據分析的相關經驗、部門的定位也大概停留在「生報告」的階段而已。我們是能順利地產出報告、沒有拖延,可是每當團隊遇到一些營運上的問題,我們不知該怎樣有憑有據地回答、不知道怎麼有效地把數據轉化成資訊。要回答這些商業問題的時候,大多只能訴諸於「感覺」,我們好像是「只會生報告的部門」一般的存在。
經歷過這樣的挫敗,我覺得只會做報告是不行的。
線上課程
線上課程從理論到實務都有包含,雖然步調有點慢,但不會太難,裡面教的概念很適合像我這樣完全沒有概念的新手。透過短期、集中的課程快速吸收知識,並透過工作實踐,對我來說是最快的成長方式。也因為初期很好上手,我也試著把學到的東西應用在專案上;結果,專案的成效也越來越好,我們也確實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議、讓團隊的營運狀況變得更好。
我也覺得這樣的數據工作也很有趣、從中得到的成就感也很滿、學習的腳步也不會太吃力,就開始慢慢思考可以繼續學習的可能性,把它當成一種專業技術來鑽研。
分享與反省
後來隨著數據分析的經驗慢慢累積、對工作內容也逐漸得心應手了,我也更樂於把這樣的經驗分享給後進的同事,舉辦了固定的讀書會。我也試著把職場上遇到的狀況、在試算表上用到的函式跟想法轉成知識型文章,分享在方格子上,希望可以幫助到更多上班族和學生,也試著想解決在華語圈 Google 試算表的教學文章比較不足的問題。
不過在這同時,我也發現自己的志向已經漸漸不是用語言工作、也不是市場調查、也不是行銷了。用語言工作當然也不錯,但是在某個瞬間我明白到它好像成為了我的興趣、還有工作上的工具之一而已。還有,我在公司也待了一段時間,「市場調查顧問」這樣的職稱、還有市調顧問方面的工作內容,已經開始和我想做的數據職涯越來越遠,所以就萌生了轉職、想成為一個真正的「數據分析師」的念頭。
直到隔年,我才真的下定決心,要把職涯轉往數據分析那邊走,在那年一邊上班累積經驗、準備作品集,一邊擠時間上課進修,直到求職前再一口氣拿到了兩張數據分析相關的證照,希望可以補足學歷上的不足、履歷或許會比較好看。
成為真正的商業分析師/數據分析師
後來我在今年三月離職。放了個長假後,在五月中開始正式投入求職,不料狀況比我想像中來得慘烈。我總計投了 156 個「數據分析」和「商業分析」相關的職缺,結果只換到 5 場面試、2 間公司的 offer。
好心寫拒絕信給我的企業有 17 間,九成都說「你沒有相關學歷」、「其他應試者的學歷、工作經驗和比較符合」、「語言文學相關的科系比較不相關」之類的話,畢竟商業分析師的學歷背景普遍來自管理、商業、電資相關的科系,而數據分析師則是數理、電資偏多,我這種「文組」的感覺就是碰不太上。
而那 5 場面試裡面有 3 間日商、或是跟日本有商務往來的台商的,而他們的職位比較像是 PM,比較側重於我的日文能力、希望我擔任數據分析的同時,要負責另一種要活用日文的職務,也就代表數據分析在工作內容的佔比還是不夠高,跟我的期待不符。
不過,不管那時候有多少的不安全感跟自我懷疑感、閃過多少次去外面跑 Uber 的念頭,我僥倖透過前東家的介紹牽線,在今年六月底加入了新團隊,正式成為了商業分析師(Business Analyst),繼續協助前東家負責的產品和營運分析外,也有機會接觸其他公司的計畫、會有更多跨部門的合作、也或許有更具挑戰性的專案可以玩玩看。職稱雖然不是數據分析師(Data Analyst),但實務上感覺是兩邊的專長我都得具備,這也是我日後要面對的新挑戰。
未來的我還是會繼續進修上課、繼續做作品集放在網站上,可以完整展示我的職涯歷程。我也很期待這份新工作可以帶給我的新任務、體驗到更多數據工作,再繼續在這條路上打滾前進。
所以,我想這就是我怎麼成為商業分析師/數據分析師的路了。
如你所見,我從一個上課猛打 CS 的高職生、讀英文的科大文組生、做市調顧問的新鮮人,成為一個商業分析師了。雖然這路上走的有正路、也有歪路,求職也不算輕鬆,但自己算是幸運地轉職成功了。
「我也要成為商業分析師/數據分析師」
我想直接說結論!如果你也想要往商業分析、數據分析這塊轉職,花時間上課還是很有幫助的。因為我覺得英文的學習資源比中文多,我選擇直接去上像是 Coursera、Data Camp 這類的線上課程,試著有系統地學習,但如果你覺得英文課不好消化,我想台灣也有一些不錯的課程,像是 Hahow、TibaMe 評價也不錯,都值得一試。
以今年求職的感覺來看,非本科出身的人要應徵這樣的數據工作或許還是會稍稍有劣勢,所以把作品集、履歷準備得更完善的話應該會有更好的面試機會。
一旦有了面試,除了準備一般的面試問題外,我覺得主動表達「就算自己不是本科、但我對數據分析很有熱忱」這件事也很重要,例如說自我介紹時候提到有相關工作經驗、有上課並結業、做過一些作品,又或是準備一個介紹作品集的五分鐘簡報,我想也會讓面試官印象不錯的。
我從應外系畢業生的角度來看,或許是在台灣會英文的人太多了、會日文的人也太多了,就算我勉強能躋身在這兩個群體的交集,就業市場的情況就是這樣,需求不高、供給卻太多,就算我精通十個語言,大概也不會讓我在就業市場特別稀有。
我絕不是說學英文沒有用、學日文沒有用,也很多人是靠著它們吃飯的,可是現在的職場環境是,有語言能力再加上一個什麼技能,飯好像才比較「好吃」。好像在 2023 年,單單有語言能力在職場或許早已不是專業,再去擁抱別的熱情才比較接近正確的社會期待。
還記得在大學的時候聽過學長姐的講座,他們認為在大學能學到的,只有職場的 5%。雖然我當時覺得或許 5% 這數字有點太嚴苛,但以我的經驗來說,其實大概就是 0% 了。我身邊念應外系的朋友也不見得在用英文工作,轉職成為攝影師、平面設計師、業務工程師、或甚至是在當音樂人的,所以我不覺得大學四年所學的東西,就絕對要跟未來要走幾十年的職場有所銜接才行,人生也有很多可能,「不務正業」是可行的。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歡迎幫我分享、按愛心,讓它可以飛更遠喔!
如果你喜歡這次的文章,歡迎你透過這些方法支持我:
・按下愛心、按下儲存
・留言告訴我你的想法
・追蹤喜特先生,即時看到我發布的教學
・追蹤喜特先生的 Facebook
・加入喜特先生的官方沙龍,考慮加入每月小額訂閱方案
・或是按這邊一次性小額贊助我的創作!
我是喜特先生,Mr. Sheet,我們下個教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