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多數上班族的父母親而言,總是會利用星期假日或年休長假時,帶孩子去郊外玩,好彌補平日忙於工作沒有空陪孩子的愧疚心情。因此,台灣只要稍微有點名氣的風景名勝或遊樂區,在假日時往往擠得人山人海。
這一大群為了盡責任的大人與孩子,除了大半時間都在路上塞車之外,到了目的地也只能拍幾張相片證明到此一遊,然後隨著人群擠進餐廳,吃喝一頓後又擠入車陣中。
每次只要想到人潮中的孩子們,就很替他們心疼,大人的身高與孩子似乎沒差多少,但是我們可以設身處地想一下,假如我們身邊一公尺內擠了七、八位高我們一個頭兩個頭甚至高一倍的「巨人」,我們的視線總是被人牆擋住,只能看到別人的背部或大腿,若是連走幾個小時都是如此,我們一定會覺得非常不舒服,情緒也會非常差的。
因此,在平常連續假日或長假時,我們一定不會帶孩子往人多的地方走,其實,我們不常帶孩子到什麼著名的風景名勝,總是覺得不管什麼地方,只要懂得欣賞,只要心情對了,就會有一個很棒的體驗,反而許多知名的地方,總會加入了太多人工的設施,太多刻意塑造出來供你拍一張「到處一遊」的相片,因此,就算原本是天生麗質,也變成了塗抹太多胭脂的酒國名伶,增添了許多的庸俗。而且台灣因為多山多溪流,幾乎任何一個住家附近三十分鐘路程之內都可以找到一個富含自然元素的「秘密花園」,甚至最好能常常陪著孩子在住家附近的小公園中玩耍、散步。在不同季節拾一些特別的植物果實或種子,比如說,會飛的種子最吸引孩子了,大葉桃花心木的種子附有一大片彎彎的葉子,往上一丟,像直昇機螺旋槳一般姿態萬千的飄落,或者和孩子比賽看誰能在空中攔截最多的包在棉花裏到處飛的木棉種子。另外有許多長相很特別的毯果以及各式各樣的莢果或顏色漂亮的豆子,也是尋寶的對象。
有時候我們會找幾種不同的場地,例如草叢、竹林或大樹森林及溪邊,讓小朋友們自己挑選認為最會吸引昆蟲來吃果皮的角落,仔細地擺好那些我們吃剩的水果皮與殘渣,然後傍晚之後再來看,比賽誰的果皮上有最多的昆蟲,這是我們稱為「蟲蟲大餐」的比賽。
她們也會好奇為什麼有的地方蟲多,有的地方又會有特別多種的蟲蟲?
通常我是不會給答案的,要她們自己猜,自己找可能的原因,同時也引導孩子尋找且觀察,蟲蟲來享受她們準備的水果大餐之前,蟲蟲住在兩裡,牠們通常都吃什麼?
於是,原本毫不起眼的草叢樹林,在孩子一次次仔細觀察後,興奮地發現:原來有好多好多的生命在裡面成長著。
透過遊戲,孩子們感受到大自然的豐富樣貌,才及生態系食物鏈的關係,這些認知我不喜歡她們以背誦課文的方式來學習,我比較希望孩子能經由親身觀察而得到這些體會。
很多家長會担心自己的自然知識不夠,無法辨識植物或昆蟲的名字,可是我覺得即便我們不知道任何自然知識,我們也可以陪著孩子看看天空,看黎明與黃昏的彩霞,看浮雲,看星光。你也可以陪著她們聽聽風聲,聽大自然裡各種細微的聲音。
我們可以陪著孩子一起,重新使用眼睛、耳朵、鼻子和指尖,讓很久沒有仔細感受的器官活起來。即使我們不知道鳥的名字,我們還是可以欣賞牠們動人的姿態,即使我們叫不出任何一顆星星的名字,我們是還可以體會到天空的壯闊與美麗,以及宇宙的神祕。
希望讓孩子從小就能親近土地,感受到大自然的豐富與神祕。自然的生命力,正與孩子蓬勃茁壯的生命相合。不要讓孩子整天擠在水泥叢林裏,沒有窗戶,沒有風景,沒有陽光,視野始終被限制在三公尺五公尺之內,忘記了其實在屋頂之外,我們的頭上還有星空。
的確,當我們失去了星空,失去對浩瀚天體的無窮感有所體驗;當我們的孩子失去了晚上到森林裏傾聽與觀察各種生物的機會,那種遇見生命的感動與想像力與創造力的萌發,也會逐漸在成長的過程中一點一滴失去。
陪著孩子在自然中散步,只要有一顆安靜不急躁的心,大自然就會引領著我們,體會大自然的美好,知道一切我們該知道的。
很多家長會去給孩子買個望遠鏡,但是我建議,可以買個自然觀察專用的放大鏡。因為透過望遠鏡,是疏離的,但是以放大鏡看自然裏的小花小草、石頭及各種可愛的小生物,除了是一種參與,同時也會有在原本平淡無奇的事物中看到另一個世界的體會。這種體會與樂趣,對孩子而言,是很珍貴的。而且,放大鏡便宜又方便攜帶。
另外我也建議,與其讓孩子用相機拍照記錄,不如讓他們用鉛筆和素描本,同樣的,相機只是單純的記錄,而素描是一種主動學習。
即使你用相機拍照時仔細看了二分鐘,但是兩分鐘一到,學習即結束;但是在素描時,我們大腦必須與過去經驗結合,這就是主動探索與學習的歷程。
孩子到了小學高年級以上,我們在寒暑假會用主題式的探索,一方面可以給孩子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甚至協助課業上有關鄉土教學方面的課程,另一方面,有系統的規劃,做成寒假作業報告時,更可以引起老師的驚艷讚賞,增加孩子的信心與學習動機。
所謂主題式的探索,比如很有系統地把流經都市的河流好好走一遍,觀察有多少老街附近是古代的河岸港口;或是安排將都市附近的山陵步道全都走一次,或是把城市裡的所有博物館、美術館完整地玩一遍….等等。
若是孩子再大一點,可以依興趣做城市的觀察,比如在淨空的都市中拍攝自己喜歡或具有某些特色的建築物,或者去踏察住家附近有那些老樹或寺廟….等等。這樣的安排,不但有趣,又不花錢,甚至可以藉此鼓勵孩子自己安排探索的計劃,藉此給他們主動學習的機會。
若是孩子還在幼稚園或小學中低年級階段,還不適合這種帶有知性的探索時,也許只要到住家附近的公園、溪流、森林步道輕鬆自在的走走就很棒了,重點是不要到人擠人的地方,腳步要放慢,開放我們的五官,重新聽到蟲嗚鳥叫,感受到風接觸皮膚的感覺與聞到樹葉與花朵的味道。
美國詩人惠特曼曾經說過:「現在我知道造就最好人才的秘密,就是在野外成長、與大地一起作息。」
就如同梭羅所寫的:「不管是有生命的,或無生命的,我們都是與整個自然世界相連結,要達到和平寧靜與成功,我們需要與宇宙合而為一。」這種人與自然的關係,在現代社會裏,對孩子平衡的情緒發展,我相信是愈來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