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麩質,一直有耳聞但沒有真正了解。最近剛好看到這本書就借來看。
麩質,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明:又稱麩質蛋白、麥膠、麵筋、麵筋蛋白、穀膠蛋白,是指某些種類穀粒的一群種子貯藏蛋白質或蛋白質複合體,胚乳中含量尤多,麥麩也含這些蛋白質;其成分主要由醇溶蛋白(又稱「麩朊」)以及穀蛋白兩類蛋白質所組成。在多種穀物中可發現麩質蛋白,如大麥、小麥、燕麥、黑麥[1]。
但我比較在意的部分是作者的理論,早期關於麩質的描述不多,因為人們普遍在飲食中吃麥類製品。因為某些人有乳糜瀉,甚至與神經病症患者重疊,才逐漸注意到麩質對於人體的影響。進一步地,透過排除麩質的飲食、低碳與高脂的飲食方式,反而將身體各種負面情況拯救回來。
我覺得這中間的推論似乎有些盲點。就像他舉例油脂對於身體的壞處,其實是近代以來根深蒂固的錯誤習慣,人們認為肥胖的原因是因為吃了太多的油。可是真正的問題其實在於反式脂肪、高糖高鹽的食物。人的身體其實需要油脂,好的油脂其實是動物油而非植物油。造成高膽固醇的元兇在於碳水化合物,而非膽固醇。這也是飲食與健康之間奧妙的關聯,我們以為不健康的東西,可能未必是真正的禍首;而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卻反而可能成為疾病的幫兇。
有沒有可能,麩質也是其中一種。我們以為它是引起發炎的罪魁禍首,實際上是某個經常伴隨而生的元素,卻沒有被注意到?
再者,人體其實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坊間常見某些健康食品的推銷者,喜歡拿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作為說服他人購買產品的手段。但是藥物從開發到人體實驗,其實是一個漫長的階段,甚麼樣的化學式劑量足以對人體產生良好反應,都需要相當時間累積數據才能真正確保安全無虞。甚至即便上市了還往往標註警語,讓消費者知道即便不是所有人都有這樣的反應,還是必須要注意這種可能的後果。
而無麩質最大的問題就在於:不是所有吃麩質的人都有同樣的不良反應。如果真的如此,麩質恐怕要被列為一種毒物。
這也是飲食與健康之間尚未被明確界定的狀態,有的人即便抽菸,也能活到高齡無病,有的人卻早早衰亡。有的人酗酒成習,對周遭人帶來莫大的困擾,法律上卻沒有辦法禁止販售酒精性飲品給他們。我們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判斷、選擇、拒絕哪些食物可吃,哪些不該吃。
關於麩質對身體的危害,我覺得還是有點不夠說服力。或多或少因為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不是那麼容易直覺判斷。若A則B,非A則非B。真的所有採取無麩質飲食的人都重拾健康了嗎?
儘管如此,病從口入還是值得我們去關心的。食物與自己身體的關聯,都還是要透過自己去嘗試與驗證,運動、減重、多補充水分、避免過度高鹽糖份的飲食習慣,都算是目前普遍被認同的保健方式。至於執行到甚麼程度,就看決心到哪裡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