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兩三個月前預約了這本書,等候了一段時間才拿到手。即使此刻,它在市圖的借閱依舊需要等候預約。拿在手中時,突然能夠理解為何它會如此受歡迎,這麼輕盈的書與舒服的書籍設計,讓人閱讀起來非常愉悅,陪伴了我這幾天睡前的美好時光。
我們從對自然的觀察中,總是會回歸到自我、群體和生命本質。
《小鳥小哲學》用了22篇文章,從對鳥類的特性觀察與我們相處的關係相互穿插,時而反問、時而感嘆,我理解取名副標:重拾平衡、找回生活餘裕的22堂課的意義,但是顯得這本書太過想要影射人生哲學(雖然CST分類上確實是啦),但我真心覺得,這只是學者在自然的觀察下,思緒飄回人群社會中的問答,沒有對錯,沒有標準答案,因為這就是生命複雜的意義。
所謂平衡,本來就不是靜態的事,而生活需要觀察、包容差異與理解,這或許就是作者希望傳達的事情。
「換羽期的鳥格外脆弱。有時候,牠會暫時無法飛翔,某些鴨子的情況就是如此。鳥的這種情形就是所謂的蝕羽(plumage d'eclipse)。這個優美的詞是指鳥稍作休息、等待掉落的主要羽毛重新長出來的時刻。鳥察覺到自身的脆弱,於是變得低調,暫時擱置重要的事情。牠進行更新的時候,耐心等待,好重拾一切精力,美得煥然一新。」——〈接納自己的脆弱:鴨子的退隱〉
當中特別喜歡兩篇,〈誰是真正的勇者?老鷹和知更鳥〉是講知更鳥其實比老鷹還要更像猛禽,讓我還停下來想了一下,是我知道的那個知更鳥嗎?作者形容「表面上一副熱愛花草的模樣,實際上卻超級好鬥的類型」,這種反差萌實在很可愛。
另一篇〈如何使世界更美好?天堂鳥之舞〉則是作者聽到廣播電台中說到藝術是人類才獨有的行為,因此引起思考,動物的行為不能被歸入「創作」的提問,或者說,「美」或「好看」難道是人所有嗎?
「長尾山雀築巢時,會用一團團漂亮的羽毛、貓柳、細枝以及青苔碎片,引來許多人類的崇拜目光;他們入神觀看,猶如觀賞藝術品一般。這兩隻成鳥築這個巢,是為了讓未來後代棲居,而不是為了讓我們欣賞。但如果我們人類覺得這座巢很美,就更錦上添花了。」——〈如何使世界更美好?天堂鳥之舞〉
我想陷入狹隘的定義大概就是像這樣的感覺,有時候忘卻純粹和本質,就會拘泥於定義,但我想,就像長尾山雀的巢不是為了取悅我們,但我們還是可以好好欣賞它(另外就是書中長尾山雀在自己巢中的照片真的太可愛了,為了這張照片怎樣都得記錄並下來這篇)。
書中講到自由與旅行的部分也很喜歡。像是講到在旅行上的共同點就是會使年輕人成長,當中舉了北極燕鷗的例子,牠們會在第一次的旅程中紀錄飛翔路徑,之後成年後就會獨立飛行。如同我們,過去是父母帶我們去旅行,後來長大了,我們也建立自己旅行的模式,而當中必定有存有過去的經驗。由於最近在幫家裡整理照片,對這件事真的深有所感。
我喜歡書中形容旅行說的:「我們把一部分的自己留在彼處,同時也把許多事物帶回此地。」
「和他人接觸使我們更開放面對周遭的一切:生活方式、環境以及人。旅行尤其還使我們學到關於自己的事物:我們的容忍範圍、失眠、不舒適以及適應挑戰的環境。在世界盡頭,我們的面具由於時差、疲倦而脫落,這是揭露自我的最佳方式。我們旅行之際所尋求的,或許就是了解真正的自己。——〈旅行的理由:北極燕鷗和遠洋的召喚〉
而自由的議題,也許是出自我們對鳥類的投射,人莫名的對天上吸引,對於到不了的地方都是自由,或許對自由也賦予太多的意念,又或者我們總是被鳥類社會沒有的、人類社會獨有的標準或道德牽制,並自我束縛,而又自覺人類過於聰明,而忽略了我們的社會化不該成為我們的枷鎖。「聰明的定義本身往往帶有制定相關標準的人的偏見。事實上有著不同種類的聰明,而且它們同時並存。」傲慢且自負的僵化自己,讓我們的包袱越來越重。
翻閱本書,看著文字和穿插的鳥類圖片,覺得真的應該多去靠近自然,也想多旅行走走,重新意識都市社會下的速度與便利,是否麻痺了我們的感知,找到生活中的緩衝之處。
—
2023.09.17 記
2023.09.14 閱
—
《小鳥小哲學:重拾平衡、找回生活餘裕的22堂課》
作者:菲利浦杜柏瓦、艾莉絲胡梭
出版社:啟明出版
出版年:2022
ISBN:9786269637256
頁數:192
閱讀平台:台北市圖書館 館藏借閱 (實體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