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點滴]腦傷的視覺損傷復健方式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人有五個感官受器:眼、耳、鼻、口舌、皮膚,讓我們得以透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來建構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孩子三個月大時因為意外腦傷,雙眼頓時失去了視覺,在協助孩子復健的過程中,我這才明白習以為常的「看見」,其實一點都不容易。

 

首先眼球功能(可想像成相機鏡頭)要正常,才能夠接收到訊息;其次視神經傳導要通暢,才能將影像傳導到大腦的視覺處理中心;再來大腦的視覺處理中心,也就是「大腦皮質」要能正常運作,才能正確處理訊息,讓我們理解看到的是什麼東西,至此才算是完成「看見」這件事。

 

若視覺影像有順利被接受,並且成功傳遞進入大腦,但是大腦皮質無法正確處理訊息,以至於大腦無法理解所看到的物品,那就相當於「視而不見」,也就是所謂的「皮質盲」。

 

意外後五個月,帶孩子去權威的小兒眼科醫師自費門診追蹤(因為健保診很難掛號,而且要等很久),好消息是他雙眼的眼底出血已差不多吸收,且視神經沒有萎縮,代表眼球功能應該良好,可以排除因眼球病變所導致的視覺障礙。但因為他目前雙眼不會追視,對眼前物品也沒有反應,因此可能是視神經的傳導路徑中斷,或大腦皮質受損所致。這種情形只能等他慢慢恢復並定期追蹤,暫時沒有醫療行為能介入。

 

也就是說,因為視覺是大腦功能的延伸,孩子目前視覺沒反應的原因,主要還是腦部損傷,我們可以持續透過視覺刺激,希望斷掉的視神經重新接回來,至於恢復到什麼程度,還是仰賴大腦修復的狀況而定。

 

明白醫學上的現況及限制,身為父母還是想要做些什麼來幫助孩子,哪怕希望多麼渺茫,我們仍不願放棄,因此在其他特殊兒家長的推薦下,我們帶著孩子到視障者家長協會的早療教室進行評估及復健(早療教室很搶手,要排隊,但非常值得)。

 

治療師告訴我們,因為腦傷的關係,孩子的大腦會覺得處理視覺訊息很累人,因此孩子不習慣、也不願意使用「看」這項能力。而視覺訓練的關鍵,即是製造出孩子大腦「最喜歡」且「最容易看」的環境,讓「看」這件事變得輕鬆,大腦才會願意處理視覺訊息。

 

過程中治療師透過各種不同的道具及刺激方式,找出孩子喜歡的視覺刺激環境,以此設計出適合他的訓練策略:


1. 對動態的光線較有反應

治療師發現,他對照射在板子上的動態光源較有反應,眼睛變比較有神,眼珠也會跟著移動,似乎有在看。若是少了光源帶動,眼睛就比較沒有注視,因此在建立視覺的初期,建議我們多使用手電筒的光去吸引孩子注視。

 

另外,像是閃閃發亮的鋁箔紙,或可調整亮度的繪圖板也都是很適合訓練的工具。(治療師說,繪圖板相當於現代版的視覺訓練燈箱,既輕巧又便宜,方便一般家庭入手替孩子進行訓練,但提醒應選擇黑框的繪圖板,因為白框會讓光源發散)。

 

2. 偏好黃色的物品

一般來說,大腦皮質損傷的孩童會有特別的顏色偏好,多數是偏好黃色或紅色,治療師發現我的孩子對黃色道具比較有反應,而對紅色、黑白方格的反應較差,因此回家後,我買了各種黃色的道具,像是黃色瓦楞板、黃色積木板、黃色拍拍手、黃色觸覺球等,再使用手電筒照光在這些物品上。

黃色的道具們:塑膠瓦楞板、積木板、觸覺球、會發光的拍拍手。

黃色的道具們:塑膠瓦楞板、積木板、觸覺球、會發光的拍拍手。


3. 視野較好的地方在右眼左側(靠近鼻頭的內側)

治療師判斷,因為孩子的左腦受傷比較嚴重,而左腦掌管雙眼右側的視野,因此推測孩子右眼左側(靠近鼻頭內側)比較好,東西從這裡遞過去他比較能看到。

 

4. 需要預留較長的大腦反應時間

初期因為大腦還未建立視覺傳遞的連結,會需要比一般孩子更多的時間,來處理視覺訊息並做出反應。這時如果太快把玩具收走,沒有給予等待的時間,孩子會根本來不及看,更別提做出反應,因此在視覺訓練時,等待是必須的,至少要停留20秒以上,讓孩子有足夠的反應時間。

 

5. 訓練時間不用長,少量多次更有效

訓練時間要選在孩子精神狀況不錯時進行,若太累就不要練習。孩子如果有認真看,5~10分鐘即足夠,少量多次的訓練效果更好。

 

6. 觀察孩子的細微反應,立即給予回饋

當發現孩子好像有「看到」的反應,像是眼睛變得有神、手腳舞動、呼吸頻率改變,我們要立刻給予正向且豐富的回饋,例如讚美(聽覺)或撫摸(觸覺),以鼓勵孩子多使用視覺。

 

7. 減少感官環境的複雜度

訓練環境如果太過複雜,同時出現聽覺、觸覺、嗅覺等刺激,大腦會覺得混亂,沒辦法專心處理視覺訊息。所以,希望孩子看的時候,不要同時說「看!這是什麼東西?」並拉著他的手去碰,以避免孩子的大腦只接收到聽覺及觸覺訊息(因為處理起來比較容易),而沒有真正去處理視覺訊息。 

同理,健力架上只掛一個玩偶,並且讓背景盡量單純,避免五顏六色的背景,孩子的眼睛比較容易聚焦。

 

8. 可以「依序」加入聽覺、觸覺的感官刺激,來引導視覺

雖說要減少感官環境的複雜度,但不代表不能使用其他感官來引導孩子去看,尤其視覺損傷孩子的其他感官會變的特別敏銳,我們可以利用這項優勢。

「依序」加入其它感官刺激是關鍵,例如先說「看!這是什麼東西?」,等待數秒,將物品遞送到眼前,等待數秒,觀察孩子是否出現注視的行為,等到孩子不再注視,敲敲物品發出聲音,說「這是什麼東西?」,等待數秒,看孩子是否會去注視,等待數秒,拉孩子的手去觸碰物品,說「對!這邊有東西喔,這個是積木板喔!」,以此方式互動,就可以利用聽覺及觸覺引導孩子去看。

視障者家長協會發的這本書,知識量好豐富,適合當作工具書一看再看

視障者家長協會發的這本書,知識量好豐富,適合當作工具書一看再看


 --------


照顧視覺損傷的孩子並不容易,學了這麼多知識,其實到頭來還是只能盡人事、聽天命,期盼老天對孩子有最好的安排。意外踏入視覺復健的領域,也讓我對「看見」這件事有更多理解,衷心希望社會對視障者有更多同理,讓這些不一般的孩子能得到更多關懷及幫助。





前半生堪稱順遂,直到孩子在保母家遭受嚴重腦傷,才體會到人生的苦悲。希望用文字寫下走過幽谷、迎向光明的心情點滴,賦予這段歷程更正向的意義。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過去一個月對我來說是十分艱難的日子。 起因是小孩在十月底回診時,醫生考量到孩子的腦波已正常,決定減少抗癲癇藥物的劑量,原本滿心期待的我們,回家照顧後卻發現孩子變難帶了,除了頻繁地哭鬧,像是身體不舒服卻又有苦說不出,還反常地就算被大人抱著,還是不停抽噎,令人心疼。
小孩受虐性腦傷後,其中一個明顯的後遺症就是肌肉張力過高,一點風吹草動都能讓他全身僵硬,腳用力蹬直,雙手握拳硬邦邦,臉用力而脹紅,脖子擠到看不見。 每當看到小孩在跟張力對抗,內心真是萬般不捨,因為張力屬於不可控的反射,就像我們坐雲霄飛車,會因為緊張而無法控制地全身緊繃一樣。明知道他很難受,我們卻
又到了馬偕回診的時間,這次除了要補打四個月的五合一疫苗(第2劑)、和六個月的B肝疫苗(第3劑),還要回去看腦波檢測的報告,確認腦部是否有異常放電。 去醫院回診,意味著我必須請一個下午的假,從公司先開車回家進行一連串前置作業:換穿乾淨衣服。擠奶。準備外出包(裝有尿布、奶嘴、口水巾、濕紙巾和備用衣服,
年少時看了《漫步華爾街》這本書後,我就確立了長期投資大盤的志向,不但符合我懶得看盤的天性,又可以打敗多數基金經理人,何樂而不為。同時我也一直很想親身體驗所謂的複利效果,我好奇若把小孩每年的紅包錢定期定額買台股大盤(0050),等他18歲時,帳戶到底會變多少錢。
我自認為是奉公守法的好公民,雖然對法律有基本的認識,但從沒想過有朝一日會對別人提告,所以完全不知道提告之後會經歷什麼程序、也不清楚要做什麼準備。直到小孩在保母家受重傷,才在律師及身邊懂法律的親友協助下邊做邊學,進而累積出一些心得可以分享。 本篇說明了蒐集及整理證據的注意事項。
過去一個月對我來說是十分艱難的日子。 起因是小孩在十月底回診時,醫生考量到孩子的腦波已正常,決定減少抗癲癇藥物的劑量,原本滿心期待的我們,回家照顧後卻發現孩子變難帶了,除了頻繁地哭鬧,像是身體不舒服卻又有苦說不出,還反常地就算被大人抱著,還是不停抽噎,令人心疼。
小孩受虐性腦傷後,其中一個明顯的後遺症就是肌肉張力過高,一點風吹草動都能讓他全身僵硬,腳用力蹬直,雙手握拳硬邦邦,臉用力而脹紅,脖子擠到看不見。 每當看到小孩在跟張力對抗,內心真是萬般不捨,因為張力屬於不可控的反射,就像我們坐雲霄飛車,會因為緊張而無法控制地全身緊繃一樣。明知道他很難受,我們卻
又到了馬偕回診的時間,這次除了要補打四個月的五合一疫苗(第2劑)、和六個月的B肝疫苗(第3劑),還要回去看腦波檢測的報告,確認腦部是否有異常放電。 去醫院回診,意味著我必須請一個下午的假,從公司先開車回家進行一連串前置作業:換穿乾淨衣服。擠奶。準備外出包(裝有尿布、奶嘴、口水巾、濕紙巾和備用衣服,
年少時看了《漫步華爾街》這本書後,我就確立了長期投資大盤的志向,不但符合我懶得看盤的天性,又可以打敗多數基金經理人,何樂而不為。同時我也一直很想親身體驗所謂的複利效果,我好奇若把小孩每年的紅包錢定期定額買台股大盤(0050),等他18歲時,帳戶到底會變多少錢。
我自認為是奉公守法的好公民,雖然對法律有基本的認識,但從沒想過有朝一日會對別人提告,所以完全不知道提告之後會經歷什麼程序、也不清楚要做什麼準備。直到小孩在保母家受重傷,才在律師及身邊懂法律的親友協助下邊做邊學,進而累積出一些心得可以分享。 本篇說明了蒐集及整理證據的注意事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中不難發現較默默、較沒有自信的孩子有些共通點是來自較多責備的家庭。例如做不對就遭到批評⋯久了孩子很容易自我連結為:我是很沒有用的、我是很沒有能力的。於是長大後在班上成了凡事不敢先出頭、有想法不敢說出口的人格特質。
Thumbnail
今天回到家,女兒開心的分享著在學校參加的科學社團有多麼的好玩,還拿出道具示範給我們看,我突然在女兒的眼神中看到了光芒,這正是學習的光芒啊!而學習的起點就是「覺得好玩」!
Thumbnail
該不該用3C育兒這個議題時常在網路上引發地方媽媽們的論戰,說真的在人手一機的時代,若爸媽們時常的興趣就是盯著手機,那麼孩子也很難避免的想要使用,再加上孩子的腦部發育尚未完善,太早接觸聲光及短片都會影響孩子的腦部發展…
Thumbnail
學習怎麼來?從好奇而產生學習的慾望。年幼的孩子總是對世界充滿好奇,每個小孩總是有十萬個為什麼, 若我們希望孩子能在將來的學習上有所成就、能夠熱愛學習這件事、十萬個為什麼不要只在年幼時出現的話,從小培養起思考的習慣與能力就十分重要了!
Thumbnail
我們家的小孩很常有一個狀況就是玩到不願意去洗澡,有一晚,同樣的情境劇再次上演,我們家三歲的弟弟又不願意去洗澡了,這時候六歲的姊姊問:媽媽現在是幾點?我說:七點半了。姊姊說:喔!那弟弟我們趕快去洗澡,八點有妙妙犬布麗!弟弟竟然眼睛一亮的乖乖跟著姊姊去洗澡。
Thumbnail
寶可夢在我小時候又稱為神奇寶貝,真的是很神奇的可以老少通吃的口袋怪獸,我自己小時候也很喜歡,和我弟弟都很入迷,每次跟媽媽出門買東西我們都一定要買個兩隻寶可夢小公仔回家,只是沒想到寶可夢魅力不減,時至今日連我女兒都很喜歡寶可夢!
Thumbnail
孩子還小時,父母幾乎撐起了孩子的全世界,孩子學習的視野來自父母、孩子擅長的領域來自父母,你說,父母在孩子的幼年時期重不重要啊?
Thumbnail
從去年開始因為工作環境無預警的變得不穩定,連帶自己的心態上也一直呈現浮動的狀態,一直在思考離開工作環境與創業的可能性,但創業畢竟耗費心力又礙於孩子年齡還小仍是需要陪伴的年紀,還沒辦法可以這麼灑脫的的說離職就離職。
Thumbnail
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是在說餐廳吃飯時看到三種媽媽與三種小孩,第一種是媽媽在聊天,孩子在發呆,第二種是媽媽在聊天,孩子專注看平板,第三種媽媽是能從包包變出很多小玩意例如:故事書、彩色筆、玩具讓小孩可以在一旁玩。哪一種媽媽的方式比較好呢?
Thumbnail
有了孩子後,生活上的大大小小決定都是圍繞著孩子打轉,犧牲了不少自我,但也從中體會到了純粹的愛…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中不難發現較默默、較沒有自信的孩子有些共通點是來自較多責備的家庭。例如做不對就遭到批評⋯久了孩子很容易自我連結為:我是很沒有用的、我是很沒有能力的。於是長大後在班上成了凡事不敢先出頭、有想法不敢說出口的人格特質。
Thumbnail
今天回到家,女兒開心的分享著在學校參加的科學社團有多麼的好玩,還拿出道具示範給我們看,我突然在女兒的眼神中看到了光芒,這正是學習的光芒啊!而學習的起點就是「覺得好玩」!
Thumbnail
該不該用3C育兒這個議題時常在網路上引發地方媽媽們的論戰,說真的在人手一機的時代,若爸媽們時常的興趣就是盯著手機,那麼孩子也很難避免的想要使用,再加上孩子的腦部發育尚未完善,太早接觸聲光及短片都會影響孩子的腦部發展…
Thumbnail
學習怎麼來?從好奇而產生學習的慾望。年幼的孩子總是對世界充滿好奇,每個小孩總是有十萬個為什麼, 若我們希望孩子能在將來的學習上有所成就、能夠熱愛學習這件事、十萬個為什麼不要只在年幼時出現的話,從小培養起思考的習慣與能力就十分重要了!
Thumbnail
我們家的小孩很常有一個狀況就是玩到不願意去洗澡,有一晚,同樣的情境劇再次上演,我們家三歲的弟弟又不願意去洗澡了,這時候六歲的姊姊問:媽媽現在是幾點?我說:七點半了。姊姊說:喔!那弟弟我們趕快去洗澡,八點有妙妙犬布麗!弟弟竟然眼睛一亮的乖乖跟著姊姊去洗澡。
Thumbnail
寶可夢在我小時候又稱為神奇寶貝,真的是很神奇的可以老少通吃的口袋怪獸,我自己小時候也很喜歡,和我弟弟都很入迷,每次跟媽媽出門買東西我們都一定要買個兩隻寶可夢小公仔回家,只是沒想到寶可夢魅力不減,時至今日連我女兒都很喜歡寶可夢!
Thumbnail
孩子還小時,父母幾乎撐起了孩子的全世界,孩子學習的視野來自父母、孩子擅長的領域來自父母,你說,父母在孩子的幼年時期重不重要啊?
Thumbnail
從去年開始因為工作環境無預警的變得不穩定,連帶自己的心態上也一直呈現浮動的狀態,一直在思考離開工作環境與創業的可能性,但創業畢竟耗費心力又礙於孩子年齡還小仍是需要陪伴的年紀,還沒辦法可以這麼灑脫的的說離職就離職。
Thumbnail
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是在說餐廳吃飯時看到三種媽媽與三種小孩,第一種是媽媽在聊天,孩子在發呆,第二種是媽媽在聊天,孩子專注看平板,第三種媽媽是能從包包變出很多小玩意例如:故事書、彩色筆、玩具讓小孩可以在一旁玩。哪一種媽媽的方式比較好呢?
Thumbnail
有了孩子後,生活上的大大小小決定都是圍繞著孩子打轉,犧牲了不少自我,但也從中體會到了純粹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