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就偉大的事〉讀後感 - 向外探索?點子、機會與創新

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generated by ChatGPT 4 (Dall.E)

generated by ChatGPT 4 (Dall.E)

前言

這是讀後感系列的第二集,前一集在與大家討論各階段都可能陷入的內在迷惘和動力議題;這次和大家聊聊成就一件偉大的事情,對於外在世界的探索與觀察 「點子、機會與創新」。

每個人認為的偉大不同,希望成就的偉大的事一定也會不同,我相信大家在閱讀 Paul Graham 的文章的時候一定也會與我有著不一樣的解讀。一個好的點子怎麼來?如何實踐?我們又如何創造改變?是我近期不論在工作上,或是個人時間中都經常思考的問題。將目前思考的結果結合 PG 的想法與大家分享,和大家一起談談:點子、機會與創新 (idea, implement, innovate)


點子 (insight) 哪裡來

怎麼樣的點子,是一個「好點子」?是一個很有「創意」的點子或是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點子?

Paul Graham 認為一個好點子,必然是一個「具原創性」的點子,而這樣的點子通常並不是硬想出來的;反之,想出一個「具原創性」的點子是一種「習慣」。這樣的習慣,會在你接收到任何資訊的時不受控的在腦中碰出一個新的想法;也因此在持續學習、吸收知識,試圖了解一個複雜問題的過程當中,碰出的數個點子中,總會出現一個最棒的好點子。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習慣?從部份心理學研究上來說,它是長時間習慣(用自己的框架)理解事物,以至於這幾乎成為了一個「自動化」的過程。也因此,在面對新的知識的時候,新的知識會不斷與舊有的知識/概念系統聯結、碰撞,產生新的「思考產物」。換言之,好的點子的必要條件是「持續思考 & 理解的習慣」加上「新的知識輸入的促發」,缺一不可。

Insight is not a sudden flash that comes from nowhere, but in fact is the result of the unconscious mind piecing together loosely connected bits of information stemming from prior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s and forming novel associations among them.

引用自:The Aha! Moment: The Science Behind Creative Insights (Wesley Carpenter, 2018)


Insight 經常發生在「寫作」或是「口頭表達」等需使用語言的情境中。但你為什麼語言的使用可以幫助產生 insight?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可以簡化地聊聊知識/概念系統是如何建立的:


Photo by Patrick Tomasso on Unsplash

Photo by Patrick Tomasso on Unsplash

概念是如何建立- 語義系統

在學習語言的情境中,通常我們第一個學習到的是一個事件和語言概念間的連結,這通常發生在學齡前階段,例如:第一次看到草地上奔跑跳躍的毛球時,身邊的大人和你說:「那是狗狗」。從此你的大腦建立了「狗狗」和「毛茸茸的、有活力的那個狗狗」的視覺意象的連結。

再來,在漫長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又學習到了有關於「狗狗」的其他面向,例如:性格 、味道、觸感等等;使這一些概念和感受,在腦中都建立起了與「狗狗」這個語義概念的連結,進而形成了一個「以狗狗為一區」的概念網路。

經過不同時間的學習,這個網絡的建立模式,可以在某些情況下可以被複製到其他相似的語義概念上,例如:可以被套用他其他小動物的語義概念上。而這些語義網絡、或是網絡中各概念間的連結關係,成為了我們建立對於世界認知的框架。

當我們看到一個新的、陌生的概念時,我們會自動的使用這個語義的認知框架去理解它,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新的概念與舊有的網路產生連結,而舊有網路中的概念可能與新概念形成火花,也就成了我們說的 insight。在這個描述中,insight 的發生需要有新的概念輸入和相似概念的思考網路,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說,一個好的點子發生的必要條件是持續的思考 (建立思考網路) 和新的知識輸入 (廣泛吸收新的資訊)。


思考網路的建立:寫作和表達可以幫助 Insight 的產生

當然,人對於概念的記憶除了語義系統之外,可能有涉及了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感覺、或是其他情緒等等相關的系統;在寫作或是說話時,聽到、看到文字、使我們牽動到長期的語義系統,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在語義的概念系統的使用,還可以在使用語言的情況中,將新的概念透過舊有的語言系統和概念架構表達出來,除了可以幫助我們記得新的概念之外,更可以幫助我們產生新的想法、新的概念連結。


新的知識或資訊輸入

透過接觸不同的外界刺激、不同領域的思維,不同的想法、概念會被激發,也因此更容易達成「解鎖 insight」的成就。但值得注意的是,「分心」和「廣泛接觸」只有一線之隔,對「所有事物都有興趣」也可以被理解成「對所有的事物都不特別感興趣」。因此,鎖定特定 1-2 個領域,並投入大多數的注意力和思考,再將省餘的的注意力投入「好像蠻有興趣的主題」會是比較實際的,有助於產生 insight 的做法。


機會來自萬中選一的點子 (Insight)

說了這麼多關於 Insight 要如何產生,你可能很想問:

「為什麼我們要一直談 insight? Insight 很重要嗎?」

不同的人會給予你不同的答案,對於一個對於特定問題希望創造改變的人來說,他會回答:

「對,Insight 很重要。」

但為什麼?

因為 Insight 通常用一個不同於「直覺」的角度 frame (看待、思考) 問題。從機率上來說,好的點子,應該會是個聽起來很「合理卻不直覺」的點子,這裡的不直覺是指跳脫原有的、多數人習慣的思考框架。不然你想想,每個人看事物的角度也許大同小異,如果真的有一個好的點子,大家有什麼道理會把他拱手讓出來呢?因此,好的點子多數都已經被發表、使用掉了。在這個情況下,除非發現了一個群眾的「思考盲點」之外,才有辦法從另一個角度,略過思考盲點,發現一個尚未被發現的好點子。

generated by ChatGPT 4 Dall.E

generated by ChatGPT 4 Dall.E

點子與機會的距離:跳脫框架的思考

跳脫框架的思考是困難的,因為這一個建立知識的方式打從我們學習識字、說話,甚至是每一次和他人交流的過程中就一次一次地被反覆強化。

產生一個好的點子,背後也象徵了你發現了現有的「思考模式」存在著某些問題,比起產生一個好點子,發現並突破「思考模式」的盲區才是最為困難的

尤其是群體中的我們被期待成為「遵守規則」而非「打破規則」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經常會使我們成為其他人眼中的「怪人」。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演化並被教育成傾向「從眾」、「遵守規則」的模樣,以確保群體的合作並使管理者易於管理。多數時候,和其他人的選擇一樣,也使我們更不容易成為被攻擊、針對的對象;又或是和其他人的選擇一樣,多數時候比較不會出錯。的確,使用習慣的模式思考是安全的,但沒有辦法幫助你發現盲點,你很有可能會因此錯過機會。

因此,在思考中你要不害怕打破規則,勇敢成為那一個 Discomform 的怪人。但事實是很多時候,概念上我們都知道但是執行起來哪有這麼容易。一來是缺乏成為異類的勇氣,二來是要如何突破框架?


(1) 獲得跳脫框架勇氣

談到勇氣,這又回到我們上次說的:關於自己,你得很篤定。

你得認識自己,並相信自己是對的。這是很需要時間的一步,對於自己的篤定建立在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深刻的自我認識。若你覺得困難,你可以試試給自己一段靜下來的時間與自己內心對話,透過意識流、閱讀或是靜坐等等行為,來練習怎麼將注意力從外在世界帶回對於內在自己的覺察,並重視自己的想法、感受。透過習慣認真的對待自己的思緒和注意力範圍的調整,你可以獲得更有彈性的覺察能力,也學習用不同的思維深度更客觀、不過度關注外界的雜訊,並堅定的相信內在的聲音。
(詳見我的上一篇文章:〈如何成就偉大的事〉讀後感- 給每一個時期迷惘中的你)

許多時候,除了迷惘之外,「惰性」也會成為為了這個「突破盲區的新點子」執行上的阻力。以我的例子來說,我經常會催眠自己「最近很忙,改天再用」、「可是很多人都覺得不行耶,會不會真的有哪裡不太對。」人往往都會拒絕相信自己是「懶惰」或是「沒有力能的」所以總是會替自己尋找 「做不到的藉口」,這是一種很常見的防衛機制。這個時我們不妨問問自己,「如果今天說這句話的是別人,我會怎麼想?」如果今天「別人覺得很累,所以就發棄了這個點子。我會替他覺得可惜嗎?」

在跳脫自己對於自己的防衛機制,把問題的重心從「自己」移到「事件/行動」本身,我們比較能夠脫離「惰性」,較理性的評估和執行下一步。


(2) 跳脫思考框架的方式

上面已經討論過了跳脫框架是發現 insight 最困難的一步,我們又可以怎麼練習跳脫框架的思考模式呢? 試試回歸事物的本質思考,也就是 Elon Musk 說的「第一思考法則」 (First Principal)

First-principles is a physics way of looking at the world. You boil things down to the most fundamental truths and then reason up from there.

第一性原理是以物理的、微觀(化約)的角度去看待這個世界。透過不斷尋找建立現象的基本單位,從中尋找現象的本質,然後再往上推論。

一個 Elon Musk 曾經提到的例子[註1]是:

當每個人都說:「不要做電動車,因為電動車的電池比油貴上太多,這就是事實」這其實是不合理的,根據經驗,每千瓦汽車電池的製造成本要花費 600 美元;然而,製造電池只需要一些鈷、鎳、鋁、碳等金屬和一些聚合物;套用倫敦金屬交易所的公定價格,每千瓦汽車電池的製造成本只要 80美元,這比一般大眾認知的電池成本便宜多了。

所以,我們認為的困難,往往是因為我們還沒有從事物的本質思考;就像依賴過去經驗,以過去市場價格估計,而非回歸本質的對問題進行解構,我們就無法發現可以增加電池利用效率、降低電動車生產成本的商機。


乍聽之下,不論是產生 insight 似乎是重要卻有些難以控制的過程:首先,我們需要不斷的攝取新的知識,並透過書寫或是回頭等語言表達,將新的知識與過去的知識系統連結,產生新的想法。產生了新的想法時,我們需要對此新想法保持懷疑和彈性,透過回歸本質的檢視此想法的問題和可行性,確認它是否是一個「合理卻反直覺」的機會點。

[註1] 請見文末延伸閱讀


(3) 驗證你是對的

這個世界是變動且充滿了不確定性,要活的自在,代表我們必須有能力可以與這些不確定性共存。許多時候,為了降低不確定性對計畫帶來預料之外的影響,我們總希望可以在執行前,可以先做一個「萬全的計畫」。雖然多做些研究和準備,聽起來是負責且有組織的做法,但是適度即可。

要記得如果有一個問題,你全心全力的研究了三天 [註2] ,還是找不出答案,沒有信心;現實的是,多數時候這個問題不會再因為你再多研究了幾天就變的更有把握的。秉持著80/20 法則,去做做看吧:看看你預想的對不對,事情的發展是不是真的如你所預期。

從小的部份驗證起,並隨著變動的、不確定的世界進行調整並學習;遇到問題時,提出假設,透過不段的迭代、驗證、找出問題的本質。你就會知道,也向外界的質疑說明:怎麼做才是對的。


註2:三天是虛數,當然不同的問題會需要不同的時間進行研究;有沒有把握也依實際上所感受到,並得到的資訊為主;當成效已經有限,開始行動,並隨著行動進行調整有時會是比較有效的做法。


創新:點子和機會的從零到一

Photo by Fab Lentz on Unsplash

Photo by Fab Lentz on Unsplash

Paypal 的共同創辦人 Peter Thiel 曾在他的著作 《從零到一》提到:

Progress can take one of two forms. Horizontal/extensive progress and Vertical Progress. Horizontal progress means copying things that work—going from 1 to n. . Vertical progress is harder to imagine because it requires doing something nobody else has ever done. - Peter Thiel

他認為創新 (Progress) 分為兩種:

一種是從零到一、從無到有的垂直性的「改革性創新」;另一種是從現有解方發展出來,從一到多的水平的「延伸式創新」。

不論是改革性創新或是延伸式創新,皆需要時間和點子反覆的驗證和淬鍊,除了驗證的成本和產生的影響規模不同之外,從一開始的思考出發,兩者思考的廣度和深度也是不同的。延伸式創新的思考多仍停留在「零和效益」範圍中:生產力是零和的、能源分配是零和的、注意力是零和的、資源是零和的。而若一直使用「延伸式創新」的模式,彼此落奪、瓜分零和、有限的效益,最後必然落入削價競爭、環境崩壞的循環中。

因此,改寫人類歷史的重大發現都是「改革性創新」。例如:機械農耕打破了傳統農作生產食物有限、資源有限的零和的問題、工業革命或 ChatGPT 等大型語言模型的出現,再一次突破人類對於「生產力零和」的定義,解放更多的時間和勞力進行生產、核融合的成功可能解決能源零合的問題等等。

當然創新不必然只侷限於科技,也可以是產品服務上的創新、商業模式上的創新、流程上的創新等等;只要回歸問題的本質,有效突破「零和」的限制,或是將既有的解方重組產生 1 + 1 > 2 的綜效,無論是哪一種,都是建立改革性創新重要的一步,也是每一個希望世界變得更好的我們,需要思考並著手的問題。


看到這裡,你想做的 Great Work 呢?

具備了動力、點子、機會,準備好要一路 do great work 了嗎?

當你準備好了自己和點子,在這一條路上,PG 最後給了我們一些注意事項:

  1. 保持熱情和鬥志:在 do great work 的路上 (或是其實是在人生中) 我們一定會不時的對自己和事件的成效產生懷疑。因此我們要定時的回歸內心的聲音,傾聽自己的初心和價值觀,並做與自己的初心方向相同的事。價值觀會影響行為,而價值觀同時又受行為強化。
  2. 將身體維持在最健康的狀態:身體是思考、規劃並執行計畫的重要部份,所以照顧好身體很重要。 保持身體健健最直接而有效的做法就是定期運動、良好飲食和睡眠。並允許跑步和散步等,允許思續漫游的運動方式,在運動的同時也可以協助潛意識的思緒整理。
  3. 當你找到了一個機會,做比不做更快樂 (?):當你發現了一個機會,在已經看到機會時,你是很難欺騙自己的。雖然當你把握機會並開始執行時,你不一定會比身邊的其他人更快樂,但你會比在原地自我懷疑、躊躇又反覆因為逃避耍廢而自我消耗的自己更快樂。 有想法但沒有多大成就的人往往會變得痛苦,而行動是建立成就的唯一道路。
  4. 讓心中的好奇、和初心引領你,堅持[註3]向目標堅定的奔跑。 堅持是不可或缺的,堅持,穩定的累積才有可能帶來未來指數型的成長。堅持累積並相信,每一步,都算數。

[註3] 上集和下集中唯二重複的兩個概念:一個是認識自己另一個是堅持,可見這兩件事對於成就一件事來說有多麼重要了吧。


如果你現在的你除了迷惘外,心中還浮現了一個 Great work 的藍圖,那何不試試呢?

如果有人問我活著的視覺意象是什麼,我想我會畫出當一個說起夢想時眼睛裡那一道光。

若總有一天你會失去行動的活力,那為什麼不為了夢想用力的活一次呢?


延伸閱讀:Elon Musk: First Principles


35會員
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筠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年 7 月江湖人稱矽谷創業之父的 Paul Graham 寫了這一篇 "How to do great work" ,有幸在迷惘的高峰有機會閱讀了這篇好文。這次選擇用自己的方式詮釋這篇文章,除希望自己反覆思考文章重點外,也希望可以用簡單易懂的朋友口吻和同樣在迷惘中的朋友分享自己的體悟和心得!
繼我們淺淺未來一切都可以在網路上生產、獲得、處理、使用任何應用程式的「網路電腦世代」(Internet Computer)。這一次我想和你分享一個建立在網路電腦世代之下的瀏覽器- Arc。為什麼我推薦它,而它距離 Internet Computer 的未來還差了什麼以及它的未來發展方向等。
這篇文章希望除了從過去的電腦軟體和網路的發展和需求的改變, 討論下一個五年的網路電腦發展;文章也有下集:和大家推薦我用了一次就回不去的瀏覽器- Arc 給大家,並說明為什麼它是一個很棒的瀏覽器,為什麼會成功,以及它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預測!
在競爭激烈,近年疫情重創全球餐飲的艱難環境中,餐飲科技新創 Toast 白手起家,從 0 到 1 再到 IPO ,它背後成功的關鍵為何?基於資料收集結果結合個人假設,這篇文章希望可以提供創業路上的大家借鏡與思考;一起了解為什麼 Toast 可以不只是 POS 地建立他在餐飲市場中的地位與壁壘吧!
今年 7 月江湖人稱矽谷創業之父的 Paul Graham 寫了這一篇 "How to do great work" ,有幸在迷惘的高峰有機會閱讀了這篇好文。這次選擇用自己的方式詮釋這篇文章,除希望自己反覆思考文章重點外,也希望可以用簡單易懂的朋友口吻和同樣在迷惘中的朋友分享自己的體悟和心得!
繼我們淺淺未來一切都可以在網路上生產、獲得、處理、使用任何應用程式的「網路電腦世代」(Internet Computer)。這一次我想和你分享一個建立在網路電腦世代之下的瀏覽器- Arc。為什麼我推薦它,而它距離 Internet Computer 的未來還差了什麼以及它的未來發展方向等。
這篇文章希望除了從過去的電腦軟體和網路的發展和需求的改變, 討論下一個五年的網路電腦發展;文章也有下集:和大家推薦我用了一次就回不去的瀏覽器- Arc 給大家,並說明為什麼它是一個很棒的瀏覽器,為什麼會成功,以及它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預測!
在競爭激烈,近年疫情重創全球餐飲的艱難環境中,餐飲科技新創 Toast 白手起家,從 0 到 1 再到 IPO ,它背後成功的關鍵為何?基於資料收集結果結合個人假設,這篇文章希望可以提供創業路上的大家借鏡與思考;一起了解為什麼 Toast 可以不只是 POS 地建立他在餐飲市場中的地位與壁壘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子午線新詩刊第六期 P164-172 〈如何超現實?〉傅詩予  前言:                 筆者於子午線台灣新詩刊No.4 發表〈超現實主義詩歌初探〉,大概介紹了法國超現實主義的源起和發展, 又於子午線台灣新詩刊No.5發表〈超現實主義的變異〉,進一步介紹超現實主義東渡日本、台灣後
Thumbnail
這本書告訴我們,當你一推再推對方卻文風不動時,就該換方法了! 唯有當事人自己想要改變,你才能達到目的。 想要達到目的,你該扮演的不是推土機,而是催化劑,降低改變門檻
Thumbnail
是否該廢除死刑?(Should the death sentence be abolished?)安樂死是否該合法化?(Should euthanasia be legalized?)我們是否應該為歷史上的錯誤道歉及及國賠?(Should we apologize for historical wr
Thumbnail
各位剛脫離學測、分科測驗準備邁向大學新生活懷抱的同學們好,不論你是否滿意於自己將進入的學府,相信大家對大學未來的旅途都充滿期待吧?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怎麼讓你的時間價值最大化,把大學生涯活得精采燦爛。 「無意識的城鄉差異」與「賠本的那三年」 決心大學絕對不要重演歷史的我,從進入學校開始就下了功夫。
Thumbnail
雨果說 人類不是易受騙, 人類也不是預設為真。 人類是既開放,又機警。 而我們是如何處理新訊息的呢? 我們會使用兩個系統。 我們會使用 可信度查證。 我們會被道理說服。 我們會聽專家的話。 我們會聽多數人的話。 而且,我們都是理性的。
Thumbnail
要「如何」才能鑑別出品牌行銷師的專業度? 而一位真正優秀的品牌行銷師能為您的品牌貢獻出怎樣的價值?
Thumbnail
〈電影筆記〉數十年之探索,如何交會台灣電影的某種夢想,以一種影像實踐與自然造化的關係思索,以一種可能的東、西哲思橋樑,形成跨文化精神共振可待開拓的一頁…
Thumbnail
重讀〈背影〉,讓我最先想到的是文學的療癒作用:朱自清透過這篇文章,以內在思想的作用來改變外在真實,重建它們在自己心中的理想模樣(這正是古老魔法的特色),不只要撫慰、療癒他自己與父親間有過的傷痛,同時也可讓有過同樣傷痛的人在讀後獲得一些療癒與省思,而這些,都在呼應「文學乃是最後魔法」的說法。
Thumbnail
這個展覽的名稱、海報圖片與視覺色系既熟悉又陌生,讓我很難一眼看透,於是決定動身探訪一下(跳!)。原來展名並非來自電影......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子午線新詩刊第六期 P164-172 〈如何超現實?〉傅詩予  前言:                 筆者於子午線台灣新詩刊No.4 發表〈超現實主義詩歌初探〉,大概介紹了法國超現實主義的源起和發展, 又於子午線台灣新詩刊No.5發表〈超現實主義的變異〉,進一步介紹超現實主義東渡日本、台灣後
Thumbnail
這本書告訴我們,當你一推再推對方卻文風不動時,就該換方法了! 唯有當事人自己想要改變,你才能達到目的。 想要達到目的,你該扮演的不是推土機,而是催化劑,降低改變門檻
Thumbnail
是否該廢除死刑?(Should the death sentence be abolished?)安樂死是否該合法化?(Should euthanasia be legalized?)我們是否應該為歷史上的錯誤道歉及及國賠?(Should we apologize for historical wr
Thumbnail
各位剛脫離學測、分科測驗準備邁向大學新生活懷抱的同學們好,不論你是否滿意於自己將進入的學府,相信大家對大學未來的旅途都充滿期待吧?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怎麼讓你的時間價值最大化,把大學生涯活得精采燦爛。 「無意識的城鄉差異」與「賠本的那三年」 決心大學絕對不要重演歷史的我,從進入學校開始就下了功夫。
Thumbnail
雨果說 人類不是易受騙, 人類也不是預設為真。 人類是既開放,又機警。 而我們是如何處理新訊息的呢? 我們會使用兩個系統。 我們會使用 可信度查證。 我們會被道理說服。 我們會聽專家的話。 我們會聽多數人的話。 而且,我們都是理性的。
Thumbnail
要「如何」才能鑑別出品牌行銷師的專業度? 而一位真正優秀的品牌行銷師能為您的品牌貢獻出怎樣的價值?
Thumbnail
〈電影筆記〉數十年之探索,如何交會台灣電影的某種夢想,以一種影像實踐與自然造化的關係思索,以一種可能的東、西哲思橋樑,形成跨文化精神共振可待開拓的一頁…
Thumbnail
重讀〈背影〉,讓我最先想到的是文學的療癒作用:朱自清透過這篇文章,以內在思想的作用來改變外在真實,重建它們在自己心中的理想模樣(這正是古老魔法的特色),不只要撫慰、療癒他自己與父親間有過的傷痛,同時也可讓有過同樣傷痛的人在讀後獲得一些療癒與省思,而這些,都在呼應「文學乃是最後魔法」的說法。
Thumbnail
這個展覽的名稱、海報圖片與視覺色系既熟悉又陌生,讓我很難一眼看透,於是決定動身探訪一下(跳!)。原來展名並非來自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