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參與記者方君竹的座談會,主題是如何分辨假新聞。
臺灣媒體亂象已時有所聞,因此我除了不怎麼看新聞外(我承認這樣的做法不太好),對於報導的內容也不太上心,這也不能全然怪罪於採訪者,他們有時也會被真相矇騙。畢竟我周遭曾聽過報導與事實不符的狀況,事情的發展大致如下:C自殺了,新聞畫面上是她的先生懷裡抱著孩子自責不已,聲淚俱下不斷控訴自己未留意到C產後抑鬱,於是報導傾向於C因產後憂鬱症而自戕。
看著螢幕裡英俊斯文的男人往後需獨自面對強媬中的嬰孩讓我不禁母愛爆發而潸然淚下。
假日回家時我妹妹告訴我這則新聞不為人知的祕密,那男人有外遇,與C同公司的我妹說大家私下都知道。
唉!可能的實情也許是這樣:
C的自殺比起產後憂鬱,與先生感情上的背叛更有直接關係;
父子相依為命的畫面底下是先生竊喜能與外遇對象名正言順交往;
孩子此生永遠不會知道是自己的父親令自己失去了親生母親。
因此,這一連串有意或無意的假報導充斥在周遭,就算不看新聞,僅僅拿起手機看FB或line也不時跳出令人感興趣的話題讓人無意識下點擊,瀏覽後感到無趣常常並未因此作罷,而是接續點開網頁上其他聳動標題。
於是因為演算法等原因,這些無聊話題就越來越多人瀏覽,而真正重要的議題便漸漸被忽略。
鑒於此我開始於點擊前三思後而行,期望讓自己的小小行動改變自己的生活,甚至,我開始思考一整天的空檔時間,是否只拿一本書或雜誌靜靜觀看,除了回覆友人或工作上一些必要的訊息外,不看任何外界報導。
所有零碎時間僅拿來看一本書,我想,這便是將生活主導權掌握在在自己手中的一種方式,因為3C螢幕上所有訊息讓我們以為自己是主動選擇要觀看的影片或文章,其實我們都是資本家操弄的棋子,日積月累後便在思想與行為上成為他們的所需要的樣子,而不是我們本質上該有的樣子。
參加完方君竹的座談會後我對記者不再這麼厭惡了,畢竟他們上有老闆得應付、下有老小要扶養,迫於生活所需變漸漸地很難再秉持自己的初衷。
當然各行各業都有老鼠屎,道德淪喪的無良記者難免存在,卻不應忽略大多數的記者還是具備作為人與一個媒體工作者應有的良知。
能夠讓社會改變的並不是不斷的譴責那些新聞記者(雖然我本人蠻欣賞網紅錫蘭),我們忘記了始作俑者是我們自己,對那些不重要或聳動的新聞不經意地瀏覽、按讚、留言,才會造成亂象盛行,我們才是第一個要負責的人。第二個要負責任的是背後的藏鏡人-財團,最後一個-才是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