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走到人生盡頭,人生跑馬燈快速閃過,讓我們有最後一個機會重溫重要記憶的時候,你會看見什麼?
當我們離開這個世界後,在你的追思會上,你的朋友會怎樣記得你?
在我們認真努力奮鬥一輩子之後,你想為這個社會留下什麼貢獻?
這幾個問題,許多人一輩子從沒想過;有些人則到中年,因為發生重大變故,才“有機會”思考;有些人不是放棄思考,就是逃避面對。你想知道為什麼這些問題很重要嗎? 讓我們來認識二個名詞:「外在成就 vs 內在成就」。
《內在成就: 成為你真正想成為的人》作者指出,我們多數人終其一生,都以成為「他人或社會所期待的人」為目標,不斷追求地位、財富、 物質、外表等等的「外在成就」。然而,有許多人在達到功成名就時,卻突然體會到自己極度不快樂,卻難以明瞭原因,有些人深陷憂鬱、有的甚至想結束生命。回顧一生時,多半後悔不已,覺得自己浪費生命在無意義或無價值的事情上。
他進一步的解釋,由於個人內在相對匱乏,因此會用更多的「外在成就」來彌補,而不是去深入探索自我內在的世界,找到自己的「內在成就」,這導致精神深處的內耗變得無意義。反之,「內在成就」意味著成為「內心真正渴望成為的人」,這與個人的價值觀、信仰、興趣、天賦、使命、夢想,以及對社會的貢獻息息相關。這是自我肯定的重要元素,比外在成就更能帶來更深層、更持久穩定的滿足感,最重要的是,成功與否將不再需要他人的肯定。
每個人天生都具有不同的天賦和使命。我們必須重新界定成功,深入探索內心真正想要成為的人。在內、外在成就相互輝映時,將發揮最強大的影響力,使生命變得圓滿而無憾。
「外在成就 vs 內在成就」這二個名詞對某些人也許不是新觀念,但這本書卻是我的“啊哈”瞬間。我幾十年來的疑問和困惑,終於有了答案了。因此,我想以《內在成就: 成為你真正想成為的人》談的「內在成就」為主題,跟大家分享我的經驗,以及我對「內在成就」這個概念的思索與啟發。
我想在我的親友眼裡,我應該是個怪胎吧?因為我從小到大都一直覺得我生錯地方,周邊的大人都很奇怪。在學校或出社會,總是覺得我和那個環境或人都非常格格不入。我也一直無法解釋那個感覺,也說不出理由或原因,當然也沒人懂我。我記得從小到大被灌輸的觀念,就是要好好讀書考個好大學、然後找個好工作賺多一點錢、然後買車買房、結婚生子。
但是當我放眼望去,環顧周遭的親朋好友,要嘛父母和孩子的親子關係冷淡疏離、要嘛夫妻吵架鬧離婚、要嘛為了升遷加薪,常常熬夜加班,其實很多人很難得和家人好好吃一頓飯,聊聊彼此的生活。總之我一直不解,這到底是哪裡出問題,為什麼當大家好像擁有計劃中的一切之後,反而很迷惘失落?而我,跌跌撞撞的走到今天,總算找到我一直在尋找的答案。
生命,是一趟探索自我內心、經歷覺知、找到使命的旅程。《內在成就: 成為你真正想成為的人》提到,一般人必須同時從事三種工作,才能保持身心靈的平衡:1)有償工作,換取收入生活;2)無償工作,幫助別人;3)自我實現夢想或天賦或使命。而多數人的大半輩子都專注在有償工作,很有可能還是份不喜歡的工作,最後才會因為內心失衡,而感到失落。
我從國中開始打工,在我高職畢業到去美國中間,也工作了七年。因為沒有大學文憑,在台灣很難找到像樣的工作,也因為我自己不知道能做或想做什麼,所以常常換工作。從擺地攤到站專櫃、在餐廳端盤子到科技公司做行政,除了陪酒沒試過,我真的做過各式各樣不少的工作。別人看我可能覺得我沒定性,但是我在那個過程卻很開心,因為我有機會體驗不同的工作,得到不同的經驗,我的生活真的多采多姿啊。
讓我分享二個、也許是一般人可能沒做過的工作。
我很喜歡逛台灣的傳統菜市場,尤其在我擺過地攤後,我對攤販們有很高的敬意。每個國家都有露天市集,那也是我旅行時一定會排的行程,因為你能看見最貼近當地生活和原始的人性,但我從沒想過有一天我也會去擺攤。
一般菜市場大概早上七八點就開始販售,所以攤販們都是天還沒亮就到。我是菜鳥,真的是從頭學。從賣什麼樣的衣服到去哪裡批貨、怎麼標價和擺攤、怎麼叫賣才吸引人、到每個菜市場掌管攤位的組頭是誰、每個地點的客群差異、攤位的位子和費用等等,都是學問。每次擺攤的市場、攤位的位子、周邊的攤販都不一樣,有時候我會趁空檔和隔壁攤位聊聊,問問前輩們的經驗和建議,他們也都很樂意分享資訊。我記得最深,他們教我最實用的一招,就是當天我穿什麼,就會是賣得最好的那套衣服,所以我總是穿最需要趕快出清的衣服。
另一份工作,是我為了練習英文對話,去當海尼根啤酒的酒促小姐。每天晚上九點到十二點,公司會讓三位促酒小姐為一組,到台北市外國人最多的酒吧,推銷海尼根。在二十幾年前的台北,海尼根算是很貴的進口啤酒,而且口感有點苦,所以只有老外愛喝,也捨得花錢喝。
我的任務就是找外國客人推銷酒。而老外也喜歡找我們閒聊,說說笑笑之間,他們就會點海尼根來喝。這份工作練就我主動找陌生人推銷的膽子,加上難得的英文會話機會,雖然我不是很能熬夜的人,我還是做了一段時間才離開。我最記得的是主管跟我們說海尼根Heineken的Logo,那三個小寫e,是故意做些微傾斜,這樣會讓人覺得Logo在對你微笑。
這些不同的工作經驗讓我看到不同生活圈子的人,學習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不同的方式去處理問題。也發現其實不管你的教育程度高或低、薪資待遇多或少,在生活上會遇到的煩惱,其實大同小異。這也讓我學會不要去看表面的東西,也不需要去羨慕別人,因為很多人看起來光鮮亮麗,但背後也有很多傷痛和不如意。
現在回頭去看,我其實很早就開始探索我的人生意義、想要找到我的人生使命,只是我當時不知道而已。
我深信,人生最大的成就感和喜悅,應該是找到天命、實現夢想的那一刻,因為你會看見自己眼裡,那閃閃發亮的光。很多人選學校時,是以學校知名度或排名、學校地點為主要考量,而主修的選擇來自父母的要求。等找工作時,則以公司知名度、薪資待遇、工作職銜、往後升遷機會為主要考量,甚少人問過自己內心,這是我想要的嗎?在台灣的家庭和學校教育,從小就不曾專注在發展孩子的優點長處、找出他們的興趣和才華,鼓勵他們找出夢想並去實現它,因為許多父母和老師自己都不曾有過這樣的人生。
我也花了很多年的時間,彎來轉去,才慢慢看見自己的天賦和遠景,和有了想要實現夢想的勇氣。雖然我身邊沒有任何一位親友到國外唸書過,我也沒有家人可以供我去留學,但我還是努力學習英文,盡量找可以用到英文的工作,繼續抱著去留學的夢。因為我想要有一個可以讓我自由呼吸、找到自己、快樂生活的環境。當機會來臨時,我沒擔心太多就去了。
在美國的生活很不容易,畢竟人在異鄉,凡事都要靠自己。最幸運的是,我在美國唸書時遇到很棒的老師、工作時遇到很好的合作夥伴。不論我想要學習什麼興趣嗜好,遇到的人都是互相支持鼓勵,從來沒有人會因為我的性別、年紀、膚色、英文能力等等,而說我不可以怎樣。所以我從來不自我設限,只要我想試,我就去試。很多台灣的朋友會問我,你在美國沒有被欺負或被歧視嗎?我反問他們:難道在台灣就不會被欺負或被歧視嗎?
在美國求學時有二件事讓我很難忘。我主修Communication (溝通),因為那主修只有一堂數學課,卻有很多英文讀寫、分組討論和上台報告 (那你就知道我有多討厭數學了)。可想而知的是,班上只有我一位亞裔學生(ABC除外),因為亞裔學生的數學通常不錯,所以都去唸商、電機、財經相關的科系。
美國老師們開始上課的第一句話通常是:沒有愚蠢的問題,歡迎大家多問問題,所以在課堂上最常主動舉手問問題的,就是我。(這一點是我最喜歡美國教育的其中之一,因為我在台灣求學時,最常被老師釘的原因,就是我太常問問題,他們覺得我在找麻煩)。當我畢業時,有一位美國同學對我說:謝謝我常在課堂上問問題,因為我問的問題都是他想知道的,但他不敢問老師,所以他很感謝我的主動,幫了他很多忙。這讓我非常意外。
我到美國唸書時其實英文能力不算好,只是臉皮厚,敢說敢問罷了。所以每次遇到要唸很多書或文章,然後要寫報告時,我通常要多花很多時間讀書和寫作。為了如期繳交作業,我會提早開始準備,並會善用老師的辦公室時間 (Office Hour),請老師先幫我修改。這樣來回幾次後,我都可以如期交出最後那份修改多次的作業。當作業打完分數發回來時,坐我旁邊的美國同學常常驚訝我拿到A,而他們只拿到B,他們甚是不解,因為他們覺得我的英文沒他們好。
終於有一天,老師當著全班的面提到這件事。老師大致上的意思是說,她知道很多人質疑為什麼我的成績比他們好。不過老師要他們捫心自問,他們是不是都在功課截止日的前一晚才開始寫,而我在那之前已經去找過老師起碼三次修改了。所以老師希望同學們能善用辦公室時間,因為英文能力再好,也是要努力才會有好成績。從那之後,再也沒有同學給我臉色看了。
我在台灣求學時,所遇到的老師都是我的夢魘,但在美國求學時,我很感謝所有樂意幫助我的老師們,因為他們讓我重拾學習的動力和樂趣。不論是一句鼓勵的話、或是靜靜聆聽、或是用自己的興趣嗜好和專長,都能夠幫助別人。即便沒有任何金錢上的交換,都能讓雙方感到喜悅和溫暖,因為我們都沒想過,我們的舉手之勞,能解決別人的無能為力。
我在美國24年了,十年前因為人生變故引發憂鬱症,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為了幫助自己爬出痛苦深淵,開始看精神科和心理諮商;因為不想吃抗憂鬱症藥,而開始進修身心靈方面的課程、開始看中醫和整脊、學催眠、頌缽音療、芳療、食療、花精、靈氣/氣功、能量、藝術繪畫療法等等課程,開始我的自我療癒之路。
後來我成為Holistic Intuitive Practitioner (整合直覺療癒師)。 除了和個案說話以外, 我還會看狀況搭配音療、芳療、花精、能量、催眠等等來幫助個案能夠深層放鬆、冷靜去看見和面對舊創傷,並教他們如何將力量拿回來,可以自己處理問題。看著我的個案慢慢療癒、看著我自己在和親友交談時,能夠清楚知道當下我該說什麼和不該說什麼、在和朋友相聚時可以給彼此需要的支持和鼓勵、能夠善用自己的專長和優點來服務和幫助他人。當對方真心對你說聲:謝謝時,那個當下是非常有成就感、非常開心和滿足。
美國比台灣更像我的家,因為它給我很多我在台灣得不到的支持和機會。它讓我認識自己、找到自己、活出自己。我不攀比、我認真學習任何一項我有興趣的東西、我享受獨處的時間、有一份我有熱情又能幫助人的工作、隨遇而安、我有幾位好友可以互相支持鼓勵且一起成長。我很感謝人生當中所遭遇過的大風大浪,因為那讓我成長茁壯,且珍惜當下的每個體驗。也感謝每一位曾對我伸出援手的人,讓我也很願意當那個伸出援手的人。
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這輩子各自的使命和覺知的旅程要走。「內在成就」沒有一定的標準或形式,但一定會讓內心產生一股無法言喻的快樂、成就感和滿足,讓你深刻領悟人生的意義,等走到人生盡頭時,可以清楚的知道這一生沒有遺憾了。
最後,我想用歐普拉的這句話,來鼓勵大家 ~
“你唯一需要的勇氣,是勇敢活出你想要的人生。”
謝謝你與我一起共享這本 《內在成就: 成為你真正想成為的人》
也衷心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內在成就」,成為一個心靈富足的人。
我們下次見。
歡迎您分享本篇文章,請記得標明出處。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