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非學校
進入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孩子,邏輯智能、抽象思考能力逐步發展,對於桌遊的感興趣程度越來越高,在可能非學校的玩學班群會有固定的桌遊課,帶領學生們進行各種不同類型的桌遊!在這個邊玩邊學的過程,學生們除了可以滿足遊戲、好奇、學習等需要之外,會有更多的機會發展「內省智能」!
因為從一開始遊戲,學生之中就會有各種的「爭奪」行為產生,例如:大家都要當第一個、多人同時想選擇同一個指示物,只是叫學生不要在意就很容易形成:「乖學生」壓抑而讓出,堅持度高的學生也只是學到了只要我不退讓,別人就會讓我!
我會讓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每個學生的想法可能都不太一樣,也展現出他們如何看待自己、他人跟世界,這部分才是真正需要引導學生去發覺的「關於我自己」!有些學生有了被傾聽、被理解的過程後,比較能夠重新去思考對自己的看法,重新做出選擇,當然也會有一些學生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經驗,讓他慢慢練習。
接著最容易產生張力較大的情況就是「輸贏」產生的時候!人都不喜歡輸的感覺,尤其在孩子身上,只要輸了就代表「我不好」,引發內心的「自卑感」,展現在外顯的行爲上,可能會有偷偷作弊、耍賴不認帳、悶悶不樂,大哭大鬧都有可能!
在玩學班群的桌遊課這些情況都發生過,身為老師的我也樂見這樣的情況發生,並非鼓勵學生們的行為,而是這是內在性格真實展現的時機,我可以更靠近學生的內心。
在一場桌遊結束後,我一定會帶學生進行復盤,請學生們說說看自己的感受、過程中喜歡的、討厭的、再玩一次的話會有什麼不同?透過述說的過程,學生們也在整理自己的想法、情緒,我也可以核對過程中的觀察。
只要有「理解、陪伴跟引導」,學生們就有機會憑藉經驗「從自卑邁向優越」!
這三個步驟每一步都很重要,真正的「理解」是成人從兒童發展、個人特質為起點,能夠「同理」學生的反應,適時給予鼓勵,挫折的孩子最需要鼓勵!
「陪伴」學生和他自己的情緒同在,成人不受其情緒影響,這樣的陪伴也是一種穩定的力量,讓學生知道他有任何的情緒都是可以的。
最後會需要「引導」,我經常使用的方法是「先提問後行動」,讓學生透過老師的提問後來回答,就像是跟自己對話,更請楚自己的狀態和想法然後可以提出一個行動,讓自己往前邁進,而不是停留在原地繼續被情緒或問題給困住。
有一次A學生哭著說:我好難過,因為我輸了!
我:代表你很認真投入這場遊戲。情況允許下我通常會邀請其他學生也一起陪伴,因為這樣的感受大家都有過,同儕陪伴同儕,說一說自己的經驗,會有一種支持的力量。
B學生、C學生自然地接下去說:我可以理解,我以前也有過,難過是正常的。我們會陪你。
然後我們就只是陪在身邊,一段時間之後,
我提問:為什麼輸了會感覺到難過呢?如果有想法就可以說說看。
學生A:會覺得自己不好,我不想不好
我:過程中什麼時候你覺得自己不好?
學生A:我想要的得不到,別人卻可以的時候
我:那時候你的感受是什麼?
學生A:緊張,也覺得同學那樣很討厭
我:同學做什麼讓你有討厭的感受?
學生A:他們一直在笑我:你覺得他們在笑什麼?
學生A:他們開心,因為可以開展(得分的方法)
學生A:一直沒辦法開展,會覺得怎麼努力都沒辦法
我:嗯,那時候我有聽到你發出的聲音和看到你的表情
學生A:我覺得他們在跟我對抗
我:對抗給你的感受又是什麼呢?
學生A:我們變成敵人不是夥伴
我:其他人在遊戲中也有這種感覺嗎?
學生們:有一點,因為大家都會想要可以佈展
我:的確在很多桌遊的規則設計上就是會分出輸贏
學生A:我們也玩過合作的桌遊,那個感覺就是夥伴
我:其他人的感受想法呢?
學生們:合作的比較不會緊張,或者一起對抗老師(我們曾經玩過一款桌遊就是如此)我:我記得那次,我有贏也有輸,那次你輸給我的時候有難過嗎?
學生A:沒有,因為其他同學會和我一起
我:所以你重視的是同學有沒有和你在一起?
學生A:對我:其他同學也認同有夥伴是更好的嗎?(大家都點頭)還記得我們玩這個桌遊的目的嗎?(遊戲前我有跟全體說明)
學生A:記得,我們要玩桌遊學習佈展有哪些要注意的
我:怎麼做可以達到這個目標,又能讓大家覺得是一起的呢?
學生A開始提出行動上的想法,其他同學也加入過去桌遊的經驗,大家調整出一個新的遊戲辦法,從競爭的策展人變成了合作的策展人,並且約定好隔天要用新的規則再玩一次。同學們陸續散去,
我問了A學生:你回想剛剛遊戲的過程,你給自己一個鼓勵那會是什麼?
學生A:我有跟同學討論
我:你能發覺你的情緒是真實情緒?或工具情緒嗎?(這個學生現階段正在面臨的挑戰)A學生認真的想了一會兒,有些是工具有些是真的。
我:你怎麼判斷的?
A學生:我發現我想要同學聽我的話那就是工具
我:老師很佩服你,可以有真實的面對自己的勇氣!
在整個歷程中,整個團體包含學生本人可以從難過的情緒反應更進一步認識了自己,整個團體沒有因為一個學生的難過,貼上了負向的標籤(輸不起、找理由...),學生們可以安心梳理自己的感受與想法,身為老師的我也期待這樣的歷程,形塑成團體的文化,讓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可以傳遞下去。任何人都不可能只在一次的經驗中就從自卑邁向優越,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每一次的正向經驗,都會讓我們更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