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早上和實人老師、夥伴討論到如何處理學生的突發狀況,尤其是針對特殊孩子,老師分享完阿祥、天天的例子後,就引導到「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的重要性,縱使有再多的是非對錯想要跟孩子說,也應該確認學生的狀態是否適合,任何的情緒都可能會讓學生無法接受進步的機會,甚至會讓老師有誤判情形的可能。
Tony老師隨後提及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在處理學生的情緒時,不應該帶著要穩定學生情緒的目的,因為情緒往往是壓不住的,更何況是特殊孩子,想要孩子穩定情緒的目的如果是為了能進入「聽教狀態」,那往往會適得其反,應該要以同理、理解的方式跟孩子對話,或是延伸話題轉移注意力,才能夠讓孩子真正面對自己。
【學以致用】
亮師建議我們應該把在亮語的所學應用在各種場合,因此我上禮拜三試著將我在實人觀察到的事情應用在我負責的課後班上:
中午12:30進班,孩子們已經在寫作業但是很浮躁,有學生在玩齒輪組、玩橘子或聊天,平常我會出聲提醒,但這次我默默地觀察孩子到1:00,並在休息後開始和孩子們對話,請孩子們先整理桌面並做好(此處應該先預評等下老師的態度、要講的事情、學生應該要有的態度),開始帶孩子們回顧上週被肯定的情形,例如快速進入「寫作業時間」、被老師提醒後有調整;孩子回想完上周被肯定的事情後,我接著問:「那剛剛的半個小時,你們覺得發生了什麼事?」孩子們開始意識到自己剛剛的表現很糟,有人在聊天、有人在玩玩具,甚至被提醒後還依然故我。
「孩子們,我剛剛看到……,你們同意嗎?」孩子們默默點點頭,同意我的觀察。
「那為什麼會這樣?應該所有都知道應該要有好表現吧?那是有什麼原因在干擾我們嗎?」孩子們沉默不語,我開始調整我的態度,並希望孩子們信任我和彼此,老師今天不是要罵人或究責,而是要和大家一起解決問題,幾位孩子才慢慢舉手,發表自己的看法。
最後我們統整出是座位(自由選位)和玩具兩大問題,並詢問孩子們覺得這個問題需不需要解決或老師介入?因為這個問題存在已久,我預設孩子們都會覺得需要,但是有兩位孩子舉手說不用,其中一個孩子認為老師提醒情況就會變好,不用完全由老師管理,另一個則是認為我們自己管理好自己就可以了。
我聽到這個想法的當下有些訝異,因為跟我預設的回答完全相反(而且是班上很皮的男生提出的),但我又覺得好像這個想法也不錯,於是我立刻肯定他願意發言的勇氣,並以此為出發點,和孩子們討論該怎麼做才可以往「自律」前進。
最後討論出目前我們除了自律之外,還可以加入他人的提醒(有幾位孩子開始提醒他人,那當然是給予大大的肯定),但我也告訴他們這次會是我近期最後一次信任他們能自律(之前給過很多機會),我會等到他們值得我信任時我在信任他們。
整個下午孩子們的狀況都有進步,隨著我嘗試的肯定與鼓勵,孩子們確實有在往好的方向進步,但因為一個禮拜只見面一次,以及很多問題存在已久(表現、時間、品質),接下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努力。
這個班我帶了快一年,其進步是有目共睹的,我蠻自豪的可以跟這群孩子一起進步,更重要的是我感到其實不是亮語或實人的孩子才會有好表現,而是所有的孩子都有進步的可能,而老師就是陪著每一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