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喜歡英文書名,Daring Greatly,大力的勇敢(變中文有點low)。作者 Brené Brown 專門研究脆弱(vulnerability)、羞恥(shame) 和同理心(empathy)超過20年,訪問超過20,000人(脆弱的大數據!)。她的TED Talk The power of vulnerability 至今已累計超過 2100萬觀看數。Netflix還上架了專屬於 她的特輯 The Call to Courage。
首先,脆弱到底是什麼力量?
先直接亮出書中這句話:「我們想盡辦法避免談論難以啟齒的話題。卻沒想到那些話題正能解放我們。」
難以啟齒說不出口的感受很多,像是自卑、害怕、羞愧。
好,如果還是覺得抽象,而且你心裡想,那應該跟我無關,我挺好的呀。
那先來聽聽看以下幾個症狀,看看有幾個你感覺似曾相識:
以上,每一項都是一種脆弱。
焦慮了嗎?我竟然也會脆弱,我不承認!萊納,坐,喝口茶,別擔心,書中說了:「不曾自卑的人缺乏同理心跟人互動的體驗。」如果你是人,就一定有脆弱時候,否則你就快接近芙莉蓮了(咦)。就連在第一志願唸書,在頂尖公司上班的人們,也都有冒牌者症候群了(指一些成就高的人害怕被人認為其實也沒那麼厲害)。
《脆弱的力量》強調一個現象:「人生在世就是為了和彼此連結,產生歸屬感。我們天生就想和別人建立關係,人際關係為我們的人生帶來目的和意義。」對大腦來說,身體疼痛和社會排擠的心裡痛所造成的痛感是同等的。所以《被討厭的勇氣》才會說:「人所有的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之前分享過的《社交天性》也說:「為了人類物種生存,人類大腦被設計成天生愛社交。」嘆...我們註定要被他人吃死死啊。
所以我也可以說「每個人的脆弱都來自他人」。其實我常常會覺得不公,甚至有點不甘願,為什麼我要因為別人,來決定我該怎麼活著呢。為什麼我們要為別人而活呢。
就連「深愛著一個人到害怕失去」,也是一個脆弱的狀態。
媽媽凝望著懷裡的寶寶時,是最脆弱的時候,咦?為什麼脆弱?因為看著孩子,媽媽心裡想,就連當年戀愛也沒這種感覺,孩子讓她體會什麼叫毫無保留願意犧牲一切的愛,看了最近的虐童案,萬一有天這麼殘忍的事發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怎麼辦?光用想的就抽痛。看孩子確診還寧願確診的是自己。
熱戀期時,男女朋友間那凝視也是充滿愛意,一起約會時是她最快樂的時光,但萬一有天他不愛她了怎麼辦?他出軌了怎麼辦?小三橫空殺出怎辦?想著想著順手一撈,忍不住撈起男友手機,打開IG,看有沒有哪個頭像長得特別綠茶味的,偷看手機還不夠,常常害怕著嘴上就總在問對方你愛不愛我。
以上兩者都是脆弱。
「打預防針」就是對抗脆弱的常見症狀。
在腦中已把最壞的劇本演了一遍,另一半劈腿啊、老闆現在的好心情誰知道能撐多久明天會不會又要起笑了...,在脆弱來襲前先下手為強,預設失望和絕望。但《脆弱的力量》說:「每次我們讓自己感受喜樂,沈浸在快樂中,就是在培養從傷痛中自我復原的能力,和對生命的期望。當把每次的喜樂時刻都拿來排練絕望時,反而降低了自我復原的能力。」
所以作者要我們,像個孩子,學習最純粹的享受當下的快樂就好。你看我們畢竟是老了,才總是想東想西,想當年我們還年輕的時候,話都講不好的時候,當時笑是多麽純粹,快樂是多麽輕而易舉。讓我想到之前讀莊子看到的一句:「深情而不滯於情」。這是非常高的境界啊,深深愛著,但沒有得失心。《愛的藝術》也說:愛情本來就是一種信仰。你只能毫無保留的相信,想太多沒用,就像是美劇常會出現的對話:主角看著長得很像壞人的人懷疑的說:“How do I know if I can trust you?”,壞人就會一臉不負責任的逼機臉說:“Like you have a choice. ”
就是只能相信愛情恆久遠就好,不久遠也沒關係,至少曾經擁有。
匱乏文化的最大傷害,是讓我們總覺得自己不夠好,不願接受脆弱與不安,失去自信參與世界的能力。
真的是要好好謝謝IG、謝謝社群,讓現今社會充滿:自卑、比較、抽離。咦,會太酸嗎XD但social media一打開,整天盡在我的牆上推播顏值高身材好的網紅,去高空酒吧奢華慶生還不夠,動不動在限動曬新車曬房地產地契,好啦~就算長相普通的人怎麼淨說些幹話也能有五位數按讚,感覺全世界的人都過得很好只有我活在最不幸的星星底下。好啦,憤世忌俗過了頭浮誇了。但演算法確實要把人逼死,導致現在很多人在不夠完美的狀態下不敢輕易見人、不管是外表還是輸出自己的內在。導致現代人或多或少都有一點追求完美主義,但你知道嗎而其實完美主義也是一種自卑,而且注意喔,完美主義和追求卓越是不同的,完美主義不是自我精進,是為了獲得他人認可。
最近看 Gretchen Rubin 《過得還不錯的一年書》書中也說:「別讓完美阻礙你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伏爾泰:至善者,善之敵。
我想到我身邊有的完美主義者朋友,對自我要求極端嚴格,起因自父母給予的壓力。也有非常多人,包含我,在成品不夠完美前,害怕輸出。總想,等我再變強一點,等哪部分再完善一點,再呈現給大家看好了。然後時間過去,好幾個然後也就過去了。
那要怎麼擺脫完美主義,給自己一條生路?
發明藝術平面法的 Nicholas Wilton 這麼說的:「藝術的完美就在於它不完美。一旦你用藝術這個字眼來形容你做的事情,幾乎像是取得「不完美」的通行證,讓我們不在需要符合任何完美的期許。」
有效擺脫完美主義的方法就是開始創作。
自我包容研究室負責人 Kristin 在 《Self-compassion 》書中也傳授一個解法:「 第一,對自己好一點、體諒人偶爾會失敗;第二,明白失敗是人之常情;第三,勇敢擁抱自己的負面情感」。
前幾個月我開自媒體帳號開始輸出時,一開始我是跟情感有關的文字創作,發了10篇左右,後來又覺得還是做「職涯」主題的內容好了,發了三五篇文後,經過幾個內心的龍捲風跟自我覺察ikigai分析,最後才決定以「閱讀」為主,堅持至今!跟我一開始的風格、定位、策略有翻雲覆雨的改變(成語亂用)。不要說像我們這種小小自媒體了,大公司的策略也是不斷在變化,之前在阿里巴巴工作,公司的核心價值就是四個大字「擁抱變化」。因為趨勢瞬息萬變,如果老闆要你換做法,但你還困在上個月的會議結論跳脫不出來想說當初不是這樣說的啊...,你會瘋掉。保有彈性去根據每天的學習和新聞去變換做法,我超喜歡查理蒙格的這句話:「每過完一天,要努力比早上醒來時,更聰明一點點。」 如果你真的每天都在變聰明,你的輸出成果怎麼可能不每天在變呢。所以不要再追求盡善盡美了,因為沒有那一天呢!先發佈再說!
讚美詩 Anthem 這句很美:萬物皆有縫隙,方能讓光透進。
這一節很重要喔,因為這節要講怎麼承認、接受、面對自己的脆弱,
首先,難以啟齒的事物最容易累積自卑。但自卑剛好也最討厭被「言語」環繞,只要我們開始討論他,他就會萎縮,溝通和分享摧毀自卑。
一個人所能經歷最可怕也最有害的感覺是心理孤立。一般人會竭盡所能來擺脫這種絕望的孤立和無力感。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曾這樣,可能不餓、或不大喝酒,但在 Party 或聚會裡會不停吃東西和喝酒,只為了在其他人都有伴可以聊天講話的時候,讓我有個正在吃喝的藉口可以裝忙,來掩飾我看似寂寞的不安全感。
勞登《人生整理術》:「假性慰藉有各種形式,跟你做什麼事無關,重點在你為什麼要這麼做。」
自我麻痺,掩飾焦慮,就是不敢面對脆弱的一種防衛機制。
怎麼破?我們必須能坦白地說出感受,需要與渴望,無法展現脆弱就無法拉近親密關係。說真的,這聽起來像雲上面的東西,嘗試說的過程中你可能會說不出來,甚至不知道說什麼怎麼說。我曾使用過政府的補助方案去嘗試心裡諮商,第一次試圖和諮商師聊我和家人相處的議題時,眼淚直接「趴」出來,事先完全無預警,我自己也嚇歪(我是個淚點超高的人)。這感覺像在錄取榜單上找有沒有你的名字、像你踩上體重機看數字跑出來那刻、像終於得聽最近表現冷淡的另一半準備來和你談分手...,很血腥,所以無法直視,別說去處理。
要脆弱的力量無關輸贏,重點在於發揮勇氣,沒有脆弱就沒有勝利。
嘗試寫下來、找人說出來,多試幾次,但一定要試。這是一個深深擁抱自己的過程。
Martin Buber :當兩人真心互動時,神是彼此之間奔騰的電流。
John Gottman 談信任的科學,提到「滑門契機」,指的是「信任」總在微妙片刻被培養起來。
當你今天看到家人面色發陰,說錯,是神色憂鬱,大部分時候你會選擇主動關心對方,還是繼續追劇打電動?
就在你決定將房間滑門右滑關起門繼續做自己想做的事,還是走出房間和家人聊聊他的陰鬱,這就是一次培養信任親密的機會。
滿有感觸的,常常爸媽和我說話時,我大部分時間是繼續盯著我的螢幕。看完這段我反省了一下告訴自己,如果今天家人試圖和你聊天,請停下手邊工作,給予對方更尊重的眼神和言語交流,但如果只是在碎念的話,我就可以繼續追劇沒關係。
信任是勇於展現脆弱的產物,是需要日積月累,與日俱增,花心思關注和全心投入。不是一種表態,是逐漸累積。
愛的藝術說:愛需要知識和努力。一見鐘情不夠,要恆久遠的愛著他,還需要花時間、付出和努力。
人與人之間的能量流動,這裡講的是Give。後面講Take。
接受幫助也是脆弱的力量。
我就是個害怕接受幫助的人,明明要轉好幾班車而他剛好順路、明明手中東西太多而他空手、明明靠朋友介紹一下工作談成機率更高,但因為我總害怕麻煩別人、也不想欠人人情,我常覺得不好意思,我是不是在從他人身上剝奪什麼東西。但《不完美的禮物》書中說:如果沒有坦然接受的胸懷,就不會有真正坦蕩付出的氣度。以帶有價值判斷的角度看待我們接受的幫助,也會不經意以同樣的角度看待我們付出的幫助。
如果我把別人給我的幫助都視為資源交換,那我也是這麼勢利的眼光在看待我的付出。但我不想這樣活著。所以近幾年,我在學習勇於開口請求幫助,同時,我在學習主動給予幫助。
我曾在《底層邏輯》這本書記下這段影響我很深的話:要想盡辦法、毫無目的的幫助別人。只有強大的內心才會示弱。
如果你對 #心理勵志 #個人成長 #心靈 #心理諮商 #憂鬱症 #療癒 #冥想 有興趣,這本書推薦給你
作者| 布芮尼.布朗 Brené Brown
出版社|馬可孛羅
延伸推薦(我看過的)|過得還不錯的一年、被討厭的勇氣
更多 #閱讀 #職涯 #數位遊牧 分享 IG @fianne.readcast
ᴩᴏᴅᴄᴀꜱᴛ 搜尋【已讀】 | 30分鐘有找•聊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