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當中幾乎所有事物在發生以前,都與「期待」有關。
許多事物在期待之前,是由機率掌控,加上期待再最大化。
我之所以誕生在某個星球、某個國家、某個縣市、某個小鎮、某個家庭,成為父母親的孩子之一,是機率,讓我現在存在於此。父母親可能期待我是個男孩,也可能是個女孩,不清楚。
在我稍大了一些以後,開始期待我所學的科目與成績應該在哪個水平線之上,我曾認為肯定與稱讚會一直陪伴著我這一生,因為我需要。
「肯定」是用來證明我的存在是有價值的,證明在這段關係裡,我做的很好。
開始感受到期待框架的限制時,是看見了一套標準流程和規則,要我跟著走。生下來有什麼樣的生理特徵,我就應該穿什麼衣服;身為生活中的某一個角色,就應該要知道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沒什麼機會讓我問為什麼的,因為就是那樣,就應該照那樣過生活。
「期待」好像也是一種「責任」。
在一段關係裡面好似沒能成為對方期待中的那個樣子,就得負起責任,修正錯誤。然而在我的世界裡,不是這樣運作的。
並非我沒有控制慾,我會對於我的創作有想像,依循那樣的想像,嘗試做出實像。我不確定從小的生長環境影響自己多少,又或者與生俱來的特質影響有多少,但對於自己在乎的人,只要願意把對方留在身邊,我對於他們被定義的缺點是願意包容的,我打從心底知道,對方是無法改變的,可我也會有突然討厭對方的時候,也會有想離開對方的時候。
回到我自己身上,有些外在的人事物會告訴我要改變,一定也會有抗拒的時候,正因人性本就如此,我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有什麼資格要求對方改變?那些無法被改變的部分,更是可愛又可惡的特色。
那些當初看起來是優點的特色,會在某些變數下,瞬間化為自己恨不得指著對方鼻子要改變的缺點。到底是要怎麼樣阿?
期待對方成為自己完美的伴侶,多半是過於不切實際,修的不成人形,還能肯定地說愛對方嗎?
我總覺得是要對方變成想像中的伴侶,不符合的就來PS一下。不尊重身為個體的對方,只想對方變成自己要的形狀,這生活聽起來壓力很大。
「期待」能不能滾動調整?
人會變,期待也會跟著變。
要隨著別人的期待舞動,我覺得是極為辛苦的一件事。
「討好」就是想盡辦法符合對方的期待,而當對方拒絕你遞出的善意或努力,會很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