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冠宏:被老師說是「無用的人」,卻譜出台灣文學史的初聲——葉石濤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鍾肇政致葉石濤函(1980-04-01)。(藏品葉石濤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鍾肇政致葉石濤函(1980-04-01)。(藏品葉石濤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你曾有同學被老師罵是「無用的人」嗎?

這些「無用」的同學,可能是因為作業沒交、品行不良、上課不認真、違反校規,所以成了教育體制的眼中釘。但不時會看到社會新聞,有些學生在體制下不起眼,畢業後卻成就驚人。轉個方向想,每根歪釘子,或許都有其不為人知的鋒芒之處。而葉石濤就是在文學上最好的例子。 

說起「文豪」,人們可能會直覺想到,莎士比亞、泰戈爾、托爾斯泰或川端康成,而若說戰後臺灣的「文豪」,那葉石濤一定名列其中。他除了豐富的小說作品之外,更寫成了《臺灣文學史綱》——第一本以「臺灣」為名的文學史,是奠基了臺灣文學研究的重量級著作。 

他的文學成就,讓人們提到葉石濤時,都會尊稱他一聲「葉老」,以表示尊重。但就是這樣的葉石濤,在日治時期的學校裡,成績倒數,終日讀課外書,是老師眼中不折不扣的歪釘子。 

老師甚至曾對葉石濤的父親說:「你的兒子是一個無用的人,要好好栽培。」

這個評價從何而來?讓我們將時光倒轉,回到《臺灣文學史綱》寫成的遙遠之前。

  

不被體制所容,文學天才的初試啼聲

1936年的臺南府城,葉石濤生在地主之家。日治時期的地名叫做「白金町打銀街」,街上輝煌的「四平境葉厝」是知名的有錢人家。葉家老宅裡,睡的都是實木手工精雕紅眠床,隨時充滿糖和蜜的氣味。

日治時期,農民家庭溫飽就已困難,但葉家生活富裕,葉石濤的母親會購買昂貴的葡萄乾(盒裝上還繪有西洋少女),給他當零嘴吃。葉石濤回憶起那段童年,甚至戲稱自己是圓嘟嘟,總咧著嘴笑的小胖子,與他中晚年的形象十分不同。

也是在葉石濤的中學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蔓延著。在蜂鳴似的空襲警報響起,眾人忙著躲空襲,物資也匱乏的生活日常中,葉石濤卻沉浸在閱讀的書海,放學後,就跑到位於「番薯崎」的圖書館中唸課外書,考古、科學、哲學、文學來者不拒。

某天,葉石濤進了家門,看見父親滿面愁容。

那天,導師高橋先生請父親去學校約談。會談結束回家後,父親沉默,雖然一句話沒說,但眼神像有燜火燒著般嚴厲,眉間則隱約因沮喪失落而皺褶。

葉石濤不敢直問,所以偷向母親探聽發生什麼事。母親才透漏,高橋先生在約談時,當面對著父親說:「你的兒子,葉石濤,是無用的人。」

怎麼會下這樣的重言呢?從臺南二中畢業時,成績是一百一十三名,正是排在同年級的最後一位。課業表現而言,或許高橋老師是對的,年輕的葉石濤成績確實很差,都歸咎於常抱鴨蛋的數學考試。

老師說「無用」語氣雖重,其實也是對學生職涯未來的憂心,尤其是動盪的戰火下,所以也說「要好好栽培」。

但要說葉石濤「無用」,高橋老師徹底的錯了。


少年時期的葉石濤不僅是聰穎早慧,更可以能稱作「文學天才」。同學們為了擠進醫專埋首苦讀時,葉石濤卻迷上了康德、黑格爾、和舊俄小說,讀的是西田幾多郎《善的研究》、法國哲學家阿蘭(Alain)《藝術論集》、柏格森(Henri Bergson)的《創造的進化》等書,未滿十八歲的他,就已經讀了各國、各領域的經典名著,奠下文化素養基礎。

葉石濤年輕時的叛逆靈魂,不滿於只是閱讀,他更投入創作的領域,在畢業前就寫出短篇小說〈林君寄來的信〉,並勝過許多30、40歲的成年人作家,登上當時頂尖的藝文雜誌《文藝臺灣》。也因為這樣超齡的表現,葉石濤被主持《文藝臺灣》的西川滿邀請擔任助理編輯,一步踏進了文壇。

 

跨越語言障礙後,被時代巨輪所碾碎

葉石濤發表的第一篇小說〈林君寄來的信〉是用日文寫成,故事充滿愛情色彩,描述主角「我」的朋友林君因故不能回家,要主角代替他去陪祖父與妹妹。主角原先很不情願,但還是應著請託,到了位在龍崎庄的林家拜訪。

穿過黑漆漆的芒果林,一推開圍籬笆與竹門,聽見清脆美妙的歌聲。

歌聲是林君的妹妹春娘唱的,主角對春娘一見鍾情。林家熱情的招待主角晚餐和留宿,晚間主角還與春娘坐在床笫,吃砂糖醃芒果聊天,酸酸甜甜,氣氛曖昧。

小說中文末,主角寫了一封信給林君,準備向春娘求婚。

信中主角說:「不太情願地聽從了你的請託,結果卻給我帶來終生的幸福。」

而葉石濤現實中的人生,卻與小說內容全然相反。更像是耿直的為了他所情願的文學志業,受一輩子的苦,徹底斷絕幸福的可能。

隨著戰爭的到來,在畢業與離開《文藝臺灣》後,葉石濤收到了徵兵令,被編入新化的兵營報到,剃光頭穿軍服,當部隊長的勤務兵。在軍中,葉石濤依然發揮他鬼靈慧敏的性格。部隊長喝紅茶習慣加糖,要他去領物資,他就趁機揩油,多拿些砂糖去雜貨舖換香菸,因為他直屬於部隊長,也沒人敢提什麼意見。

退伍後,葉石濤也曾在成功大學(時名省立工學院)擔任倉庫管理員,由於管倉的工作實在太悠閒,就翹班去圖書館裡讀書,甚至後來大部分的時間都泡在圖書館,直到長官憤怒的斥責,他就順勢地上辭呈。

因為年少這些機靈的行為,即使未必直接相關,葉石濤的摯友鍾肇政稱呼他為「臺灣文學之鬼」,用來描述早年的性格也十分適合。

但有件事情,徹底的磨去了葉石濤的的稜角。隨著白色恐怖帶來的思想箝制,社會氣氛越趨緊張。葉石濤仍在多處發表作品,但創作成為了一件很危險的事情,有被「關切」的風險。他學生時代讀的舊俄小說,就在禁書之列,很難確保「寫什麼」是安全的。

看著好友逐漸被逮補,葉石濤隱約察覺,身陷牢獄之災——是這個時代知識份子難逃的命運。

也終於在一九五一年的秋夜,葉石濤被控「知情不報」而入獄三年,實際上的原因,是幾年前買了幾本書,被未曾深交的朋友所牽連。因為,出獄後,親友們怕被連累,把他當作瘟神四處閃避。葉石濤奔波於求職謀生,人生最精華年歲就這樣磨損殆盡,到很多年後才重返文壇,再度動筆。

《台灣監獄島代序》手稿(藏品/葉石濤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台灣監獄島代序》手稿(藏品/葉石濤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林君寄來了兩封信,其中一封是好的

葉石濤曾自述,他一生的夢想,是描寫臺灣歷史三百年天空的大河小說,從民族歷史出發,用文學引導人們燦爛未來的遠景。但反覆被剝奪的語言、破碎的歷史和深陷牢獄的身體,讓他未能完成夢想,無法寫出像是《追憶似水年華》或《戰爭與和平》那樣描寫一整個時代精神的作品,也因此反覆感嘆,年輕時的文學夢想徹底的無用了。


「在寫小說的過程中我發覺,除非我重新生為一個道地的中國人,而不是屢被侵占的這傷心之地的人,否則我永遠無法寫出典雅而理想的白話文來。」

「但我們很清楚,我們是人,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中國人。由於有這樣堅定的信念,我們這一輩子一直生活在地獄中。」


說話時用母語台語,書寫習慣日文,吸收新知依賴英文。缺乏華語的生活經驗,讓葉石濤的創作倍受挫折。讓他甚至在年老,被眾人尊敬之時,都還是會自嘲是「無用的人」。

但如果一切都是無用的,葉石濤為何還是寫了整整六十年,都沒有停?

在戒嚴末期,三信出版社的林曙光曾寄一張明信片給葉石濤,表達對本土作家的支持。信裡寫的內容,大致上是說:

「現在鍾肇政、李喬等人作品正在排版中,未來只要吾兄(葉石濤)推薦,三信出版社必不計盈虧,為作家出版效勞。」

 

是不是「不計盈虧」不可考,但葉石濤的《葉石濤作家論集》《鸚鵡和豎琴》、《噶瑪蘭的柑子》等書,以及許多臺灣作家的作品,確實是透過三信出版社的支持問世。

同樣是「林君」寄來的信。年輕的葉石濤筆下林君寄來的信,是充滿文藝少年華美浪漫的幻想。而多年後林曙光寄來的信,讓人感到理想熱血突破現實衝折,從紙上溢出,以「臺灣」為核心號召的文學作品,逐漸出版。

理想未必會以希望的方式達成,就如看似無用的努力,會用不同的方式結果。儘管波折,心向文學的人們會找到彼此,某些斷裂開來的,土地、文化、語言,在眾人多年的堅持下,將會連結在一起,開始有了新的生命。


塚本照和致葉石濤明信片(1983-12-30)。(藏品/葉石濤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塚本照和致葉石濤明信片(1983-12-30)。(藏品/葉石濤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作家小傳

葉石濤(1925-2008),出生於臺南府城。創作文類包括論述、小說。葉石濤的小說充滿濃厚的鄉土意識,注重本土精神和歷史體驗,以描寫人類生存的困境、追求救贖或解脫之道為寫作主題。葉石濤從日治時代後期參與臺灣文學活動,始終堅持文學的尊嚴,同時評論臺灣文學作家與作品,詮釋臺灣文學的發展,堪稱臺灣文學的守護者。 

★觀測員簡介

陳冠宏,1996年生,專職文字接案與活動策畫,長篇小說創作計畫《東宮行啟》獲文化部青年創作補助,曾擔任百人線上營隊《想像文藝營》總召、獨立書店線上聯合展《雲端漫遊》計畫召集、葉石濤Chatbot線上展《葉先生的房間》劇本既企畫執行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他們到底去了哪裡呢?】 當想到「平埔族」時你會想到什麼?你會想到他們的服裝,他們的臉,他們的歌嗎?你模糊地想到「他們被漢化了,他們消失了。」關於平埔族的歷史,可能會想到歷史課本上有一張小小的圖片,那是西拉雅族用「新港文」書寫的地契,地契上的地名早就變成古地名。
【中年回看青春的傷】 14到19歲,鍾肇政曾在淡水中學校度過他的青春時代。但畢業多年都不曾回到母校。直到20年後,才舊地重遊。 什麼樣的心情阻擋了他的步履?讓我們隨著《八角塔下》的寫作旅程,回看鍾肇政的少年傷痕與中年負重。
楊逵去世一年後的某天,楊家突然收到幾本筆記本。楊逵的兒子楊建翻開,發現那些筆記本內是楊逵寫的一篇篇家書草稿,還在信末標上每封信書寫的日期。 他找到當時擔任《自立晚報》編輯的向陽,討論要如何處理這些筆記本,很快便決定要發表在向陽主編的《自立晚報》副刊。不過,這些家書中有許多名字或事件是外人不知道
「這世界上,真的有一班很生趣的火車。」阿公頓了頓拐杖,好似確定車廂的真實,才又說:「那是時間表上冇的車喔!」 阿公心中的神祕列車,究竟是什麼呢?如此美麗動人的故事,為何會成為家人避諱的話題呢?
張秀亞向來鐘愛書寫和水有關的意象,大海、湖泊、小溪。她說「一道淺水、清溪,一片澤地、泥沼,只為了閃爍著一點清瑩的水光,也得到我無限的愛戀。 」她的生活仿佛總是和水有關,水是她一輩子的眷戀。
不知道呂赫若如此多才與多工,或說多勞,與他家的風水有沒有關係。但可以確定的是,10月呂赫若在《臺灣文學》發表的短篇小說〈風水〉中,主角周長乾老人家的陰宅風水,也就是祖先墳墓,或許就不那麼好了。 故事是這樣的......
【他們到底去了哪裡呢?】 當想到「平埔族」時你會想到什麼?你會想到他們的服裝,他們的臉,他們的歌嗎?你模糊地想到「他們被漢化了,他們消失了。」關於平埔族的歷史,可能會想到歷史課本上有一張小小的圖片,那是西拉雅族用「新港文」書寫的地契,地契上的地名早就變成古地名。
【中年回看青春的傷】 14到19歲,鍾肇政曾在淡水中學校度過他的青春時代。但畢業多年都不曾回到母校。直到20年後,才舊地重遊。 什麼樣的心情阻擋了他的步履?讓我們隨著《八角塔下》的寫作旅程,回看鍾肇政的少年傷痕與中年負重。
楊逵去世一年後的某天,楊家突然收到幾本筆記本。楊逵的兒子楊建翻開,發現那些筆記本內是楊逵寫的一篇篇家書草稿,還在信末標上每封信書寫的日期。 他找到當時擔任《自立晚報》編輯的向陽,討論要如何處理這些筆記本,很快便決定要發表在向陽主編的《自立晚報》副刊。不過,這些家書中有許多名字或事件是外人不知道
「這世界上,真的有一班很生趣的火車。」阿公頓了頓拐杖,好似確定車廂的真實,才又說:「那是時間表上冇的車喔!」 阿公心中的神祕列車,究竟是什麼呢?如此美麗動人的故事,為何會成為家人避諱的話題呢?
張秀亞向來鐘愛書寫和水有關的意象,大海、湖泊、小溪。她說「一道淺水、清溪,一片澤地、泥沼,只為了閃爍著一點清瑩的水光,也得到我無限的愛戀。 」她的生活仿佛總是和水有關,水是她一輩子的眷戀。
不知道呂赫若如此多才與多工,或說多勞,與他家的風水有沒有關係。但可以確定的是,10月呂赫若在《臺灣文學》發表的短篇小說〈風水〉中,主角周長乾老人家的陰宅風水,也就是祖先墳墓,或許就不那麼好了。 故事是這樣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在12星座之中有哪些容易顯老星座,或是在氣質上容易給人「長輩」的感覺呢?容易顯老的原因是什麼?跟各星座的個性有什麼關係?又要如何去改善容易顯老的問題呢?以下星座專家 Amanda老師來給容易顯老星座指點迷津。 容易顯老星座有哪些? 5.巨蟹座 明明是溫柔的姑娘,偏偏容易展現出媽味太重的氣質,出
Thumbnail
原因一定很多, 但最核心的那個原因, 是不是做到以下這件事? 「當個人情感能與課程單元產生連結,學生往往最能進入學習狀況。而這個連結的建立,部分得靠老師投注於跨文化的理解。」 ---ESL教師Katie Toppel #那些老師願意放下身段去理解學生文化? #畢竟人是"情感動物"
Thumbnail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看到小孩好端端出門上課,卻遭到校園霸凌(可能來自老師或同儕),實在很心痛。無奈平常無法陪孩子一起去上課,加上學校也非家長能隨意介入的地方,無論再怎麼氣憤,也只能把事情交給校方處理。
Thumbnail
最近就有一位桃園的阿嬤發現四歲的孫子身上有不少瘀青的傷痕,就馬上請父親去幼稚園詢問。父親查看幼稚園的監視器畫面後,發現有兩位幼教老師因男童哭鬧的緣故,用力捏、打孩子。甚至男童在事發後就打心裡對幼稚園感到抗拒,不想上學。
Thumbnail
近幾個月新北市幼兒園有餵藥案、體罰案底下是針對遇到類似情況,對兒童心理的瞭解與家長可以做的事讓大家不必過於驚慌與擔憂,有方向可循以條列式來寫,可以當成講義來看 #觀察孩子是否焦慮到失控 1.異於平常的行為 2.退化行為 3.失控行為
Thumbnail
不知道在我那年代的同學們,是否還繼續朝著夢想前進,還是因為環境而放棄了夢想⋯⋯ 「黃同學!你不好好上課,竟然還在底下偷畫圖,這本畫冊我要沒收。你不看看你哥哥,考上國立台大,你要輸給你哥哥嗎?」 原以為這會在電視上演的劇情,竟然就活生生地在我身邊發生。
Thumbnail
現代言情小說心得-《當好老師從被雷劈開始》作者:烷烴
~講座筆記~ 《世界沒有單一的真理,真理是多元並存的》 人的困擾並非來自無法找到真實答案,而是某些真實,被當作真理,拿來套在人的身上。於是人無法訴說自己、聽不見自己,離自己越來越遠。 《關於聽故事》 你聽到了什麼?
Thumbnail
去年十月,,法國巴黎發生了一件轟動全法國的兇殺案,一位歷史老師薩繆爾帕迪(Samuel Paty)當街遭到一名18歲少年斬首,起因是該歷史老師曾在課堂上展示一幅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的諷刺漫畫,此事件不只在國際上引起廣泛討論,就連法國總統馬克宏都為此舉行國喪,藉此悼念該歷史老師為了傳道解惑的言論自由而不
Thumbnail
「如果我們可以接受犯錯,很多失智症者其實可以生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小國士朗,日本「會上錯菜的餐廳」發起者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在12星座之中有哪些容易顯老星座,或是在氣質上容易給人「長輩」的感覺呢?容易顯老的原因是什麼?跟各星座的個性有什麼關係?又要如何去改善容易顯老的問題呢?以下星座專家 Amanda老師來給容易顯老星座指點迷津。 容易顯老星座有哪些? 5.巨蟹座 明明是溫柔的姑娘,偏偏容易展現出媽味太重的氣質,出
Thumbnail
原因一定很多, 但最核心的那個原因, 是不是做到以下這件事? 「當個人情感能與課程單元產生連結,學生往往最能進入學習狀況。而這個連結的建立,部分得靠老師投注於跨文化的理解。」 ---ESL教師Katie Toppel #那些老師願意放下身段去理解學生文化? #畢竟人是"情感動物"
Thumbnail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看到小孩好端端出門上課,卻遭到校園霸凌(可能來自老師或同儕),實在很心痛。無奈平常無法陪孩子一起去上課,加上學校也非家長能隨意介入的地方,無論再怎麼氣憤,也只能把事情交給校方處理。
Thumbnail
最近就有一位桃園的阿嬤發現四歲的孫子身上有不少瘀青的傷痕,就馬上請父親去幼稚園詢問。父親查看幼稚園的監視器畫面後,發現有兩位幼教老師因男童哭鬧的緣故,用力捏、打孩子。甚至男童在事發後就打心裡對幼稚園感到抗拒,不想上學。
Thumbnail
近幾個月新北市幼兒園有餵藥案、體罰案底下是針對遇到類似情況,對兒童心理的瞭解與家長可以做的事讓大家不必過於驚慌與擔憂,有方向可循以條列式來寫,可以當成講義來看 #觀察孩子是否焦慮到失控 1.異於平常的行為 2.退化行為 3.失控行為
Thumbnail
不知道在我那年代的同學們,是否還繼續朝著夢想前進,還是因為環境而放棄了夢想⋯⋯ 「黃同學!你不好好上課,竟然還在底下偷畫圖,這本畫冊我要沒收。你不看看你哥哥,考上國立台大,你要輸給你哥哥嗎?」 原以為這會在電視上演的劇情,竟然就活生生地在我身邊發生。
Thumbnail
現代言情小說心得-《當好老師從被雷劈開始》作者:烷烴
~講座筆記~ 《世界沒有單一的真理,真理是多元並存的》 人的困擾並非來自無法找到真實答案,而是某些真實,被當作真理,拿來套在人的身上。於是人無法訴說自己、聽不見自己,離自己越來越遠。 《關於聽故事》 你聽到了什麼?
Thumbnail
去年十月,,法國巴黎發生了一件轟動全法國的兇殺案,一位歷史老師薩繆爾帕迪(Samuel Paty)當街遭到一名18歲少年斬首,起因是該歷史老師曾在課堂上展示一幅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的諷刺漫畫,此事件不只在國際上引起廣泛討論,就連法國總統馬克宏都為此舉行國喪,藉此悼念該歷史老師為了傳道解惑的言論自由而不
Thumbnail
「如果我們可以接受犯錯,很多失智症者其實可以生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小國士朗,日本「會上錯菜的餐廳」發起者